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向日葵

河套向日葵

河套向日葵,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河套向日葵是巴彥淖爾市的主要經濟作物,其耐鹽鹼、喜光、抗旱,具有籽粒大、圓滑、光亮,色澤統一、飽滿性好,空殼少、產量高等特質。河套向日葵籽仁富含脂肪、油酸、亞油酸等,粗蛋白含量高、粗脂肪含量低,香脆可口、不油膩,壓榨出的葵花籽油,營養豐富,是上等油脂。

2014年5月2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河套向日葵”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套向日葵
  • 產地名稱: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
  • 品質特點:籽粒大、圓滑、光亮,色澤統一、飽滿性好
  • 地理標誌: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國家農業部第2105號公告
  • 批准時間:2014年5月22日
產品特點,產地環境,土壤地貌,水文情況,氣候情況,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 感官特徵
河套向日葵植株莖桿高大、粗壯、根系發達,抗倒、耐水、耐肥。籽粒大、圓滑、光亮,色澤統一、飽滿性好,空殼少、產量高。
  • 品質指標
河套向日葵籽仁脂肪含量41.2克/100克,油酸含量6.06克/100克,亞油酸含量8.38克/100克,葵花籽仁口感純香,香脆可口,不油膩。用其壓榨出的葵花籽油,營養豐富,富含亞油酸,有補虛損,降血脂,降血壓、保護血管彈性、抗癌之功效。
河套向日葵
河套向日葵花朵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巴彥淖爾市以陰山為界大體可分為三大區域:陰山以北是以荒漠半荒漠為主的烏拉特草原,中部為陰山山地,陰山南麓至黃河北岸為河套平原,河套平原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土質較好,有黃河灌溉之利。
巴彥淖爾市土壤類型主要有灌淤土、鹽土、風沙土、鹼土、潮土和新積土。灌區的主要耕作土壤是灌淤土,其表土層為壤質灌淤層,土壤肥沃,耕地性良好,pH值在7.5~8.0之間,有機質含量高,微量元素豐富,塿土含有豐富的有機質,具有良好團粒結構,上層土宜保苗,下層土宜營養共給,適宜向日葵的生長發育。

水文情況

巴彥淖爾市水源充沛,灌溉便利,黃河流經河套平原345公里,年徑流總量315億立方米。河套灌區由黃河三盛公水利樞紐自流引水灌溉,每年引水量40~50億立方米,是亞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引水灌區,也是全國三大灌區之一。灌區現已形成7級灌溉體系,各級渠道總長16800公里;有7級排水體系,各級排溝總長12670公里,灌區農田全部實現了灌排配套。陰山以北季節性流域面積3100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1.1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24.5億立方米,可開採量7.3億立方米,水質良好,礦物質含量豐富,無工業污染,為優質葵花生產創造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氣候情況

巴彥淖爾市深居歐亞板塊內陸,屬典型溫帶大陸性氣候。全年日照時數3210.8~3305.8小時,太陽輻射總量每平方厘米146~152千卡;年平均氣溫6.1~7.6℃日,平均溫差13~14℃;無霜期127~135天,≥10℃的積溫2876~3221℃;年平均降水量180毫米,平均蒸發量2200毫米。
河套向日葵
河套向日葵種植基地

歷史淵源

向日葵原產自美洲,明代(1368~1644年)傳入中國,至民國時期(1912~1949年)種植範圍遍及全中國。
河套向日葵種植歷史悠久,1949年建國前在農村中曾經零星種植染葵,可作染料染土布,食用甚少。由於化學工業的發展,染葵逐漸絕跡,被食用葵種所代替。
20世紀70年代前,河套地區的向日葵多在屋前屋後、地邊地堰等零星種植。
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農業部門組織有關單位大力開發河套向日葵生產,積極培育、引進、推廣油葵優良品種,擴大油葵種植面積,加強科技推廣,改進耕作條件,增加物質投入,使向日葵生產水平和生產能力不斷提高,地方品牌不斷出現。
河套向日葵
河套向日葵花籽

