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實施創新驅動提速增效工程的意見

《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實施創新驅動提速增效工程的意見》是河南省人民政府於2019年1月25日印發的檔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實施創新驅動提速增效工程的意見》
  • 頒布時間:2019年1月25日
  • 發布單位:河南省人民政府
  • 發文字號:豫政〔2019〕4號
全文
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實施創新驅動提速增效工程的意見
豫政〔2019〕4號
各省轄市、省直管縣 (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門:
為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動科技創新改革發展,切實提高科技供給質量和效率,引領支撐我省高質量發展,省政府決定實施創新驅動提速增效工程。為保障工程順利實施,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調研指導河南時的重要講話精神,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主線,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為根本目標,以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為戰略重點,突出需求導向、問題導向和成果導向,堅持自主創新和開放創新“兩條途徑”一起抓、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兩個輪子”一起轉,以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 (以下簡稱鄭洛新自創區)為核心載體,著力建設“四個一批” (一批創新引領型企業、平台、人才、機構),著力促進四“個融合”(科技與金融、軍工與民用、“地方”與“國家”、產業與院所融合),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提升開放創新水平,構建更具活力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為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提供堅實的科技支撐。
(二)基本原則。
——聚焦發展,提升質量。圍繞產業轉型升級中的重大創新需求,以鄭洛新自創區和“四個一批”建設為主攻方向和突破口,以項目為牽引,加快建設自主創新體系,著力解決經濟社會發展核心關鍵技術“卡脖子”問題,提升科技供給質量和效率,培育新的增長優勢,引領帶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深化改革,完善機制。完善創新機制,充分發揮市場配置創新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破除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的體制機制障礙,壯大創新主體,促進“四個融合”,充分釋放企業、平台、人才、機構的創新活力。
——開放合作,人才為本。解放思想、開拓視野,創造更有吸引力的開放環境,充分利用國內外各類創新資源,補齊我省高端創新資源不足的短板。堅持以人才為本,加強引進、培育、使用,強化政策激勵,匯聚國內外高層次科技人才。
——上下聯動,協同發展。加強部門間統籌協調,強化省、市、縣三級協調聯動,有效集聚各方創新資源和力量,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鍊、政策鏈相互支撐,形成上下聯動、左右協調、要素融通的強大創新合力。
(三)發展目標。
1.總體目標。全社會研發投入、高新技術企業數量、技術契約成交額年均增長速度明顯高於全國平均增速,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高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2個百分點以上。到2020年,全社會研發投入力爭突破1000億元,全省高新技術企業總量達到4500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40%左右,技術契約成交額達到150億元,科技進步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到60%左右,鄭洛新自創區和“四個一批”建設取得重大突破性成果,“四個融合”運行機制逐步形成,基本建成創新型省份,進入中部地區創新發展先進行列。
2.年度目標。
——創新引領型企業蓬勃發展。到2019年年底,全省高新技術企業達到37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4500家。到2020年年底,全省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5500家,並培育出2—3家潛在的“獨角獸”企業。
——創新引領型平台支撐有力。每年新培育建設省級以上創新引領型平台300家以上,其中國家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製造業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業設計中心、國家國際聯合研究中心、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星創天地等國家級平台50家以上。
