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醫藥大學中醫學院(仲景學院)是河南中醫藥大學下設二級學院。
1958年學校中醫專業開始首屆招生;1973年組建中醫系;2001年撤銷中醫系,成立基礎部;2002年更名為基礎醫學院;2017年基礎醫學院更名為基礎醫學院(仲景學院);2021年成立中醫學院(仲景學院)。
據2024年6月學院官網數據,學院設立11個教研室,開設1個本科專業;有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5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6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共有教職工109名,在校生2000餘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南中醫藥大學中醫學院(仲景學院)
- 辦學性質:二級學院
- 主管部門:河南中醫藥大學
- 現任領導:院長:張瑞
- 本科專業:1個
- 碩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6個
- 博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5個
-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
- 院系設定:11個教研室
- 地址:河南省鄭州市金水路156號
辦學歷史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中醫基礎理論教研室 | 內經教研室 | 中醫診斷學教研室 |
方劑學教研室 | 傷寒學教研室 | 金匱要略教研室 |
溫病學教研室 | 各家學說教研室 | 醫古文與中醫文獻教研室 |
醫學史教研室 | 中西醫結合基礎教研室 | - |
專業名稱 | 學制 |
---|---|
中醫學(仲景學術傳承班) | 五年 |
中醫學(5+3一體化) | 八年(分五年本科培養和三年專業型碩士研究生培養兩個階段) |
中醫學 | 五年 |
中醫學(全科醫師方向) | 五年 |
師資力量
團隊類型 | 項目名稱 | 負責人 |
---|---|---|
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 仲景學術傳承創新教師團隊 | 許二平 |
河南省教學團隊 | 中醫學教學團隊 | |
中醫基石課程群教學團隊 | ||
河南省課程思政教學團隊 | 中醫經典課程群課程思政教學團隊 | 張瑞 |
河南省高等學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 仲景學術傳承創新教師團隊 | 許二平 |
河南省優秀基層教學組織 | 中醫基礎理論教研室 | 崔姍姍 |
中醫診斷學教研室 | 車志英 | |
方劑學教研室 | 龍旭陽 | |
內經教研室 | 唐華偉 |
教師類型 | 教師姓名 |
---|---|
享受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 崔珊珊 |
河南省特聘教授 | 司富春 |
中原教學名師 | 崔珊珊 |
河南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 | 崔珊珊 |
河南省教學標兵 | 鄭攀、程凱、邵雷、車志英 |
河南省優秀教師 | 崔珊珊 |
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 | 謝文英 |
河南省青年骨幹教師 | 張良芝、王常海 |
河南省高層次人才 | 楊麗萍 |
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項目類別 | 級別 | 立項年份 | 項目名稱 | 負責人 |
---|---|---|---|---|
精品課程 | 省級 | 2004年 | 中醫基礎理論 | 洪素蘭 |
2005年 | 傷寒論 | 梁華龍 | ||
2006年 | 中醫診斷學 | 王國斌 | ||
2011年 | 方劑學 | 王付 | ||
精品視頻公開課 | 省級 | 2013年 | 中醫是如何診病的 | 謝文英 |
2016年 | 女人的煩惱 | 謝文英 | ||
2016年 | 把脈健康話養生 | 梁潤英 | ||
精品資源共享課 | 省級 | 2012年 | 方劑學 | 王付 |
2013年 | 中醫診斷學 | 謝文英 | ||
2014年 | 中醫基礎理論 | 崔姍姍 | ||
2015年 | 中國醫學史 | 梁潤英 | ||
雙語教學示範課程 | 省級 | 2015年 | 中醫基礎理論 | 司富春 |
精品線上開放課程 | 國家級 | 2018年 | 品掌故 話中醫 | 李具雙 |
省級 | 2016年 | 方劑學 | 龍旭陽 | |
2017年 | 中醫基礎理論 | 崔姍姍 | ||
2017年 | 傷寒論 | 王振亮 | ||
2018年 | 醫古文 | 李具雙 | ||
2018年 | 中國醫學史 | 梁潤英 | ||
2018年 | 傷寒論症機辨治 | 王振亮 | ||
2019年 | 溫病學 | 謝忠禮 | ||
2021年 | 中醫診斷學 | 謝文英 | ||
2021年 | 內經選讀 | 唐華偉 | ||
2021年 | 中醫各家學說 | 李麗 | ||
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 | 國家級 | 2020年 | 中醫診斷學 | 謝文英 |
省級 | 2020年 | 內經選讀 | 唐華偉 | |
2020年 | 中醫診斷學 | 謝文英 | ||
2020年 | 醫古文 | 李具雙 | ||
2020年 | 中國醫學史 | 梁潤英 | ||
2021年 | 中醫基礎理論 | 崔姍姍 | ||
2021年 | 傷寒論 | 王振亮 | ||
2021年 | 金匱要略 | 王勇 | ||
2021年 | 溫病學 | 謝忠禮 | ||
線上一流課程 | 國家級 | 2020年 | 傷寒論 | 王振亮 |
2020年 | 品掌故話中醫 | 李具雙 | ||
2020年 | 中醫基礎理論 | 崔姍姍 | ||
