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藥開發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河南省中藥開發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依託河南中醫學院,由河南省一級重點學科中藥學、河南省教育廳科技創新團隊為主體,與河南宛西製藥股份有限公司、濟源濟世製藥股份有限公司、洛陽順勢製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百泉製藥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聯合組建的中藥科研實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南省中藥開發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地點:河南省
  • 類型:研究中心
  • 方向:中藥開發
主要作用,機構領導,主要機構,中藥活性成分重點研究室,中藥材資源研究與評價重點研究室,中藥材種植技術重點研究室,中藥材加工技術重點研究室,中藥材質量檢測與安全評價重點研究室,5類示範推廣基地(園區),中藥材野生撫育生產示範基地,中藥材規範化生產示範基地,中藥材加工生產示範基地,中藥材種質資源圃,中藥材病蟲害防治示範圃,工程中心儀器設備,

主要作用

中心本著“服務本省社會經濟,促進中藥產業集約化和可持續發展,打造豫藥品牌,推動外向型擴張”的基本宗旨,採取基礎研究與套用開發相結合,科研院所與生產企業相結合的模式,從中藥材的源頭做起,以中藥材規範化種植為著力點,推進中藥材種植基地建設,帶動中藥種質資源、活性成分、加工炮製、產品開發的長足發展,成為河南省中藥材種植、加工、質量檢測、安全評價、病蟲害防治等的技術服務平台,從而實現中藥材生產現代化與標準化以及產業規模化,提升河南中藥企業的創新能力和科技水平,培育一批河南道地中藥材,帶動河南中藥種植,中藥加工,中醫藥文化旅遊等相關企業發展,加速河南現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中藥產品結構最佳化升級,打造“豫藥”品牌,拓寬河南中藥出口貿易通道,提高現代中藥科技產業對河南經濟的貢獻率。

