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環境演變與生態建設實驗室

河北省環境演變與生態建設實驗室以地理學、生態學理論為指導,探討自然、人文等多種過程的相互作用和機理,探求人類活動與資源環境間相互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規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北省環境演變與生態建設實驗室
  • 地點:河北省
  • 主要方向 :生態環境規劃
  • 理論指導:地理學、生態學理論
簡介,研究內容,

簡介

河北省環境演變與生態建設實驗室以地理學、生態學理論為指導,探討自然、人文等多種過程的相互作用和機理,探求人類活動與資源環境間相互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規律,主要研究方向及

研究內容

包括:
1.環境演變過程與格局研究
以我國北方為重點研究區域,主要通過植物孢粉蘊含的環境演變信息分析、大氣顆粒物性狀分析、植物體同位素分析、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對現代環境演變及格局信息的反演研究,探討北方地區環境演變過程及分布格局。
2.國土資源評價與可持續利用
主要探討不同時空尺度的土地利用/覆被變化的格局與過程、水文水資源效應、生態經濟效應及進行生態系統與區域水平上的綜合生態風險評價。同時開展農用地分等定級估價研究、城鎮地價評估理論與方法研究、區域土地可持續利用評價和區域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理論與方法研究以及海洋資源調查與評價研究、海岸帶變遷、海洋功能區劃等研究。
3.環境評價與生態修復
主要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生態環境規劃、退化生態系統修復、農業生態與防災減災、信息地理技術等研究。
研究方向:
實驗室以地理學、生態學理論為指導,探討自然、人文等多種過程的相互作用和機理,探求人類活動與資源環境間相互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規律,主要研究方向及研究內容包括:
1.環境演變過程與格局研究
以我國北方為重點研究區域,主要通過植物孢粉蘊含的環境演變信息分析、大氣顆粒物性狀分析、植物體同位素分析、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對現代環境演變及格局信息的反演研究,探討北方地區環境演變過程及分布格局。
2.國土資源評價與可持續利用
主要探討不同時空尺度的土地利用/覆被變化的格局與過程、水文水資源效應、生態經濟效應及進行生態系統與區域水平上的綜合生態風險評價。同時開展農用地分等定級估價研究、城鎮地價評估理論與方法研究、區域土地可持續利用評價和區域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理論與方法研究以及海洋資源調查與評價研究、海岸帶變遷、海洋功能區劃等研究。
3.環境評價與生態修復
主要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生態環境規劃、退化生態系統修復、農業生態與防災減災、信息地理技術等研究。
主要研究成果:
1.中國北方花粉現代過程研究
國內首次系統探索了中國北方表土花粉的空間分異規律;國內首次從物種和群落水平建立了植被與孢粉的定量關係;建立了可信度較高的花粉與氣候定量關係模型;開創性地開展了我國北方湖泊沉積物花粉與沉積過程的關係研究;進行了大面積的現代花粉通量研究工作。
該領域獲河北省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出版著作1部,發表論文45篇(SCI收錄論文10篇),論文被引用178次,其中被SCI他引24次,被SSCI引用1次。
2.土地利用/覆被變化及其生態環境效應
揭示了土地利用/覆被變化對區域水循環、生態系統性狀、大氣顆粒物性狀、社會經濟系統影響的定量關係;建立了由遙感、GIS、數學模型和實驗手段集成的區域土地利用/覆被變化及其生態環境效應研究技術體系;系統構建了全省及典型區域土地利用/覆被變化及其生態環境效應研究基礎資料庫。
該方向共發表學術論文30篇,其中,SCI收錄4篇;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論文8篇;發表在生態學報、地理科學等中文核心期刊論文15篇;論文發表後被國內外同行引用50次。出版學術專著1部。獲河北省山區創業獎二等獎1項。
3.城市演化過程中地價變化及其動態監測
詳細調查了石家莊市城市土地價格形成環境和土地市場交易資料,將地價動態監測與基準地價更新相結合,實現了“以價定級”的基準地價更新技術,突破了以往“以級定價”的束縛,探索了“以價定級”和“以級定價”相融合的技術方法,為基準地價和地價動態監測更新理論體系做出了貢獻。
完成研究報告8部,成果圖件165張,研究成果連續6年在《中國城市地價圖集》和《中國城市地價狀況》公開出版,2004年獲得國土資源科學技術二等獎,2005、2006年被國土資源部列為全國樣板城市,2006年和2008年獲河北省第十屆、第十一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總計發表論文20篇,其中SCI檢索論文1篇,他引35次。
4.區域海洋資源環境評價與可持續利用研究
對河北省海洋功能區劃、河北省海洋資源調查與評價、我國近海海洋綜合調查與評價、河北省海岸帶變遷及變化趨勢研究等項目進行了深入研究,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為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和科學依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