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辛集中學

河北省辛集中學

河北辛集中學地處石家莊市東辛集市興華區辛中路1號,隸屬石家莊市教育局管轄。是一所全員寄宿的普通高級中學。至2005年初,全校共有高中教學班53個,學生3585人,在職教職工269人,其中專任教師203名,特級教師3名,高級職稱人員73名,中級職稱人員56名。校園面積316畝,建築面積7萬多平方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北辛集中學
  • 校訓:學不忘國 學不忘民
  • 創辦時間:1945年8月7日
  • 所屬地區:中國 河北 辛集
  • 類別:公辦高中
  • 現任校長:趙棟
  • 知名校友:白明生
  • 學校地址:辛中路1號
學校介紹,學校歷史,易名之後,未來展望,

學校介紹

河北辛集中學地處石家莊市東辛集市興華區辛中路1號,隸屬石家莊市教育局管轄。是一所全員寄宿的普通高級中學。至2005年初,全校共有高中教學班53個,學生3585人,在職教職工269人,其中專任教師203名,特級教師3名,高級職稱人員73名,中級職稱人員56名。校園面積316畝,建築面積7萬多平方米。

學校歷史

河北辛集中學是一所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學校,在省內外享有一定聲譽。建校近六十年來,為祖國的解放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為高一級學校,培養和輸送了三萬餘名優秀與合格人才,創造和積累了較為豐富的辦學經驗,形成了具有“辛中”特色的好校風,好傳統,是一所深受人民民眾愛戴的、具有濃郁的農村鄉土氣息的學校。早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摸摸辛中磚,死了也不冤”的鄉諺便在冀中平原廣為流傳。1962年10月,河北省教育廳確定河北辛集中學為河北省重點中學,1978年1月國家教育部確定其為全國首批辦好的20所重點中國小之一,同年10月,河北省教育廳確定其為優先裝備的13所省重點中學之一。2003年3月,經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授予河北辛集中學“河北省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稱號。
河北辛集中學創建於抗日戰爭勝利前夜的1945年8月7日,當時的校名為“晉察冀邊區第六中學”,後遵照上級指示,學校幾次易名為“冀中區第二中學”(1946年10月~1949年3月)、“冀中區辛集中學”(1949年3月~1949年12月)、“河北省立辛集中學校”(1949年12月~1950年11月)、“河北省辛集中學校”(1950年11月~1953年9月)、“河北省辛集中學”(1953年9月~1954年12月)、“河北辛集中學”(1954年12月~1968年10月)。
該校創建之初,正逢艱苦的解放戰爭年代,當時的辦學宗旨是“一切服務革命戰爭需要,一切為了革命戰爭勝利”。師生以延安抗大為榜樣,發揚抗大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創業,提出“以生產養學校”的口號,開展大生產運動,開荒種田,紡線織布。師生同甘共苦,伙吃自帶的糧食,同睡地草鋪,一起清除垃圾、瓦礫,一起修路、築牆建設校園。教師備課和學生學習都是用黑油燈照明。為了適應戰爭環境,服從革命戰爭的需要,全校師生按軍隊編制,一切活動的基本單位是“隊”(相當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連隊),教育內容,首先是政治教育、軍事常識和學做民眾工作,使學員在革命實踐中學習鍛鍊,增長才幹,同時也學習一定的文化專業知識,名為“中學”,實際上是一所短期幹部訓練班性質的綜合性教育學校,為解放戰爭培養急需的有一定文化知識的軍、政和技術人才。從1946年到1948年,全校共有五百餘名師生,投筆從戎,參軍參戰。在1947年的"石東戰役"和"解放石家莊戰役"中,除一部分師生直接參軍外,該校還組織了運輸隊、救護隊和戰地宣傳隊,支援前線,“青年劇社”學員,自帶乾糧、行裝、道具、樂器,冒著敵機的掃射、轟炸,不怕苦、不怕累,步行一百四、五十華里,趕赴前線宣傳演出。
關心民眾生活,無條件地為人民服務,密切聯繫民眾,與民眾同甘共苦,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學校自創建之日起,便緊緊抓住這個法寶,納入教育計畫,作為培養學員的一項重要內容,要求學員樹立革命的民眾觀點,身體力行,要求幹部、教師以身作則,做學員的表率,學校建立關係村,師生建立關係戶,多次幫助當地村民收秋收麥、抗旱、播種、除草、滅蟲等,1948年秋天,都大營村民給學校送來一塊刻有“學不忘民”四個大字的木扁,這是學校光榮歷史的見證,是校訓“學不忘國,學不忘民”的真實寫照。
民主革命時期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1926年寫的《我的教學觀》一文中,從以下幾個方面,明確提出其辦學思想:
“學校以生活為中心,……以學生全人全校全天的生活為中心的才算是活學校”。
“學校是師生共同生活的處所,他們必須是共甘苦。甘苦共嘗才能得到精神的溝通,感情的融洽。……師生共同生活到什麼程度,學校生氣也發揚到什麼地步,這是絲毫不可以假借的。”
“學校的生活是社會生活的一部分。學校不是道士觀、和尚廟,必須與社會息息相通”。
“學校生活是社會生活的起點,遠處著眼,近處著手,改造社會環境要從改造學校環境做起。全校師生應當以美術的精神共同改造學校環境,凡應當改造的一絲一毫都不能放過才能表現真精神”。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河北辛集中學建校初期,師生員工在艱苦的戰爭年代為國為民同甘共苦,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通,自力更生,建設校園,將生活、社會和教育融為一體,是“生活教育理論”的一個實實在在的典型。
艱難困苦的創業歷程,磨鍊了早期“辛中人”的意志,鑄就了“自強不息、奮發進取”的校魂,形成了頗具“辛中”特色的文化底蘊:辛集中學是一所無錢而有精神的學校。有了這個堅實的基礎,一代又一代“辛中人”牢記“學不忘國,學不忘民”的校訓,在不同歷史時期,繼承和發揚光榮傳統,在經受多次重大考驗中,學校取得新的進步與發展,逐漸形成了“團結、嚴謹、求實、奮進”的良好校風。

