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河系的形成,河流特徵,海河流域主要河流,灤河,北三河,薊運河,潮白河,北運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滹沱河,滏陽河,漳衛南運河,漳河,海河幹流,黑龍港運東地區排水河道,徒駭馬頰河,海河流域防洪規劃,防洪工程存在的主要問題,主要河流的行洪能力衰減,水庫防洪標準低、質量差、淤積嚴重,堤防工程存在隱患,蓄滯洪區的避險救生設施不足,
簡介
亦稱“河網”、“水系”。流域內大大小小的水體,如河流的幹流、支流及湖泊、沼澤等,構成脈絡相通的系統,稱“河系”。河系的類型有:扇形、羽毛狀、平行狀及輻射狀等。河系的不同類型,影響流域內水流的水文過程線的形狀。河流的幹流 以及匯入幹流的各分支河流的總稱,又稱
水系。按其分布形式,可分為:
(1)放射狀河系。以河流源地為中心,向周圍 呈放射式流出的水系;
(2)輻合狀河系。 向某一個中心輻合匯流的水系;
(3)樹枝狀河系。河網形如樹枝狀的水系;
(4)直角狀河系。支流與幹流或支流與 支流成直角相交的水系;
(5)羽狀河系。 幹流兩側支流分布比較均勻,平行匯入 幹流的水系;
6)平行河系。具有曲折 而保持平行支流的水系。水系常用於 幹流的名稱命名,如淮河水系。
河系的形成
全部流入乾河的河流合起 來就形成河系。在河系中可以把千河與 地也屬子河系。根據蘇聯 B.A.特洛仕疾 基的研究,河系的主要型式有以下爵多種:
1 、放射J魄河系:幾條河流象半侄似地從發源地 ( 中心 )流出來。
2、輻合狀河系:幾條河流蒙半灌努似地流向某一個申心輻合。
3、多樹枝狀河系:河網的形狀如樹枝,這種型式的了袱系很普濕。
4、道角狀河系:支流流入乾河或支牙權充入支流成直角形狀。
5 、對毛狀河系:河系形如洲毛,即乾河兩面的支流分、布此較均勻,而且召浙矛地流入牟河。
6、弱毛直角狀河系:河系也形如朋 毛,千河 兩面的支流分布也此較均勻,但支流對乾河與支流對支流都成道角形狀。
7、巡林狀河系:形似樹枝但不木象正常的樹枝,例如幾條支流都在午流的同一 面。
8、平行河系:具有曲折而互相保撐卜行的支沈。
9、次平行河系:有殺勺略乾行的介引刃。
1 0、柵狀河系:形狀如扭性。
11、河口沖積河系:這種河系的圖形很複雜,它討看提由荊寸的柯系祖成的,然後又變成放射狀等。
河流特徵
海河流域包括海河、灤河和徒駭馬頰河水系。海河為流域內的主要水系,有漳衛南運 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北運河、潮白河和薊運河等7條支流,此外,還有黑龍港 運東地區的南、北排河等平原排水河道。海河水系呈扇形分布,各支流由西南、西、西北 三個方向流向天津,在天津市區匯合為幹流稱海河,東流入渤海。海河水系各支流中漳衛 南運河最長1050 km,海河 (幹流) 73 km。漳衛南運河、子牙河、大清河統稱海河南系, 又稱南三河; 永定河、潮白河、北運河、薊運河統稱海河北系,又稱北四河。灤河位於海 河水系的東北,徒駭馬頰河位於海河流域南端,兩者皆系單獨出海河道。海河流域總面積 31.78萬km,其中海河水系的面積23.46萬km。
海河流域發源於山區的河流可分為兩大類: 一類是發源於內蒙古高原和太行山、燕山 山脈背風山區的河流,在山區匯集大量支流後,穿越太行山燕山峽谷,然後流入平原,此 類河流相對源遠流長,水系比較集中,較易控制; 由於一部分流域面積位於背風山區,洪 峰模數相對較小,但各河上游流經黃土高原,洪水挾沙甚多,致使下游善淤善徙。
