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背村(廣東省深圳市龍華區龍華街道華聯社區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1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河背村是廣東省深圳市龍華區龍華街道華聯社區下轄村,位於龍華街道西北部,距街道辦事處約3千米。相鄰自然村有墩背村、老圍村。大浪河自西北向東南從村中穿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背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深圳市龍華區龍華街道華聯社區
  • 地理位置:龍華街道西北部
始建於清嘉慶年間(1796—1820年),張文華次子張祖旺自老圍村越過大浪河在河背處圍地定居,故稱河背村。
清朝,屬新安縣。1914年,屬寶安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屬寶安縣龍華鄉;1958 年,屬紅色公社;1959年,屬觀瀾公社;1975年,屬龍華公社;1979年,屬深圳市龍華區龍華公社;1981年,屬深圳市寶安縣龍華公社;1983年,屬寶安縣龍華區三聯鄉;1986年,屬龍華鎮三聯行政村;1993年,屬深圳市寶安區龍華鎮;2004年,屬龍華街道;2011年,屬龍華新區龍華街道華聯社區。
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村民主要為張姓。清康熙年間(1662-1722 年),張化孫由福建上杭遷至廣東梅州、惠州、韶關等地;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張文華遷至新安縣龍華老圍村;清嘉慶年間,張祖旺遷移至該地定居。
2015年末,戶籍人口200人,其中男性90 人,女性110人;80歲以上10人,最年長者90 歲(女);實際在村人口150人;常年在城鎮生活和打工50人。非戶籍外來人口約6000 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14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約100人,主要居住在馬來西亞。傳統經濟以農業耕種和養殖為主,主要農作物有水稻、生薑、劍麻等,養殖豬、雞、鴨等。改革開放後,村中大力發展工業。現村集體經營以工業為主。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等。特色傳統(節慶)食品有雞屎藤板、艾板、花生豬肉粽子、蘿蔔板、糍粑、甜板等。
坂雪崗大道經過該村。20世紀70年代末通電,80年代通自來水,90年代通電話並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2000年通網際網路。幼稚園有華聯幼稚園,2015年在園幼兒450人,教職工36人。有籃球場、星光老人活動中心、黨群服務中心。
該村傳統習俗基本保留客家傳統,如春節舞麒麟。河背村麒麟隊人始建於民國時期,稱"龍華鎮三聯宗親麒麟隊",號"清河",20 世紀60年代起因故停辦,1996年重新組建清河麒麟隊。每年春節期間麒麟隊會到各地拜年表演,平日鄰里鄉親嫁娶迎親、新宅落成等民間活動,都會邀請麒麟隊人前來慶賀。
河背村盛行客家山歌。由於靠近大浪街道(辦事處),河背村的山歌與大浪山歌較為相似。最早的山歌有七言四句和七言五句兩種,沒有固定的文字限制,主要抒發情感;後來發展為通過借物抒情,表達愛情;再後來出現了公益性質的山歌。現在村里會唱山歌的人已經很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