易名之後

1949年12月2日,該校易名為“河北省立辛集中學校”,進一步走向正規化,在由“隊”改“班”的基礎上,分年級設初、高中,同時改革考試招生制度,該校獨立組織筆試為主口試為輔的考試,分設教導處、總務處和各學科教研組,面對國家急需各行各業建設人才、高等學校急需優秀生員的現實,學校領導明確提出,認真貫徹執行黨的“普通中學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人才”的教育方針,“生活即教育”的重心轉移為以“教學為中心”安排學校的整體工作,各科教學試行前蘇聯教育專家凱洛夫《教育學》確定的教學模式。建校初期的“自強不息、奮發進取”精神,逐漸內化、遷移,形成了“三勤奮”(領導勤奮工作、教師勤奮教學、學生勤奮學習)、“四認真”(認真備課、認真講課、認真輔導、認真批改作業)的良好教風、學風和工作作風。
1955年7月,該校第一屆高中畢業生參加全國高等學校統一招生考試,升學率為87.3%。至1965年7月,連續十一屆的高考升學率,一直在河北省名列前茅。1960年的高考升學率為100%。當年學校黨總支書記以“先進集體”代表資格出席全國文教、體育、衛生群英大會,受到表彰獎勵榮獲錦旗一面。
1962年10月,河北省教育廳確定該校為河北省重點高中。10月12日,河北日報以《良好教學成績的由來》為題,從“領導幹部鑽研業務,深入細緻領導教學工作”、“教師隊伍穩定,以校為家勤奮教學”、“教育學生繼承優良傳統,樹立良好校風”等四個方面,綜合報導了河北辛集中學的辦學經驗。
1963年1月,河北省教育廳提出:“確定一部分條件較好的國辦全日制中國小校,作為中國小教育骨幹”,“使全省從國小、中學到大學形成高質量的小寶塔”,同時,在小寶塔範圍內要首先辦好40所基礎較好的全日制中學,河北辛集中學是首先辦好的“小寶塔”之一。
在“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時間裡,學校抓住時機,準確定位,以人為本,育才興校,以教育、教學的高質量脫穎而出,成為河北省一所名校。學校在經受多次考驗和克服重重困難的發展道路上,始終不忘兩個“堅持”:在以階級鬥爭為綱的歷次政治運動氛圍中,特別是在1957年“整風反右”開始之後,以及隨之而來的“大躍進”洪流中,在“教育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思想統帥之下,學校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走“以教學為中心”的育才之路,學生的德、智、體全面發展靠“教學”這個主渠道來實現,河北辛集中學不只是升學率高,德育、體育和文藝工作也是名居前列,廣出人才;堅持繼承和發揚建校初期的優良傳統,從領導以身作則、深入教學第一線,教師團結協作,嚴謹治學,學生立志報國、刻苦學習等三個方面來加強校風建設,靠校風的感召力與同化作用,形成了廣大師生員工愛校如家的榮譽感和奮發進取的精神支柱,形成了水乳交融的人際關係,始終保持一個良好的育人環境。
“文化大革命”十年,該校受到嚴重摧殘破壞。1966年8月,紅衛兵開始全國範圍大串聯,該校被迫停課。繼之造反派奪權,武鬥和派性越演越烈。解放軍來校實行“三支兩軍”支左、支工、支農、軍管、軍訓,後又進駐工宣隊(工人毛澤東思想宣傳隊),成立“革命委員會”,清理階級隊伍,廣大幹部和教師被“審查”、批鬥,身心遭受嚴重摧殘,教學儀器設備、圖書資料遭受嚴重破壞。1968年10月,該校以“資產階級大染缸”的“罪名”被強行解散,改由束鹿縣領導,後易名為“束鹿縣五七農業學校”,1972年又改辦“束鹿縣師範學校”,從束鹿縣招收學員,辦短期的“農技班”、“機電班”、“文宣隊”和“師訓班”。1973年學校又更名為“束鹿縣辛集中學”,至1978年初,先後在辛集鎮周圍七個公社招收高中班64個,國中班4個,共3740餘名學生。此間,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先後受到“兩個估計”、“向黃帥學習”、“馬振扶公社事件”、“批林批孔”、“學習白卷英雄張鐵生”、“批判右傾翻案風”等事件的衝擊,搞得學校領導幹部和廣大教師人心惶惶,無所適從,不敢教育管理學生。