灤河、
潮白河、
永定河、
滹沱河、
漳河屬此類型。另一類河流發源於燕山、太行山迎風山區,其 支流分散,源短流急,流域調蓄能力小,洪峰模數相對較大,含沙量較少,洪水多先入交 接窪地,如寧晉泊、大陸澤、白洋淀等然後下泄。
衛河、
滏陽河、
大清河、
北運河和薊運河屬於此類型。兩類河流自東北向西南呈相間分布。海河流域的河流另一特點是,山區河 道和平原河道幾乎直接交接,而平原河道又是地上河,或半地上河。上游山區洪水來勢凶 猛,下遊河道宣洩不及,往往泛濫成災,並形成上游洪水與當地澇水爭道,相互頂托的局 面。
海河流域主要河流
灤河
發源於河北省豐寧縣小梁山南麓,流經內蒙古、河北、遼寧,於河北省樂亭縣兜網鋪 注入渤海,全長888 km,流域面積44750 km2,山區占98%,平原占2%。灤河上游稱閃 電河,地處高原,地勢平緩; 中遊河道穿行於燕山山地、丘陵中,比降大,多天然跌水; 灤河下游穿行於低丘之中,至京山鐵路橋,進入平原,沿河灘修築堤防。右堤為主堤,保 護灤縣、灤南、樂亭等縣1800 km。灤河支流眾多,主要有小灤河、興洲河、伊遜河、 武烈河、柳河、瀑河、潵河、青龍河等。灤河水量比較豐富,徑流比較平穩。灤河山區多 年平均年徑流量為44.23億m3(1956—984年系列,下同)。灤河1962年發生一次大洪 水,流量達34000 m/s,灤河下游防洪按1962年洪水設防。冀東沿海諸河山區面積3050 km2,多年平均年徑流量5.55億m3。灤河及冀東諸河平 原16232 km。多年平均徑流量5.27億m3。
北三河
北三河是薊運河、潮白河、北運河三條河流之總稱,流域總面積35808 km2,其中 山區、平原各占61%和39%。北三河多年平均年徑流量: 山區27.55億m3; 其中潮白 河16.53億m3,薊運河9.53億m3,北運河1.49億m3;平原區 (含永定河平原) 14.06 億m3。
薊運河
流域面積10 288 km2,其中山區、平原各占42%和58%。主要支流有泃河、州河、還 鄉河,均發源於燕山南麓興隆縣境內。泃河與州河於九王莊匯流後稱薊運河,至江窪口還 鄉河注入,至閻莊納還鄉河行洪道,南流至北塘入渤海。青甸窪為泃河、州河蓄滯洪區, 盛莊窪為還鄉河滯洪區。薊運河處於燕山南麓暴雨區,洪水來勢迅猛,下遊河道彎曲蜿 蜒,坡度平緩,宣洩不暢,且洪澇水爭道,因此洪澇災害頻仍。泃河海子1958年實測洪 峰流量1 820 m/s,州河於橋1949年調查洪水3 140 m/s,還鄉河邱莊1975年實測洪峰 1 370 m/s。薊運河九王莊至閻莊段主要為排水河道,設計行洪流量,九王莊至閻莊為 400~415 m/s,閆莊至防潮閘1300 m/s。薊運河九王莊以上支流洪水,泃河主要由引泃入 潮承泄,州河主要靠水庫控泄。
潮白河
流域面積19 354 km,其中山區、平原各占83%和17%。上游由潮河、白河兩大支流 組成。白河發源於壩上沽源縣丹花嶺,東南流經雲州、赤城,沿程納紅河、黑河、湯河等 河,於密雲縣槽河村與發源於豐寧縣境內西黑山嘴的潮河匯合後稱潮白河,至懷柔縣境內 納懷河後進入平原。上遊河道流經峽谷,極少開闊盆地。下遊河道經蘇莊至通縣入北運 河,因此歷史上潮白河和北運河屬一條河流,稱為潮白北運河。1912年潮白河決口,曾 奪箭桿河竄入薊運河,經常造成沿岸災害。新中國成立後,在吳村以下開挖潮白新河,穿 七裏海至寧車沽注入永定新河。潮白河全長467 km。下遊河道沿程接納運潮減河、青龍 灣減河的洪水和引泃入潮的泃河洪水,實際上已成為北三河洪澇水入海的主要通道。潮白 河1939年曾發生特大洪水,蘇莊站實測流量11240 m/s。