——創新引領型人才廣泛匯聚。每年新引進培育10名左右兩院院士、國家“萬人計畫”入選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等國家級高端人才,新培育200名左右中原學者、中原科技創新領軍人才、中原科技創業領軍人才等,新引進培育100個左右高層次創新創業團隊,依託院士工作站等柔性引進30名左右兩院院士。
——創新引領型機構活力迸發。每年新引進培育產業技術研究院、技術轉移示範機構、企業孵化器等高端新型研發機構30家以上。到2020年年底,力爭重大新型研發機構達到20家左右,經備案的省級新型研發機構達到70家左右;引進國內知名技術轉移機構50家左右,省級以上技術轉移示範機構達到100家左右。
——創新引領型項目成效顯著。加快實施“十百千”轉型升級創新專項,每年啟動1—2批創新引領專項、創新示範專項、創新套用專項。到2020年年底,力爭實施10項左右的創新引領專項、100項左右的創新示範專項、1000項左右的創新套用專項,突破產業發展關鍵技術1000項以上,形成重大科技創新成果200項以上,新增發明專利1000項以上,實現新增產值約2000億元,形成20個左右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二、重點任務
(一)做優做強一批創新引領型企業。
1.實施創新龍頭企業提升引領工程。重點支持創新龍頭企業牽頭承擔國家科研任務和省重大科技專項,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製造業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業設計中心和國家國際聯合研究中心等高層次平台。鼓勵創新龍頭企業聯合高校、科研機構及上下游配套企業,申報組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和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新型研發機構,整合創新資源,開展協同攻關。建立創新龍頭企業重點聯繫制度,加強精準對接,開展一對一服務,協調解決企業創新發展困難。開展創新龍頭企業年度評估,完善評估體系,建立“有進有出”的動態調整機制。樹立一批在行業領域內處於領先地位的創新龍頭企業作為標桿企業,加大宣傳力度,充分發揮其示範引領作用,引導推動其他創新龍頭企業對標趕超。(責任單位:省科技廳、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政府)
2.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倍增工程。強化源頭培育,實施“小升高 ”培育行動,重點圍繞創新基礎好、發展潛力大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省市聯動建設高新技術後備企業庫,力爭到2020年入庫企業達到6000家。通過建立掛鈎幫扶機制、補貼研發費用、實施“一對一”輔導等措施,加速高新技術後備企業升級為高新技術企業。加大支持力度,省財政資金對首次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給予配套獎補。按照企業的發展規模、增長速度、研發投入等主要創新指標,公布百強創新龍頭企業、百快創新成長企業,推進高新技術企業樹標提質。加強政策宣講,深入開展“高企培訓中原行”活動,實現各省轄市、縣 (市、區)培訓工作全覆蓋;開展“千人萬企”科技政策服務進基層行動,遴選千名政策輔導員深入萬家企業開展服務。強化考核通報,嚴格落實轉型發展攻堅中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增速等考核要求,將高新技術企業培育情況納入產業集聚區考核指標體系,建立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定期通報制度。(責任單位 :省科技廳、財政廳、發展改革委、稅務局,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政府)
3.實施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工程。加強科技型中小企業梯次培育,開展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工作,通過提供孵化服務、後補助、發放創新創業券等措施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壯大。實施“科技小巨人”企業培育工程,重點在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智慧型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遴選一批創新能力強、成長速度快、發展潛力大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採取後補助等方式進行重點扶持,促進其加快成長為年營業收入超億元的“科技小巨人”企業,進而成長為行業領軍企業和創新龍頭企業。著力引進培育一批具有顛覆性創新技術、爆發式成長、競爭優勢突出、未來發展潛力大的“獨角獸”企業。鼓勵骨幹龍頭企業、科研院所、新型研發機構建設專業化眾創空間,整合產業鏈資源,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研究開發、檢驗檢測等公共服務。(責任單位: 省科技廳、財政廳、稅務局,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政府)
(二)廣泛匯聚一批創新引領型人才。
