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資隊伍建設
根據學校政策和學科、專業建設的需要,學院大力引進、培養學科建設所需人才,有計畫的安排教師攻讀博士學位,積極參與學校的國際培訓計畫,定期對青年教師進行培訓,加強學術梯隊建設。通過引進、培養、接收優秀碩士,使我院師資隊伍具有了一定規模。學院現有教職員工57人,在崗教師40人:教授8人,副教授8人,講師13人,助教 11人,其中博士6人,在讀博士3人,碩士22人。實驗技術人員9人:其中高級實驗師3人。資料人員1人,管理人員7人。到目.前為止,我院師資隊伍中,教授比例20% ,副教授20%,講師32%,助教28%;35歲以下青年教師占47.5% ,36-55 歲的教師占52.5%;具有碩士、博士學位教師比例逐年遞增,為75%。另外,學院通過延聘、返聘、外聘教授、教授級高工等方式,改善、最佳化師資隊伍,確保師資隊伍知識結構的合理性,返聘校內教授3名,外聘教授級高工、高工教師10名。強調本科教學中心地位,教授、副教授為本科生上課率:100% 。
幾年來,師資隊伍規模、結構已發生顯著變化,高層次、高學歷、高級技術人才比例明顯提高,教學水平和科研實力也在不斷提升。
建設與改革
學校的中心任務是本科教學,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遵循國家
教育方針和“三個面向”的指導思想,根據我院實際情況和首先奠定學科專業辦學基礎的基本宗旨,從是否有利於本科
教學和學科建設的健康發展、是否有利於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是否有利於調動廣大教職工的積極性的高度來定位工作思路,完善了教學質量監督和評價制度,嚴抓課堂教學管理,嚴肅考風考紀等一系列措施,和各項教學管理的規章制度。
逐漸完善、最佳化課程體系,加強課程建設。不斷調整與更新教學計畫,在專業教學計畫的制定中強調基礎教育、素質教育和能力培養;強調“強基礎、寬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加大課程重組、整合的力度,建立“平台課程+模組”即 “公共基礎平台課程”+“專業基礎平台課程”+ “模組”課程體系;各教學環節和課程體系設定逐漸合理化,做到體現工科特色,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有利於實踐能力、創新精神的培養。
積極鼓勵動員廣大教師不斷改革創新和完善教學方法,新老教師定期組織教學討論。鼓勵教師用豐富多樣的形式,以靈活互動的方式授課,積極鼓勵教師參與教改教研活動。在教學方法上,強調:
1)採用啟發式教學,課堂教學做到“學”與“教”的及時互動。
2)繼承與發揮傳統方法優勢,積極開展多媒體教學。傳統與現代結合,板書與電子課件結合,實現多種教學手段的有機結合;套用多媒體授課的課程比例超過35%,多數為自製課件,效果良好。
3)積極探索網路教學,部分課程已經使用網路課件輔助教
4)畢業設計(論文)結合工程實際,提高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5) 改革考試方法,實行開卷與閉卷相結合、理論考試與實踐考試相結合、理論考試與上機實踐相結合的方式。
結合工程學科的特點,大力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合理設定實踐教學內容體系:公共基礎實踐+學科專業實踐+研究創新實踐,保證教學質量:
1)基礎實踐(基本技術與素質訓練),包括實驗課、習題課、社會調查、認識實習、軍訓訓練;
2)專業實踐(專業技術能力訓練),包括課程教學實習、課程設計(論文)、專業調研、專業綜合實踐模組、科研活動和科研訓練、課外及第二課堂活動(選修);
3)綜合生產實踐(綜合運用能力訓練),包括生產實習模組(分必修與選修)、畢業論文(設計)、社會服務及其它方面的綜合實習(選修)。
加強與社會的聯繫,採用開展豐富多彩的專家講座的方式,以進一步培養同學們的實驗能力和創新精神,開闊視野、豐富工程知識、了解工程科學發展動態。幾年來,先後聘請香港著名土木工程專家鄭漢鈞先生、清華大學崔京浩教授、天津大學顧曉魯教授、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錢力航教授等幾十位專家來我校介紹學科發展趨勢、工程實例、先進的工程技術、就業形勢等,極大地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熱情,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條件
加強教學基礎設施建設,一直是學院常抓不懈的問題。隨著學校投資力度的不斷加大,學院辦學條件明顯改善。幾年來,學校投資600餘萬元為學院購置教學儀器設備,建設教學實驗樓,並仍不斷加大實驗室建設力度,計畫投入300餘萬元,進一步增添試驗設備、建設教學實驗室等。近三年學校投資5萬元、學院投資4萬餘元,用於購買圖書資料,學院資料室基本能夠滿足教師、學生的需要。
教學實驗室主要包括:
力學實驗室:開設材料力學、電測、光測、生物力學的教學、科研實驗;
土建實驗室:開設建築材料、岩土工程、工程測量、結構測試等教學、科研實驗;
機械實驗室:開設機零機原、汽車構造與檢測、金工實習部分試驗;
計算機輔助設計實驗室:開設各類計算機繪圖、語言、相關設計等教學實驗;美術教室:開設美術、素描等課程;正在建設的模型製作實驗室等。