北運河
流域面積6 166 km2,其中山區、平原各占15.4%和84.6%。河長238 km。北運河是京 杭大運河最北端的一段。通縣以上稱溫榆河,上源有北沙河、東沙河、南沙河,均發源於 軍都山南麓,三條支流在沙河鎮匯合後稱溫榆河。沙河鎮以下納清河、壩河等,至通縣北 關閘以下稱北運河,沿途納通惠河、涼水河等平原排水河道,經屈家店注入海河。北運河 是北京市山區和市區的洪澇水的主要通道。北運河實測最大流量2200 m/s(通縣站)。北 運河原有河道狹窄,上大下小泄量相差懸殊,為分泄洪水入大黃鋪窪,歷史上開闢有青 龍灣、筐兒港減河。20世紀60年代在通縣辟運潮減河,使部分洪水泄入潮白河。以後 又在土門樓建泄洪閘,擴大青龍灣減河,於南里自沽入潮白新河,並建狼兒窩閘分洪入 大黃鋪窪。土門樓木廠閘至筐兒港一般不承泄洪水,供排澇和輸水使用。筐兒港至楊村 作為輸水用,老米店節制閘下至屈家店樞紐為永定河泛區,屈家店北運河節制閘以下成為 永定河部分洪水入海河幹流的河道。
永定河
流域面積47 016 km2,其中山區、平原各占96%和4%。永定河上游主要支流有桑乾 河和洋河。以桑乾河為主源,全長747 km。桑乾河發源於寧武縣管岑山 (以恢河為主流) 在朔縣匯合源子河後始稱桑乾河,桑乾河橫貫大同盆地,穿過石匣里山峽。洋河發源於內 蒙古高原,縱貫張宣、涿懷盆地,於懷來縣朱官屯與桑乾河匯合稱永定河,在官廳附近納 媯水河,經官廳山峽,至三家店進入平原。永定河山區多年平均年徑流量20.29億m3,其 中官廳以上19億m3。1801年官廳站發生9400m/s洪水,1939年三家店發生4560 m/s洪 水。流域上游水土侵蝕嚴重,泥沙之多為海河各水系之冠。官廳上游洪水經官廳水庫控泄。 自三家店起,河道兩岸均靠堤防約束,盧溝橋以下為地上河 (河床高出堤外地面2~7 m), 中泓變化無常,汛期險情叢生,歷史上曾多次決口,殃及北京,為善徙、善淤、善決的游 盪性河段。梁各莊以下進入泛區,泛區北臨京山鐵路,有新北堤,護路堤,南岸為老三角 淀北遙堤,淀區面積440 km2。泛區下口為屈家店樞紐閘。歷史上永定河洪水經泛區滯蓄 後,分兩路入海: 一路經北運河、海河幹流入海; 另一路經新引河、放淤區入金鐘河,由 薊運河口入海。1972年開挖永定新河,作為永定河洪水的主要出路。永定新河自屈家店起, 沿程先後納機場排水河、北京排污河、金鐘河、潮白新河,於北塘入海。永定新河全長 62 km,為潮汐河道,海相泥沙隨潮汐進入河道,淤積十分嚴重,泄洪能力銳減。
大清河
流域面積43060 km2,其中山區、平原各占43.5%和56.5%。大清河源出於恆山南麓和 太行山東麓的眾多支流匯集而成,呈扇形分布,源短流急。大清河上游分為南北兩支,北支 為白溝河水系,流域面積10151 km2,主源為發源於淶源縣境的拒馬河,流經張坊鎮出山口 分成南拒馬河和北拒馬河。拒馬河千河口站1963年的洪峰流量達9900 m/s。北拒馬河沿程 納大石河,至東茨村與小清河匯合稱白溝河;南拒馬河沿程納中易水至白溝鎮匯入白溝河 始稱大清河。處於白溝河、南拒馬河三角地帶的蘭溝窪是北支的滯洪區。北支還承泄永定 河向小清河分泄並經大寧水庫滯蓄後下泄的洪水。在白溝河與南拒馬河匯合處建有新蓋房 樞紐工程,包括新蓋房分洪堰、分洪閘、白溝引河進水閘、老大清河灌溉閘,同時擴建了 新蓋房分洪道,並開挖了白溝至白洋淀的引河。新蓋房分洪道承擔泄洪任務,經溢流窪進 入東淀,白溝引河可引北支水入白洋淀,老大清河則作排澇、輸水用。