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下村(江西蘆溪縣銀河鎮下轄村)

河下村(江西蘆溪縣銀河鎮下轄村)

河下村為一地名,在我國江西省、廣東省、江蘇省、山西省以及河南省都有同名村莊,由於受自然條件影響,以及當地政策規劃不同,在發展建設方面,各個村莊存在差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下村
  • 隸屬:江西蘆溪縣銀河鎮
  • 下轄:14個村民小組
  • 人口:3786人
概況,新農村經濟建設,精神文明建設,黨建工作,

概況

江西省萍鄉市銀河鎮河下村地處蘆溪縣北面,緊臨320國道。截止到2008年12月,下轄5個自然村,設有14個村民小組,農戶922戶,人口3786人。13個黨小組,有黨員99名,團員48人。全村有耕地面積1800畝,山地面積732畝,林場200畝,小型水庫一座,人均耕地0.48畝。河下村幾千畝無公害蔬菜基地,被評為省級無公害蔬菜基地,主要蔬菜產品有茄子、黃瓜、辣椒、芹菜。其中“銀鳳早茄”、“ 銀鳳青椒”、“ 銀鳳黃瓜”等品種被評為省級無公害產品,遠銷全國各地。
乘著建設新農村的春風,河下村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加大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力度,狠抓基層組織建設,社會經濟得到很大發展,人民民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村集體經濟得到不斷的壯大,2007年全年集體經濟收入達30餘萬元,人均純收入5400元,村陣地建設不斷得以完善。

新農村經濟建設

進入21世紀以來,河下村支部一班人從民眾的生產生活上狠下功夫,積極探索新農村建設的新路子。西城橋新農村示範點被評為“全市百戶市范點”,提前在全鎮實行“三通”,即通水泥路、通自來水、通有線電視。同時,村支部帶領黨員積極開展無職黨員設崗定責、雙向承諾、聯戶幫帶等系列活動,積極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全方位帶領民眾致富奔小康。黨員王義萍自籌資金30餘萬元,創辦了養殖場,在自主創業的同時,幫助村里跑市場、跑路子,不但解決附近民眾勞動就業的問題,而且為村創造了集體經濟收入。為提高村民種養技能,村每年聘請市、縣專家現場講座,發放技術資料1000餘冊。成立了黨員種養示範基地,從2000年到2008年,全村每年蔬菜種植面積達1800餘畝,年收入達2000萬元以上,發展種養戶約700戶。

精神文明建設

在大力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同時,河下村不斷加強全村的精神文明建設。首先在堅持依法依德治村中,注重對廣大村民的教育,充分利用農閒時節,以村民大會的形式邀請市、鎮司法人員來宣傳各種法律法規,使村民法制意識明顯增強。其次是大力構築精神文明載體。在村支部設立了黨員活動中心,定期召開會議宣傳黨在農村的路線、方針、政策,另外充分利用黨員電教中心有組織、有計畫播放民眾喜聞樂見的電教片。再是堅持易風移俗與樹新風結合,提倡喪事簡辦,喜事新辦;開展了“十星級文明戶”、“五好家庭”等創建活動。“幫扶弱勢民眾,構建和諧家園”是該村工作的主旋律,逢年過節,村里都要給十幾戶困難戶、貧困戶送去5000元救助金和日常生活用品,讓他們切實感受到組織的溫暖和關愛,對80歲以上老人每年發放50元健康慰問金。在全村大力倡導精神文明建設的同時,人們發現,家庭關係和睦了,鄰里關係和諧了,幹群關係融洽了,到處呈現一派祥和、文明、知禮、事業發達的蓬勃景象。

黨建工作

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的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關係著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能否貫徹執行,關係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實現。河下村支部緊緊抓住黨建這個關鍵不放鬆,在陣地建設、隊伍建設、制度建設上做文章,不斷擴充新鮮血液。
一是多方籌資,建成一塊強陣地。2007—2008年間,該村共投資50餘萬元,對村支部活動陣地進行了改造、整修,制度全部上牆,各室齊全,民眾開會有了場所,黨員學習有了地方。二是團結奮鬥,形成一個好班子。團結的基礎就是民主集中制原則。在河下村,凡涉及人、物、財及全村經濟社會發展等事關大局的事情,都必須由“三會”層層討論通過後方可執行。“會前多交流,會中可討論,會後不扯皮”,大家都自覺維護著班子的團結,村兩委成員之間常常為工作和原則問題爭得面紅耳赤,在生活中又都是互敬互助、無話不說的好朋友。
三是規範管理,完善一套好制度。農村工作千頭萬緒,矛盾錯綜複雜。村黨支部認為只有建章立制,照章理事,用制度約束人,才能更好地開展各項工作。因此,黨支部在全村建立了有關黨組織建設、黨員定期培訓、經濟社會發展等相關制度20餘條。每項制度都是具體落實到人,有專人監督,有考核評比。大家的制度大家定,自己定出的制度管自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