已固定開設實驗課的課程有44門,另有部分專業選修課根據需要適當開設選修課。實驗開出率為教學大綱要求的100%。
實習基地建設
學院通過校際聯合、校企合作、校內資源共享、建立穩固的教學實習基地,保證、豐富實驗教學和實踐教學內容,為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提供完善的實踐教學平台。學院已分別在多家單位建有多個教學實習基地,如河北省建築科學研究院、華北電力大學實驗中心、河北建設勘查研究院有限公司、保定市公遠汽車司機培訓學校、保定維民建築設計院、安徽省黟縣萬春飯店、河北省易縣燕趙山莊、河北高碑店市豆豆食品(集團)有限公司等。另外,在保定市及周邊地區,還設有多門課程的教學參觀和課程設計教學現場。
教學管理
學院嚴格執行教育主管部門制定的各項制度,並針對我院的具體情況和實施中遇到的具體問題,制定相關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辦法。我們建立了不定期的教學研討、教學經驗交流制度。對考試命題和試卷評閱等教學環節均有細緻的規定和要求,並建立了以主管院長和系主任為主的審核班子,從而真正保障了每一個教學環節的順利完成。此外,我們還建立了以主管院長和系主任為組長的聽課制度,不定期抽查部分課程的課堂教學情況;並且每學期期末積極組織學生評教、教師評教和教師評學的活動等等,從而對教學進行有效的監控。通過這一系列的措施,我們建立了比較成熟的教學質量保證和監控體系。對服務教學,保證教育質量,為社會培養、輸送高質量人才起了重要的保障作用,收到了顯著的成效。
科研工作
近.幾.年來,學院科研工作已取得明顯進步,已具備一定的科研實力。主要研究方向:計算固體力學、結構振動力學、生物力學、結構可靠性、岩土力學、地基與結構相互作用及其數值方法、環境岩土工程與岩體穩定、軟土地基和基礎工程等。04-06年間,在國內外重要及國家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逐年增加,達100餘篇,其中SCI 檢索、ISTP 檢索、EI 檢索20餘篇。承擔科研項目30多項,其中4項通過河北省科技廳組織的專家鑑定,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出版專著1部,編著、參編教材3 部。教師隊伍中,主持或參與各類不同研究項目的教師人數達39人(含實驗教師),並且,緊緊圍繞本科教學這個主題,科研服務教學,帶領學生以多種方式如畢業論文參與其中,促進了教學內容的改革與更新,提高了教學質量。
教風學風建設
學院通過建章立制,強化教職工的的服務意識、責任和規範意識,強化“以人為本、學為主體、教為主導”的教學思想,確立了“夯實基礎,源於實踐,教研相長、厚積博發”的教育理念。首先搞好教風建設,每位教師均要做到愛崗敬業,嚴謹治學,從嚴執教,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樂於奉獻,與學生和諧相處,把教書育人工作自覺地奉為自己的神聖職責,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重視學生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培養和實踐教學環節,因材施教,教育學生不僅具備將來“用所學”,更重要的是具備“學所用”的能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創新能力。
學風建設著眼於學生治學的態度和精神,營造有利於工科創新人才脫穎而出的育人環境,培養了學生務實、勤奮、創新的品格,形成獨特的工科學院良好學風。學院從新生入校伊始就大力加強校紀校規教育,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自覺遵守校規校紀,尤其是通過軍訓,培養學生遵守紀律意識和團隊精神意識,強化學生的學院榮譽感。在嚴格執行學校規章制度的同時,制定了加強學院考風考紀的規定。採取各種有效措施,以完善的管理體系保證學風,以濃厚的實踐氛圍營造學風,以有效的活動載體活躍學風,以良好的形象體現學風。建設好輔導員和學生幹部兩支隊伍,從組織上保證良好學風的形成,以激發學生學習動力為目標,建立入學—教育—就業綠色通道,注重全程化的教育引導,保證優良學風的持續發展。實施“三結合”制度。傳授知識與顧問生活相結合,指導就業與畢業論文相結合,思想教育與就業工作相結合。在校學生都能認真遵守校規校紀,遵守學校、學院各項規章制度,學生學習刻苦努力,勤奮進取,課堂出勤率100%,晨讀和晚自習已經蔚然成風,並取得良好的效果。
人才培養質量
全院各專業學生考取研究生的平均比例穩定在30%以上。07年,工程力學專業考研率達50%。且考取研究生的絕大多數同學被國家“985”或“211”大學錄取。
英語四級通過率穩定在95%以上。計算機省一級通過率為100%。體育合格率均達98%以上。
04年—06年,連續三年畢業生就業率100%,名列全校第一, 2005年被學校授予就業特別獎,2006年獲就業考研雙項達標獎。兩次在學校就業大會上作先進經驗介紹。根據我們的跟蹤調查,我們學院的專業畢業生社會需求量較大,社會反映較好。用人單位對我們的畢業生反映是:求真務實、踏實肯乾、責任心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