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瑤族民俗是凡結婚前的男女都剃頭留短髮,結婚後的才蓄長發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池瑤族民俗
- 釋義:凡結婚前的男女都剃頭留短髮,結婚後的才蓄長發等
河池瑤族民俗是凡結婚前的男女都剃頭留短髮,結婚後的才蓄長發等。
河池瑤族民俗是凡結婚前的男女都剃頭留短髮,結婚後的才蓄長發等。瑤族有一個分支,自稱”吉努”,由於這個民族中的男子都穿著長剛蓋膝的白褲,所以人們稱之為”白褲瑤”。總人口2萬餘人,主要分布在南丹東部地區的里湖鄉、八圩鄉,廣西...
瑤族祝著節又稱“祖娘節”“達努節”“瑤年”“廿九節”,流傳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傳統民俗文化節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瑤族祝著節已有上千年歷史,每年的農曆五月二十九日是布努瑤“祝著節”,是為瑤族創世女神密洛陀祝壽的...
瑤族過去因其居住和服飾等方面的特點不同,曾有“ “過山瑤”、“紅頭瑤”、 “大板瑤”、“平頭瑤”、“藍靛瑤”、“沙瑤”、“白頭瑤”等自稱和他稱。在風俗習慣方面一直保持本民族傳統特點,尤其在男女衣著上更為明顯。瑤族...
過山瑤——因受統治者的驅除和歧視,墾荒種植兩至三年即離開,重覓墾荒地的瑤民。因總是翻山越嶺尋覓墾荒地,無法定居,故稱“過山瑤”。居住在湖南新寧縣的“八峒瑤”即屬此。白褲瑤——主要居住在廣西河池南丹。喜穿白褲,故...
河池瑤族喪俗,在葬禮中,凡是作為死者在婚戀時被認定了的”情人”,都被族人請去為死去的”情人”唱上一至二晚的”送葬歌”,以示對死者的深切懷念。如果某家的老人逝世的時間是春季或夏季,家屬則將死者屍體裝入棺材後,可停留在...
瑤族居住風俗 瑤族自古就有依陡嶺而居的習慣。近代除部分瑤族(平地瑤)村落選在丘陵、河谷地帶外,絕大部分瑤族仍居住在高山密林中。河池地區的瑤族則大多居住在石山或半石山地區。瑤族村落的選向依山勢而定,只要是靠近水源和耕作...
《河池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於2017年8月31日經河池市第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通過,2017年9月21日經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批准,自2018年1月1日起頒布實施。全文 第一條 為了加強非物質...
1956年2月6日,成立巴馬瑤族自治縣,縣治在巴馬街,1956年12月,屬桂西壯族自治州百色地區。1958年1月百色地區改為百色專區,巴馬亦屬百色專區管轄;1965年5月巴馬縣改屬河池專區管轄;1971年改屬河池地區。2002年6月,河池地改市,...
作為瑤族的一支,白褲瑤民眾主要生活在廣西和貴州交界地帶,他們從原始社會形態直接過渡到現代社會形態,被稱為“直過民族”,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稱為“人類文明的活化石”。風俗習慣 婚戀習俗 白褲瑤族一般都早婚,十七到二十歲是最佳...
北牙瑤族鄉,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宜州區下轄鄉,地處宜州區西南部,東與北山鎮、石別鎮接壤,南與都安縣拉仁鄉毗鄰,西與龍頭鄉交界,北與同德鄉相連;行政區域面積370.18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北牙瑤族鄉戶籍人口62227人。唐代,為...
金城江區位於東經107°33′-108°13′,北緯24°22′-24°55′之間,系雲貴高原余脈地帶,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一般海拔為400-600米,最高海拔為1114米。屬桂西北邊陲要地,區境東界宜州市,西鄰東蘭縣,南接都安瑤族自治縣,...
歌婭思谷全稱為“歌婭思谷·中國白褲瑤民俗風情園”,是廣西河池市首家自治區五星級鄉村旅遊區,同時,是南丹白褲瑤民俗文化核心景點。景區位於廣西河池市南丹縣東部的城關鎮與里湖瑤族鄉之間,距縣城10公里,距里湖瑤族鄉8公里,交通...
甘河瑤寨位於廣西河池市南丹縣城東部里湖瑤族鄉境內,距首府南寧市317千米,距貴州省荔波縣大小七孔國家級風景名勝區43千米,南丹至荔波四級油路可直接通達。是一個以展示白褲瑤民族文化為主的人文風景旅遊區。甘河瑤寨景區包括甘河瑤寨、...
壯族銅鼓習俗,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一。壯族銅鼓習俗是壯族民眾敲擊使用銅鼓、收藏銅鼓、鑄造銅鼓等一系列與銅鼓崇拜信仰有關的民俗行為。壯族銅鼓習俗主要以紅水河流域為核心,主要分布在廣西河池市東蘭縣、...
弄勇村是廣西河池市大化瑤族自治縣板升鄉下轄村,國土面積7.8平方公里,位於廣西大化瑤族自治縣西北部的七百弄,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聯合國糧農組織官員實地考察後,認為這裡是除了沙漠以外最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區。自然環境 弄勇村...
彩調俗稱調子、彩調劇、彩燈、哪嗬嗨等,廣西地方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彩調屬燈戲系統,源於桂林地區農村歌舞、說唱衍化而成的“對子調”。起源於廣西北部農村,流傳甚廣,名稱不一。桂林叫“彩調”,柳州、河池地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