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頂山市實驗高級中學校志》是封俊樓、崔光耀、宋小平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書名:河南省平頂山市實驗高級中學校志
- 作者:封俊樓、崔光耀、宋小平
- 類別:地方志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一、本志的編纂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力求做到資料翔實,言而有據。 二、本志體例採用橫排豎寫,縱橫結合的志書格式編寫。除”概述”總領全編外,其餘所有記述的內容,章、節、目均在其所屬的層次平行地橫向排開。本志里的條目為最小單元,每一條目均按時問順序,從規定的時間上限連續寫到下限。序號以一、(一)、1、(1)為序,原則上不超過四級。
作品目錄
封面
校志編纂委員會
題詞
平頂山市市委書記趙頃霖題詞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國家煤炭安全監察局局長趙鐵錘題詞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鐵崗題詞
平頂山市市長李恩東題詞
平頂山市人大常委會主任侯玉德題詞
平頂山市政協主席裴建中題詞
平頂山市常務副市長呂彩霞題詞
原平頂山礦務局黨委書記陳兆華題詞
平頂山市副市長黃祥利題詞
原平頂山礦務局副局長、教委主任尤寶華題詞
原平煤集團黨委副書記、教委主任呂源沛題詞
平頂山市教育局局長何照偉題詞
圖片
時任礦務局黨委副書記、教委主任趙鐵錘到校檢查指導工作
平頂山市委書記趙頃霖、市人大主任侯玉德、副市長黃祥利、市政協副主席潘民中教師節來校慰問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鐵崗來校指導工作
湖北省副省長、時任平頂山市委書記田承忠,時任平煤集團黨委書記陳慶祿來校視察
河南省政協副主席、原平頂山市委書記鄧永儉在平煤集團黨委副書記呂源沛陪同下來校慰問
原平頂山礦務局黨委書記陳兆華來校參加學生家長會
河南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領導在校參加省重點中學工作經驗交流會
河南省教育廳示範性高中評估驗收專家小組在校檢查工作
平頂山市市委副書記喬新國來校視察
平頂山市副市長李永勝來校指導工作
平頂山市副市長黃祥利來校指導工作
平頂山市教育局局長何照偉、黨委書記張玉亭來校檢查工作
1961年初三(2)班畢業生留影
1967年初三(2)班畢業生留影
1976年高二(6)班畢業生留影
1981年高二(5)班畢業生留影
1993年高三(8)班畢業生留影
2007年高三(12)班畢業生留影
趙合清 校長
王國祥 書記
學校領導班子
學校中層以上幹部
全校教職工合影
特級教師 封俊樓
特級教師 鄧鈞銘
全國“三好”學生胡延艷同學
特級教師 文靜傳
特級教師 王明嶸
向1999年省文科狀元劉艷偉同學頒獎
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 周山林
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 吳會林
向2000年考取北京大學的李亞男同學、姜棟同學頒獎
2008年考取清華大學的王懿龍
離退休教職工
校志編纂教師
大門
教學樓
辦公樓
實驗樓
校園鳥瞰
圖書樓
學生公寓
學生餐廳
物理實驗室
化學實驗室
圖書室
高英蘭校長在給學生做報告
演講比賽
英模報告會
法制教育報告會
烈士陵園掃墓
學生軍訓
省科技廳廳長趙琛與我校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獎師生合影
物理小實驗
無線電測向小組
詩歌朗誦比賽
語文組主編的《文馨報》
校本教材
高考總結表彰會
萬俊美在授課
對外交流
劉豐真在輔導青年教師
封俊樓、關榮增在輔導青年教師
邢新建在輔導青年教師
校領導與市田徑運動會冠軍合影
校體育比賽獲獎學生
1972年秋季長跑比賽
師生籃球友誼賽
體育隊師生晨練
廣播操比賽
校文藝小組到礦區演出
2004年文藝匯演
1982年歌詠比賽
2007年文藝匯演
2005年文藝匯演
2008年元旦班級文藝晚會
校五次團代會合影
智力競賽獲獎學生
1984年辯論賽優勝者
課外查閱圖書
美術書法大賽
學生書畫作品展
廣州校友會贈送母校的牌匾
1985屆畢業生贈送母校的國畫
曾東航 1978年全市理工第一名
何洪濤 1984年市區第一名
章向群 1985年市區理工類第一名
張悅輝 1986年考取清華大學
時曉輝 1990年考取北京大學
劉建剛 1992年考取清華大學
賈萌 1994年全市文科第一名
吳春花 1995年全省文科第二名全市第一名
栗可 1996年全市理科第二名
劉艷偉 1999年全省文科第一名
杜金峰 1999年市區理科第一名
李亞男 2000年全市文科第一名
姜棟 2000年考取北京大學
彭磊 2001年全市理工第一名
米姍姍 2002年考取北京大學
劉思超 2005年全市理科第一名
孫樹智 2005年市區文科第一名
黃鈺婉 2006年市區文科第一名
高鵬里 2006年市區文科第一名
王懿龍 2008年考取清華大學
北京校友會
鄭州校友會
上海校友會
廣東校友會
潘知常 1975屆畢業生,現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
