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旨理念
宗旨:精誠、團結、高效、務實、創新
理念:推進素質教育、服務學生成才
機構設定
團支部:
1、負責與團委、社聯團支部保持聯繫,積極配合團委團支部的有關活動;
2、定時上交社團思想匯報;
3、負責社團內部會議記錄。
辦公室:
1、對接社聯辦公室;
2、負責協會的財務管理及所需辦公活動物品的採購;
3、本社實行報銷制,辦公室的經費使用定期向會員公示;
4、負責管理協會的材料保存及整理工作,以及新會員的登記註冊工作;
5、按照協會章程對理事會成員的表現進行考核並打分。包括例會出勤、參加活動的積極性等各方面表現;
6、具體負責協會有關檔案的列印,協助社長開展各項工作。
傳承部 :
1、負責有關非遺的徵文、授課、講座等活動的指導工作;
2、負責社團“大學生傳統才藝課”和大學生才藝小組;
3、入社新社員的非遺知識普及;
4、社團非遺物品整理及保存。
宣傳部:
1、與社聯宣傳部對接;
2、負責協會各項活動的宣傳板塊、海報等的設計與製作;
3、負責協會向校內外各媒體進行相關活動的宣傳報導的材料準備工作。
網路部 :
1、聯繫社聯網路部;
2負責協會網站、微博微信QQ空間三大平台的維護和更新;
3、即時發布協會內部最新動態。
策劃部:
1:聯繫社聯發展規劃中心和紀監部;
2:社團舉行活動前進行創意策劃、撰寫活動策劃書並提交至社聯發規;
3:結束後提交活動總結給社聯紀監部。
外聯部:
1、負責聯繫其他社團及學校開展工作;
2、負責保持協會和老師學生之間的聯繫溝通;
3、籌措大型活動資金,聯繫社會贊助。
榮譽
河南師範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連續五年被評為四星級社團
2012年被評為五星級社團
榮獲2012年度“河南省高等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優秀品牌”,
歷史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創辦於2006年9月,在團委和社聯的幫助和
中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的指導下,通過開展“大學生傳統才藝培訓班”、“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月”等一系列活動加強大學生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了解與認識。每年暑期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服務團隊深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焦作市馮丈村、王曲村等村莊,直接參與
二股弦、
懷梆、
哼小車等遺產項目的調研保護工作。
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以“宣傳、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宗旨,並利用周末及假期走進民間探訪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在老師的指導下積極參與到“暑期實踐三下鄉”活動中來,拜名師學藝,進行義務支教,為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做出自己的努力。
近年來,協會舉辦的一系列特色活動如“文化遺產活動月”、大學生傳統才藝培訓班等活動先後受到中央電視台、新華網、河南電視台、光明日報等媒體報導,獲得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2008年,協會被河南省文化廳命名為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
特色活動
(一)文化遺產活動月
自2006年至今2016年,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已經成功舉辦了十一屆文化遺產月活動。非遺月活動由河南師範大學校園藝術教育委員會、中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文學院主辦,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承辦。此項活動把宣傳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活動主題與方向,在大學校園內開展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凸顯傳統非物質文化的魅力,力爭在形成了解非遺、宣傳非遺、保護非遺的良好局面。
1.開幕式:每年的六月份第二個周六是我國的文化遺產日,六月也是河南師範大學的非遺活動月。活動月從開幕式開始,開幕式上邀請校外民間演出團體進行演出。哼小車表演(省級非遺項目,武陟縣馮丈村哼小車表演隊)、舞旱船表演(省級非遺項目,新鄉縣郎公廟鄉大泉村旱船表演隊)、懷梆演唱(國家級非遺項目,武陟縣馮丈村稻花香劇社、博愛縣懷梆協會)、柳位高蹺表演(省級非遺項目,衛輝市柳位高蹺表演隊)、河洛大鼓、河南墜子、嗩吶專場等民間傳統藝術。