1.加大高層次科技人才培養支持力度。設立中原院士基金,用於對院士和國家“萬人計畫”入選者等高層次拔尖人才和領軍人才個人獎勵以及科研經費支持。整合最佳化各類省級人才培養項目計畫,培育一批中原學者、中原科技創新領軍人才、中原科技創業領軍人才、中原基礎研究領軍人才、中原青年拔尖人才等高端人才。為有潛力成長為院士的中原學者設立科學家工作室,實行針對性的支持政策。探索拔尖人才和高端人才培養、引進、使用新模式,在優勢領域重點學科聚集一批國內一流人才,培養一批國家級科學家。實施鄭洛新自創區產業創新領軍人才計畫,遴選和培育一批具有國際視野、掌握核心技術、產業貢獻重大、引領作用顯著的產業創新領軍人才及團隊。(責任單位:省委組織部、省科技廳、財政廳、教育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科協,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政府)
2.大力引進重點領域、高層次和急需緊缺人才。聚焦鄭洛新自創區等國家戰略規劃實施和戰略平台建設,著力引進諾貝爾獎獲得者、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兩院院士、已開發國家院士等頂尖人才,國家“萬人計畫”入選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國家重大科技成果第一完成人、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和“百千萬工程”國家級人選等高端人才,擁有關鍵核心技術、能夠帶動產業轉型的產業領軍人才和團隊。更大力度實施“中原百人計畫”,引進一批能突破關鍵技術、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帶動新興學科發展的海外領軍人才來豫創新創業。辦好“中國河南招才引智創新發展大會”,著力集聚一批“高精尖”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將其打造成為我省宣傳人才政策、集中招才引智、促進人才項目合作對接的平台。實施“名校英才入豫 ”計畫,吸引名校全日制應屆碩士以上畢業生來我省工作。支持鄭州市實施“智匯鄭州 ·1125”、洛陽市實施“河洛英才”、新鄉市實施“牧野人才”、許昌市實施“許昌英才”等人才引進計畫,為當地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有力智力支撐。(責任單位:省委組織部、省科技廳、財政廳、教育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科協,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政府)
3.拓寬柔性引才渠道。把柔性引才引智作為聚才用才的重要方式,積極創新方法舉措,拓寬引才途徑,通過兼職掛職、技術諮詢、項目合作、聘任客座教授、設定特需崗位、建設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後科研工作(流動)站等多種形式,大力匯聚人才智力資源。以豫籍和在豫工作過的高端人才為重點,組織開展海外高層次人才智力引進暨項目對接洽談會、“一市一品”產業技術大會、院士中原行等活動,廣泛吸引海內外人才來我省創新創業。(責任單位:省委組織部、省科技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科協,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政府)
4.加強基礎研究人才培養。重點圍繞資源材料、綠色催化、腫瘤防治與轉化醫學、生物學、工程安全與防災、綠色高效農業、智慧型製造等優勢領域,集中力量,重點突破,增加創新源頭供給。最佳化調整國家自然基金委 (NSFC)—河南聯合基金,擴大基金規模,拓展資助領域,提高申報質量,適當引入企業、機構等社會力量,設立行業 (產業 )專項聯合基金。推進省自然科學基金拓面提質,圍繞優勢學科和優秀青年,增設青年基金項目和優秀青年基金項目,重點支持青年科技人才的科研啟動和持續成長。(責任單位:省科技廳、財政廳)
(三)培育壯大一批創新引領型平台。
1.爭取國家創新大平台、大科學裝置在我省布局。按照國家戰略布局和我省創新需求,支持鄭州大學 (鄭州 )超算中心建設河南省超算中心,以此為基礎,聯合國內外優勢單位,爭創國家超算中心。支持省農科院加快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建設,聯合國內外高水平研究單位,探索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創新,提升我省現代分子生物學育種技術水平。(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財政廳、農科院、鄭州大學)
2.積極爭創國家級創新平台。支持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信息工程大學等單位匯聚相關優勢團隊和人才力量,爭取參與承擔國家實驗室有關課題。支持鄭州大學、河南大學“雙一流”建設,在具有我省區域優勢領域建設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支持鄭州大學申建綠色選冶與加工、地下基礎設施非開挖技術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支持河南大學申建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支持河南農業大學建設河南糧食作物協同創新中心。在盾構裝備、礦山機械、智慧型農機、超硬材料、感測器、機械基礎件 (軸承)等領域擇優爭創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或國家製造業創新 (分)中心,在眼耳鼻疾病、傳染性疾病、骨科與運動康復等領域爭創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在裝備製造、疾病控制、現代農業等領域爭創國家國際聯合研究中心。(責任單位:省科技廳、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教育廳、鄭州大學、河南大學、河南農業大學)
