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父海母:邪性的鄉村野史

河父海母:邪性的鄉村野史

《河父海母》原載《十月 長篇小說》2007年第2期。該小說是山東作家李玉文繼《蟬蛻》之後的又一部關注人類生存現狀的長篇新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父海母:邪性的鄉村野史
  • 作者:李玉文
  • 小說進度:已完結
  • 連載網站:搜狐讀書
編輯推薦,內容簡介,媒體評論,

編輯推薦

《河父海母》原載《十月·長篇小說》2007年第2期。該小說是山東作家李玉文繼《蟬蛻》之後的又一部關注人類生存現狀的長篇新作。小說講述了為躲避侵華日軍戰亂的人們在蠻荒的河父海母之地的時代變遷沉浮。故事從鄧吉昌一家12口為了躲避日軍侵華戰亂,落戶於黃河之口——河父海母之地開始,以 “鄧家”的發展與繁衍為主要線索,以時間為軸,描繪了河海之間的蛤蟆灣由一片荒原到有了村落,建立大隊,設立公社、*後變成新興城鎮的發展歷程,並突出展現了文明變遷中人的命運。小說時間脈絡清晰,引領著我們走完半世紀蛤蟆灣的變遷同時,也讓我們感受到了中國歷史進程中農村文化的變化與發展。

內容簡介

李玉文的小說《河父海母》試圖對鄉土中國的歷史展開一次側面進攻,這是一次鄉村野史雜拼而成的歷史敘事,體現了觀察和反映生活的獨特角度。
《河父海母》講述黃河衝擊平原蛤蟆灣子這個村落的故事,小說敘述了這個村落從三戶人家的起源到建成一個龐大鄉村,後來成為縣城,最後成為河海市的過程。鄧吉昌、獵戶常三和逃亡地主王來順三家最早在這裡落戶,隨後來到的是一對瘸子和瞎子組成的夫妻。這是一個村莊從誕生到成長的歷史,經歷過艱苦的與大自然鬥爭的歷史,村民才存活下來,這就是典型的鄉村歷史敘事了。實際上,蛤蟆灣子就是黃河洪泛區,小說中寫到的荒原和黃河擺尾,也就是黃河改道衝擊而成的平原地帶。這裡的自然生存條件十分艱難,但人們懷著不同的緣由來到這裡,生存的渴望激起的是人們頑強的生存意志,一片荒原成為人們生生不息的家園。小說取名“河父海母”,就是試圖表達人類生存的第一要義,就是以自然為父為母,就是活著和繁衍,在這一意義上,這部小說傾向於敘述鄉村的自然史,或者說鄉村的野史——那是與中國現代性的政治歷史平行的一種更具有人與自然關係的生存史。活著要勞作,要克服戰勝任何困難,所有的勞作,不管是農耕事物,還是開墾荒地,或是爭奪土地,在這部小說中都敘述得十分激烈,那是與天奮鬥、與地奮鬥,與人奮鬥的生存事相。在這個荒原,最重要的是解決水的問題,關於水是生存的第一要素,這部小說可謂寫得精彩生動。生長於黃河入海口,這些河海的拓荒者在這裡卻遭遇水的匱乏。一方面寫出河海如何構成人們的生存區域,那有如父母般的養育之恩;另一方面卻又寫出河海的子嗣們要與河海搏鬥,要在河海給定的貧脊土地上奪取人類的生存空間。這是身處河海的子嗣們的獨特的歷史,它們的奮鬥的歷史神話,也不妨看成是精衛填海的歷史神話的翻版。小說的敘事無疑是有穿透力的,它穿過生命那些漫長的苦難歲月,寫出中國農民生長於土地上經歷的那種艱難困苦,寫出中國農民繁衍生息的強大韌性,這也是一種生存意志,一種倔強的生命景觀。

媒體評論

史詩式的敘事既怪誕又銳利,既熱烈又冷酷,既情趣又邪性。這是一次鄉村野史雜拼而成的歷史敘事,妙趣橫生也走法入魔。李玉文的敘事有他對生命,對中國鄉村的歷史,對鄉村的現實命運獨到的認識,他的《河父海母》幾乎要觸動黃河生存事相的最本真的事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