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背景
《河床》是蘇陽時隔七年後發行的音樂專輯。自上一張專輯《
像草一樣》後,蘇陽其實並沒有對下一張專輯有明確規劃,而是開始進行日常的演出。隨著演出中不斷產生零碎的想法,和日常觸動他的一些小素材,積累了兩三年,慢慢就有了素材庫。2014年和2015年時,蘇陽覺得自己該發一張專輯了,但因寫歌比較慢,加上又在忙其它工作項目,所以專輯到2017年7月才正式發行。實體專輯的包裝設計由摩登天空的設計師譚夢擔任,封面中繪製了燕子、騾子以及花花草草等圖案。蘇陽只提了一個要求,就是希望圖案的邊緣線不要太平整,要有手繪的感覺。
專輯中有很多歌曲都是取道傳統與民間,它們或是改自民歌,或是借用花兒的曲式,或是從土族酒麴中找尋靈感。這與蘇陽近十多年的採風有關,在採風中蘇陽領悟到音樂是不用特意記憶的,因為自己的身體會吸收。基於身體的吸收與消化,蘇陽用屬於自己的方式,以及植根於現實的觀察,完成了專輯的創作。在專輯中,《黑騾子》《河水南流》做為單曲先行發布。《珍珠捲簾》改編自西北民歌《珍珠倒捲簾》,原作以數十二月的形式演唱,蘇陽則將十二個月改為四季的形式演唱。
專輯曲目
專輯鑑賞
《河床》試圖從非此即彼的對立式思維中跳出來,它具有現實感的真實表達,也有著超越式的美好祈願,蘇陽在創作中所擅長的對於中國古典傳統文學比興手法的運用,在專輯中演化成理想與現實的相互交迭。所想即所唱,念茲在茲的黃河與土地,在歌中都被賦予了生命,它們與生活在其間的人們共同形成了一幅繽紛的畫卷,實現了傳統與現代的完美融合。專輯中除了《河水南流》《珍珠捲簾》外,電子樂也更多地出現在《水冰草》《三花嫂令·尕燕》等改編自傳統民歌的作品裡,在這些作品中,電子樂不僅僅作為一種背景的聲音來展示,而是融入到整個作品的音樂肌理中。這種嘗試很難用俗常意義上的碰撞、融合等辭彙來概括,它是基於表達的需要而應運而生,而運用的方式則是不拘一格的。
《珍珠捲簾》作為開篇興味盎然,它從旨趣上來說與《官封弼馬溫》頗有相似之處,二者的出發點都是中國古代,但最終落眼點卻都是當代。《河水南流》全曲由具有空間感的電子音效開場,將近一分鐘的前奏里,充滿了許多耐人尋味的細節:除了略顯陌生的電子元素之外,驟停打擊樂味道濃郁的節奏、乾淨清冽的箱琴音色,這些在傳統樂迷的認知中完全不相干的元素,被統合在一起,突破與創新的努力和野心,由此可見一斑。三段主歌過後,歌曲就漸漸進入高潮,和聲、標誌性的嗩吶,這些熟悉的元素開始碰撞、聚合,電吉他、貝司、打擊樂、箱琴、嗩吶的聲音交織在一起,形成了民族融合的大交響之聲,聲音中有著飽滿的熱情、有著清冽的思考,有著豪邁的胸襟。尾聲則由嗩吶收尾,在悠揚迴蕩的曲調中,這齣大交響劃上了尾音。
《黑騾子》的前兩分鐘裡,清冽的嗓音與曲折蕩氣的吉他相得益彰,在這個看似簡單的形式中,孕育著盪氣迴腸的襟懷,沒有多餘的贅飾,也沒有大起大落的結構轉換,這種簡單的力量超越了繁複,凸顯著蘇陽老練的內力。在歌曲第二段之後,隨著鼓擊,電吉他、貝司加入進來,電聲搖滾加入到接力中,反覆穿插其間的吉它哇音和延遲,似嗚咽、也似嘶鳴,為歌曲的背景平添了席捲而來的斑斕的波濤,但是卻絲毫沒有喧賓奪主之感。最後,全歌由箱琴來收尾,與歌曲的開頭相呼應。《家在天涯》的主題是當代社會中人與故土分離的漂泊感,雖然是改編自陝北民歌,但它的敘述則完全是紮根於當代的,歌詞“微信不如你打電話”懇切地呼喚著最為原初的情感交流方式,而“河南人買了湖北的家,雞蛋以後在鴿子窩裡下”,則詼諧地比喻出人與故土的離散。
獲獎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