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灣鎮的女人們

河灣鎮的女人們

多卷本長篇小說《河灣鎮的女人們》,寫了冀中平原這個村子老少三代的女人群像。第一代是寫土生娘、大壯娘、翠竹大嬸、秀芝娘、秀紅娘等人的;第二代是寫秀紅、歡欣、秋菊、素娥、秀花等人的;第三代是寫彩霞、彩雲、根花、冬梅、彤彥等人的。這三代女人由於生活環境各異,受的教育不同,她們的性格、個性迥然不同,命運大相逕庭。 《河灣鎮的女人們》主人公土生娘從青年時代就投入了火熱的抗日鬥爭。她出生入死、歷盡艱險,受遍了人間的罪,但不論處於絕境、瀕臨死亡,還是成為“高級老太婆”,始終一身正氣,可謂“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土生娘是一位無名英雄。 好花需要綠葉扶,作者舒風除了塑造了土生娘、大壯娘、秀紅、歡欣這些主要的正面人物外,還寫了許多有缺點、有毛病的老少女人,如“沒遮攔”大嫂、“大腳老婆子”、“大屁股”、大胖娥等。雖然對這些人物著墨不多,但刻畫入木三分,將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當然,這本書里也少不了男人。樸實忠厚者如高志剛、高大壯、高鐵柱;奸猾刁鑽者如李鐵鎖、孫二壞、葛春旺;嘎咕壞的如“壞棗”、小壞、嘎小子。同樣混跡於風月場中的老手葛富貴與其侄子葛大廂迥然有異。外號“肉棍”和“張老頭子”這些地痞流氓則是另一類壞蛋。

基本介紹

  • 書名:河灣鎮的女人們
  • 出版社:中國文史出版社
  • 頁數:562頁
  • 開本:16
  • 作者:舒風
  • 出版日期:2014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03448369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河灣鎮的女人們》由舒風著,與《活出個人樣》一起,這兩部小說都是以作者的親歷、親見、親聞和自己的親身感受為基礎的,並從中拮取素材,同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合在一起升華而成。也就是說,它是舒風多少個日日夜夜的心血結晶。已經是近八十歲的人了,還這樣用功,這樣盡心盡力,這樣不分晝夜筆耕不止,真是“偉哉千里牛”啊!我看,這比“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更為可貴。特別是舒風在《河鎮灣的女人們》的後記中,深情談到在寫這部書時,常常止不住“熱淚盈眶”,因為好些事都是他的親身經歷和親見親聞。情動於衷,隨著筆觸自然流出,又伴著淚水灑在紙上,這種真情實感的創作,比起那些匆匆拼湊和瞎編獵奇之作,豈可同日而語。

作者簡介

舒風,1935年生,祖籍河北省晉州市。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北京作家協會會員、編審。先後在中國曲藝家協會、國家科委(現科技部)人力資源研究所、國家人事部(現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人事報刊社工作。著有多卷本長篇小說《河灣鎮的女人們》和《周恩來與張治中》《周恩來與邵力子》《培根》《曼德拉》《托爾斯泰》《貝多芬》《馬克.吐溫》《海明威》等十多部人物傳記。還有《列寧人才思想研究》《列寧與人才》《瀟灑人生》《把握住今天》《你怎樣消費時間》《家庭人際關係》《國外婚戀漫話》《敢峰人才思想述評一願天下子女都成才》等著述。主編有:《新秀文論薈萃》《人才問題新思考》《你怎樣成才》《敢峰教育文選》《敢峰詩集——風岸》等文集。

圖書目錄

第一卷
第一章 孤兒寡母
第二章 汗滴黃土
第三章 情哥情妹
第四章 燕爾新婚
第五章 同甘共苦
第六章 坷垃百歲
第七章 壯烈犧牲
第八章 死裡逃生
第九章 寄人籬下
第十章 智斗惡棍
第十一章 乾柴烈火
第十二章 向陽商店
第十三章 歡慶勝利
第二卷
第一章 土地革命
第二章 魚龍混雜
第三章 酸甜苦辣
第四章 苦痛難言
第五章 明爭暗鬥
第六章 命運各異
第七章 飛來橫禍
第八章 攪渾清水
第九章 顛倒黑白
第十章 雨過天晴
第三卷
第一章 起死回生
第二章 蓬蓽生輝
第三章 今非昔比
第四章 意外事件
第五章 巧破疑案
第六章 潔身自愛
第七章 舊貌新顏
第八章 河灣騰飛
第九章 一波三折
第十章 病房內外
尾聲 年輕人的河灣鎮
後記

