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東鹽政紀要

河東鹽政紀要

《河東鹽政紀要》是2018年三晉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山西文華》編纂委員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東鹽政紀要
  • 作者:《山西文華》編纂委員會
  • 出版社:三晉出版社
  • ISBN:978754571773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河東鹽政紀要》,著作人不明,無序,亦不明著作之具體時間與目的。據書中所載,提到宣統三年(見“引地門”),又有“國朝”之稱(見“場灶門”)與“我朝”(見“徵榷門”),似為清代人作於清末,然也不排除為清遣民作於民國初年。
《河東鹽政紀要》分五門,即場灶門、引地門、運銷門、徵榷門、職官門。所謂門,如今之章或節,為當時分類術語。從其五門分類而言,確為紀要,不似“河東鹽法志”之門類全備;而撮要述“鹽政”,似透出作者為從事鹽政之官員或專事研究鹽政之學者。
“場灶門”為鹽池之地理概述,分“坐落地段”“區域大小”“建置年月”“畦地”“蘆地”“庵廈”“灘池”“井”等,如“畦地”注曰:“潞鹽產地,原只東、西二池。國朝康熙間始分中、東、西三場,場問治畦曬鹽,不事煎熬,故不曰‘灶地’而曰‘畦地’。”由此,知道曬鹽與熬鹽的時間分界點,應在清康熙年之後,而且,“畦”為基本的經濟單位,即以“畦”定“引”,以“引”定“稅額”。又鹽畦有用有荒,用畦與荒畦,須逐年調查,始得實數,是一個十分複雜的經濟統計過程。
“運銷門”自然是講池鹽的運銷,其中的基礎是“計引行鹽”,即按照“引”的計畫,確定運銷鹽的數量。至於引的數額,則因當時社會政治之需或市場之需而定。大致而言,池鹽所銷地理範圍,在晉、豫、陝三地;範圍大小隨各種因素而消長。“引地門”所述,即池鹽所達之地,是“運銷門”之延續,而所述之詳明,可謂至矣。
“徵榷門”自然是有關池鹽徵稅的記述,是池鹽之於國利的核心。其中所分大類有“正課”與“雜課”,其云:“明初鹽法,令商人輸粟於邊,而中鹽於場,謂之開中。其後練餉興而開中廢,向之輸粟者遂轉而輸銀,此解池鹽課銀所由來也。我朝順治初元,裁汰明季浮課,歲定正課一十三萬一千餘兩,每引合銀三錢二分,後漸加徵雜課。”此其正課、浮課所由來也,至於正、浮課之演變,可稱紛繁複雜,茲不一一列舉,而於研究池鹽稅賦者,則甚為重要。
至於“河東職官門”,分“職官額缺制錄表”“局所員書薪工表”“緝私員勇薪餉表”,可視為池鹽官員設定和管理的簡述;而其內容之筒,則可視為《河東鹽政紀要》的附錄,故置於書末。
縱觀《河東鹽政紀要》,以“鹽政”為記述對象,而以“紀要”為原則,以有清一代為記述對象,結構筒約,記述詳明,是研究清代河東鹽池經濟的重要資料。原為手鈔本,並以油印本行世,可謂稀見,今藏於中國國家圖書館,故予原版影印,作為《山西文華》叢書中有關河東鹽業史料之一種,以廣而傳之,並供研究者使用。

圖書目錄

出版說明
出版前言
場灶門
場灶門分目
場灶門
引地門
引地門分目
引地門
運銷門
運銷門分目
運銷門
徵榷門
徵榷門分目
徵榷門
職官門
職官門分目
職官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