3.加速布局省級創新平台。持續實施大中型工業企業省級研發機構全覆蓋工程,重點在網路空間安全、量子通信與量子計算機、人工智慧、高端裝備製造、智慧型製造、新一代信息技術、工業網際網路、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等重點產業集群加快布局重點 (工程 )實驗室、工程 (技術 )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國際科技合作基地、院士工作站、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製造業創新中心、工業設計中心、質檢中心等省級創新平台。支持鄭州大學聯合科研院所組建河南省大科學中心,支持河南工業大學組建河南省工業設計研究院。(責任單位:省科技廳、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市場監管局、鄭州大學、河南工業大學,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政府)
4.大力發展創新創業孵化平台。鼓勵各類主體建設眾創空間、科技企業孵化器、加速器、“雙創”基地等各類創新創業孵化平台,加快形成“苗圃 +孵化器 +加速器 +創投”的孵化服務鏈條。鼓勵龍頭骨幹企業、科研院所、新型研發機構高標準推進專業化眾創空間建設。鼓勵高校建設或與政府、社會力量合作建設大學科技園,為高校產學研結合、科技成果轉化、企業孵化、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提供支撐。加強科技企業孵化器從業人員和管理人員培訓,建設創業導師隊伍,鼓勵孵化平台開展各類輔導教育、融資路演和培訓活動,全面提升創新創業孵化平台的服務能力與水平。積極承辦中國創新創業大賽行業總決賽,舉辦“雙創”活動周、創響中國巡迴接力、河南省創新創業大賽等“雙創”活動,營造創新創業的良好社會氛圍。(責任單位:省科技廳、發展改革委、教育廳,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政府)
(四)加快發展一批創新引領型機構。
1.培育重大新型研發機構。對體制機制創新成效明顯、具有穩定的高水平研發隊伍、創業孵化成效突出的新型研發機構,省市聯動予以支持,重點培育一批重大新型研發機構。根據重大新型研發機構孵化企業數量質量、技術成果產出及轉移轉化、引進高水平人才團隊、支撐當地產業轉型發展等指標因素,統籌專項資金,予以重點支持。(責任單位 :省科技廳、財政廳 ,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政府)
2.加快引進高端研發機構。積極對接中科院及其所屬專業所、央企所屬研究機構、“雙一流 ”高校等大院名校、重點機構,支持其在我省設立分支機構或共建新型研發機構。吸引和支持中央直屬企業、世界500強企業將研發總部遷入我省或在我省設立研發分中心,推進科技創新和成果產業化。支持國內外高層次創新科研團隊和領軍人才在我省創辦新型研發機構。(責任單位:省科技廳,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政府)
3.支持建設一批行業新型研發機構。鼓勵大型骨幹或創新龍頭企業牽頭,聚焦當地主導產業,圍繞產業集群的創新需求,聯合高校、科研機構和社會團體,以產學研合作形式設立產業技術研究院,或將內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等獨立運營,面向產業開展共性關鍵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服務。鼓勵引導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法人化經營,轉變為實行專業化和市場化運作的新型研發機構。(責任單位 :省科技廳、工業和信息化廳、科協,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政府)
(五)大力實施一批創新引領型項目。
1.啟動實施“十百千”轉型升級創新專項。按照“目標導向、集成資源、重點突破、支撐發展”的要求,突出市場導向和產業化目標,圍繞重點產業、聚焦重點環節、依託重點企業,瞄準顛覆性技術、緊盯前沿引領技術、突出關鍵共性技術、強化現代工程技術,上下結合、省市聯動、部門協同,實施十項左右創新引領專項、百項左右創新示範專項、千項左右創新套用專項,加快核心技術突破,加速創新成果轉化。通過專項實施,帶動“四個一批”提質增效,發展壯大若干具有核心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優勢產業集群,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責任單位:省科技廳、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財政廳,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政府)
2.新布局一批重大科技專項。按照競爭力最強、成長性最好、關聯度最高的原則,突出我省產業發展優勢和方向,加強產業鏈條中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重大技術攻關,重點在高端裝備製造、智慧型製造、功能性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工業網際網路、生物技術與創新藥物、高端醫療器械、生態環境治理與資源綜合利用、現代食品、現代農業等領域,圍繞產業鏈部署安排一批重大科技專項,力爭在新型電力裝備、機器人與智慧型裝備、可見光通信、北斗導航等方面取得原創性重大突破,研製出具有國際市場競爭力的重大產品,以優勢領域的局部突破帶動產業整體提升,加快向價值鏈中高端攀升。(責任單位:省科技廳、發展改革委、財政廳,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政府)