文摘

河灣鎮是個有幾百戶的大鎮子。鎮子南小街有一個小戶人家姓高。說是小戶,因為人口少,只有一個五十多歲的寡母守著一個二十歲的兒子過日子。家裡財產不多,但靠母子倆拚死苦幹,省吃儉用,日子還算過得去。兒子叫高志輝,名字是他父親起的,目的是希望兒子長大成人之後是個有志氣的人,能發家創業,購置田產,使高家日進斗金,滿門生輝。
據說高家的祖先在清代康熙年間是個舉人。家有廣廈千間,良田數頃,騾馬成群,人丁興旺。誰知到了舉人的第二代孫子,卻是一個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斗大的字不識一升”的主兒。他嗜賭成性,每賭必輸。祖爺手裡置下的家業,到他三十歲時幾乎輸了個乾乾淨淨。
這天他又要賣鎮南僅有的四畝水澆地,妻子拉著五歲的兒子跪在地上,哭著說:“求求您了,您給兒子和我留下點東西吧!再要賣地、賣房子,兒子大了不要說無法娶媳婦,連我娘倆的棲身之地也沒有。”
這位爺看看哭成淚人的妻子和可憐的兒子,又環顧室內空空如也,家徒四壁。他把腳一跺,牙一咬說:“好吧,我給孩子留下這幾間破房子和鎮南的四畝水澆地。”說完揚長而去,再也沒有音信。後來孩子長大成人,娶妻生子,日子過得火爆爆的。,
從那時起,高家的子孫輩輩兢兢業業過日子。侍弄田地,精耕細作;操持家務,節衣縮食。直到清朝末年,高家既沒有發了,也沒有衰敗下去。拚命掙扎一年,混個夠吃夠穿,略有節餘。用高志輝他娘的話說,是“撐不著也餓不死”。
到了高志輝他爹這輩,日子過得也不富裕。志輝八歲時,他父親的胃癌到了晚期。多方延醫診治,總不見效。父親是一位明白人,對妻子說:“不用再請醫生,也不用抓藥了。我這病吃多少藥也好不了,不要再浪費錢了。”在他奄奄一息,彌留之際,掙扎著伸出胳膊,拉住獨生兒子志輝的手說:“輝,爹沒有本事,沒有給你置下多少產業。但你要立志,長大成人後要給高家爭口氣,要發家,要光耀門庭。”說完閉上了雙眼。志輝他娘以為丈夫從此就再也睜不開眼了,便拉著丈夫的手“嗚嗚”地哭起來。誰知志輝他爹又睜開無神的雙眼,斷斷續續地說:“志輝,你如果——把日子——過窮了——不管多么艱難困苦——即使去討飯,這幾間老房子——和鎮南那四畝——水地——不——能——賣!那是祖宗——留下的——產業。”志輝爹,說完這幾句話,又看了看妻子和兒子,便閉上雙眼,撒手人寰了。
志輝娘是個有心計、有志氣、能吃苦的勤儉過日子的人。她知道自己不能種地,便把四畝水地按四六分成,出租給無地的農民。自己騰出手來專門紡線織布賣,靠這個賺點兒錢,除了供孩子讀書之外,餘下點就貼補家用。好年景,地里打的糧食能分二百來斤粗糧,娘倆搭配著蔓菁、蘿蔔、倭瓜、紅薯等雜菜,勉強夠娘倆一年吃用。地里的莊稼秸稈兒,也緊緊巴巴夠娘倆用作做飯的燒柴。
志輝娘身強體壯,她白天黑夜手不識閒兒地紡線織布。一般懶散婆娘一個月二十天紡不了一斤棉線,十天半月織不了一匹土布。志輝娘能用六個晚上紡一斤線子,五個白天織一匹土布。
志輝娘心靈手巧,一般婦女都比不上她。她能在簡單的織布機子上,使用“三棚繒”、“四棚繒”變化著織布機的腳踏板,織出直紋布、斜紋布、人字布、花條布、方格布;把白色的土布用線綑紮起來,居然能染成藍底白色的梅花、蝴蝶、竹葉等各種圖案的花布。
志輝娘趕集賣布不用出村,她只要把織好的布匹拿到河灣鎮布市上一亮,轉眼就被搶光。來自山西或口外的商人,甚至還向志輝娘“加工定貨”,有多少,收購多少。
河灣鎮的廟會、集市,從清代起就遠近聞名。何以至此?原來這個鎮子的文化傳承,鄉土風俗,以及所處的地理環境非常獨特。
滹沱河唱著輕快的鄉歌歡蹦著從太行山麓沿著一條山樑,從溪谷中曲曲折折地竄向東方。流到冀中平原遇到一個土崗子便分成兩股,南股河汊繞過土崗和一個鎮子又彎彎曲曲地與滹沱河的主河道匯合。兩股河汊岸邊,長滿了上百年的垂柳。夏季里,這裡柳絲如煙直垂水面。午後和夜晚,鎮子的前前後後,蛙聲一片,清波浩渺。正如唐代詩人賈弁在《孟夏》中所云:“蜃氣為樓閣,蛙聲作管弦”。
這個鎮子,因為四面被河水環繞起來,所以從古老的年代起,不管經過多少歷史變革,人們都管它叫做“河灣鎮”。夏季水大時,河灣鎮的東、南、西三面各搭一座木橋,與通向外鄉的道路相連。鎮子的北面緊傍著滹沱河的主河道,便用大木船擺渡。在秋冬季節或大旱之年,河水乾涸時,人馬車輛便從河道里直接走來走去。
P1-2