省級 | 2020年 | 方劑學 | 龍旭陽 | |
2021年 | 醫古文 | 李具雙 | ||
2021年 | 中國醫學史 | 梁潤英 | ||
2021年 | 溫病學 | 謝忠禮 | ||
2021年 | 傷寒論症機辨治 | 張楠 | ||
2022年 | 中醫基礎理論(第三批) | 崔姍姍 | ||
2022年 | 內經選讀(第三批) | 唐華偉 | ||
2022年 | 中醫診斷學(第三批) | 謝文英 | ||
線下一流課程 | 省級 | 2021年 | 方劑學 | 許二平 |
2021年 | 中國醫學史 | 徐江雁 | ||
課程思政樣板課程 | 省級 | 2020年 | 方劑學 | 張業 |
2020年 | 醫古文 | 李具雙 | ||
2021年 | 中醫診斷學 | 車志英 | ||
2022年 | 中醫基礎理論 | 崔姍姍 |
- 教學成果
時間 | 成果名稱 | 第一完成人 | 獲得獎項 |
---|---|---|---|
2021年 | 基於慕課的《傷寒論》混合式教學模式實踐與探索 | 張楠 | 河南省教育信息化優秀成果二等獎 |
2021年 | 《傷寒論症機辨治》河南省一流本科線上課程的建設與套用 | 張楠 | 河南省教育信息化優秀成果二等獎 |
2021年 | 基於國家線上一流本科課程的中醫基礎理論線上開放課程套用研究 | 高小玲 | 河南省教育信息化優秀成果二等獎 |
2021年 | 醫藥大數據線上分析系統軟體的研發與套用 | 王超 | 河南省教育信息化優秀成果一等獎 |
2022年 | 基於中醫藥專業核心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 許二平 | 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特等獎(本科高等教育) |
2022年 | 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下《中醫診斷學》“四位一體”混合式金課的設計與實踐 | 程凱 | 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本科高等教育) |
2022年 | “一帶一路”背景下中馬中醫藥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 徐江雁 | 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本科高等教育) |
2022年 | 高等中醫藥院校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人才培養績效評價研究與實踐 | 許二平 | 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特等獎(學位與研究生教育) |
2022年 | 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傷寒論》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探索 | 張楠 | 河南省教育信息化優秀成果一等獎 |
學科建設
學科類型 | 學科名稱 |
---|---|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 中醫學 |
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 | 中醫臨床基礎、中醫基礎理論、方劑學、中醫醫史文獻 |
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 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臨床基礎、中醫醫史文獻、方劑學、中醫診斷學、中西醫結合基礎 |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 | 中醫各家學說 |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科研成果
獲獎成果名稱 | 獲得獎項 | 第一完成人 |
---|---|---|
清熱化痰方治療食管癌的關鍵有效成分鑑定、組方及信號傳導機制 | 2022年度河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 司富春 |
腦老化過速的情志病機與疏肝法早期防治 | 2022年度河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 詹向紅 |
兩宋金元中醫藥文化研究 | 2022年度河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 李成文 |
鄭州中醫藥文化概覽 | 2022年度河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 祿保平 |
丹蔞片調控ERS/PI3K/Akt信號通路相關基因表達干預動脈粥樣硬化 | 2017年度河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 曹珊 |
基於回歸分析探究飲食、心理狀態與中醫體質的內在聯繫 | 2016年度河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 張瑞 |
家校社會聯動 夯實文化根基 | 2015年度河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 司富春 |
四逆散加味對肝纖維化與TGF-β1等通路的作用機制 | 2015年度河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 王付 |
基於藥性理論的中藥肝毒性及其防治機理研究 | 2013年度河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 祿保平 |
肺纖維化形成階段中醫基本病機與中藥防治的實驗研究 | 2013年度河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 宋建平 |