1976年10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勝利粉碎“四人幫”。1978年1月,該校被國家教育部確定為全國首批辦好二十所重點中國小之一。同年6月,河北省革命委員會在全省教育工作會議上為“辛集中學”平反,摘掉“資產階級大染缸”的帽子。7月,恢復考試招生制度,在石家莊地區範圍內錄取高一新生。10月,河北省革命委員會確定該校為河北省首批辦好、優先裝備的13所重點中學之一。1979年6月,石家莊地區行署決定學校由地區行署管轄,9月25日,學校按省統一規定,校名恢復為“河北辛集中學”。在此期間,上級領導加強學校領導班子建設,1978年6月,原石家莊地區教育局長徐英傑任學校黨支部書記,原河北辛集中學副校長劉儉任校長,9月原河北辛集中學校長陳挹芬任學校名譽校長,原河北辛集中學副校長劉金池任副校長。後經1980年、1982年、1984年幾次調整,充實學校領導班子力量,完成學校領導班子新老交替。
在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路線方針指引下,該校把學校工作重點集中到提高教育質量上來,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憶校史,講傳統”,“乾中學,老帶新”,認真落實黨的知識分子政策,平反冤假錯案,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加強校風建設,確定河北辛集中學校風為“團結,嚴謹,求實,奮進”,校訓為“學不忘國,學不忘民”,靠“三勤奮”“四認真”精神的煥發,使學校儘快恢復元氣,撥亂反正,步入正軌,並且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為高一級學校輸送大批優秀人才。1980年首屆恢復重點中學名譽之後,招收的新生畢業,高考成績列全省之首。1982年出了河北省高考理科狀元,1985年河北省數學競賽,3名同學分獲省第一名、第四名、第九名。1986年,河北省物理競賽,兩名同學分獲省第一名、第六名。該校受到三次國家級獎勵,26次省級獎勵,37次地市級獎勵,其中主要的有:1988年國家教委頒發的“德育先進校”獎牌,1990年河北省教委頒發的“教學改革先進集體”稱號,1992年獲河北省首批重點中學全面督導評估“優秀學校”一等獎,同年河北省人民政府授予“河北省先進單位”稱號。
在新的歷史時期,該校發展遇到新的挑戰,1993年8月石家莊地區與石家莊市合併後,該校與河北省同級別的優先辦好的省重點中學相比,“軟體”建設領先,“硬體”建設滯後,無論是校舍基建、師生食宿和工作學習條件,還是教育、教學設備,都存在程度不同的差距,社會輿論稱之為“軟體硬、硬體軟”。
1994年5月至1997年初,上級主管領導幾次調整該校領導班子。期間,建設全國千所示範性高中已提到日程,面對新的考驗,該校領導抓住機遇,提出以“人氣”來增強學校的凝聚力,築起新的精神長城,辦出新的活力,明確提出“堅持‘兩全(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深化改革,發揚傳統,辦出特色”的辦學總體思路。結合1995年10月進行的校慶50周年紀念活動,以愛校情感凝聚人心,調動師生員工的積極性。制定《河北辛集中學關於“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整體改革”的框架意見》,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為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主旋律,整體推進學校工作。在工作實踐中,以建校初期的艱苦創業精神為動力,奮發進取。領導幹部“自嚴、自省、自勵”,與師生員工同甘共苦,以此得到精神的溝通,感情的融洽,形成集體榮譽感,奮力爭先,輔以獎勤罰懶,給成績突出者以物質獎勵。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加大教育科研力度,科研帶教研,教研帶教改,教改促發展,“出精品”,“育英才”,教育質量再上新台階。從1994年到2000年,為高校輸送3400餘名新生,高考上線率在95%以上,其中80%考生在本科線以上,60%考生在重點線以上。1996年一名同學獲河北省文科高考狀元。