生產情況

1972年,巴彥淖爾市農研所利用重鹽鹼地種植向日葵47畝,單產98.2公斤。同年,杭錦後旗四支公社新永大隊、紅星公社紅星二隊也在重鹽鹼地上種植1700畝,單產75公斤。
1972年開始,巴彥淖爾市河套灌區大片種植向日葵。
1973年,內蒙農研所在臨河區狼山公社迎勝三隊利用多年棄耕地種植向日葵100畝,單產65公斤。
1973-1974年,臨河杭後兩區縣共種植向日葵1.8萬畝(全市2.96萬畝)。
1975年,巴彥淖爾市向日葵種植面積發展到34900畝,單產51公斤,總產1785000公斤。
1978年,隨著農村經濟政策的落實,河套向日葵生產由單種發展到套種。
1979年,河套向日葵種植面積共170000畝,其中專種90000畝,套種80000畝。
1980年,河套向日葵種植面積增至620000畝,其中專種307500畝,總產47737000公斤。
1981年,巴彥淖爾市向日葵種植總面積達674800畝,其中專種面積318000畝,套種面積356800畝。
1985年,巴彥淖爾市向日葵種植面積發展到1158000畝,套種與專種面積大體相等,平均單產1615000公斤,總產186960000公斤。
2014年,巴彥淖爾市向日葵種植面積2400000畝,平均畝產250公斤。
2017年,巴彥淖爾市向日葵種植面積399.05萬畝,其中綠色標準化種植面積達到10.5萬畝,有機種植面積為3000多畝。
2019年,河套地區向日葵種植面積為400多萬畝,以363、361、601等優質品種為主,其中綠色標準化種植面積達到10.5萬畝,有機種植面積達3000多畝。種植面積占全中國的四分之一,年總產量為16.7億斤,占全中國的三分之一。
河套向日葵
河套向日葵花朵

產品榮譽

2014年5月2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河套向日葵”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2017年12月,杭錦後旗河套向日葵入選國家農業部等九部委第一批“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名單。
2019年11月15日,河套向日葵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河套向日葵農產品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是巴彥淖爾市所轄的7個旗縣區、40個蘇木鄉鎮、601個嘎喳村。地理坐標在東經105°12’~109°53’,北緯40°13’~42°28’之間。
河套向日葵
河套向日葵花海