2.戲曲專場:精彩的開幕式後,回響國務院和省政府“戲曲進校園”的號召,傳統戲曲走進大學校園,歷年包括京劇(河南省京劇院)、懷梆(博愛縣懷梆劇團,沁陽市懷梆協會)、兩家閒(沁陽市兩家閒劇團)、柳子戲(清豐縣柳子戲劇團)、大平調(內黃縣大平調劇團)、大弦戲(濮陽縣大弦戲劇團)、河南豫劇(河南省新鄉市豫劇團)、皮影表演(河南皮影傳承人呂心海師傅)、四平調(范縣四平調劇團)推動了傳統戲曲文化在高校的普及與發展。
3.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講座
劉魁立(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
韓宇宏(河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理論思考
羅雲(河南省文化藝術研究院國家一級導演):河南戲曲欣賞
原君(京劇啟蒙教育家):京劇常識
賈懷鵬(河南師範大學副教授、博士):歷史中衍生出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張興華(新鄉縣合河鄉西河村懷梆藝人):懷梆的藝術特點
4.傳統手工藝品展:展出內容:泥泥狗、草編手工藝、開封朱仙鎮木板年畫、長垣縣五彩皮影、糖人、泥咕咕、布老虎、剪紙(學生作品和專業作品)、泥塑、面人、風箏、木雕、磚雕、蛋雕、糖畫、硯、貝克工藝、張秀琴布貼畫、泥猴、黃河澄泥硯、刺繡、麥桿畫等展覽。
製作展示內容:現場製作泥泥狗、泥咕咕、布老虎、剪紙、泥塑、布貼畫、糖人、面人等一些簡單傳統手工技藝。讓同學們觀看製作過程,加深傳統手工藝的興趣愛好,並動手參與到製作當中,在互動中了解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所在。
5.非遺知識競賽
內容:非遺知識問答;(包含: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信息,口頭傳統和表述;表演藝術;社會風俗、禮儀、節慶;傳統思想與傳統手工藝技能,答對者有相應的禮品)。
6.大學生傳統競技比賽:踢毽子比賽、陀螺飛轉比賽、抖空竹、跳格子、投壺等。
7.傳統才藝課
戲曲課:講課老師源君老師中國戲曲家協會理事,中國京劇啟蒙家。培養了許多京劇傳承人,有著豐富的專業知識與教學經驗而且上課認真負責。把戲曲藝術引入高校中充分發揮戲曲教育功能,學生在學習表演和欣賞劇目的同時,既娛悅了身心,又活躍了思維對提高高校學生自身修養具有獨特的價值和作用。
剪紙課:剪紙老師馬麗敏老師,新鄉市民間手工藝協會會員。中國剪紙傳承人,常年致力於剪紙教學具有嫻熟的美術功底。馬老師教課認真從最基礎的學起。通過十二節課的學習力爭使同學們能夠掌握最基礎的剪紙知識與技巧,既培養了同學們的動手能力又了解到了中國的傳統技藝。
8.傳統節日展
中華傳統節日作為中華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表現形態,千百年來經久不衰,歷久彌新。它以一種潛移默化、寓教於樂的形式,來展示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表達著對美好的理想、智慧與倫理道德的追求和嚮往,是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的重要載體。作為當代的大學生,需要了解傳統節日的重要意義,在當今世界多元文化並存、東西方文化交融的形勢下,我們用現代社會的理念和視角,揭示傳統文化的內在價值,發揮、拓展和強化其功能,對於保持民族特色,弘揚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具有重大意義。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下鄉調研服務隊
河南師範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調研服務隊是在河南師範大學文學院的領導下,由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組建起來的,其目的是挖掘整理河南各地頻臨失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7年7月,組織協會成員及學生代表200多人對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現狀進行調查。丁永祥、王寧等老師帶領15名學生到馮丈村開展為期兩周的懷梆調查。
2010年1-2月,河南師大宣傳部、文學、音樂、化學、數學、體育、生物等學院師生聶立清、魏雷東、丁永祥、晏意祥、吉燦忠、梁帥等師生幾十人歷時近二個月,參與策劃、配合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百科探秘”節目組攝製系列專題片:《巨鞭起舞》、《糖人奇緣》,極大地宣傳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