南支為趙王河水 系,流域面積21054 km2,南支有磁河、沙河、唐河、府河、漕河、瀑河等支流,均注於 白洋淀。唐河和沙河的洪水流量較大,1963年分別達到7937和9600 m/s。磁河與沙河 於北郭村匯合稱瀦龍河,於高陽入白洋淀。南支來水經白洋淀調蓄後,由十方院下泄,經 棗林莊行洪道下接趙王新河及趙王新渠,於崔家房子入東淀。在趙王新渠上口建有王村泄 洪閘,作為向文安窪分洪用。東淀為大清河南、北支的行滯洪區,其下口建有獨流進洪 閘。東淀洪水分兩路下泄,一路由獨流進洪閘、經獨流減河、工農兵防潮閘入海; 一路經 西河,入海河幹流,由海河閘入海。大清河多年平均年徑流量43.27億m3,其中山區 30.57億m3,平原12.7億m3。
子牙河
流域面積46 868 km2,其中山區、平原各占66.4%和33.6%。上源由滹沱河和滏陽河 兩大支流組成。子牙河以滹沱河為主源,全長747 km。子牙河流域多年平均年徑流量為 40.41億m3,其中山區35.79億m3,平原4.62億m3。
滹沱河
流域面積25 168 km2,占子牙河流域面積53.69%。發源於山西繁峙縣泰戲山,流經 忻州盆地,至東冶鎮轉入太行山區,穿行於峽谷之中,沿途納眾多支流,較大的有雲中 河、牧馬河、清水河,至崗南山峽於平山附近納冶河,經黃壁莊後進入平原。滹沱河源遠 流長,洪水峰高量大,含沙量多,年輸沙量僅次於永定河和漳河。滹沱河黃壁莊站1956 年洪峰流量達13 100 m/s。滹沱河平原河道,上段河床開闊,中泓搖擺不定,下段河道淤 積,河灘高仰。歷史上滹沱河曾南侵寧晉,北擾清南,東穿黑龍港,對天津威脅甚大。滹 沱河從正定起有堤防,至草蘆進入滏滹三角地帶獻縣泛區,與滏陽河匯合後稱子牙河,獻 縣泛區是滏滹兩河緩滯洪區。
滏陽河
流域面積14877 km2,占子牙河流域面積31.28%。主要發源於太行山東麓磁縣西北的 釜山, 支流眾多, 成梳狀分布, 主要支流有牤牛河、 洺河、 南澧河、 七里河、 汦河、 槐 河、洨河等十餘條,均發源於太行山東坡暴雨中心地帶,河道源短,坡陡流急,洪水峰高 量大; 進入平原後,橫衝直撞,水沖沙壓,對京廣鐵路及兩岸農田威脅甚大。鐵路以東河 道狹窄,承泄能力與洪水來量極不相稱,遇較大洪水,漫野而下,注入永年窪、大陸澤、 寧晉泊滯蓄,由艾辛莊樞紐控制下泄。1963 年滏陽河主要支流的洪峰流量: 洺河臨洺關 12300 m/s,沙河朱莊9500 m/s,汦河西台峪3990m/s,槐河馬村3580m/s,滏陽河衡 水鐵路口門14500m/s。艾辛莊以下分滏陽河和滏陽新河,向東北流至獻縣泛區,與滹沱 河匯合。滏陽河供排瀝、輸水、航運用,滏陽新河承泄洪水。
滹沱河與滏陽河匯合處建有獻縣樞紐。樞紐以下有子牙河和子牙新河兩條河道,子牙 河向東北流經河間、大城,於靜海附近進入東淀,至第六堡附近匯入大清河,以下稱西河, 供排澇、輸水、航運用; 子牙新河從獻縣樞紐起,東行至馬棚口入海,承擔泄洪任務。
1963年南系發生特大暴雨。 暴雨中心有二: 一是滏陽河流域的獐, 一是大清河流 域的司倉。因此子牙河和大清河發生的洪水流量特別大,據初步估算,子牙—大清河系京 廣鐵路以西的集水面積56600 km2,洪峰流量43200 m/s。
漳衛南運河
流域面積37584 km2,其中山區、平原各占67.4%和32.6%。多年平均年徑流量為 38.81億m3,其中山區32.79億m3,平原6.02億m3。其上源由漳河和衛河兩大支流組成, 流經山西、河南、河北、山東和天津五省市。
漳河