質量技術要求

(1)產地選擇:應選擇大氣環境、用水水源、土壤無污染;地下水位較低、土層深厚肥沃,土壤疏鬆,質地壤土或砂壤土,pH值為7.5~8.0,肥力中等以上,要求至少三年輪作,切忌重迎茬。無霜期127~135天左右,4月~9月份大於或等於5℃的有效積溫在1800℃以上。土地平坦,灌排配套。園地選擇應遠離國道、鐵路等交通主幹線100米以外,環境質量符合國家衛生標準。
(2)品種選擇:適合河套本地栽培條件的抗病、抗倒、品質好的高產、高油、高抗品種。如“星火花葵”和美國雜交種LD5009等,種子質量應符合GB4404.1的規定。
(3)生產過程管理及農業投入品方面的規定:
① 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溫度:河套向日葵比較耐寒,種子在6~10℃時即可發芽,幼苗能忍受-2℃低溫。因此適合在河套地區種植。
水分:河套向日葵水分耐旱力較強,幼苗至開花前吸水較少,只占全生育期的20%~25%,開花至種子灌漿時期保證水分的供應是高產豐收的關鍵。
營養:花盤形成至開花期吸收營養物質最多,占全部營養物質的3/4。幼苗期吸收營養很少,出苗至花盤形成需磷最多,花盤形成至種子臘熟期吸收鉀最多。為保證葵花優質高產,籽仁飽滿充實,應注意施全肥,前期以磷為主,中後期以氮、鉀為主。
土壤:河套向日葵土壤適應性強,對土質的選擇不嚴格,一般土地均能種植。
授粉:葵花授粉主要依靠昆蟲,一部分藉助風力,正常的受精過程決定於適宜的溫度,日光、大氣濕度及昆蟲活動、風力情況。高溫乾燥天氣容易減弱花粉的生活能力,影響正常授精,開花期陰雨連綿影響蜜峰等昆蟲活動。
② 栽培技術:
種子處理:播前4~5天人工精選種子,並曬種2~3天,促進種子後熟和增強種子活力。用25~30℃的水浸種15~16小時,或用50℃水浸種3~4小時,撈出攤開,在15~16℃的室內堆放,經24小時部分種皮開口露芽、大部分種子吸水萌動,即可播種。用0.3%磷酸二氫鉀浸種6~12小時,用0.4%的速克靈拌種預防菌核病。
選地、選茬:選地選擇耕層深厚、肥力較高、保水保肥及排水良好的地塊;選茬優先選擇小麥、玉米、馬鈴薯茬、輪作年限5~8年。
輪作:在同一塊地上,連續種植葵花,由於病蟲、雜草及鉀肥不足往往減產。因此,需要安排輪作。根據河套地區經驗證明:連種兩年向日葵再換種兩年其他作物並配合補肥等相應措施,能實現葵花穩產,將它種在豆科作物、小麥、馬鈴薯之後可得到更好的產量。
整地:秋翻起壟:耕深20~23厘米,達到無漏耕、無立垡、無坷垃,夾施農肥或綠肥起壟,耕後及時鎮壓;秋翻春起壟:早春化凍14厘米時,及時耙耮,起壠鎮壓;深鬆起壟:先松原壟溝,再破原壟台合成新壟,及時鎮壓。
施肥:農家肥結合整地每公頃施用腐熟優質農肥30~45立方米, 同時結合耕地要施入過量的有機肥或氮磷鉀全肥,以保證苗期向日葵生長發育良好。 化肥施用標準按國家農業部制定的綠色食品標準施肥。氮肥:每公頃100~150千克尿素於葵花現蕾期追肥;磷肥:每公頃施五氧化二磷60~75千克結合整地做種肥或底肥施入;鉀肥:每公頃施氧化肥35~50千克做底肥或種肥。
播種:河套地區一般把花期安排在8月下旬,使花期避開結實期的降雨高峰、降低菌核病發病率,減少危害,有利於授粉灌漿,選擇在5月5~10日播種。播深:向日葵為雙子葉植物,為保證種子順利出苗,在足墒的情況下,力求淺播,播深在3.5~5厘米。播種方法有穴播、條播或機播。穴播每穴三籽,每畝需種1.5千克,條播或機播畝用種2.5~3千克。
合理密植:河套向日葵採用寬窄行種植:大行距0.8米,小行距0.5米,株距0.4米,畝留苗2500~3000株。
③ 田間管理:
保苗、間苗和定苗:足墒淺播有利於種子迅速發芽出苗。因河套向日葵具有苗期生長快、發育早的特點,所以在管理上必須做到及時間苗、定苗。一般幼苗出現1對真葉時即可間苗,3對真葉時及時定苗。出苗後進行鏟前深松或鏟前趟一犁,發現缺苗斷條時,立即定向坐水代土補栽。定苗前後注意除治地老虎等地下害蟲,定苗最晚不要超過4對真葉。出苗後進行鏟前深松或鏟前趟一犁。
