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號(遙感衛星)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河南一號是一顆遙感衛星,所屬的“吉林一號”衛星星座。

2022年7月17日上午7時離開吉林長春,運往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這是河南省首次以“河南”命名的遙感衛星,是河南“天眼”系統的一部分。

台北時間2022年8月10日12時50分,我國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場上伴隨著巨大的轟鳴聲,長征六號運載火箭騰空而起直奔蒼穹,搭載的“河南一號”衛星升空後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圓滿成功。

基本介紹

簡介,發射歷史,發射背景,運行狀況,套用情況,

簡介

河南一號遙感衛星重量僅為40公斤、影像解析度高達0.75米,由河南省與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合作研發。投入使用後河南省將實現全省優於1米衛星影像每兩個月覆蓋一次。

發射歷史

2022年7月17日上午7時離開吉林長春,運往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這是河南省首次以“河南”命名的遙感衛星,是河南“天眼”系統的一部分。
台北時間2022年8月10日12時50分,我國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場上伴隨著巨大的轟鳴聲,長征六號運載火箭騰空而起直奔蒼穹,搭載的“河南一號”衛星升空後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圓滿成功。
2022年8月11日早晨,從長光衛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傳來訊息,繼8月10日中午12時50分“河南1號”衛星發射成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後,不到14小時即傳來首圖。目前,最新一組衛星入列,十六星一切順利有條不紊開展測試中。
2022年8月29日,河南省自然資源廳公布了“河南一號”衛星升空後拍攝的首批影像,包括黃河、鄭州東站、南水北調乾渠等河南高清圖片。據了解,“河南一號”衛星升空以來,已拍攝508景高清影像,河南境內影像40景,覆蓋面積達8065萬平方千米。

發射背景

“河南一號”衛星是貫徹落實河南省委、省政府關於建立“天眼”系統的決策部署,由河南省自然資源廳主導,河南省測繪地理信息技術中心承擔的一項重點工程,是河南省實施數位化轉型戰略的基礎性工程。目的是著力打造全方位、多要素、全覆蓋的衛星監測預警體系,全面支撐和服務保障河南省各行業對遙感影像的普遍需求。
“河南一號”衛星的投入使用,使河南省在全國自然資源系統,一躍成為第二個擁有自己衛星的省份,對有力支撐“天眼”系統套用、提升河南省衛星遙感監測監管能力、加快實景三維河南建設、支撐“智慧城市”建設與套用、促進衛星及套用產業在河南省快速發展,服務支撐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南實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運行狀況

“河南一號”衛星是一顆推掃式成像光學遙感衛星,主要負責對地觀測成像,通過搭載在衛星上的高解析度相機對地“拍照”,影像解析度為0.75米,路上的車輛、地面上的一些動物都能在拍攝的照片中清晰可見,是太空中的“千里眼”。該衛星運行在距地面535千米的太陽同步軌道上,有紅、綠、藍、近紅外4個多光譜波段,成像幅寬17.5千米,每景影像覆蓋面積約300平方千米。它與108顆衛星組成的“吉林一號”星座組網運行,結合自然資源部常態化向河南省推送的20顆國家高分、資源等系列公益衛星,形成了保障河南省需求的“1+108+20”顆衛星對地觀測體系。
“河南一號”衛星數據的接收、加工、處理和分發共享工作由省自然資源衛星套用技術中心承擔。目前,該中心累計獲取衛星原始數據11972景,按照“雙月”頻次製作全省影像“一張圖”產品7期。加工後的數據影像產品在河南省相關行業得到了分發共享,累計提供影像成果30批次,總覆蓋面積達425萬平方千米,總數據量超過95TB。

套用情況

“河南一號”衛星影像數據和產品套用十分廣泛。在自然資源領域,利用“河南一號”等衛星影像成果,先後保障了穩定耕地及耕地“非農化”“非糧化”監測、農村亂占耕地建房等10多項工作的開展,涵蓋了耕地保護、生態修復、礦山監管、執法督察等主要業務領域。
在相關行業中,“河南一號”衛星套用場景也比較廣泛,支撐保障了全省生態環境監測、黃河流域生態破壞問題排查整治、“河長制”河湖動態遙感監測、農業保險遙感評價、應急管理、森林防火等重點工作。特別是當森林火災、洪澇災害、地質災害、社會安全等重大突發事件發生時,能夠提供實時精準、安全可靠的全時段、全天候、全方位的靜態、動態影像和災害現場實景三維模型等重要地理信息,為各級政府、各行業及時有效地科學研判、正確決策、指揮調度、應急行動起著重要的服務支撐保障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