劉旭盛 1979屆畢業生,現中山大學博士生導師
胡亦海 1973屆畢業生,現武漢體育學院博士生導師
劉建剛 1992屆畢業生,清華大學博士
榮譽附圖
學校平面效果圖
序言
凡例
目錄
概述
大事記
第一章 教職工
第一節 教職工隊伍
一、教師來源及其變動
二、現任教師的文化結構
三、現任教職工基本情況一覽表
第二節 教職工管理
一、管理組織
二、管理制度
三、評聘
四、考核
第三節 教職工培訓
一、校本培訓
二、外出培訓
三、請專家學者講學、作報告,外出參觀考察
四、函授與自學考試
五、資格考試
六、研究生進修
第四節 師德教育
第五節 教職工待遇
一、工資
二、獎金
三、津、補貼
四、住房
五、政治待遇
第六節 離休退休
一、離、退休制度
二、領導關懷
三、發揮餘熱
四、1958-2007年離退休教職工一覽表
五、1958-2007年曾在校工作過的教職工一覽表
第二章 學生
第一節 招生
一、招生對象
二、招生辦法
三、招生規模
第二節 管理
一、管理體制
二、學籍管理
三、日常行為管理
四、獎勵與懲罰
第三節 畢業與升學
一、學業測評
二、複習與報考
三、高考填報志願指導
四、畢業生情況
五、升學情況
第四節 優秀學生
一、高考狀元
二、省、市級“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文明學生”
三、高考保送生
四、國家飛行員
五、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省級以上獲獎者
六、市級以上奧賽獲獎者
附錄1 歷屆畢業生名錄
附錄2 歷年高校錄取學生名錄
第三章 教學
第一節 教學工作
一、課程與教材
二、教學管理
三、開展教學基本功達標活動
四、教學成績
第二節 教學研究
一、教研機構的建立
二、管理制度
三、教研活動
四、學術活動
第三節 教學改革
一、學制
二、課程和教材改革
三、學工、學農、學軍
四、探索連、試讀班的教學
五、教學理念
六、教學方法
第四節 教學設施
一、圖書館
二、實驗室
三、電教館
四、體育設施
第四章 德育
第一節 德育機制
一、德育領導體制
二、德育隊伍建設
三、德育制度建設
第二節 課堂實施德育
一、思想政治課教學
二、其他各學科教學德育滲透
三、德育主渠道保障措施
第三節 課外思想教育
一、發展時期
二、文革時期
三、撥亂反正時期
四、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
五、新世紀
第四節 德育管理
一、年級組工作
二、班主任工作
三、班級學生管理
四、學生操行評定
五、心理健康指導
六、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教育指導
七、德育工作成績
第五章 體育衛生藝術
第一節 體育教學與體育活動
一、體育教學
二、體育活動
三、獲獎情況
第二節 衛生
一、機構和設施
二、保健與疾病防治
三、環境衛生
四、近年學校在衛生工作方面獲得的主要榮譽
第三節 藝術
一、校徽、校訓、校風
二、藝術教育、藝術周、文藝匯演
三、書畫、朗誦、演講與辯論比賽
四、文學社團
五、電子期刊製作
六、校園文化
第六章 總務
第一節 總務管理
一、管理機構
二、管理職能
第二節 學校基本建設
一、教學用房
二、體育文化場館建設
三、學生公寓、食堂
四、教職工住宅
五、環境美化及校園道路整修
六、水、電、暖、氣建設
第三節 勤工儉學
第四節 教學生活服務
一、教學服務
二、生活服務
三、交通工具
第七章 學校行政
第一節 管理體制
第二節 行政組織
一、文化革命委員會
二、校革命委員會
三、校務委員會
四、中層領導機構
五、基層組織
六、現行行政組織系統
七、歷任校級行政領導一覽表
第三節 行政管理
一、崗位職責
二、規章制度
三、獲得的主要榮譽
四、學校名稱的沿革
第八章 黨的建設
第一節 組織建設
一、組織變更
二、組織發展
三、歷任黨組織負責人一覽表
第二節 思想建設
第三節 黨風廉政建設
第九章 群團組織
第一節 工會
一、職工代表大會
二、依法行使民主監督權利,推行校務公開,及時收集合理化建議
三、積極開展送溫暖活動,努力增加職工福利
四、開展文體活動,維護女職工權益,幫助指導青年教工成長
五、歷任工會主席
第二節 共青團
一、加強組織建設
二、政治思想教育
三、開展豐富多采的文體活動
四、成立愛心基金會,幫助家庭困難學生
五、歷屆校團委書記
第三節 學生會
一、學生會組織形式
二、學生會的任務
三、學生會幹部的工作職責
四、歷屆學生會主席
第十章 榮譽
第一節 集體榮譽
第二節 個人榮譽
第十一章 人物
第一節 歷任校長書記及現任副校長
高英蘭
紀延壽
吳俊英
張志明
文喬
范玉慶
吳挺
劉國華
蘇鳳申
宋曉華
李向巍
楊勝強
趙合清
王國祥
肖清克
文靜傳
崔光耀
楊全軍
王明嶸
第二節 特級教師、市拔尖人才、省級骨幹教師、市級以上綜合榮譽獲得者
鄧鈞銘
周山林
吳會林
邢新建
張廣民
楊秀根
孟慶英
丘炬
高卷文
張道娥
桑保育
周惠邦
伍宏華
關榮增
葛洪生
薛春旺
王道行
郭光漢
徐蔭梅
侯燦生
萬俊美
塗興華
劉豐真
馬新強
王玉分
陳春立
魯岱峰
吳瑛
張志偉
張丙坤
韓樂貴
黃春青
馮付琴
張建強
薛林成
余劍君
李軍勇
第三節 校友風采
一、在校工作過的教工校友
二、在校學習過的畢業生校友
附錄
一、歷史文獻
二、論文選編
三、海內外來鴻
四、報刊擷英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