中耕鋤草:結合間苗進行第1次中耕,深3~4厘米。定苗一周后進行第2次中耕,深8~10厘米。苗高1.5~0.7米左右進行第3次中耕,深8~10厘米,開始結盤時進行第4次中耕,深度3~4厘米。第3、4次中耕可結合培土防倒伏。
打杈、打葉:在花盤形成期,在莖稈中、上部常發生分枝現象,要及時除掉,使營養集中在主莖花盤上,保證籽粒飽滿充實。打杈工作要及時,做到“枝杈一冒,立即打掉”,此外密度過大,通風透光不良或有徒長現象的地塊,應在花授粉後適當打掉部分不太起作用的老葉。
人工輔助授粉:一般採用兩種方法:軟撲授粉法:授粉時,用軟撲輕輕摩擦花盤,使花粉粘在軟撲上,然後連續摩擦其他花盤。花盤接觸法:即在開花期間將兩個相近的花盤互相摩擦授粉。整個花盤從開花至結束需8天左右,一塊地由初花到終花需18天左右。授粉每隔1~2天進行一次,共進行2~3次,每次授粉在早晨露水乾後至11點效果最好。
追肥:在現蕾前期畝追施尿素3~5公斤,距苗6~9厘米外穴施,現蕾至開花每畝葉面噴施0.2~0.5%磷酸二氫鉀,和0.1%硼酸溶液50公斤,間隔10天后再噴施一次。上午10點前,同時要進行打杈,減少養分消耗。病蟲害防治:病蟲害較多,包括褐斑病、菌核病、灰腐爛病等病害,但危害最為嚴重的是菌核病,在葵花開花期用50%速克靈300倍液灌根,進行防治,每株用藥量50毫升。
④ 病蟲害防治:
病害:河套向日葵病蟲害發生率較低,主要病害為白粉病、黑斑病、細菌性葉斑病、鏽病(盛行於高濕期)和莖腐病。白粉病發病時葉片開始生白色圓形粉狀斑,擴大後連成一片,以後白粉層上又生褐色小點,植株生長停止。黑斑病發病時,葉片生大小不一的深褐色或淺黃色病斑,後發展成褐色斑,病斑相連成大斑塊,使葉片變黑枯死。可以通過對基質的消毒、合理澆水、增加空氣流通、間歇噴灑保護性殺菌劑等方法進行預防。感病後,清除病葉和殘株,集中燒毀;在發病初期,可用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灑或用等量式波爾多液防治。
蟲害:危害葵花的害蟲有蚜蟲、盲蝽、紅蜘蛛和金龜子等,可用40%氧化樂果乳油1000倍液、73%克蟎特乳油15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噴殺。
向日葵螟防治:當向日葵螟成蟲盛發期每公頃用赤眼蜂卡90個、間隔3天分兩期均勻分布,將蜂卡用曲別針別在葉片的背部。
(4)產品收穫及產後處理的規定:當葉子大部分乾枯凋萎,上部莖稈和花盤背部變黃,舌狀花脫落,籽粒變硬現出本色時為收穫適期。收穫時,用鐮刀將花盤割下,放在陰涼通風處後熟。花盤曬乾即可用木棒拍打花盤背面或用脫粒機脫粒。將籽粒暴曬2~3天,水分低於12%、淨度達95%時,入庫保存或銷售。
(5)生產記錄要求:從播種到收穫的生產過程要有農事活動記錄,統一印製生產作業記錄本,要求農戶按管理的程式及時、認真填寫,包括:施用肥料名稱、時間、劑量;使用農藥名稱、時間、用量、防治對象;除草時間、方法;採收獲時間、數量、銷售地域。每戶生產記錄必須保存兩年以上。
河套向日葵的生產嚴格按照無公害農產品標準執行,衛生執行2715BI標準,農藥使用嚴格執行NY/T393-2000標準,肥料使用嚴格執行,NY/T394-2000標準,嚴格遵守《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河套向日葵農產品地理標誌歸巴彥淖爾地域內河套向日葵經營者共同所有。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已獲登記保護的農產品地理標誌,須向登記證書持有人提出申請,並按照相關要求規範生產和使用標誌,統一採用“河套向日葵”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標註方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