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條件
學院堅持“人才強院”理念,建成了一支專職為主、專兼結合、數量充足、素質優良的思政課教師隊伍。學院現擁有全國模範教師、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年度影響力“提名人物”、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骨幹”、河北省理論人才“五十人工程”人選、河北省優秀教師、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人才、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等。學院擁有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下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和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四個二級學科。建有2個省級社科研究基地:河北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基地和京津冀文化融合與創新研究中心,與北京工業大學共建“四個全面”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協同創新中心、與湖南商學院共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協同創新研究院。設有冀文化、廉育、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生態文明、政治哲學以及責任教育6個研究機構,形成了“6+4”科研平台,為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培養提供了支撐與保障。
學院自2017年啟動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攻關項目,“全面系統立體化”思政課教學改革模式成效顯著,思想理論課教學質量不斷提升。學院高度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培養。支持骨幹教師參加國內、外教學能力提升項目,全員參加了國家和教育部組織的高校思想政治課骨幹教師培訓以及實踐研修項目。通過專家指導、演練選拔等方式鼓勵教師參加國家級、省部級教學競賽。近年來,收穫全國首屆思政課教師教學展示原理組特等獎1項、天津市青年教師基本功競賽一等獎2項、河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青年教師基本功競賽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京津冀高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教學展示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等。
學院深化科研體制改革,大力推動學院科研年建設,科研實力和科研成果質量得到顯著提升。2015年以來新立國家社科基金等省部級及以上課題100餘項,獲省部級及以上科研獎勵10餘項。在《馬克思主義研究》《馬克思主義與現實》等學科權威期刊上發表論文10餘篇,出版專著20餘部。2018——2019年,學院連續兩年主辦“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建設與發展”高端論壇,與來自全國50餘所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的近百名專家、學者共謀發展。2019年,學院與重慶大學聯合舉辦馬克思主義理論本土化建設國際研討會。與來自莫斯科國立大學、俄羅斯國立人文大學、越南河內國立大學所屬人文與社會科學大學的外籍專家以及國內相關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共饗理論盛宴,標誌著學院國際化視野和國際化交流水平又上了一個新台階。2022年,學院成功舉辦第三屆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與發展高端論壇暨河北省馬克思主義學會年會。
學院堅持做強、做大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專業。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本科自2001年創辦至今,經過近二十年的努力,已經發展成為學校強勢特色本科專業。專業連續5年被中國校友會網評為“五星級”專業。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均能達到95%以上,50%左右的畢業生被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全國重點院校錄取為碩士研究生。近五年,本科生考研上線率80%以上,錄取率65%以上,全部為211及以上高校。
學院不斷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2018——2022年全部為第一志願錄取,平均20%的生源來自“211工程”及以上院校。近年來,研究生髮表學術論文中CSSCI期刊收錄20餘篇、北大核心期刊收錄30餘篇;學生中湧現出“全國活力團支部”、“省級優秀畢業生”、“省級先進班集體”以及“省級優秀碩士學位論文”等。學院通過與紐西蘭梅西大學、中央編譯局馬研部、復旦大學、武漢大學等院校聯合培養研究生,為研究生提供更多交流學習機會。
學院積極組織開展黨建研究、理論宣傳和幹部教育培訓工作,努力提升教學科研成果有效轉化為社會服務資源的能力,推動教學科研和與黨和國家戰略需要的緊密結合,與社會服務的無縫對接。近年來,學院教師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和人民網、新華網等主流媒體發表了10餘篇理論宣傳文章,多篇研究成果獲得了省部級以上領導和部門採納。
學院黨委堅持以一流的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為學院改革發展提供堅強保障。學院黨委為每個教研室選配了優秀的“雙帶頭人”作為黨支部書記,凝心聚力,做好“融”的文章,在教育教學等工作中發揮政治把關作用,為教師搭建起政治學習、學術交流和生活服務之家,引導青年學術骨幹、“雙高”教師向黨組織靠攏。“黨建+教學科研團隊”的黨務業務融合模式成為基層黨建特色。
教學科研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研究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的理論表達,是關於世界發展特別是人類社會的本質和發展規律的科學概括。“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研究方向,旨在研究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和基本原理,從整體上研究和把握馬克思主義的科學體系。在分別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的基礎上,重點把馬克思主義三個主要組成部分有機結合起來,揭示其內在邏輯聯繫,從總體上研究和掌握馬克思主義,並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認識社會現實和歷史問題。本學科是對馬克思主義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和內在邏輯聯繫進行整體性、綜合性研究的學科。
主要研究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基本原理及其形成和發展,把握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研究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及其當代的發展,把握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與科學精神;研究馬克思主義與當代社會思潮,把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科學內涵與時代價值;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內容和方式,把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規律。同時,本方向將現有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和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的相關力量整合起來,對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歷史過程及其與各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歷史經驗,在世界各國的傳播與影響等等進行深入研究,凸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穿透力、影響力及其當代意義。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研究方向主要研究領域、特色與優勢:聚焦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與實踐研究,中國馬克思主義話語體系研究形成特色與優勢;聚焦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問題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治理能力現代化基礎理論研究成果豐碩;聚焦當代西方社會思潮批判性研究,政治哲學研究形成特色。團隊優勢明顯,專任教師11名,教授3人、副教授4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9人,結構合理、研究能力強,近5年承擔國家級項目4項,省部級項目20餘項,代表性科研成果30餘項,到校經費200餘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