機構領導

工程中心主任:馮衛生男,1960年9月15日生,中藥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為河南中醫學院藥學院院長、河南省重點學科—中藥學學科帶頭人、河南省中藥開發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河南省管優秀專家、政協河南省委員會常委;兼任中國藥學會理事、中藥與天然藥物專業委員會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中藥化學分會副主任委員,河南省藥學會常務理事、中藥與天然藥物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自1982年從河南中醫學院中藥系大學畢業以來,一直從事中藥化學的教學與科研工作。1988年8月-1990年3月在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北京藥物所學習。1990年9月—1993年4月日本岡山大學藥學部留學。長期致力於河南省伏牛山區產中藥的活性成分研究。先後完成了連翹、冬凌草、翻白草、石膽草、卷柏、松針、淺裂鱗毛蕨、哥蘭葉、構樹葉、牛耳草等多種中草藥中化學成分的系統研究,研究成果對闡明中藥的藥效物質基礎做出了積極貢獻。主持十五國家科技攻關、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及省級科研項目6項,獲得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四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6項。在[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Phytochemistry]、[Chem. Pharm. Bull.]、[Journal of Asian Natural Products Research]、[Chinese Chemical Letter]、[藥學學報]、[中草藥]、[中國藥學雜誌] 等學術期刊上發表研究論文160餘篇,其中SCI、EI、MEDLINE收錄41篇。主編及參編著作、國家級規劃教材9部;獲得新藥證書3項。
研究室主任:陳隨清,男,漢族,河南濮陽人,1965年2月出生,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河南省中藥資源與中藥化學重點實驗室主任。1987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3年9月-1987年7月畢業於河南中醫學院中藥系,獲醫學學士學位。1987年9月-1990年7月貴陽中醫學院中藥系學習,獲碩士學位。1990年7月至2002年5月在河南中醫學院中藥資源鑑定教研室工作,先後任教研室主任,副教授。2000年7月-2003年7月在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專業學習,獲博士學位。2003年晉升教授。2002年5月-2006年3月,任河南中醫學院藥學院副院長,2006年4月至今任藥學院副院長、黨總支委員。
主要從事中藥品種整理與質量標準研究。現任全國高等中藥教育研究會理事、中國商品學會中藥商品學分會理事、中華中醫藥學會中藥鑑定分會委員、中國《中藥鑑定學》教學研究會副理事長,河南省藥學會中藥天然藥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河南省植物學會理事、河南省中藥材品種認定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現代中藥》雜誌編委。1999年5月獲河南省優秀青年教師稱號,2001年9月獲全國師德先進個人。先後獲河南省高等學校創新人才培養工程、河南省高校傑出科研人才創新工程基金、河南省傑出科技創新人才基金、河南省傑出青年基金等資助。主持參與了國家"十五"攻關項目2項、 "十一五"科技支撐計畫項目2項、"十二五"科技支撐計畫項目1項、河南重大科技攻關項目1項、河南省科技成果轉化計畫項目1項。在專業雜誌上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參編教材專著10餘部,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
楊 雲,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河南中醫學院藥物化學學科帶頭人,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河南中藥及天然藥物分會專業委員會委員。1978年畢業於北京中醫藥大學,主要從事中藥化學和天然藥物化學的教學與科研。主持或參與完成多項科研項目,其中 “升白康沖劑的研製”“病竇康治療病態竇房結綜合症的實驗與臨床”獲得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作為子課題負責人完成了河南省2004與2005年重大科技攻關項目 “黃芩、黃精、葫蘆巴、茯苓中藥飲片加工與炮製規範化研究”,目前主持“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子課題1項,主持編寫出版了《中藥化學成分提取分離手冊》 、《天然藥物化學成分提取分離手冊》等專著7部。在國內期刊發表論文70餘篇,其中獲河南省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一等獎一篇,被美國工程索引(EI)和SCI各收錄一篇。獲省級科技進步二等獎兩項,獲省級科技進步三等獎兩項,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一項。
張振凌,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河南中醫學院中藥炮製學科帶頭人和中藥製藥工程技術中心主任。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兼任中華中醫藥學會炮製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鄭州分會中藥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國家中藥製藥機械飲片機械標準分委員會委員、江蘇省中藥現代化工程技術中心客座研究員、《中草藥》雜誌特邀編委等。主要研究方向是中藥飲片炮製工藝和質量標準研究及新藥開發。主持完成十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畫課題以及河南省重大科技攻關項目5項,通過鑑定驗收,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進步獎和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及河南省科技進步獎。主持和參加編寫教材和專著20部,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獲國家發明及實用新型專利專利授權4項。
鄭曉珂,教授、博士後,碩士生導師;為河南中醫學院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科的學科帶頭人。04年被評為鄭州市首屆“十大科技女傑”,為全國中醫藥院校“十一五”規劃教材“醫學分子生物學”副主編,河南省“555人才工程”培養對象,河南省級學術技術帶頭人,河南省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現為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學會中醫藥專業委員會委員;河南省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學會理事及科普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主持完成了人事部優秀歸國人員基金項目1項,為2003年度“河南省高校傑出科研人才創新工程基金”獲得者,2004年獲“河南省醫學創新人才基金”,2006年獲“河南省高校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資助。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三等獎1項。參加編寫全國中醫藥院校《生物化學》與《醫學分子生物學》統編教材六部,在《藥學學報》、《中國藥學雜誌》等核心期刊上共發表研究論文42篇。其中被SCI收錄3篇、EI收錄1篇,medline資料庫收錄14篇,申請發明專利2項。
崔瑛,教授,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1992年畢業於河南中醫學院,中藥學專業碩士;2002年畢業於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學專業博士。2004年獲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稱號;2005年任河南省中醫藥學會中藥專業委員會秘書;河南省藥學會中藥天然藥專業委員會委員;2006年任中國藥學會高級會員,中國藥理學會會員。研究方向“中藥藥性、藥效與套用研究”,開展中藥干預焦慮研究、中藥藥性物質基礎研究。承擔河南省高校傑出科研人才創新工程項目1項,已完成;承擔國家自然基金項目1項進行中。