由清漳河和濁漳河兩支流組成,均發源於太行山背風區,流域面積18 133 km2。占 漳衛南運河流域面積48%。濁漳河有北、東、西三源,其中北源最長 (109 km),發源於榆 社縣柳樹溝流經黃土丘陵區,含沙量較多。清、濁漳河於合漳村匯流後稱漳河,漳河穿行 於峽谷中,從觀台附近出山口進入平原,至講武城以下,兩岸均有堤防約束,以左堤為主 堤,河床寬淺,屬遊蕩河段。歷史上,漳河河道極不穩定,南至安陽河,北至滏陽河到處 有其故道遺蹟,遇上游洪水超過河道泄量時,即放棄右岸,利用漳衛三角地帶滯洪。漳河 於徐萬侖與衛河匯合後稱衛運河。漳河觀台站1849年發生過13000 m/s洪水,1996年 發生8 910 m/s洪水。
衛河
支流眾多,均發源於太行山南麓。流域面積15 142 km2,占漳衛南運河流域面積 40%。衛河主源為大沙河,發源於山西省陵川縣奪火鎮南嶺,流經河南省焦作市南轉向東 流,至合河鎮附近,石門河、黃水河、百泉河匯入後稱衛河。衛河沿程注入支流有十餘 條,較大支流有淇河、湯河、安陽河。這些支流多為山溪性質,大都分布在衛河的左側, 形成梳齒狀,洪水來勢兇猛,集流快,洪峰高,汛期洪水常沿衛河兩側合河坡、良相坡、 柳圍坡、長虹渠、白寺坡、共渠西、小灘坡、任固坡等坡窪行洪滯洪,最後再經內黃二道 防線於蘇堤附近入衛河。1958年為引黃灌溉,修建了共產主義渠,由秦廠經合河鎮穿過 衛河,再沿幹流左岸於老觀咀入衛河。1962年停止引黃後,由秦廠經合河鎮穿過衛河, 再沿幹流左岸於老觀咀入衛河,共產主義渠改作行洪道。衛河支流淇河新村站1963年洪 峰流量5590 m/s。
衛運河
漳河、衛河匯流於徐萬侖後稱衛運河,東流至四女寺樞紐後分為南運河、漳衛新河兩 支。恩縣窪是衛運河的分洪區,在西鄭莊建有分洪閘。漳衛新河是漳衛河主要出海通道, 上起四女寺樞紐南、北閘,分別經老減河和岔河下泄,至大王鋪合流,至埕口入渤海。南 運河南起四女寺節制閘,流向東北,經滄州,至天津市靜海縣十一堡注入子牙河,進入海 河幹流,亦可進入獨流減河。南運河泄流量甚小,明清兩代為維護漕運,在南運河沿線開 辟了四女寺、捷地、興濟、馬廠、獨流等減河,分泄衛運河洪水,因年久失修,新中國建 立前,四女寺、興濟減河早已淤廢。漳衛新河開闢後,南運河只承泄少量洪水。
海河幹流
西起子牙河 (西河) 與北運河匯合處大紅橋,東流橫貫天津市區,至海河防潮閘入 海,全長73 km。原為海河水系洪水主要入海通道 (1963年最大泄量達1600 m/s),承泄 潮白北運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漳河南運河洪水,1963年海河南系發生特大洪 水後,採取各河洪水分流入海措施,徹底改變了過去集中由海河幹流入海的局面。海 河幹流只承泄永定河、大清河的部分洪水,並作為排泄上游窪淀及本市區的瀝澇水的通 道,兼有蓄水、航運、旅遊等功能。市區排水面積為2066km2。
黑龍港運東地區排水河道
黑龍港運東地區位於滏陽河以東、子牙河以南、漳河衛運河以北,漳衛新河以西,瀕 臨渤海,為低洼易澇地區,總面積22211 km2。年徑流量9.21億m3。該地區主要有南排 河和北排河兩大排水系統。南排河上游接納老漳河—滏東排河、老沙河—清涼江及江江河 等支流,於趙家堡入海。北排河水系自滏東排河下口馮莊閘始,於興濟穿南運河至岐口入 海,主要支流有黑龍港西支、中支、東支和本支等河。此外,運東 (南運河以東) 地區有 宣惠河、大浪淀排水渠、滄浪渠、黃浪渠等。
徒駭馬頰河
該河系位於黃河與衛運河、漳衛新河之間,為平原排澇河道。流域面積28740 km2。 年徑流量15.24億m3。
