塤,長9.0、腹徑5.5、孔徑1.1厘米。
塤,長9.0、腹徑5.5、孔徑1.1厘米。
陶塤 新石器時代 河姆渡文化 圖片 陶塤 簡介 精品名稱:陶塤 級 別:一級 作 者:年 代:新石器時代河姆渡文化 尺寸及重量:縱:9厘米橫:5厘米 來 源:河姆渡遺址 內 容:夾砂灰陶,形狀為橢圓狀,在器物的頂部有一...
塤,長9.0、腹徑5.5、孔徑1.1厘米。圖片 塤 簡介 ·藏品類別:陶器 ·藏品名稱: 塤 ·藏品尺寸: 長9.0、腹徑5.5、孔徑1.1厘米 ·藏品出土所在文化層:河姆渡文化一期 ·藏品介紹: 1973年河姆渡遺址出土,浙江省博物館藏 。
【名稱】:新石器時期河姆渡文化陶塤 【年代】:新石器時期 【尺寸】:縱9,橫5 毫米 【文物出土】:浙江省餘姚河姆渡遺址發掘 【收藏機構】: 浙江省博物館收藏 【文物級別】:一級文物 文物介紹 新石器時期河姆渡文化陶塤,該器物...
河姆渡遺址出土許多樁柱、立柱、梁、板等建築木構件,構件上有加工成的榫、卯(孔)、企口、銷釘等,顯示當時木作技術的傑出。柱子兩端凸出的小方形稱為榫、柱上鑿出可將榫插入的孔為卯。遺址中所發現的兩種木構銜接法,令人驚嘆不...
後來人們覺得挺好玩,就拿來吹,於是這種石流星就慢慢地演變成了塤。迄今發現最早的塤是在浙江餘姚縣河姆渡遺址發掘出土的橢圓形陶塤,距今約七千年。最初塤大多是用石頭和骨頭製作的,後來發展成為用陶製作,形狀多樣,種類繁多,有卵...
全國多地都有出土,西安半坡遺址、山西萬榮縣荊村遺址、山東龍山文化遺址、甘肅玉門火燒溝遺址、河南安陽殷墟侯家莊遺址,以及太原市郊義井村、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都曾出土過形狀各異的陶塤。樂器形成 古代《樂書》引用古人樵周的話說:...
塤的起源與先民的勞動生產活動有關,最初可能是先民們模仿鳥獸叫聲而製作,用以誘捕獵物。後隨社會進步而演化為單純的樂器,並逐漸增加音孔,發展成可以吹奏曲調的旋律樂器。原始社會的塤,器形多樣,如浙江餘姚縣河姆渡遺址發掘的陶塤,...
浙江餘姚縣河姆渡遺址陶塤,呈橢圓形,只有吹孔,無音孔,距今約七千年。陝西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遺址陶哨,其形略如橄欖,也只有一個吹孔,用細泥捏塑而成,是塤的原始形態之一,距今約六千年。山西萬榮縣荊村遺址出土三個陶塤,其中一個...
陶器塤 陶器塤是文物,長9.0、腹徑5.5、孔徑1.1厘米。藏品類別:陶器 ·藏品名稱: 塤 ·藏品尺寸: 長9.0、腹徑5.5、孔徑1.1厘米 ·藏品出土所在文化層: 河姆渡文化一期 ·藏品介紹: 1973年河姆渡遺址出土,浙江省博物館藏。
名錄名稱: 陶塤藝術編號: 5—2—10名錄類別: 民間音樂申報地區: 保定市名錄簡介 編輯 陶塤是一種古代樂器,源於新石器時期。它是由陶土燒制而成的。據目前所知,最古老的一枚陶塤是在河姆渡遺址出土的。這枚塤通體只有一個吹奏孔,...
寧波境內的塔山遺址、傅家山遺址、田螺山遺址都屬於河姆渡文化。徐建成認為,魚山·烏龜山遺址的發現和發掘使河姆渡文化的譜系越來越豐富,“河姆渡遺址出土的稻穀、船槳、骨耜、漆器等都屬於物質的,精神性的東西主要有雙鳥朝陽、塤等;這...
河姆渡骨笛 河姆渡文化(距今約7000年)。1973年,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出土的骨笛,浙江省博物館藏約有數十件,這是其中兩件(上長7.1cm,下長5.31cm)。用鳥禽類的肢骨中段製作。管身穿一至三個圓孔,有的內腔另插一根肢骨,近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