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設施
本村截止2007年底,已實現通路、通自來水、通電。全村有95戶通自來水,有95戶通電,有電視機7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 、100%和74.29%);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5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0戶(分別占總數的47.62和38.1%)。 本村到集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已硬化。距離最近的車站2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公里。全村共有汽車4輛,拖拉機14輛,機車21輛。 全村未建有沼氣池,裝有太陽能農戶35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00畝,有效灌溉率為81.63 %,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8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55畝。 本村到2007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6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4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7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本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90.84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84.96萬元,占總收入的33.06%;畜牧業收入22.28萬元,占總收入的14.23%(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85頭,肉牛5頭,肉羊30頭,雞190隻);第二、三產業收入231.5萬元,占總收入的26.39% ,工資性收入5.5萬元,占總收入的21.53%。農民人均純收入3660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1人,占9.39%,在省內務工29人,到省外務工2人。
2010年經濟數據
本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7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87萬元,占總收入的22.96%;畜牧業收入49.4萬元,占總收入的13.03%(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60頭,肉牛0頭,肉羊100頭,雞480隻);第二、三產業收入228萬元,占總收入的60.16%,工資性收入8.2萬元,占總收入的2.16%。農民人均純收入6778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5人,占71.43%,在省內務工3人,到省外務工2人。
人口衛生
本村現有農戶95戶,共鄉村人口330人,其中男性163人,女性167人。其中農業人口330人,勞動力230人。主要以彝族為主,人數為299人。到2007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32人,參合率96.36%。享受低保人數12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
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2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3公里。
發展重點
本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基礎設施薄弱、村莊規劃差,無資金建設田間機耕路、村內排水系統和文化活動場院。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繼續鞏固孤殘兒童給養工作,大力發展種植業。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45畝(其中:水田214畝,旱地31畝),人均耕地0.67畝,在主要種植水稻等農作物;擁有林地3992畝,其中經濟林果15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4畝,主要種植水果;水面面積110畝,其他面積16854畝。
特色產業
本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等,主要銷往省內。2010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17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41.79%。本村目前正在加強和鞏固種植業、養殖業。
文化教育
本村小學生就讀到王家灘完小,中學生就讀到寶興中學。本村距離國小校2公里,距離中學26公里。目前本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4人,其中小學生15人,中學生9人 。九年義務教育入學率為100%.本村有業餘文娛宣傳隊1個。
村務公開
本村到2010年底,簽訂農業承包契約9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45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280萬元,有固定資產6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1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主要以黑板報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村務及財務收支情況。
基層組織
本村建
黨支部1個,
黨員總數26人,黨員中男黨員21人,女黨員5人。該村建有團支部1個,團員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