(一)徒駭河
發源於山東省莘縣文明寨,東流至霑化縣入渤海,沿途有多支排水河匯入,河道全長 417 km,流域面積13821 km2。
(二) 馬頰河
發源於河南省濮陽市金堤閘,東流經河北省,進入山東省,於無棣縣入渤海,河道全 長428 km,流域面積8312 km2。
(三)德惠新河
西起山東省平原縣王風樓村東,東流至無棣縣下泊頭入馬頰河後入海,河長173 km, 流域面積3249 km2。
徒駭馬頰河系未經治理前,澇鹼災害十分嚴重。1961年汛期連降暴雨,幹流多處決 口,支流普遍漫溢。1964年又降暴雨,春、夏、秋三季連澇。兩次大澇淹地在100萬hm2以上。經20世紀60年代後期全面治理以後,澇鹼災害顯著減少。經多年運用,河道泥沙 淤積較嚴重,排澇能力有所降低。
海河流域防洪規劃
歷次防洪規劃概況
海河流域防洪規劃可追溯到1925年,當時順直水利委員會制定了 “順直河道治本計 劃”; 1933年由當時的華北水利委員會根據 “順直河道治本計畫”,制定了 “永定河治本 計畫”。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海河流域先後制定過兩次流域綜合規劃和一次流域防洪 規劃。
1933年華北水利委員會制定的永定河治本計畫包括: ①建築官廳水庫; ②建築石匣 里水庫;③建築官廳至三家店間水庫;④約束河身;⑤開挖引道;⑥修培堤防等。由於日 本帝國主義發動侵華戰爭,這個計畫並未實施。
1957年11月,由水利部北京勘測設計院編制的 《海河流域規劃 (草案)》,是一次全 流域治理規劃,對流域內的防洪、除澇、農田灌溉、城市供水、航運、發電以及山區水土 保持作了全面安排。防洪方面,在上游規劃修建水庫,以儘量攔蓄山區洪水,在中、下游 適當利用窪淀滯洪,並進行河道整治,開闢減河,使各河系自成體系。由於20世紀50年 代水文系列短,歷史洪水調查未開展,這次規劃的水文成果偏小,影響工程規模和工程安 全。1958年開始的大規模的水利建設中,海河流域興修了一批大型水庫,這些水庫基本 上都是規劃里的項目,壩址選擇和樞紐布置合理,在1963年特大洪水中發揮了巨大的攔 洪、削峰作用,並為以後防洪工程體系的建設奠立了重要基礎。但當時水利建設的指導方 針是 “以蓄為主”,著重於水庫工程的建設,忽視了中、下遊河道特別是尾閭的治理,沒 有全面貫徹 “蓄泄兼籌” 的規劃原則,致使歷史上存在的各河上大下小和洪水集中天津市 的局面仍未能得到根本改變。
1963年8月,海河流域發生了一次特大洪災。同年11月,在黨中央 “一定要根治海 河” 的號召下,水電部部署了海河流域規劃工作。原水電部海河勘測設計院於1966年11 月提出了 《海河流域防洪規劃》,同時河北省、山東省分別提出了黑龍港、遠東地區及徒 駭河、馬頰河地區的平原除澇規劃。《海河流域防洪規劃》 (以下簡稱 “防洪規劃”),總 結了1963年抗洪鬥爭經驗和防洪存在的問題; 以1963年實際洪水為依據,修正了以前設 計洪水的成果; 確定海河南系以1963年型洪水 (相當50年一遇洪水)、北系以1939年型 洪水 (相當20~50年一遇洪水) 作為防洪設計標準; 按照 “上蓄、中疏、下排、適當地 滯” 的治水方針,對主要泄洪除澇河道建設進行了具體安排和部署,並確定近期以排為 主,洪澇兼治,集中力量擴挖中、下遊河道,開闢各河單獨入海尾閭,解決各河上大下小 的矛盾和各河集中天津市入海的被動局面。同時,對山區水庫進行續建,積極開展水土保 持工作。1965年開始的根治海河的水利建設高潮,就是按照 “防洪規劃” 的部署實施的。 