沮渠姓(沮渠氏)

沮渠姓

沮渠氏一般指本詞條

沮渠姓,姓氏。

沮渠氏源出於且人。沮吳,亦即徂徠,在今山東泰安東南一帶,且人在堯舜時代曾居於該地。後為商王朝所逼,且人被迫向四方遷移,在山東的仍稱且人,向東北的則遷融入沃沮,向西的遷入新疆建且未國,向西南的遷建苴候國,向南者遷為且歐、且蘭,後為百越一支,最後大多融入漢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沮渠姓
  • 外文名:jǔ qú
  • 發源:黃河流域
  • 注音:ㄐㄩˇ ㄑㄩˊ
姓氏淵源,改冠漢姓,得姓始祖,歷史名人,帝王國君,

姓氏淵源

單一淵源:源於古匈奴族,出自匈奴屠各部卜氏一族重輔臣官左、右沮渠,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遷往邊疆地區的且人,又分別融入回紇、布依、水、壯、滿、朝鮮等族。西遷的一支經陝西且水遷至甘肅,建徂國,後為周文王所滅。餘部再經河西走廊向西遷播,至秦朝時期在新疆建且末國、東且彌國、西且彌國,後為匈奴冒頓單于所破,成為匈奴的屬國。冒頓單于設大且渠之官管轄,“且渠”即為且人的首領,“渠”有首領之意。所以,後來的匈奴族沮渠部,世世為部落酋豪。後相對穩定地入居於臨松盧水(今甘肅張掖)。
沮渠姓
《百家姓》
據唐朝房玄齡等所著《晉書》中記載:“匈奴之類,總謂之北狄……北狄以部落為類,其入居塞者有屠各種、鮮支種、寇頭種、烏譚種、赤勒種、捍蛭種、黑狼種、赤沙種、郁鞞種、萎莎種、禿童種、勃蔑種、羌渠種、賀賴種、鐘跂種、大樓種、雍屈種、真樹種、力羯種,凡十九種,皆有部落,不相雜錯。屠各最豪貴,故得為單于,統領諸種。其國號有左賢王、右賢王、左奕蠡王、右奕蠡王、左於陸王、右於陸王、左漸尚王、右漸尚王、左朔方王、右朔方王、左獨鹿王、右獨鹿王、左顯祿王、右顯祿王、左安樂王、右安樂王、凡十六等,皆用單于親子弟也。其左賢王最貴,唯太子得居之。其四姓,有呼延氏、卜氏、蘭氏、喬氏。而呼延氏最貴,則有左日逐、右日逐,世為輔相;卜氏則有左沮渠、右沮渠;蘭氏則有左當戶、右當戶;喬氏則有左都侯、右都侯。又有車陽、沮渠、餘地諸雜號,猶中國百官也。其國人有綦毋氏、勒氏、皆勇健,好反叛。漢武帝時,有騎督綦毋俔邪伐吳有功,遷赤沙都尉。”至於匈奴族中卜氏的來源,據史籍《史記》記載,“匈奴部族四大姓之一有須卜氏,其後改為卜氏。”屬於匈奴單于旁支子弟貴族後裔。左沮渠、右沮渠都是匈奴屠各部卜氏家族的官員稱謂,自先秦時期就已有之,是部族中最重要的官員,相當於漢、唐時期的左、右宰相。左沮渠偏重於政令的執行與生產管理,右沮渠偏重於軍事管理與戰役指揮。其後人漸次以“沮渠”為姓氏,統稱沮渠氏。
沮渠姓
沮渠姓
據說,沮渠氏的子弟都有一種驚人的遺傳天賦,那就是對天文地理有天生的敏感領悟力。這個氏族忠實繼承著祖輩遺留下來的一道古老遺訓,並將其作為凝聚家族團結的精神信條。其遺訓就是:“某年某月,上天的使者將持一面雕有藍眼狼的黃金盾牌來到部落,部落中的人見到盾牌後必須全部隨其出征,在天神的率領下進行一場偉大的戰鬥。“其實很多匈奴部落都有這么一條古訓,不過大都在漫長的歲月中隱沒遺忘了,只有沮渠氏的後人篤信並傳承著這種說法。沮渠氏似乎凝聚了祖輩積累下來的所有天賦,從小就聰明過人。他們從小的志向就是復興大匈奴,重新使匈奴的蹄聲和刀鋒馳騁飛揚在祁連南北。他們最感興趣的,莫過於流傳下來的祖先左沮渠的一則軼事:“在某個寒冷的冬天,左沮渠隨匈奴突騎隊襲擊了西漢的一個軍事據點,意外地從中得到了一大捆冊編。在回到帳篷打開後,他驚奇地發現這就是漢人流行的《大胤歷》。當時匈奴族人還沒有曆法,左沮渠也不能流暢地閱讀秦朝人所書寫的小篆,但憑著他那種對天文地理的天生興趣和領悟力,很快就摸索出了其中的曆法規律。他仿佛著了魔一般,日夜就著篝火研習,眼睛、鼻子被濃煙燻得烏黑,身旁邊的其他匈奴貴族無不嗤笑其是瘋子。多年後,左沮渠請求大單于派給自己一支遠征隊,據傳是為了尋找曆法中隱藏的秘密。但後來他不知所終,據說在越過漢匈邊界時,死於西漢名將李廣的箭矢。後來的西秦國有散騎常侍沮渠興國、河湟太守沮渠漢年。北魏時期有雍州刺史沮渠康。北涼國的敦煌太守沮渠唐兒、鎮西將軍沮渠旁周。沮渠氏在後來的歷史演進中幾乎全融入了漢族。當時,十六國中也有沮渠氏族人,例如西秦國有散騎常侍沮渠·興國、河湟太守沮渠·漢年,北涼國有敦煌太守沮渠·唐兒、鎮西將軍沮渠·旁周;而到了北魏王朝時期,還有著名的雍州刺史沮渠·康等等。

