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境域
河北白石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河北省
淶源縣的南部,地理位置為北緯39°10′53″—39°21′00″,東114°38′42″—114°44′30″。
河北白石山國家森林公園總面積54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82%以上,公園的主體白石山海拔2096米,相對高差1500米。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河北白石山國家森林公園地貌以大理岩峰林地貌為主,公園最高峰海拔2096米,絕大多數土壤為白雲質大理岩類的土壤。
氣候特點
河北白石山國家森林公園地處冀西深山之中,群山平均海拔在1000米左右。由於森林覆蓋率高,最熱月份7月的平均溫度只有21.7℃。淶源泉水眾多,群泉涌溢,空氣中所含水分適中,相對濕度在70%左右,山地強烈的紫外線輻射和較大的晝夜溫差(可達25℃以上)。
資源情況
植物資源
河北白石山國家森林公園地處溫帶針闊混交林地帶,主要植物類型有亞高山草甸、針葉林、闊葉林、落葉灌木、山地乾性灌草叢及栽培植被等。截至2012年,白石山國家森林公園森林覆蓋率達82%以上,山高坡陡,溝谷縱橫,植被茂盛,可供觀賞的喬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可達50多種,使得景區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山景林相四季有別。園內植被分布隨海拔變化,存在明顯的垂直分布規律。主要植被類型有4種,分別是:落葉闊葉林帶、楊、樺、櫟林帶、濕生樺林帶、亞高山灌叢帶。此外,在溝谷中還生長有多種藻類植物,在溪邊、陰坡等潮濕地面有很多苔蘚植物,特別是在岩石表面及樹皮上還有大量地衣生長,每年雨季,林中還會有許多野生食用菌。
動物資源
河北白石山國家森林公園動物種類繁多,是華北地區物種多樣性中心區之一,其中有多種國家重點保護的動物。
水景資源
白石山下部花崗岩峽谷中的溪流飛瀑、北麓保存完好的明長城及淶源縣城中的泉群,一併被劃入了白石山國家地質公園的保護範圍。白石山十瀑峽中溪水流淌4000米,穿行於山石之間,飛龍瀑落差48米,瀑面寬3米,雙龍瀑分兩級跌下,落差60米,落差大,“魚鱗坡”為花崗岩的節理,在風化時呈層形剝落,形似魚鱗,谷中溪水漫流。
山體資源
河北白石山國家森林公園地貌屬峰林地貌,是距今11億年前形成的中元古代薊縣紀霧迷山期白雲岩受區域變質作用的影響形成了白色白雲質大理岩,局部形成接觸變質礦物—放射狀矽灰石。白雲質大理岩的產狀平緩,近水平的地層層面奠定了峰體岩層垂直疊置的穩定性。以後的構造作用使白雲質大理岩發育的兩組垂直節理,控制著岩峰壁立危岩的發展,在長期地表水侵蝕、重力坍塌和風化作用下,形成了大理石峰林地貌奇觀。
主要景點
龍虎泉
龍虎泉是
花崗岩體內的裂隙水,是順著岩體內的節理流出的。白石山的花崗岩有多組節理髮育,但與十瀑峽的形成有密切關係是三組原生節理,產生瀑布並有落差是由於該處層節理髮育。十瀑峽的形成是起源於高山上的泉水,在下瀉過程中,花崗岩體的三組原生節理控制了流水的方向,又由於局部某一組節理特別發育,形成台階式的小河底面,在漫長的過程中,由於局部有落差形成了多個瀑布,這就是十瀑峽景觀。
大理岩峰林
白石山位於八百里太行山最北端,山勢挺拔險峻,有三頂六台九穀八十一峰,峰峰挺拔,穀穀幽深,懸崖絕壁通天拔地。白石山的峰林是在構造應力作用下,形成了兩組垂直節理(也就是裂縫)。在國內罕見,是我國諸種峰林中一種新類型。由於特殊的自然、地理環境,白石山的夏季會有三分之二的天氣出現雲霧。
拒馬源泉群
拒馬源泉群包括淶水源、易水源和拒馬河源,形成於距今約1.4億年燕山運動後,為受構造斷裂控制的上升泉。此泉出水量大,流量穩定,泉眼多,成為千百年來“盡日滔滔涌不休”的拒馬泉群,是華北地區的又一“泉城”。
品牌建設
1985年,建立白石山林場。
1994年,依託白石山林場建立白石山森林公園。
2001年,被國土資源部列入第二批“國家地質公園”之中。
2002年,被批准為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2006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為世界地質公園。
歷史人文
河北白石山國家森林公園有明長城和義和團活動遺蹟等人文景觀,公園附近還有抗日戰爭時期的許多遺址。如白求恩做手術的孫家莊小廟遺址、雁宿崖戰役遺址、黃土嶺戰役遺址。到白石山森林公園旅遊即是“綠色之旅”,更是“紅色之旅”。
交通線路
交通
汽車:
(1)保定--淶源:(1)走保淶公路,經滿城、川里、走馬驛,至淶源,130公里。(2)走107國道,經定興至易縣,走112國道,經清西陵,紫荊關淶源200公里。
(2)石家莊--淶源:(1)至保定,接保定至淶源各線,走107國道,經正定、新樂、曲陽、唐縣川里、走馬驛至淶源,石家莊向西,經靈壽、行唐、靈山、曲陽、川里、走馬驛至淶源。
(3)109國道
線路
一日游:上午遊覽白石山主峰雲都峰,下午遊覽十瀑峽。
二日游:第1天遊覽白石山主峰雲都峰、十瀑峽、野生紅樺林,第2天遊覽空中草原或仙人峪。
地圖信息
位置:保定市淶源縣下銀線白石口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