主要機構

中藥活性成分重點研究室

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運用現代分離和鑑定方法、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藥物化學等現代技術,對中藥及其複方中活性成分尤其是水溶性成分進行研究。建立了國內第一個中草藥水溶性成分研究室,解決了中草藥中水溶性成分的提取、濃縮、分離、檢測等整套技術難題;完成了湖北薔薇、小果薔薇、翻白草、芫花葉、冬凌草、松針、石膽草、卷柏等河南地產藥材或大宗藥材的化學成分研究,分離並鑑定了400多種化合物,其中發現新化合物50多個,填補了多項空白,研究成果對闡明中藥的藥效物質基礎及開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中藥新藥做出了積極貢獻。研究水平達到國內外同行的前列,具有較強實力,在河南特產中藥活性成分研究方面具領先地位。
目前,主要研究內容:①中藥化學成分的活性篩選,提取分離工藝研究;②有效成分的結構鑑定、結構修飾與半合成;③活性成分在植物體內的動態積累、演化規律,④新藥開發和中藥質量控制以及其他相關研究。

中藥材資源研究與評價重點研究室

以河南重要藥用植物資源與中藥材生產地域系統為研究對象,從分析影響藥用植物資源分布及其開發利用的自然條件與社會條件入手,選擇具有明顯區域分布特點的代表性藥用植物,深入地進行適宜性分析。突出區劃的地域性、綜合性、巨觀性三大特徵,綜合考慮所有相關因素,劃分不同級別的藥用植物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區域、保護撫育區域與生產區域。先後對冬凌草、柴胡、山茱萸、連翹等河南重點中藥材的生物學特性、生態環境、分子生物、不同地域之間的質量的比較以及野生撫育的方法等內容進行了系統研究,為進一步的開發利用奠定了基礎。
目前主要研究內容是:①伏牛山區、太行山區、大別山區的中藥材資源調查;②河南道地藥材連翹、冬凌草、丹參、柴胡、黃芩、葛根、茜草、黃精等野生藥材的資源分析和質量評價;③中藥材種質資源的分子生物學研究—中藥材種質資源的遺傳關係分析和DNA指紋圖譜的構建;④中藥材種質資源庫(包括基因庫)的建立。

中藥材種植技術重點研究室

規範化種植是解決中藥材資源和藥材質量的源頭,河南又是傳統中藥材種植大省,中藥材栽培歷史悠久。該研究室在70年開始先後進行了西洋參、西紅花、貝母的引種栽培研究,在河南西峽縣成功引種了西洋參。中藥現代化的啟動為該研究方向帶來了蓬勃發展的機遇,在科技部及省科技廳的支持下,先後承擔了四大懷藥、山茱萸、辛夷、冬凌草、山楂、禹白附、連翹、紅花、茜草等十二種河南道地藥材的規範化種植研究項目,這些項目的完成使傳統的種植模式向規範化的種植。
目前,主要研究內容有:①、按照中藥材GAP要求,對中藥材規範化種養技術進行研究, 四大懷藥、金銀花、柴胡、紅花、辛夷、連翹、冬凌草等藥材規範化種植各環節的關鍵技術進行研究,研究制定河南道地中藥材種苗質量分級標準、檢驗規程及藥材生產標準操作規程(SOP);②、按照中藥材GAP要求,對連翹、冬凌草、丹參、葛根、茜草等野生藥材的野生撫育技術的研究及SOP的制定。③、為中藥材GAP種植示範園以及全省其他中藥材生產基地提供種養技術服務,包括技術培訓、技術指導和技術諮詢等。

中藥材加工技術重點研究室

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充分套用現代科學技術,對中藥材產地加工和飲片炮製技術進行研究,確定規範化的方法和工藝,建立嚴格的質量標準,指導藥農和企業進行規模化、規範化生產,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並在此基礎上,進行中藥新產品的開發。
本研究室承擔和完成國家“十五”科技攻關計畫課題,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畫課題以及河南省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等,對河南道地和主產中藥懷地黃、懷牛膝、懷山藥、懷菊花、茜草、白附子、山茱萸、金銀花、桔梗、丹皮、貓爪草、紅花、冬凌草、連翹、黃芩、黃精、斑蝥、木鱉子等藥材的產地加工、飲片炮製工藝和質量標準進行了規範化研究,倡導中藥材產地加工和飲片炮製一體化。為改變中藥飲片傳統炮製作坊式生產的現狀,實現中藥材產地加工和飲片炮製生產規範化、現代化提供了研究依據,研究水平居國內同領域先進行列。
目前,主要研究內容:① 連翹、冬凌草、葛根、茜草、黃精等採收期的研究;② 四大懷藥、連翹、冬凌草、山茱萸等加工技術研究與SOP的制訂。③ 河南道地中藥飲片炮製理論、方法工藝研究;④ 中藥新產品的開發研製。

