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
河舒豆腐豆腐呈乳白色或淡黃色,斷面有光澤;有豆腐特有的豆香味,口感細膩鮮嫩;有彈性,塊型完整。河舒豆腐乾:淡黃至深褐色,密實細膩,富有彈性,鹹淡適口,具有鹵(熏)豆腐特有的香味。
歷史淵源
河舒豆腐作為蓬安縣的地方特色產品,自西漢時期司馬相如傳人後,已有2100多年歷史。
清順治年間,河舒豆腐開始有豆腐製作作坊。
1952年,河舒豆腐作為名牌產品拿到川北行署展銷。
產地環境
南充市屬於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光熱水主要分布於農作物生長區;氣候特徵:春早、夏長、秋短、霜雪少、冬暖;年平均氣溫17℃左右;年日照時間處於1200-1500小時範圍內;年降雨量1100毫米;災害性天氣(如秋綿雨、乾旱、洪澇、大風、冰雹等)頻率較大,持續時間較長,全年以
西北風為主。南充土壤包括5個土類、10個亞類、31個土屬、85個土種,其中以
紫色土、水稻土為主,紫色土約占全市土壤面積的60%,適宜大豆種植。
生產情況
截至2016年底,河舒鎮推豆腐的專業戶已有20多家,年產量75000斤,年銷售額11萬元。當地經營河舒豆腐的餐飲店,共有16家,直接帶動200多人就業,創造產值超過2500萬元。
產品榮譽
2013年12月,河舒豆腐成功獲批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稱號。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河舒豆腐產地範圍為四川省蓬安縣河舒鎮、相如鎮、錦屏鎮共3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原輔料
大豆:產自產地範圍內,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生產用水:產地範圍內地下水,符合國家關於生活飲用水相關規定。
鹽滷:成分符合國家食品添加劑相關規定。
食用鹽: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生產加工
豆腐
工藝流程:選料→浸泡→磨漿→濾漿→煮漿→點漿→蹲腦→壓制→成品。
工藝要點:
浸泡:春夏浸泡5小時至10小時,秋冬浸泡8小時至12小時。
磨漿:豆、水比1:6,磨漿後三次離心處理。
煮漿:溫度95℃至105℃,時間10分鐘至20分鐘,煮漿後二次篩漿處理。
點漿、蹲腦:鹽滷點漿,點漿溫度為75℃至85℃。比例為1%至1.2%。蹲腦5分鐘至6分鐘。
壓制:壓制至水分含量≤90%。
豆腐乾:
工藝流程:選料→浸泡→磨漿→濾漿→煮漿→點漿→蹲腦→澆制→壓榨→切塊→鹵(熏)制→包裝→成品。
工藝要點:
浸泡:春夏浸泡5小時至10小時,秋冬浸泡8小時至12小時。
磨漿:豆、水比1:6,磨漿後三次離心處理。
煮漿:溫度95℃至105℃,時間10分鐘至20分鐘,煮漿後二次篩漿處理。
點漿、蹲腦:鹽滷點漿,點漿溫度為75℃至85℃。比例為1%至1.2%。蹲腦5分鐘至6分鐘。
澆制:自然瀝水≥1小時。
壓制:豆腐乾應壓制到塊型整齊均勻、質地密實、有彈性。
鹵(熏)制:採用配製好的滷汁進行鹵(熏)制。
烘乾:烘乾至水分含量≤75%。
理化指標:
項目
| 滷製豆腐乾
| 熏制豆腐乾
|
水分(g/100g)≤
| 75.0
| 70.0
|
蛋白質(g/100g)≥
| 13.0
| 15.0
|
項目(%)
| 嫩豆腐
| 老豆腐
|
水份(g/100g)≤
| 90.0
| 85.0
|
蛋白質(g/100g)≥
| 4.2
| 5.9
|
專用標誌使用
河舒豆腐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四川省蓬安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河舒豆腐的檢測機構由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在符合資質要求的檢測機構中選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