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農業科學院小麥研究中心豐產優質育種室

河南省農業科學院小麥研究中心豐產優質育種室創建於1985年,林作楫研究員和雷振生研究員曾歷任研究室主任,現任室主任為吳政卿研究員。現有科研人員9名和技術工人1名,其中研究員3名,副研究員2名,博士2名,碩士3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南省農業科學院小麥研究中心豐產優質育種室
  • 創建於:1985年
  • 人員:科研人員9名和技術工人1名
  • 現任室主任:吳政卿
科研項目,科研成果,科研技術,

科研項目

該室曾主持國家“七五”至“九五”科技攻關項目和國家“農業科技跨越計畫”首批項目“豫麥47麵包強筋小麥生產技術體系試驗示範”以及河南省多項重大科研項目。目前主持承擔的國家及河南省重大科技攻關項目10餘項,主要有:(1)國家科技成果轉化資金2項:強筋高產抗病小麥新品種國審鄭麥366的中試與示範;高產強筋小麥新品種鄭麥98安全高效生產技術體系研究與示範。(2)國家“863”計畫3項:小麥航天誘變技術創新與新品種選育;小麥新型分子標記開發及抗病、優質、高產新品種培育;小麥高效育種技術及優質高產、多抗、專用新品種培育。(3)國家948項目:優質小麥新種質引進及創新;(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小麥1B和1D染色體低分子量麥谷蛋白亞基基因的鑑定與分子標記發掘。(5)科技部成果轉化基金:麵條專用型小麥新品種鄭麥975中試與轉化。(6)科技部國際合作重大項目:中國-澳大利亞小麥品質改良與節水高效育種合作研究。(7)農業部結構調整重大專項2項:優質專用強筋冬小麥新品種培育及其高效生產技術研究;優質弱筋餅乾糕點小麥新品種選育及其高效栽培技術研究。(8)農業部“跨越計畫”項目:優質強筋型小麥新品種GS鄭麥005、鄭麥366 生產技術體系試驗示範。(9)河南省首席育種專家項目:優質弱筋抗病穩產小麥新品種選育及產業化開發;(10)河南省傑出人才創新基金項目:生物技術與常規育種技術相結合選育優質高產高效小麥新品種。

科研成果

在育種目標方面,該研究室力求在高產基礎上達到質優,在優質基礎上實現高產,先後選育出近20個強筋、中筋或弱筋豐產優質小麥品種,獲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10餘項。其中,豫麥13(鄭麥891)曾是河南省第六次小麥品種更新的主導品種,並在安徽、江蘇等大面積推廣,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實現了我省農業科研國家一等獎零的突破。豫麥47(豐優3號)曾是我省推廣的三大主導強筋優質小麥品種之一,豫麥50(豐優5號)是我省審定的第一個弱筋小麥品種,二者均獲得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豫麥23(豐優1號)是我省第一個通過正式審定的冬性優質麵包麥品種,獲得了1993年河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近年來在品種選育方面又有了重大突破,強筋品種鄭麥98(豐優7號)、鄭麥005和鄭麥366,中筋品種太空6號、鄭麥975(豐優6號)和鄭麥2441,以及弱筋品種太空5號(豐優10號)、鄭麥004和鄭豐5號相繼獲得河南省或國家審定,其中多數已同時獲得國家植物新品種權保護。同時,研究室人員解放思想,開拓思路,勇於創新,配合新品種推廣,實現跨學科、跨部門間的協作和合作,從良種提供、配套栽培技術到示範區建設,直至商品糧收購和產品加工,建立了產前、產中、產後全方位技術服務體系,為科研成果儘快轉化為生產力開發了一條“研究—基地—加工”環環相扣的優質專用小麥產業化開發模式。

科研技術

在研究手段方面,堅持以常規育種為主,輔以太谷核不育輪迴選擇,航天誘變、離子束誘變以及基因導入等方法;同時,加強了主要品質性狀的早代鑑定和高代材料的綜合評判,除了沉降值、濕麵筋、麵粉白度、粉質儀特性、高和低分子麥谷蛋白亞基鑑定外,還開展了揉面儀特性、澱粉粘度計、近紅外及黃色素、多酚氧化酶活性、硬度等分析。研究室建立至今,在積極開展套用和理論研究的基礎上,在國內外專業期刊以及國際性、全國性學術討論會上發表論文200多篇,其中2006和2007年還分別在國際著名專業刊物發SCI論文5篇,包括Journal of Cereal Sciences一篇,Molecular Breeding一篇以及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三篇;並在GenBank註冊小麥和節節麥新基因或等位變異26個,產生了較大國際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