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馬超營斷裂帶中段金、鉬礦床綜合研究和勘查突破

《河南馬超營斷裂帶中段金、鉬礦床綜合研究和勘查突破》是由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黃金地質研究所,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黃金第六支隊,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黃金第五支隊,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擔任主要完成單位,白萬成,盧建波,張世紅,雷時斌,周學武,韓忠,梁海彬,張江明,莊光軍,胡建民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南馬超營斷裂帶中段金、鉬礦床綜合研究和勘查突破
  • 主要完成單位: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黃金地質研究所,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黃金第六支隊,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黃金第五支隊,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主要完成人:白萬成,盧建波,張世紅,雷時斌,周學武,韓忠,梁海彬,張江明,莊光軍,胡建民
  • 等級:二等 
  • 獲獎序號:20140019
  • 獲獎證書編號:KJ2014-2-08
  • 獎種: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
項目摘要
馬超營斷裂帶是我國重要的金鉬成礦區,為總結金、鉬礦床勘查模型,指導本區及外圍金、鉬礦床的勘查工作,加快勘查開發步伐,按照武警黃金指揮部地質勘查工作總體部署,項目組自1986年以來,歷時27年,堅持以“地質科研與找礦實踐相結合,科研指導實踐,實踐檢驗修正科研”工作思路,開展地質科研與勘查工作。 取得主要成果如下: 1、建立了區域構造-岩漿控礦模式和金、鉬礦勘查模型:通過大量的野外地質調查、高精度鋯石U-Pb、單礦物40Ar-39Ar、輝鉬礦Re-Os、黃鐵礦Rb-Sr測年和系統岩石地球化學研究,將豫西地區中生代花崗岩劃分為早期(160~140Ma)高Ba-Sr I型、中期(~130Ma)I型和晚期(115~105Ma)非造山A型與高分異I型。提出160Ma~105Ma大地構造背景由後碰撞向非造山的轉變過程,第二期岩漿活動與金、鉬成礦最為密切,中生代大規模岩漿活動和金、鉬礦化與碰撞後加厚陸殼拆沉作用有關。在對馬超營斷裂帶構造年代學、構造解析、蝕變帶測量及其解釋的基礎上,歸納了馬超營斷裂帶韌、脆性變形期次及其對岩漿活動和成礦的控制作用,提出了馬超營斷裂帶中段石窯溝-紅莊-南坪礦區為以構造為主控因素的斑岩型成礦系統。 2、構建了研究區典型金、鉬礦成礦模型和找礦模型。通過對祁雨溝、康山、紅莊金礦和石窯溝鉬礦的成礦年代、控礦要素、成礦物質來源和礦床地質的綜合研究提出了斑岩型成礦模型,強調了流體化作用的礦床學意義,闡明了金鉬礦的成因聯繫。建立了以構造和礦體幾何形態學、成因礦物學、元素地球化學分帶、蝕變帶組合特徵為主要標誌的找礦模型和深部成礦預測、靶區優選方案。 3、建立了多元信息預測模型,研發了礦床位置預測系統(DPIS):根據地、物、化、遙和礦產信息,研發了礦床位置預則系統(DPIS),並在馬超營斷裂帶中段圈定預測I級異常區1處,Ⅱ級異常區3處,Ⅲ級異常區1處;經過勘查在康山金礦的星星印礦段和獅子廟鄉紅莊、元嶺、南坪地區均取得重大找礦突破。礦床位置預則系統(DPIS軟體)在中國地質調查系統得到廣泛推廣和套用(累計下載3800餘次)。 4、理論技術創新,科研指導找礦取得重大突破:在圈定的預測區和深部找礦靶區進行勘查評價,截止2012年底,發現並勘查大型金礦床2處,大型鉬礦床1處、小型金礦床2處,截止2012年底累計新增金資源/儲量60556kg,鉬資源/儲量314611t。據勘查成果,2個企業對礦產地進行了開發,1個企業正規劃建設,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和為社會穩定做出了貢獻。 5、綜合效益顯著:發表論文22篇。依託本項目培養博士3名,碩士2名,為武警黃金部隊培養國防生21名。 項目成果對馬超營斷裂帶及鄰區礦產資源勘有重要推動作用;新增資源/儲量有助於穩定礦業基地。項目在成礦理論、找礦方法、礦產勘查和培養人才三方面都獲得重大成效,效益顯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