後記

這部小說在1996年寫成初稿,第二年又修改了一遍。後來由於其他出版社邀稿,寫了一些人物傳記,就把這部小說擱置下來。到了2009年冬天,老同學趙慶培知道我有這樣一部書稿,他拿去認真讀過後,提了許多寶貴意見,並建議我集中精力先把這部小說改好,然後再寫其他東西。老同學陳秋影讀過初稿後,建議把書名改為《河灣鎮的女人們》。這些建議對我啟發很大。過了2010年春節,我便立即著手修改這部小說。到2013年12月底,終於完成了此書的第四稿。
女人離不開男人。寫了“河灣鎮的女人們”也就寫出了河灣鎮形形色色的男人,及這些男男女女幾十年來的恩恩怨怨。
在我修改書稿的日子裡,童年生活的畫面時時浮現在腦中,好像又與書中的人物生活在一起,同生死共患難,有時心潮起伏熱淚盈眶。
趙慶培曾疑惑地問我:“你比我才大兩歲,怎么知道農村那么多的事兒?”其原因就在於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我在中學、大學讀書時,大學畢業後做教師的時候,每年寒暑假都在農村住好長時間,親眼目睹或親歷許多奇事兒、怪事兒、邪事兒、感人的事兒或令人氣憤的事兒。冬日圍爐夜話,夏日炎炎在田間勞動,地頭聊天,都能聽到許多聞所未聞的故事,從中獲得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
在內蒙古烏海市工作的劉振瑤同志,他與我中學同班,到了大學又在同系同年級學習,因此對我非常了解。當他知道我正在寫這樣一部小說時,他說:“你寫這樣的小說,人物和故事用不著虛構,只要很好地組織安排一下素材就成了。”他還一再表示想看看小說的修改稿。我很自信地說:“修改稿太亂,你還是看出版後的小說吧。”從此,振瑤兄幾次到北京來看病,他看見我第一句話就是:“小說什麼時間出版?”我總是回答說:“快了,快了。”2012年10月初,振瑤兄的病情突然加重住院。我在電話上問候了他的身體狀態之後,他第一句話就是“我盼了一年多的小說,什麼時間可以看到?”我馬上回答說:“快印出來了。我拿到樣書立即給你寄去一部。”他躺在病床上吃力地說:“我等著哩。”
2013年4月中旬,我正在最後修訂這部書稿時,16日晚上忽然接到振瑤夫人打來的電話,她沉痛地告訴我:“今天下午三時,老劉安詳地走了。”我聽到這句話時如同萬箭穿心,異常悲痛,永遠失去了這位要好的摯友。我與振瑤兄相交幾十年,相互間從未失信過,但在晚年卻因為這部小說沒及時出版而失信於他,但又無法彌補,這真是我人生的最大悲哀。
在小說修改過程中,朋友們給了我巨大的鼓舞與支持。山東淄博的劉世友老同學,幾年前就患半身不遂,已說話口齒不清,每次打電話他都問我小說改得如何,何時出版。他曾風趣地說:“我等著讀哩,別讓我失望。”萬萬沒有想到,2013年7月23日,病魔又奪去了他的生命。不僅讓他徹底失望,同時我也失去一位最要好的朋友,令我非常傷心和悲痛。
生活在北京的郝懷明、王傳業、彭久安諸位老同學,以及我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教過的學生陳根榮等朋友,都對這部小說的修改和出版提出過很多好的建議,令我終生難忘。老教育家敢峰在百忙中為本書作序並題寫書名,在此表示衷心感謝!
這部小說能夠很快地順利出版,得益於中國文史出版社副總編輯劉劍同志的大力支持,及編輯室主任詹紅旗和其他編輯的鼎力相助,在此我表示衷心的謝意。
舒風
2013年8月18日夜
於北京青年湖畔公寓

