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豫光金鉛集團公司志(1957-2007)》是崔丙仁、趙年榮、孫小平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南豫光金鉛集團公司志(1957-2007)
- 作者:崔丙仁、趙年榮、孫小平
- 出版社: [《河南豫光金鉛集團公司志》編纂委員會]
- 類別:地方志
- 內容時限:1957-2007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指導思想。《河南豫光金鉛集團公司志》以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運用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實事求是地記述河南豫光金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在各級黨組織領導下發展的歷史和現狀,力求突出時代特點和企業特色,做到思想性、科學性和史料性的統一。
作品目錄
封面
光輝歷程,我們這樣走過……
河南豫光金鉛集團公司志
《河商豫光金鉛集團公司志》編纂委員會
題詞
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思卿為豫光建廠五十周年題詞
河南省委書記徐光春為豫光建廠五十周年題詞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會長康義,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王德學為本書題詞
圖片
企業概況
河南豫光金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楊安國
公司現任高管人員
公司領導班子
2007年2月13日,濟源市委書記段喜中(右三)到公司視察
2006年12月30日,濟源市委、人大、政府、政協有關領導出席公司30萬噸電鋅項目一期工程竣工暨二期工程開工慶典。
2007年1月8日,濟源市市長趙素萍(右二)到公司視察
中央政治局常委、原河南省省長李長春(左二)於1991年12月17日到企業視察
2000年8月24日,河南省委副書記、省長李克強(前排左三)到公司視察並與公司領導班子合影
全國政協副主席、原河南省委書記陳奎元(左五)於2002年7月8日到公司視察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會長康義(左一)與董事長楊安國在一起(2005年)
2005年4月30日,河南省委書記徐光春(右一)到公司視察
2004年11月8日,河南省省長李成玉(左四)到公司視察10萬噸電解鋅工程
2004年6月28日,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副局長王德學(左一)到公司視察並題詞
2006年3月30日,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黃顏蓉(二排左五)到公司視察
1986年10月,河南省副省長秦科才(左二)在生產現場視察
1987年3月,河南省委副書記趙地(右)與廠黨委書記陳立秀在會議室親切交談
1990年7月9日,河南省委書記侯宗賓(左二)到企業視察
1996年5月27日,河南省副省長張以祥(左二)到公司金銀鉛三期擴建工地視察
1999年10月22日,河南省委常委、組織部長支樹平(左二)、到礦燈廠視察
1992年4月14日,中國黃金總公司總經理助理王志孝(左二)到企業視察
1987年8月7日,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紀涵星(左三)在縣委書記張明亮(左一)陪同下視察礦燈車間
1988年8月,河南省副省長鬍笑雲(左三)到企業視察。圖為胡笑雲在了解冶煉車間電解鉛生產情況
1997年5月10日,國家冶金工業部副部長徐大銓為公司成立四十周年題詞
1997年5月10日,河南省省長馬忠臣到公司視察時為公司題詞
1994年9月4日,中國黃金總公司董事長崔嵐(右三)到公司視察
2005年3月,濟源市市長段喜中(左三)及市委、市政府有關領導到公司視察
①1993年5月,廠長楊安國(左三)、高級工程師王經海等人赴英國考察礦燈生產技術。圖為考察人員與英國氯化物公司工程技術人員合影
②1984年12月,廠長王順太(左二)和國家煤炭部、省煤炭廳有關領導一行7人赴美國考察時與匹茲堡MSA公司總裁久爾(右四)合影
③1994年8月23日,瑞士瑞中之橋公司經理付小石(左)和總經理楊安國(右)在簽訂經濟契約後握手祝賀
④1996年4月19日,總經理楊安國(左一)等一行5人到澳大利亞貝魯齊公司考察
①2002年10月3日,總經理楊安國和LME總裁Simon Heale在倫敦世界有色金屬年會上合影
②1996年12月12日,羅馬尼亞客商來公司考察
③1999年11月10日,加拿大泰克·科明科公司客商來公司洽談業務時與公司領導合影
①2003年11月17日至12月6日,總經理楊安國在美國考察
②2006年7月,總經理楊安國在澳洲考察
③1998年10月3日,美國哈柯爾公司總經理彼特(左三)來公司洽談業務