在國家教委統一部署安排的高中數、理、化、英語、微機等學科奧賽活動中,共有206名學生獲省級以上獎勵,共有12名學生在數、理、化競賽中獲河北省前三名,代表河北省參加全國決賽,並有1名同學在1995年1月獲全國高中數學奧賽第一名,進入國家奧賽集訓班,為河北省填補空白,化學科有6名同學先後5次參加全國化學奧賽決賽,1996年一名同學在全國化學奧賽決賽中進入十強,進入國家奧賽培訓班,1997年兩名同學分獲全國高中生化學奧賽決賽第4名、第9名,一所學校兩名同學同時進入全國十強,在全國尚屬首次,獲第4名的同學進入國家奧賽培訓班。2000年1月,一名同學第5次參加全國高中生化學競賽決賽,並獲一等獎,為該校捧回“全國化學競賽優勝杯”。期間,該校6次獲國家部、委級獎勵,14次獲省級獎勵,47次獲石家莊市級獎勵,2次獲辛集市級獎勵,其中主要有:1998年12月,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授予該校“推行國家體育鍛鍊標準先進單位”稱號;2000年,河北省體育局和教育委員會聯合授予學校“河北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和“2000年度河北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輸送人才獎’先進單位”稱號;同年9月,學校12名田徑運動員代表石家莊市參加河北省第十屆全民運動會,參賽隊員成績均在前8名之內,並取得兩個第一名。10月石家莊市委、市政府授予學校“河北省第十屆運動會貢獻獎”錦旗。1997年6月,學校掛牌《“九五”國家教委重點科研項目實驗基地》,承擔《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實驗研究任務。1998年10月被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評為“97~98年度優秀實驗集體”,掛牌“科研先導型學校”,2001年初,中央教科所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小組授予學校《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先進實驗單位稱號。1997年河北省教委授予該校“素質教育先進學校”稱號,1998年6月河北省教委授予該校“中國小德育示範校”稱號。6次獲石家莊市教委授予的“教學質量先進單位”稱號,連續4次獲石家莊市教委黨組授予的“實績突出領導班子”稱號。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使該校贏得了社會各界的讚譽。在各級領導關懷指導下,該校靠自身優勢,自籌資金近2000萬元,積極改善辦學條件:新建教工宿舍樓、電教實驗樓、圖書館、學生宿舍樓和學生餐廳等,建築面積總計25000平方米;對原家屬宿舍樓進行維修、改建;按《體育工作條例》標準建成占地近50畝的操場;電教、微機、實驗、體育、衛生和藝術教育設施按國家教育部規定的一類標準更新換代,計算機校園區域網建成並投入使用,國家教育部命名河北辛集中學為“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至此該校走出了“硬體軟”的低谷,辦學條件得到明顯改善。
2000年8月,該校新領導班子到位。經過三次醞釀討論,制定《河北辛集中學2001~2005年五年發展規劃》。確定近五年的發展目標為:在科教興國戰略方針指引下,走科研強校之路,以科研為先導,以實施素質教育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實現“辛中人”的主體性發展,把該校辦成在省內外有較大影響,在國內有一定知名度的現代化、示範性、具有新時代鮮明特色的全員寄宿制農村型普通高級中學。明確“保障基礎,發展個性,鑄造精品,服務社會”為新時期培養目標,提出了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和科研強校具體要求和方法、措施。從2001年開始,深化學校內部人事、分配製度改革,實行全員聘任制,以崗定人,雙向選擇,中層幹部競爭上崗,改革處室機構設定,加大年級組管理力度,進一步修訂完善量化考核制度,充分調動教職工積極性。校園硬體建設年年邁出新步伐,取得突破性進展:逸夫教學樓、兩幢學生公寓、兩座職工宿舍樓、新校門、圖書館擴建工程、體育館、辦公樓等大型基建工程相繼完工,還完成了兩座學生樓改造、實驗樓裝修、操場擴建、禮堂裝修等工程,學生全部住進一室一陽台一衛生間一電話的高標準公寓,投資143萬元的地熱井於2002年冬供暖;硬化地面近10000平方米,綠化3000多平方米,植樹10000餘株,辦公樓還安裝了中央空調;逸夫教學樓投入使用後,48個教室全部裝配多媒體教學設備,實現網路教學;全校電腦總量達到500多台,全部連線網際網路和校園網,學校資源庫存達到300G左右,初步形成了“組組有主頁,人人有資源,處處網管理”的局面,在辛集市政府及有關部門通力協助下,2001年征地23畝,2003年征地60畝,使校園面積增加到316畝。