至70年代末,通過上中下游的綜合治理,海河流域初步形成了防洪體系。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為全面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河流開發治理的經驗教訓,使 水利與國民經濟的發展相適應,水利電力部於1980年3月召開了海河流域內各省、市、 自治區水利部門負責同志會議,決定對 《海河流域規劃 (草案)》 (1957年11月編制) 和 《海河流域防洪規劃》 (1966年11月編制) 進行全面補充修訂,並確定海河水利委員 會同流域內各省、市、自治區和水電部天津、北京勘測設計院負責 《海河流域綜合規劃》 (以下簡稱綜合規劃) 的編制工作。1980年8月,海河水利委員會頒發了 《海河流域綜合 規劃工作要點》,經過勘測、調查研究、方案比較和河系規劃階段報告審查,於1986年6 月編制了 《海河流域綜合規劃 (草案)》,1988年12月又編寫了 《海河流域綜合規劃綱 要》,並經國務院批准。這次綜合規劃,遵循國家確定的國民經濟發展戰略目標以及水利 為國民經濟全面服務的方針,在總結以往經驗的基礎上,提出全流域綜合治理、開發方案 和部署。規劃內容包括防洪、除澇、供水、灌溉、水能、水土保持、水資源保護、航運、 水利管理等方面。根據治理現狀和存在問題,近期把重點放在現有工程的除險加固、恢 復、配套和經營管理上,以充分發揮其防洪供水效益。同時,要在全面節水的前提下,適 當開闢新的水源,解決越來越嚴重的水資源緊缺問題。在防洪方面,要繼續貫徹 “上蓄、 中疏、下排、適當地滯” 的治理方針,對洪水的安排要把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結合起 來。海河南系仍按1963年型洪水,海河北系仍按1939年型洪水,灤河按1962年型洪水 完善防洪體系: 即對現有病、險水庫分期分批進行加固,逐步達到部頒的 《水利水電工程 等級劃分及設計標準》; 各河道逐步恢復原設計行洪能力並對未治理河道進行整治; 做好 窪淀泛區的整治和安全建設,以充分發揮滯洪作用; 加強預報、預警系統。要重點確保北 京、天津、石家莊等城市的防洪安全,並增強下游廣大地區的防洪能力。
防洪工程存在的主要問題
經過40多年的防洪建設,海河流域已初步建立了防洪工程體系,發揮了巨大的減災 作用,這是必須肯定的。但是這個工程體系的現狀防洪標準還比較低,達不到規劃要求的 標準,存在以下的主要問題。
主要河流的行洪能力衰減
河道經過60~70年代整治後,主要河道的行洪能力多數已達到防禦20~50年一遇洪水 標準,但由於施工質量問題,河床淤積,特別是河口嚴重淤積,以及灘地設障等等問題使 河道現狀行洪能力已達不到原設計標準,行洪能力下降了30%~80%。
水庫防洪標準低、質量差、淤積嚴重
流域水庫標準低,主要表關係水庫工程安全的防洪保壩即非常運用標準偏低。按 照國家 《防洪標準》 (GB50201—94) 大Ⅰ型水庫工程的主要擋水建築物,土壩、堆石 壩、乾砌石壩,其非常運用洪水標準應達到可能最大洪水或5000~10000年一遇;大Ⅱ型 水庫工程主要擋水建築物的防洪標準應達到5000~2000年一遇。據統計海河流域30座大 型水庫中,大Ⅰ型9座水庫中4座達標,5座水庫沒有達標。大Ⅱ型21座水庫中14座達 標,7座沒有達標。