3.實施鄭洛新自創區創新引領型產業集群重大科技專項。圍繞鄭洛新自創區優勢主導產業創新發展的現實需求,按照全鏈條、一體化統籌布局,通過省市聯動、以市為主的原則共同推進,創新目標導向、滾動支持的動態管理方式,面向軌道交通裝備、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物聯網及信息安全、大數據等優勢主導產業組織實施10項左右重大科技專項,力爭在產業關鍵技術和環節取得一批核心成果,完善產業鏈條,培育形成3—4個具有核心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優勢產業集群。(責任單位:省科技廳、財政廳,鄭州、洛陽、新鄉市政府)
4.探索建立重大科技專項定向委託機制。聚焦省委、省政府確定的重點產業領域或重大關鍵技術瓶頸,對目標導向明確、技術路線清晰、組織程度較高、優勢承擔單位集中的重大科技項目,在各地、各有關部門廣泛調研推薦的基礎上,委託國家層面專家進行戰略諮詢論證後,可採取定向擇優或定向委託等方式確定承擔單位並提出立項建議,報省政府研究同意後組織實施。 (責任單位:省科技廳、財政廳,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政府)
(六)推動重大創新載體聯動發展。
1.高標準建設鄭洛新自創區。借鑑先進自主創新示範區經驗,高標準建設鄭洛新自創區,全面提升創新能力,加快提質發展,努力打造成全國具有影響力的創新創業中心。全面推進鄭洛新自創區核心區體制機制改革。鄭洛新自創區核心區全面實施“全員聘任制、績效考核制、薪酬激勵制 ”改革,建立以績效激勵為導向的人事與薪酬管理體制。最大幅度向鄭洛新自創區核心區下放管理許可權,探索實行“二號”公章,賦予鄭洛新自創區核心區與省轄市同等的經濟管理許可權和相關行政管理許可權。依託省一體化網上政務服務平台,建設網上政務服務平台和一站式服務大廳,深化“一網通辦”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實現“只進一個門”“最多跑一次”政務服務,為各類創新主體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加快實施生物育種、通信技術、超級電容、工業 CT“四大創新引領型項目”,支撐項目研發和產業化。強化鄭洛新自創區輻射帶動作用,有序拓展鄭洛新自創區發展空間,逐步構建“3+N”鄭洛新自創區空間發展布局,充分發揮鄭洛新自創區輻射、帶動作用 ,放大政策效應,讓引領帶動作用突出的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和特色專業園區等享受鄭洛新自創區先行先試政策。(責任單位:省科技廳、發展改革委、財政廳、自然資源廳、住房城鄉建設廳、統計局、農科院,鄭州、洛陽、新鄉市政府)
2.提升高新區發展質量。實施高新區創新提質專項行動,以鄭洛新自創區建設為統領,統籌推進高新區建設和管理工作。積極爭創國家級高新區,推動許昌、信陽高新區加快升級為國家級高新區,支持三門峽等有條件的省級高新區開展 “以升促建”工作,加大國家級高新區後備隊伍培育力度。布局建設省級高新區,按照 “引導、擇優、均衡”原則,細化量化創建考核體系,重點依託創新基礎好、發展評價優的產業集聚區,擇優支持建設一批省級高新區。鼓勵基礎相對薄弱但發展速度較快、潛力較大的園區 ,全力夯實創新基礎 ,積極提升創新能力,爭創省級高新區。加強高新區動態管理,研究制定全省高新區考核評估辦法,完善高新區摘牌退出機制,引導高新區做優做強。強化特色產業培育,支持各高新區結合本地產業發展實際,科學規劃,明確定位,創新體制機制,整合創新資源,集中力量發展特色主導產業,加快培育形成一批產業特色鮮明、創新水平領先、規模效應突出的創新型產業集群,支撐高新區高質量發展。(責任單位:省科技廳,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政府)
3.建設創新型城市和創新型縣 (市)。充分發揮各地主體作用,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創新型城市,形成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創新型城市集群,打造若干在國內具有影響力的區域創新中心。充分發揮鄭州、洛陽、南陽等國家創新型城市示範帶動作用,支持和引導其他城市對標創建,爭取更多城市建設成為國家創新型城市。遴選若干具備基礎、帶動作用強的縣 (市)創建國家創新型縣 (市),探索縣域創新驅動發展路徑,打造我省縣域創新驅動發展的示範標桿。突出創新投入在創新型城市建設中的帶動作用,引導創新型城市和創新型縣 (市)建立政府研發投入穩定增長機制,把財政科技支出列為預算保障重點,促進政府引導性投入穩步增長、企業主體性投入持續增長,帶動全社會研發投入快速增長。實施百千萬創新驅動助力工程,積極創建創新驅動發展示範市。(責任單位:省科技廳、發展改革委、財政廳、科協 ,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政府)
(七)加快推進開放式創新。
1.加強國內科技創新合作。鼓勵支持我省各類創新主體與省內外知名高校、科研機構和大型央企、龍頭企業等開展深度合作,支持建設浙江大學 (河南 )研究院、天津大學 (河南 )研究院等高水平研發機構。探索市場化配置科技資源機制,實行面向國內外揭榜競標的項目組織管理方式,對省內龍頭、骨幹企業提出的技術難題或重大需求,支持省內外高校、科研機構、企業或其組織的聯合體進行揭榜攻關。對省內外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等已經比較成熟的又符合我省產業需求的重大科技成果,組織省內有技術需求和套用場景的企業進行揭榜轉化。建設鄭開雙創走廊,加速吸引大數據、科技創新、文化創意等領域高端資源要素和人才集聚,加快高水平、多層次創新載體平台建設,力爭打造成全國重要的科技創新策源地、創新創業先行區、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舉辦鄭洛新自創區推介會、數字經濟峰會等重大活動,加快鄭洛新自創區中關村雙創基地建設,打造科技創新高端交流合作平台。(責任單位:省科技廳、發展改革委、財政廳、教育廳,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政府)