④2006年7月26日,荷蘭托克公司董事長克勞德·道菲(左三)到公司洽談業務
⑤2005年2月19日,總經理楊安國(左三)與澳大利亞基金管理公司SENTIENT公司董事彼得(右三)簽訂經濟契約
1991年7月,企業領導班子在現場研究企業規劃
1993年5月,黨委第一書記陳立秀(中)、書記王順太(左)、廠長楊安國(右)在現場研究企業規劃
1997年6月,公司黨政領導班子。
2005年公司黨政領導班子合影。
①1987年12月,企業舉辦第一屆職工運動會
②1995年公司參加市元宵節民間藝術文藝匯演
③第一屆職工運動會女子拔河比賽
④1993年12月,紀念毛澤東百年誕辰革命歌曲大合唱比賽
⑤2004年公司春節文藝晚會
⑥2004年9月,參加“為十萬噸電鋅工程加油”千人長跑比賽的獲獎隊員在鋅業公司辦公樓前合影
⑦2005年中秋節晚會現場
⑧2006年7月1日,為紀念建黨85周年,公司組織“學黨章、做衛士、明榮知恥”演講比賽
⑨2006年4月,公司總經理楊安國與參加登山比賽活動的職工在聖皇嶺合影留念
榮譽·資格
①土平爐煉鉛(1957年)
②木盆淘礦(1957年)
③浮選廠一角(1966年)
④冶煉粗鉛高爐(1966年)
⑤電解鉛生產(1968年)
⑥極板化成(1968年)
⑦組裝礦燈(1968年)
⑧極板車間自製的吸塵機(1974年)
⑨職工在勲掌鉛礦洞口合影(1979年)
序(一)
序(二)
凡例
《河商豫光金鉛集團公司志》編纂人員
目錄
五十年企業發展史
概述
第一章 自力更生 艱苦創業(1957年-1959年)
第一節 籌備建廠
第二節 初期創業
第二章 調整鞏固 低谷求存(1960年-1976年)
第一節 調整時期
第二節 “文革”十年
第三章 整頓完善 穩步前進(1977年-1983年)
第一節 撥亂反正 調整改革
第二節 整頓基礎 完善提高
第四章 改革體制 管理升級(1984年-1991年)
第一節 改革體制 初步擴展
第二節 轉換機制 上檔升級
第五章 規模擴張 挑戰市場(1992年-1999年)
第一節 改組改制
第二節 三項制度改革
第三節 技術改造
第四節 經營管理
第五節 黨群工作
第六章 全面提高 跨越發展(2000年-2006年)
第一節 體制變革
第二節 技術改造
第三節 循環經濟
第四節 三項制度改革
第五節 內部管理
第六節 市場行銷
第七節 科技工作
第八節 名牌戰略
第九節 企業文化
第十節 黨群工作
第十一節 輝煌業績
豫光金鉛集團公司志
第一章 企業名稱沿革和內設機構
第一節 企業名稱沿革
第二節 企業黨組織沿革
第三節 歷任黨組織領導
第四節 行政組織機構設定沿革
第五節 歷任行政領導
第二章 制度改革
第一節 勞動用工制度改革
第二節 幹部人事制度改革
第三節 工資分配製度改革
第四節 社會保險制度改革
第五節 住房公積金
第三章 企業管理
第一節 內部管理
第二節 生產管理
第三節 質量管理
第四節 計量管理
第五節 安全生產
第六節 環境保護
第七節 財務管理
第八節 技術改造
第九節 科技管理
第十節 設備管理
第十一節 能源管理
第十二節 物資供應
第十三節 信息化管理
第四章 原料供應和產品銷售
第一節 原料採購
第二節 產品銷售
第三節 國際貿易
第四節 運輸
第五章 股票上市
第一節 股票上市的前期工作
第二節 股票發行上市
第三節 公積金轉增股本
第四節 股權分置改革
第五節 股份公司運作情況
第六章 循環經濟
第一節 循環經濟建設工作
第二節 循環經濟建設成效
第三節 循環經濟試點方案
第七章 人力資源
第一節 職工隊伍建設
第二節 技術人才隊伍建設
第三節 人才政策
第八章 企業文化建設
第一節 企業精神與企業理念
第二節 CI視覺識別系統
第三節 企業標識 標準字 標準色
第四節 “十個一”工程
第五節 文化娛樂活動
第六節 思想政治工作
第七節 《豫光報》
第八節 豫光金鉛女子籃球俱樂部
第九章 黨組織建設
第一節 組織建設
第二節 組織機構沿革及歷屆領導
第三節 武裝保衛
第十章 工會組織建設
第一節 歷任工會領導
第二節 歷屆職代會
第三節 民主管理
第四節 班組建設
第五節 職工讀書活動與職工圖書館
第六節 女工工作
第七節 計生工作
第八節 關心職工生活,開展幫扶工作
第九節 防暑降溫
第十節 職工文體活動
第十一章 共青團組織建設
第一節 名稱沿革
第二節 基層組織機構設定
第三節 歷任團委領導
第四節 歷次團員代表大會
第五節 思想建設與組織建設
第六節 共青團活動
第七節 “雙爭”工作
第十二章 子公司、分公司與生產廠
第一節 子公司
第二節 分公司
第三節 生產廠
第四節 鉛礦和冶煉車間
第十三章 生活福利
第一節 職工住房
第二節 職工食堂
第三節 幼兒教育
第四節 醫療衛生
第五節 福利發放
第六節 洗澡理髮
第七節 交通工具
第十四章 榮譽
第一節 公司榮譽
第二節 個人榮譽
第三節 1989年-2006年公司勞動模範名錄
第十五章 企業領導成員簡介
現任高管人員
往屆黨政正職領導
大事記
附錄
附1 1958年勲掌鉛礦史
附2 1997年公司史書樣
附3 賀信嘉獎令
附4 “豫光”閃閃
附5 楊安國和他的豫光事業
附6 欲展雙翅譜“鋅”篇
附7 豫光魂
附8 豫光金鉛終圓上市夢
附9 楊安國:躍上蔥蘢十八旋
附10 豫光模式:一個再生鉛的中國樣本
附11 豫光第一
附12 豫光組歌
附13 1957年-2006年主要經濟指標、產品產量統計表
編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