中風病中醫外治康複方法的規範化研究 | 2012年度河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 梁潤英 |
茵陳蒿湯治療膽汁淤積作用的實驗研究 | 2012年度河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 朱平生 |
河南省HIV/AIDS中醫證候流行病學研究 | 2012年度河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 謝世平 |
不同治法方藥對胃癌前病變大鼠干預作用的比較研究及套用 | 2012年度河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 蔣時紅 |
小柴胡湯調控肝細胞凋亡的機理研究 | 2011年度河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 王付 |
鱉甲煎丸多層次、多靶點抗肝纖維化作用的研究 | 2010年度河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 謝世平 |
愛羅咳喘寧方對支氣管哮喘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 | 2009年度河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 謝文英 |
瓜蔞薤白湯、腎氣丸對肺纖維化模型防治作用及機理的實驗研究 | 2009年度河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 宋建平 |
疏肝健腦調郁片卒中後抑鬱大鼠的保護作用的實驗研究 | 2009年度河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 許二平 |
益肝化毒膠囊對荷瘤小鼠IL-2、TNF-α及病理形態學影響 | 2007年度河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 蔣時紅 |
益氣健脾法與益氣健脾祛痰化瘀法對腦老化小鼠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的比較研究 | 2006年度河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 詹向紅 |
長期激怒致肝腎陰虛大鼠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軸變化及中藥對其調節 | 2002年度河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 樊蔚虹 |
腦脈通膠囊治療腦動脈硬化症臨床與實驗研究 | 2002年度河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 封銀曼 |
中藥防治肺纖維化的實驗研究 | 2002年度河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 宋建平 |
項目類別 | 項目名稱 | 負責人 | 經費 |
---|---|---|---|
河南省科技研發計畫聯合基金(優勢學科培育類) | 健脾活瘀方調控膽汁酸誘導的mir-92a-1-5p/FOXD1/CDX2通路在胃黏膜腸化生中的作用機制研究 | 許二平 | 80萬元 |
河南省科技研發計畫聯合基金(優勢學科培育類) | 基於miR-133a/PI3K/AKT信號通路介導的腫瘤炎性微環境研究啟膈散治療食管癌的作用機制 | 高小玲 | 20萬元 |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開放課題(張仲景傳承與創新專項) | 調和肝脾法治療抑鬱症的證治規律研究 | 許二平 | 12萬元 |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開放課題(張仲景傳承與創新專項) | 古代中原仲景學術的發展及對後世醫學的影響 | 徐江雁 | 12萬元 |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開放課題(張仲景傳承與創新專項) | 以仲景文化為主線探討中原醫學的淵源與傳承 | 許敬生 | 12萬元 |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開放課題(張仲景傳承與創新專項) | 基於iTRAQ蛋白組學技術研究《金匱要略》麥門冬湯養陰化濁法對特發性肺纖維化肺功能和差異蛋白表達的影響 | 張瑞 | 6萬元 |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開放課題(張仲景傳承與創新專項) | 全國名老中醫高體三教授傷寒三陰學術特色研究 | 高天旭 | 6萬元 |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開放課題(張仲景傳承與創新專項) | 全國名中醫毛德西心病學術思想及臨證特色經驗研究 | 祿保平 | 6萬元 |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開放課題(張仲景傳承與創新專項) | 傷寒學術流派演變脈絡及現代傳承發展研究 | 程傳浩 | 6萬元 |
河南興文化工程文化研究專項 | 河南中醫藥史研究 | 祿保平 | 6萬元 |
河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 基於“祛瘀生新”理論探討益母草促缺血性腦卒中後血管新生的作用機制 | 李艷 | 5萬元 |
河南省重點研發與推廣專項(軟科學) | 中原中醫藥文化國際傳播策略研究 | 侯凌波 | 3萬元 |
河南省重點研發與推廣專項(科技攻關) | “得強則生”理論指導下針灸調控miR-27b-3p/CXCL12靶向VEGF促HM修復的分子機制 | 杜雪源 | 10萬元 |
文化傳統
- 院徽
現任領導
職務 | 姓名 |
---|---|
院長 | 張瑞 |
黨委副書記 | 徐里 |
黨委委員、副院長 | 李寧 |
黨委委員、副院長、工會主席 | 劉文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