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勢

河勢是指河道水流的平面形式及發展趨勢。包括河道水流動力軸線的位置、走向以及河彎、岸線和沙洲、心灘等分布與變化的趨勢。河勢演變主要是指河道水流平面形式的變化。

河道水流動力軸線、岸線、深槽和沙洲等分布的河床平面形態及主流前進變化的趨勢。常用目測方法勾繪出水流動力軸線及岸線、沙洲的位置稱為河勢圖。根據河勢圖的分析可以了解河床演變的現狀及發展趨勢。對治河工程規劃和樞紐布置,其他沿河工程選址和施工有很大幫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勢
  • 外文名:dynamic state of river course
河勢規劃的任務與內容,河勢規劃編制步驟,

河勢規劃的任務與內容

河勢規劃的任務就是在分析研究本河段河床演變規律及水沙運動基本特性的基礎上,綜合考慮國民經濟各部門的不同要求,因勢利導,制定出比較合理的基本流路。當然,這種流路的形成與穩定,要通過沿河兩岸所布設的整治工程措施來實現。
河勢規劃具體到一條河流或一條河流的上、中、下游渚河段,應該包括對整條河流或某個較長河段的河勢控導規劃和一些重點部位的局部整治工程規劃。二者相輔相成,前者指導後者;而後者又具體保證著前者的實現。在內容上,前者主要從巨觀上進行可行性研究論證,提出對上下游、左右岸通盤考慮的整治線,把有利於各個方面的河勢穩定下來。而局部的整治工程規劃,則要求更為具體和詳細,包括對河勢控導及改造調整的整治工程設計。
河勢規劃的內容,一般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河道特性的分析。
要想制訂出比較符合客觀實際的河勢規劃,首先必須對所要規劃河流或河段的河道特性進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分析包括河流地貌特徵及沿河地質構成,水文泥沙,河道演變規律等,同時要綜合研究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繫,尤其要找出影響本河段河勢變化的關鍵因素。需要強調的是,在分析中要特別注意河道兩岸節點及其變化對流路的影響。其次,支流入匯、湖泊頂托以及河道侵蝕基準面的升降,上游水利樞紐工程對水沙的調節等,對河道特性及演變有較大影響,亦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比較深入的分析。
(2)河道整治的任務和要求。
包括論證國民經濟發展對本河道進行河勢規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各部門對規劃的基本要求。
(3)河勢規劃的原則和目的。
綜合各方面提出的要求,分清主次,提出本河段河勢規劃的基本原則,以及為實現這一目標所進行的總體布置和開發程式。
(4)河勢規劃的設計依據。
包括設計水位流量、治導線、河槽設計斷面等。其中以治導線的確定最為重要和複雜,應反覆研究論證,多種方案比較,提出既符合河道自然演變規律,又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各個部門要求,照顧各方利益的最佳方案。
(5)河道整治工程措施。
根據已確定的治導線,出整治工程的布局,具體工程的位置、尺寸,結構沒計,施工順序及工程概算。
(6)河勢控制的效益論證。

河勢規劃編制步驟

1.初步了解國民經濟各部門對本河道的要求,狀況及癥結所在,以便使得規劃工作方向明確,有的放矢。
2.收集資料。收集範圍視規劃內容而定,一般應包括下述幾個部分:
①社會經濟資料。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現狀和規劃,以及在各個發展階段對河道的要求,這些要求應該有具體指標,如防洪所要求的防禦洪水標準(水位、流量):航運的客貨運量、流向、船隊噸位、最小航深、航寬、港埠位置;沿河農田灌溉和城市引水量等。另外,對流域規劃中所提出的其他水利措施,治河工程所需建築材料的類別、產地和運輸條件等亦應全面收集。
②水文泥沙資料。包括河流在天然狀態下和上游修建水利樞紐後的水文泥沙資料,這可從沿河水文站及河道觀測部門收集。內容主要有水位、流量、比降、流速、糙率、懸移質含沙量及粒配、推移質輸沙率及粒配、床沙組成等,並著重收集洪水和枯水期的有關資料。
③河道資料。各個時期所施測的河道地形圖(包括水下)、河勢圖、河道固定斷面圖、河床和河岸沿線地質勘探資料。
④現有工程資料。已建河道整治工程竣工圖紙及運行資料,沿河橋渡、管線、港埠、取水口等工程的主要技術指標。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資料除查閱有關部門的檔案文獻資料和匯集整理以往成果外,最重要的還是進行野外現場查勘,尤其是洪水時期的查勘,只有這樣才能對河勢有直接的感受和掌握。查勘中,應注意調查訪問和組織座談,必要時,還可進行一些項目的補充觀測。
3.對收集到的各種資料應及時整理分析,並審查其可靠性,去偽存真,然後按照擬定的內容開展規劃設計工作。在規劃設計階段,根據工作進展,還需作一些資料的補充和完善,對某些比較特殊,尚無十分把握的重大問題,往往還需要進行河工模型試驗或現場試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