河西學院食用菌研究所

食用菌研究所成立於2002年,現任所長魏生龍。主要從事食用菌菌種馴化與繁育、技術推廣與創新、產品生產、加工與銷售。近五年主持完成了食用菌基地建設項目和課題三項,分別是:財政部下達的財源建設項目;農業部下達的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科技部下達的星火計畫項目兩項《靈芝栽培技術推廣及“靈芝螺旋藻”深加工技術套用》《荷葉離褶傘栽培技術套用示範與推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西學院食用菌研究所
  • 成立時間:2002年
  • 成立地點:河西學院
  • 在職人員:60人
本所簡介,本所願景,

本所簡介

食用菌研究所成立於2002年,現任所長魏生龍。主要從事食用菌菌種馴化與繁育、技術推廣與創新、產品生產、加工與銷售。近五年主持完成了食用菌基地建設項目和課題三項,分別是:財政部下達的財源建設項目;農業部下達的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科技部下達的星火計畫項目兩項《靈芝栽培技術推廣及“靈芝螺旋藻”深加工技術套用》《荷葉離褶傘栽培技術套用示範與推廣》;甘肅省科技廳下達的國家級科技成果重點推廣計畫項目《液體菌種技術套用與推廣》、科技攻關計畫項目《玉米頂腐病研究》、星火計畫項目《高海拔冷涼地區反季節生產食用菌示範》和甘肅省教育廳計畫項目;校地合作項目《祁連山野生食用菌馴化栽培與產業開發》以及自選項目《胡蘿蔔斑枯病研究》。項目總經費1600萬元,實際利用到位資金286萬元。其中《河西走廊食用菌栽培技術研究與推廣》獲2006年度甘肅省教育廳科技進步三等獎;《河西走廊食用菌品種引進與高效栽培技術推廣及產業開發》獲2002-2003年度甘肅省教育廳科技進步三等獎;《胡蘿蔔斑枯病研究》獲2006年度甘肅省教育廳科技進步三等獎;張掖市自然科技一等獎;甘肅省科技廳科技進步三等獎;科技部下達的星火計畫項目《靈芝栽培技術推廣及“靈芝螺旋藻”深加工技術套用》項目已通過甘肅省科技廳驗收,達到國內領先水平。近幾年,研究所在國家級和核心期刊上發表各類論文20多篇。研究所已建成年產1500噸鮮菇的生產基地和加工基地,累計生產黑木耳500萬袋、白靈菇30萬袋、杏鮑菇30萬袋、香菇100萬袋、猴頭8萬袋、雞腿菇50000平方米。研究所擁有適合本地區農藝環境的食用菌品種和與之相配套的生產技術;研究所與肅南縣政府合作開展的《祁連山野生食用菌馴化栽培與產業開發》項目進展順利,我們以當地農牧民長期採食銷售並具有一定市場潛力的野生食用菌——扁麻菇(土名)和土蘑菇(土名)為研究對象開展工作,兩年來,進行了野生菌生態環境與分布的調查,通過孢子分離、組織分離、菌絲分離獲得了母種,作成原種和栽培種,其中,土蘑菇已經完成出菇實驗和1800㎡的中試,對此甘肅日報、甘肅電視台、張掖日報、張掖電視台都做了肯定性報導,扁麻菇(土名)的中試和土蘑菇(土名)的推廣正在進行。

本所願景

我們希望上級部門在資金、技術、信息、市場等方面給予支持,我們將充分利用本地原料豐富、種類齊全、質優價廉,勞動力便宜,氣候條件適宜食用菌栽培的有利條件。作好本地的食用菌產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