序言

《河灣鎮的女人們》序
“但願人間情長久,閒雲更比飛雲忙”。大概這就是舒風近些年來生活的真實寫照。
剛讀罷舒風寫的長篇小說《活出個人樣》,掩卷深思,正打算寫一篇評論文章,忽又得知他積二十年之久寫的另一部三卷本長篇小說《河灣鎮的女人們》,又即將在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他囑我寫個序。寫序比寫評論可以隨意一些,原想在評論中說的話也可揉在序中說,於是我就欣然“易弦更張”了。
舒風是我老友,相交已半個多世紀了。他是一個實實在在的人,勤奮好學,為人正直,待人誠懇,在同鄉、同學、同事中結交了不少摯友。我曾寫過一首詩相贈:“我愛孟夫子,從不逞風流。為人誠且直,視利如雲浮。景山共教改,劫後又同儔。相交五十載,偉哉千里牛。”他原是學文學的,當過老師,編過刊物,還寫過一批人物傳記和各種文章,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文風質樸厚重,“大巧若拙”。寫長篇小說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後才開始的。先寫的是《河灣鎮的女人們》,接著又寫了《活出個人樣》。結果,《活出個人樣》趕在前頭出版了。
這兩部小說都是以他的親歷、親見、親聞和自己的親身感受為基礎的,並從中拮取素材,同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合在一起升華而成。也就是說,它是舒風多少個日日夜夜的心血結晶。已經是近八十歲的人了,還這樣用功,這樣盡心盡力,這樣不分晝夜筆耕不止,真是“偉哉千里牛”啊!我看,這比“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更為可貴。特別是舒風在《河鎮灣的女人們》的後記中,深情談到在寫這部書時,常常止不住“熱淚盈眶”,因為好些事都是他的親身經歷和親見親聞。情動於衷,隨著筆觸自然流出,又伴著淚水灑在紙上,這種真情實感的創作,比起那些匆匆拼湊和瞎編獵奇之作,豈可同日而語。一部作品連自己都不能感動,豈能感動讀者?寫了連自己都不想讀,更何談獻給讀者?
往事未必如雲煙。有些往事確實像雲煙一樣,隨著歲月的流逝飄失得無影無蹤了,但有些卻歷久愈珍,沉澱在人的感情深處,銘刻在心碑上,永遠忘不了。有時它也會如同白雲出岫那樣,冉冉從心底升起。舒風過去忙工作,忙這忙那,年紀大了,工作擔子卸了,但一些難忘的銘刻於心碑上的往事,卻漸漸活了起來。加以過去學的是文學,各種小說也讀過不少,很自然地,提起筆來寫小說的願望(或者說是衝動)油然而生,而且“水到”就能“渠成”。從人才學角度觀察,他寫小說可以說是“大器晚成”。倘若他在大學畢業後很快走上文藝創作之路,當會是另外一種情況,至少《河鎮灣的女人們》這部小說的抗日戰爭時期部分早已問世了。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時興的文藝創作,小說自然也是這樣。《河鎮灣的女人們》這部小說的面世似乎晚了一些,但縱觀全書,它的時間跨度很長,從抗日戰爭時期寫到現在,寫了整整三代人。除了歷史演義之外,這種情況是罕見的。從大的歷史背景看,正是二百年“中國夢”的歷史大轉折時期,從抗日救亡到新中國成立,再到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這是一幅巨大的歷史畫卷啊,寫起來顯然難度很大。但舒風選擇了以“河鎮灣的女人們”為切入點,按歷史的發展,順流而下,卓然寫成一部巨著。這些人物的實際生活、生動形象、心理、感情和當地文化、風俗、語言以及環境變遷,都是他極為熟悉的。他生於斯,長於斯,始終保持著聯繫,許多素材都是活生生的,寫來可以得心應手,如同魚游水中。這是他的優勢。當然,要“魚躍龍門”,在寫作過程中還要有作者本人的文學素養、思想感情和勤奮。這些依我看,舒風是厚積後發者,雖初次寫這樣大部頭的長篇小說,也不會輸於他人。
《活出個人樣》,我剛看過,寫的是新中國成立後成長起來的一群知識分子。我認為是寫得不錯的,極具真實感、親切感。特別是書名所點出的“活出個人樣”,乃極具普世價值的人生警語,使我深思良久。《河鎮灣的女人們》書中的主人公不就是這樣的人嗎?這兩部小說,一寫農民,一寫知識分子,兩者正好是“姊妹篇,,啊!文學者,亦人學也。小說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可以娛人,也可以育人。精神食糧,如同食糧,又要好吃,又要有營養。是否好吃,除了廚師的手藝還有個人的愛好不同,既食之,則從中吸取營養未可忘也。我這篇序,拉拉雜雜寫了這么一堆,其實也就是一句話,希望我們大家都“活出個人樣”。或者再說得“哆嗦”一點:無論在任何情況下,春風得意時也好,順境也好,困境也好,逆境也好,甚至險境、絕境也好,都要堅守人的良心,擴展良知,發揮良能,在13億人的“中國夢”中真正“活出個人樣”。
立志、好學、奮鬥,是人生的三寶啊!
敢峰
2014年春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