中藥材質量檢測與安全評價重點研究室

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利用現代測試手段和綜合質量控制體系,包括清晰控制體系(如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等)和模糊控制體系(如多種指紋圖譜控制技術等),研究中藥材在不同的種植條件、不同藥材品種、不同產地、採收季節等條件下的質量差異。通過化學分析和藥效學篩選,確定能控制藥材內在質量的檢測指標,即找出與中醫臨床用藥功能主治基本吻合的有效成分,建立起相應的定性、定量標準及指紋圖譜 ,找出評價道地藥材質量的客觀指標,指導中藥材的規範化種植,制定藥材及飲片炮製規範,保證藥材質量。
本研究室自20世紀80年代初確立以來,承擔省部級相關科研成果多項,如“中藥製劑定性分析”“懷牛膝的質量研究”“四大懷藥微量元素的研究” “懷牛膝中微量元素存在狀態研究”等,獲得省級科技進步獎。相繼在國核心心期刊上發表相關論文60餘篇。
目前,主要研究內容有:①、河南道地藥材質量控制標準的研究;②、河南道地藥材安全性控制標準的研究,主要是重金屬、農藥殘留、黃麴黴毒素與二氧化硫等;③、河南道地藥材質量檢測與安全性評價平台的建設。
中藥材病蟲害防治重點研究室 針對我省主要藥材病蟲害,開展病蟲害和害蟲天敵種類調查,病蟲發生規律研究,生物農藥和無公害化學農藥篩選及套用技術研究,農藥殘留動態研究,品種資源的收集、鑑定和良種選育,中藥材的組織培養和基因工程。
本研究室承擔科技部攻關項目四大懷藥規範化種植技術研究、地黃等三種中草藥病蟲害無公害防治技術研究、河南省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基地關鍵技術研究和省重大攻關項目優質中藥材病蟲害無公害防治技術研究等9項,主持完成的四大懷藥病蟲害無公害防治技術研究,2004年獲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山楂規範化種植技術研究獲2005年河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000年以來,發表中藥材方面的論文32篇,其中SCI 3篇,核心期刊20篇。
目前主要研究內容有:①、河南道地藥材優質中藥材病蟲害無公害防治技術的研究;②、中藥材品種資源的收集、鑑定和良種選育,中藥材的組織培養和基因工程。

5類示範推廣基地(園區)

中藥材野生撫育生產示範基地

中藥材野生撫育是指在野外人工撒播或放養藥材種苗,待自然生長一定時期後,再適當間伐、採收、捕獵的一種藥材生產方式。既可以保護野生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又可以生產野生藥材,真正實現可持續利用。該基地由基地運營公司通過招投標選擇確定承擔單位。
主要功能:①在連翹、冬凌草、葛根、丹參4種河南地道藥材的分布地,確定適宜發展野生、半野生撫育生產示範地點,開展河南中藥材野生、半野生撫育技術研究。②開展連翹、葛根2種河南地道藥材野生、半野生撫育生產示範。

中藥材規範化生產示範基地

在河南省開展的中藥材規範化種植示範研究的基礎上,根據不同地區、不同藥材品種、不同文化素質的農戶和不同貧困程度,採取公司+農戶、公司+科研(基地) +農戶以及股田制和農場制等多種運行模式,按計畫分期、按區劃建設中藥材規範化生產示範基地。
主要功能:①按照GAP,重點發展四大懷藥、辛夷、山茱萸、金銀花、冬凌草、柴胡、丹參、禹白附11個河南道地藥材;②鼓勵發展銀杏、紅花、桔梗、茜草、天花粉、板藍根、百合、天麻、白芷、貓爪草、半支蓮、黃芩、杜仲、山楂、梔子等20個河南特色、大宗常用中藥材。