2.強化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推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立科技合作關係,支持我省企業在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沿線國家建設研發中心、科技園區、示範基地,促使我省優勢技術走出去。加快探索與中東歐 16國合作機制,爭取中東歐16+1國家國際技術轉移中心落地河南。積極推進與歐盟、美、日、以色列等已開發國家和地區的合作,依託高校、科研機構及企業,引進海外關鍵技術和研發團隊,建設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及國際聯合實驗室。強化與世界 500強企業合作。與科技部共同舉辦中國河南開放創新暨跨國技術轉移對接大會,引進落地一批高水平創新平台和科技成果。支持省內企業建立海外研發中心、開展技術併購與合資合作,提高科技創新能力。(責任單位:省科技廳、教育廳,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政府)
(八)提升科技創新支撐鄉村振興能力。
1.實施科技支撐鄉村振興行動計畫。以“四優四化”(優質小麥、優質花生、優質草畜、優質林果,布局區域化、經營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發展產業化 )為重點強化我省傳統農業優勢,大力推動特色農業、綠色農業和智慧農業發展。到2020年,培育優質農作物新品種100個,建立綠色優質安全產業化技術體系40套。構建農業農村發展科技示範網路體系。建設1個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增強技術融合、引領鄉村振興發展能力。建設國家級、省級農業科技園區、可持續發展示範區、現代農業示範區、水保科技示範園區30個。建設科技示範鄉 (鎮)30個。培育壯大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引導科技人員下鄉創新創業,鼓勵支持在鄉、回鄉農民開展“雙創”活動。發揮科技平台、載體的支撐作用,建設星創天地等創新平台載體100個。 (責任單位:省科技廳、農業農村廳、水利廳,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政府)
2.實施科技特派員助力脫貧攻堅“十百千”工程。由組織部門牽頭,科技、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扶貧等部門聯合,省、市、縣三級聯動實施科技特派員助力脫貧攻堅“十百千”工程,到2020年,組建 30個以上產業科技特派員服務團、100個以上科技特派員服務隊,選派1000名以上省派科技特派員和3000名以上市派、縣派科技特派員,建設一批科技特派員工作站,為我省全面脫貧提供有力的科技人才支持和智力服務。充分發揮科技項目對貧困縣產業發展的示範引導和帶動作用,支持貧困縣實施科技扶貧項目,集中攻克一批制約貧困地區主導產業發展的重大技術瓶頸,提升貧困地區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在貧困縣建設一批科普傳播基地,普及先進適用技術成果,惠及廣大貧困地區民眾。(責任單位:省委組織部、省科技廳、財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扶貧辦,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政府)
三、支撐保障
創新驅動提速增效工程是一項系統工程,要通過強化政策支撐、推動機制創新、促進融合協同、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和運用等,為工程的順利實施營造良好環境。
(一)強化政策支撐。
1.推動出台《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發展條例》,修訂《河南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為鄭洛新自創區建設和科技創新提供強有力的法制保障。研究制定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扶持新型研發機構發展等重大政策,進一步最佳化科技創新的政策環境。 (責任單位 :省科技廳、司法廳)
2.落實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研發費用補助、高新技術企業減稅、科技創新進口稅收優惠、研發機構採購國產設備增值稅退稅、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示範套用、職務科技成果轉化收益稅收優惠、省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和大學科技園稅收優惠等政策,建立以普惠性後補助支持方式為主的社會研發投入引導機制,加強重大科技創新政策落實示範引導,強化政策落實督查,打通政策落實的“最後一公里”。(責任單位 :省科技廳、財政廳、工業和信息化廳、稅務局)
3.加強對創新政策的宣講培訓,舉辦科技創新政策進企業、進高校、進院所宣講活動,搭建政策信息共享平台,創新政策宣講形式,推動各項科技創新政策應知盡知、應享盡享。(責任單位:省科技廳)
(二)推動機制創新。