流域內大部分水庫建於 “大躍進” 時期,多為 “三邊工程”,急於求成造成質量差, 留下隱患,長期帶病帶險運行,有些水庫仍有遺留問題。在中、小型水庫中此類問題 尤為突出。據統計,中小型水庫潰壩228座,其中中型水庫8座。雖然大型水庫沒有潰垮 的問題,但這也不能不引起重視。如黃璧莊水庫副壩上游鋪蓋嚴重裂縫,影響水庫安全運 行,直接威脅石家莊市安全的問題,亟待解決。中小型水庫中帶病運行的較多,如山 西省721座小型水庫,帶病運行的有346座,占總數的47.8%。
泥沙淤積是水庫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海河流域由於水土流失十分嚴重,年均輸沙量約 1.82億t,僅次於黃河。山西省冊田、關河2座大型水庫淤積量占總庫容的35%~45%以 上。截至2000年官廳水庫淤積了6.49億m3,占總庫容的15.6%。據70年代後期24座大 型水庫實測資料統計,總淤積量達17.1億m3,占其總庫容的9%,占堆沙庫容的60%。
堤防工程存在隱患
堤防工程是平原河道防洪水泛濫的主要屏障,堤防質量的好壞,不僅直接影響保護區 內的城鎮、工礦企業、農村和農田的安全,而且也關係到整個流域防洪戰略的部署與實施。
堤防隱患及其形成原因,一是施工質量差。如 “文化大革命” 時期施工的滹沱河北大 堤,不少堤段鋪土厚度超過1m,有的用凍土填築,碾壓時無法壓實,竣工後堤身不斷出 現大塌坑,有的塌坑一次填土達100 m3。1996年8月大水時,此段堤防險象環生。大清 河千里堤有的堤段曾發生連續數千米的縱橫裂縫。這兩道堤防一旦決口,洪水就會直奔天 津,給天津造成巨大威脅; 二是由於穿堤閘涵結構簡單、洞身短,滲徑不夠長,或洞身斷 裂漏水; 三是臨時在堤上扒口,回填不實; 四是獸穴、鼠洞使堤身遭破壞。以上這些問 題,都會影響堤防安全,甚至釀成潰決之大禍。另外海河流域有主堤、次堤、民埝、護麥 埝等幾個等級的堤防。在防守關係上應是次埝服從主堤,民埝服從次堤。但實際上,有些 地方和單位,在蓄滯洪區和河道灘地上建起民埝和護麥埝不斷加高培厚,無形中提高了它 們的防護標準,減少了蓄滯洪區和河道的調蓄能力和行洪能力。
蓄滯洪區的避險救生設施不足
蓄滯洪區經50~60年代初步治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程標準。但近40年來,絕 大多數蓄滯洪區沒有使用過,蓄滯洪區的社會經濟面貌已發生了很大變化: 人口增長,農 業生產穩定發展,鄉鎮企業蓬勃興起,油田的建設等,使用蓄滯洪區所付出的代價相當 高。而安全避洪設施又遠遠不能適應需要。(1990年) 蓄滯洪區有人口414萬人, 但設施只能保護79.4萬人。由於經費不足,遺留問題太多。因此,在蓄滯洪區啟用 時,如何確保區內人民的安全和減少財產損失,是面臨的重大問題。
海河流域防洪工程體系中尚有不少項目沒有實施
在山區洪水控制方面,除了上面提出的水庫除險加固工程以外,正在興建的有衛河主 要支流淇河磐石頭水庫,需要興建永定河官廳山峽的陳各莊水庫,大清河北支的 張坊水庫。
在蓄滯洪區方面,除了上面提到的安全建設以外,還有永定河泛區排水河道擴大工 程、大清河東淀排水河道擴大工程、衛河坡窪整治工程、漳衛河大名泛區進洪閘及引洪 道、衛運河恩縣窪分區圍堤、滏陽河中游窪淀分區隔堤工程、潮白河黃莊窪圍堤、薊運河 盛莊窪進洪閘及行洪道等等。
在河道治理方面,有永定新河清淤和海口建閘工程、大清河獨流減河擴大工程、白溝 河河道治理、北運河擴大治理、薊運河幹流治理、漳河幹流治理、海河幹流治理及城區防 洪工程,滏陽河邢家灣開卡工程及滏陽新河進口除堼工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