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平原地下水資源及其環境問題調查評價

《河套平原地下水資源及其環境問題調查評價》是由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張翼龍、石建省、劉銀虎、李浩基、李政紅、楊會峰、王文中、趙華、劉君、曹文庚、于娟、王麗娟、吳利傑、葉浩、高晶、陳宗宇、孟瑞芳、陳江、張禮中、石迎春、郭嬌、趙紅梅、蔡子昭、郝改枝、秦玉英、鄔廣云為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套平原地下水資源及其環境問題調查評價
  • 第一完成單位: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張翼龍、石建省、劉銀虎、李浩基、李政紅、楊會峰、王文中、趙華、劉君、曹文庚、于娟、王麗娟、吳利傑、葉浩、高晶、陳宗宇、孟瑞芳、陳江、張禮中、石迎春、郭嬌、趙紅梅、蔡子昭、郝改枝、秦玉英、鄔廣雲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20180380
成果名稱
河套平原地下水資源及其環境問題調查評價
第一完成單位
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
張翼龍、石建省、劉銀虎、李浩基、李政紅、楊會峰、王文中、趙華、劉君、曹文庚、于娟、王麗娟、吳利傑、葉浩、高晶、陳宗宇、孟瑞芳、陳江、張禮中、石迎春、郭嬌、趙紅梅、蔡子昭、郝改枝、秦玉英、鄔廣雲
研究起始日期
2009-01-01
研究終止日期
2011-12-01
主題詞
河套平原;第四紀地質;水循環演化;資源與環境;可持續利用

成果摘要

本項目在全河套平原範圍內系統地開展綜合性1/10萬區域地質工作。收集1100餘個鑽孔,進尺139000m,實施第四紀標準科學鑽孔1組,非穩定流抽水試驗鑽孔20組,完成控制性區域物探剖面22條,採集各類水土樣品13368組,建立包氣帶水鹽運移試驗場,全面提升了區域地質研究程度,取得了代表我國區域水文地質調查高水平的創新性成果。首次建立了第四系標準地層剖面,厘定了區域第四系底界,重建了中更新世晚期以來的沉積古地理環境。拓展了地下水資源評價理論。首次依據地下水流動系統,整體劃分了地下水系統;開創性地套用CFCs、SF6等多種同位素聯合測年和地下水溫度場評估了地下水更新性;建立了區域地下水環境背景值系列,揭示了區域水文地球化學過程,闡明了高礦化、高砷、高氟水的分布規律及其與沉積環境的關係;基於DPSIR框架首次創建了河套平原地下水可持續性評價指標體系,並開展了實質性的評價。依託項目成果,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項,簽約社會服務項目5項,實現了地質成果的有效轉化與套用。形成了地下水資源評價與保護創新研究團隊。發表學術論文36篇(6篇SCI),論文他引頻次124次。,本項目在全河套平原範圍內系統地開展綜合性1/10萬區域地質工作。收集1100餘個鑽孔,進尺139000m,實施第四紀標準科學鑽孔1組,非穩定流抽水試驗鑽孔20組,完成控制性區域物探剖面22條,採集各類水土樣品13368組,建立包氣帶水鹽運移試驗場,全面提升了區域地質研究程度,取得了代表我國區域水文地質調查高水平的創新性成果。首次建立了第四系標準地層剖面,厘定了區域第四系底界,重建了中更新世晚期以來的沉積古地理環境。拓展了地下水資源評價理論。首次依據地下水流動系統,整體劃分了地下水系統;開創性地套用CFCs、SF6等多種同位素聯合測年和地下水溫度場評估了地下水更新性;建立了區域地下水環境背景值系列,揭示了區域水文地球化學過程,闡明了高礦化、高砷、高氟水的分布規律及其與沉積環境的關係;基於DPSIR框架首次創建了河套平原地下水可持續性評價指標體系,並開展了實質性的評價。依託項目成果,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項,簽約社會服務項目5項,實現了地質成果的有效轉化與套用。形成了地下水資源評價與保護創新研究團隊。發表學術論文36篇(6篇SCI),論文他引頻次124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