1.推動科技領域“放管服”改革。深化科技評價改革,制定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實施意見,進一步最佳化項目評審管理機制、改進科技人才評價方式、完善科研機構評估制度。落實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開展“擴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權、賦予創新領軍人才更大人財物支配權、技術路線決策權”試點工作,在確定科研方向和項目、經費使用、機構設定、人員聘用等方面擴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權,擴大創新領軍人才開展具體科研活動的學術自主權。完善省科研設施和儀器共享服務平台功能,擴大科研設施和儀器共享數量,逐步實現國家、省、市三級共享服務平台無縫對接,提升大型科研儀器使用效能。(責任單位 :省科技廳、省委組織部、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財政廳、教育廳、農科院、科學院)
2.深化科技計畫和資金管理改革。堅持成果導向,完善科技計畫體系,培育項目管理專業機構,提高專業化服務水平。最佳化資金使用方式,強化普惠性後補助支持,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槓桿作用,通過撬動金融資本、社會資本投向科技創新。最佳化科研管理服務,簡化項目申報和過程管理,實行“材料一次報送”“一次辦妥”等制度,讓科技人員從繁瑣的表格和評審中解放出來。研究制定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意見,建立科研不良信用行為記錄資料庫,對科技項目各類責任主體的不良信用行為如實記錄,嚴肅查處違背科研誠信要求的行為。建立健全激勵創新、寬容失敗、盡職免責的容錯機制,允許試錯、合理容錯、有效糾錯,形成敢為人先、勇於探索的科研氛圍。對因受市場風險影響、技術路線選擇失誤或其他不可預見原因,導致項目未實現預期目標或失敗,但項目承擔單位和項目負責人已勤勉盡責的,經組織專家評議認定後予以免責;對確有重大探索價值和套用價值的項目,可繼續支持其選擇不同技術路線開展相關研究。各級項目主管部門按照規定條件、標準和程式決策,但資助項目未達到預期效果,相關領導幹部和部門在勤勉盡責、履行了民主決策程式且沒有獲取非法利益的前提下,免除其決策責任。(責任單位 :省科技廳、財政廳、審計廳,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政府)
3.健全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機制。完善科技成果評價機制,突出科技成果轉化套用及其在解決經濟社會發展關鍵問題、支撐引領行業產業發展中的重大作用。爭創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探索建立有利於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服務體系和內生機制,推動一大批高水平科技成果在我省落地轉化。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分配比例,建立完善科技成果報告制度,探索開展職務發明科技成果權屬混合所有制改革。穩步推進科技獎勵改革,強化獎勵的榮譽屬性,提高科技獎勵質量和公信力。實施《河南省技術轉移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加快國家技術轉移鄭州中心工程進度,建設一批信譽良好、行為規範、綜合服務能力強的國家和省級技術轉移示範機構 ,形成上下聯動、線上線下同步的技術轉移服務體系。推動焦作市、濟源市、長垣縣科技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工作,適時總結推廣改革經驗。(責任單位 :省科技廳、財政廳,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政府)
4.建設科技創新綜合服務平台。集成科技計畫管理、科技資源開放共享、科技創新對接服務和科技創新保障支撐等系統,促進科技資源開放共享,建立科技管理現代運行機制,增強科技創新治理能力,為全社會提供科技創新需求信息的發布、查詢,潛在用戶和合作對象的查詢、對接和合作服務,實現科技創新服務精準化、精細化、便捷化、高效化。(責任單位 :省科技廳)
(三)促進融合協同。
1.加強國家與地方融合。完善與科技部等國家部委和大型央企的會商機制,積極爭取國家科技創新資源。在我省優勢領域與科技部合作實施一批部省聯合重點研發專項,共同出資、共同組織、共同管理,探索協同推進、接續實施重大科技項目的新機制。深挖中央駐豫院所創新資源,建立分層協調解決其困難問題的工作機制,鼓勵更多的中央駐豫院所重大科技成果優先在我省轉化和產業化。(責任單位 :省科技廳、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國防科工局、科協、科學院,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政府)
2.加快軍用與民用科技融合。依託鄭洛新自創區,組建中原科技軍民融合研究院,爭取國家在我省布局建設“河南軍民科技協同創新平台”,在軍民科技協同研發、科技基礎資源融合共享、成果雙向轉移轉化、科技軍民融合金融創新等方面開展綜合示範。辦好鄭洛新自創區軍民科技融合成就展和創新創業大賽,發現一批具有套用價值的新技術、新成果,加速項目孵化轉化。 (責任單位 :省科技廳、國防科工局,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政府)