中藥材加工生產示範基地

選擇道地藥材產區,在規範化種植的基礎上,建立中藥材規範化、規模化的集中加工示範基地,使中藥材產地加工生產從傳統落後得個體手工生產方式向規範化、規模化方向發展,提高和保證藥材質量。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對懷地黃、懷山藥、金銀花、連翹、山茱萸等道地和主產藥材進一步開發加工成為飲片、提取物及其他產品。在新的中藥材加工市場中搶占較大份額,形成自己的產業。既可保持河南中藥材的道地性,又可帶動藥材產地的經濟發展。
主要功能:①建立懷地黃、懷山藥、懷牛膝、懷菊花等四大懷藥產地加工生產基地;②建立山茱萸、金銀花、連翹產地加工基地③、建立禹白附、丹參產地加工飲片炮製一體化生產基地。

中藥材種質資源圃

對河南道地藥材的種質資源進行保存,同時利用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對河南道地藥材種質資源進行研究,建立河南道地藥材種質資源基因庫,重點對懷地黃、懷山藥,懷菊花,山茱萸等進行品種培育和改良,培育具有獨立智慧財產權的中藥材新品種。
主要功能:①、針對懷地黃、懷山藥、懷牛膝、懷菊花、金銀花、連翹、冬凌草、紅花等在太行山區建立河南道地藥材中藥材種質資源圃;②、針對辛夷、山茱萸、禹白附、連翹、葛根、柴胡、連翹、桔梗、丹參等在伏牛山區建立河南道地藥材中藥材種質資源圃;③、針對銀杏、杜仲、敗醬草、貓爪草、白花蛇舌草、桔梗、丹參等在大別山區建立河南道地藥材中藥材種質資源圃;④同分別開展太行山區、伏牛山區、大別山區藥用植物種質資源的調查、蒐集、保存工作。

中藥材病蟲害防治示範圃

針對河南道地藥材,初步建立其病蟲害防治體系,制定相關標準,在中藥材病蟲害生物防治、植物農藥以及化學農藥安全使用技術等方面形成具有特色的先進技術成果。為各種病蟲害的有效防治,提供科研思路和方法,也為全省中藥材產業健康發展和生態環境安全提供一套使用的技術體系,達到生態-經濟-社會效益的高度協調,從根本上保證中藥材的安全生產和藥材質量,推動全省GAP基地的建設。
主要功能:①、針對懷地黃、懷山藥、懷牛膝、懷菊花、金銀花、連翹、山茱萸、禹白附等河南道地藥材建立河南道地藥材病蟲害防治示範圃;②針對紅花、桔梗、茜草、天花粉、板藍根、百合、天麻、白芷等其他河南生產的藥材建立其病蟲害防治示範圃。

工程中心儀器設備

多台分析型高效液相色譜儀;製備型高效液相色譜儀; 氣相色譜儀;液質聯用分析儀;氣質聯用分析儀;毛細管電泳色譜儀;PCR擴增儀 ;凝膠分析系統 ;高速離心機;高速冷凍離心機;電泳儀; 超低溫冷凍冰櫃超淨工作檯;光照培養箱;恆溫光照振盪培養箱;數顯搖床;生物偏光顯微鏡; 真空乾燥箱 ;快速土壤分析系統;恆溫振盪器;超音波清洗機;超音波細胞粉碎機;封閉式快繁育苗室。
小型多功能提取設備;噴霧乾燥設備、二氧化碳超臨界提取設備;去核機;多功能切藥機;加壓軟化設備;洗藥機;離心切片機;電加熱炒藥機;紅外乾燥箱;微波乾燥箱;恆溫乾燥箱;真空乾燥箱;薄層掃描色譜儀; 紫外分光光度計;紅外分光光度計;拉曼光譜紅外分光光度計;螢光分光光度計;原子吸收光譜儀;電感耦合等離子光譜儀;紫外分光光度計;超低溫冰櫃;微生物農藥中試生產線、滴丸機等各種中藥固體、液體成型設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