在抓住“擴大優質高中教育規模”機遇、不失時機加強學校硬體建設,儘快改善辦學條件的同時,繼續深化教育改革,穩步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為高一級學校輸送2100餘名新生,高考專科以上上線率達到100%,本科一批、二批上線率達到60%和90%左右,2002年,一名同學高考成績排名河北省理科第二。數、理、化、生學科奧賽繼續取得好成績,68名同學獲省級獎勵,2003年一名同學獲全國化學奧賽河北賽區一等獎第3名,參加全國奧賽決賽獲二等獎。學校共獲得國家部、委級獎勵6次,省級獎勵5次,市級獎勵11次。其中主要有:國家體育總局2001年11月頒發的“1996~2000全國民眾體育先進單位”稱號;國家體育總局和國家教育部在2003年聯合頒發的“國家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稱號;河北省教育廳2001年12月授予“河北省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稱號;在2003年3月廣州召開的“學校優質教育”課題年度工作暨學術研討會上,獲“優質教育研究課題階段組織管理獎”;國家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和中國教育發展網聯合授予“全國教育網站系統示範單位”稱號;在2003年10月召開的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國家教育部重點研究課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實驗研究》年會上,該校被評為“優秀實驗單位”;石家莊市教育局三次授予該校“高中教育質量先進單位”稱號,2003年1月,中共石家莊市教育局黨組授予該校“2002年度實績突出領導班子”稱號。
2004年2月,為貫徹落實中組部檔案精神,上級主管部門對該校領導班子進行了調整。新班子上任後,提出了56字工作方針:整體規劃,目標激勵;建章立制,科學管理;改變作風,重心下移;落實常規,講究效率;增收節支,提高待遇;以人為本,師生“上帝”;教學中心,質量第一。立足於首批進入國家級示範性高中行列,以學校管理的科學化與規範化為著重點,繼續深入開展教育教學改革,以校慶60周年為契機,認真總結辦學經驗,融合傳統優勢,凝聚人心,共同謀劃學校發展。在高考和高一新生錄取工作中取得好成績。

未來展望


縱觀“文化大革命”之後學校的發展歷程,河北辛集中學一直是順應時代潮流,以改革為動力,以繼承和發揚自身優良傳統為精神支柱,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以“好傳統”謀求“新發展”。大處著眼,教育正處在從傳統教育走向現代教育,從“應試教育”走向素質教育過程中,現代教育和素質教育已成為大多數“辛中人”的主流意識。在辦學實踐中,面對一些很現實的問題,在地域性的一些“應試”體制上、制度上的東西還沒有完全被打破的情況下,學校常常遇到諸如生源非公平競爭、教師隨意流動和社會不正之風的干擾等棘手問題,該校是在現代教育理念指引下,有時卻表達著比較陳舊的行為的矛盾狀態中前進。在艱苦的解放戰爭年代和計畫經濟體制年代所形成的好傳統、好校風,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確立過程中,遇到新的挑戰和考驗。立足與時俱進和開拓創新,在河北辛集中學持續發展之路上,一個不容迴避的課題是:以“辛中人”的實際行動對“八字校風”的精神內涵進行全新的概括,辦出學校的新特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