3.推進科技與金融融合。充分發揮鄭洛新自創區創新創業基金、成果轉化引導基金、科技創新風險投資基金和重點產業智慧財產權運營基金作用,設立8支以上行業或區域子基金,通過上下聯動、戰略直投等方式,引導金融資本、社會資本投入科技創新領域,不斷擴大我省科技創業投資規模。開展“科技貸”和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業務,逐步擴大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股權質押以及產業鏈融資貸款規模,探索科技貸款保險等業務。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積極創新科技金融服務和產品,探索實施科技信貸事業部制,支持設立科技專營機構、科技支行等新型分支機構。支持金融租賃公司圍繞科技創新開展新型業務。加快鄭州市國家促進科技與金融結合試點城市建設,開展省級科技金融結合試點工作,指導試點地區加快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科技金融結合新模式。(責任單位 :省科技廳,財政廳、發展改革委、地方金融監管局、人行鄭州中心支行、河南銀保監局,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政府)
4.強化院所與產業融合。支持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建立企業出題目、院所承接的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圍繞裝備製造、食品製造、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優勢主導產業、重點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組建產業技術聯盟和公共服務平台,開展聯合攻關,加快產業技術、模式、業態創新,構建具有競爭力的產業技術體系,實現放大效應,加速引領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素質提升。(責任單位 :省科技廳、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教育廳,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政府)
(四)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和運用。
1.完善智慧財產權保護管理體制。加快智慧財產權強省建設,推動智慧財產權強企、強縣、強市建設。嚴格智慧財產權保護,開展執法專項行動,建立智慧財產權侵權查處快速反應機制。加快推進中國 (新鄉)智慧財產權保護中心建設工作,支持中國鄭州 (創意產業)智慧財產權快速維權中心建設。強化智慧財產權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有效銜接。開展重大經濟活動智慧財產權評議工作。完善智慧財產權維權援助體系,構建全省智慧財產權維權服務網路。推動智慧財產權系統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將侵權假冒行為信息納入社會信用記錄,強化對侵犯智慧財產權等失信行為的聯合懲戒。(責任單位 :省知識產權局,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政府)
2.加強智慧財產權運用。開展河南省專利獎評選,獎勵一批對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重大貢獻的專利項目。建立專利支撐產業發展機制,以鄭州智慧財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重點城市為載體,加快河南省重點產業智慧財產權運營基金運行,實施專利導航工程,加大專利權質押融資工作力度,爭創國家智慧財產權運營公共服務平台交易運營 (鄭州)試點平台,促進智慧財產權與金融資本、產業發展有效融合。(責任單位 :省知識產權局、財政廳,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政府)
3.推動智慧財產權重點項目建設。發揮國家專利審查協作河南中心、國家智慧財產權創意產業試點園區、國家專利導航產業發展實驗區、國家智慧財產權服務業集聚發展示範區等重大項目帶動作用,促進智慧財產權與創新資源、產業發展有效融合。(責任單位:省知識產權局,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政府)
四、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對實施創新驅動提速增效工程重要性、緊迫性的認識,強化落實創新驅動發展的責任機制,組織和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形成實施創新驅動提速增效工程的合力。省科技領導小組負責工程實施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制定具體落實方案,定期向省科技領導小組報告工作進展情況。(責任單位 :省直有關部門,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政府)
(二)強化督導考核。建立督查問責機制,明確督查重點,定期開展督查,督查情況及時報送省科技領導小組,強化跟蹤問效,持續推動各項工作落實。建立完善創新驅動提速增效工程考核體系,將考核結果作為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參考。(責任單位 :省委組織部、省科技廳,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政府)
(三)廣泛宣傳發動。加強對創新驅動提速增效工程進展和成效的宣傳報導,充分挖掘典型事件、典型人物,及時總結推廣成功經驗和有效做法,讓創新驅動發展成為全社會的廣泛共識和自覺行動,最大限度地激發全社會創新熱情,為奮力建設創新型河南營造良好輿論環境。(責任單位 :省委宣傳部、省科技廳 ,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政府)
河南省人民政府
2019年1月25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