改冠漢姓

沮渠氏族人在後來的歷史演進過程中,幾乎全部都融入了漢族。但是要注意的是,其後裔子孫所改冠的漢姓有很多,諸如沮氏、渠氏、左氏、佑氏、姚氏、麴氏、西氏、相氏、唐氏、李氏、金氏、安氏、門氏、蒙氏、烏氏、稠氏、復氏、伊氏、次氏等等。

得姓始祖

沮渠·蒙遜。在沮渠氏部族中輝煌一時,創建了北涼政權,因此後世的沮渠氏族人大多尊奉沮渠·蒙遜為得姓始祖。

歷史名人

沮渠京聲
(公元?~464年待考),世稱安陽侯。其先祖為甘肅天水臨城縣胡人(匈奴族)。沮渠京聲是河西王沮渠蒙遜之從弟。梁僧祐《出三藏記集》卷十四《沮渠安陽侯傳》說他“志強疏通,敏朗有智鑒,涉獵書記,善於談論”。沮渠京聲幼時即受五戒,銳志於內典之研究。凡所讀經,皆能背誦。他少年時代,曾西度流沙至於闍,於衢摩帝大寺巧遇印度著名學者佛陀斯那,並向其請教道義,受《禪要秘密治病經》。後東還至高昌,得《觀世音》、《彌勒》二觀經各一卷。回到河西之後,即譯出《禪要》。數年後,北魏拓跋燾攻滅涼州,沮渠京聲南奔於劉宋,“晦志卑身,不交世務。常游止塔寺,以居士自畢”。他初出《彌勒》、《觀世音》二觀經、丹陽尹孟顗見之,稱善。及與相見,即雅崇愛。乃設供饌,厚相優瞻。後有竹林寺比丘尼慧浚,聞京聲誦禪經,請其翻譯。沮渠京聲僅以十七日,即出五卷。後又在鐘山定林上寺出《佛母泥洹經》一卷。宋大明末年(公元464年),遘疾而卒。沮渠京聲京聲是虔誠的佛教徒。僧祐在《出三藏記集》卷十四《沮渠陽侯傳》中描述:“安陽居絕妻拏,無欲榮利,從容法侶,宣通經典”。因而京城(今江蘇南京)佛子對他無不“敬而嘉焉”。他的譯經,梁僧祐《出三藏記集》卷二載唯四部五卷,而隋費長房《歷代三寶記》卷十則增至三十五部,合三十六卷,增加了三十一部,三十一卷。此三十一部經,長房未具體指出其出處,只說“上來不注見處者,並出別錄”。唐道宣《大唐內典錄》卷四幾乎一字不差地照抄《歷代三寶記》的記載。唐智升經過一番考訂,在《開無釋教錄》卷五中,記載沮渠京聲譯經為二十八部,二十八卷:
《視彌勒上生兜半天經》、《諫王經》、《治禪病秘要經》(此經別《錄》皆為二卷,而《開元錄》則為一卷)、《淨飯王涅盤經》、《進學經》、《/\關齋經》、《五無返復經》、《佛大僧大經》、《耶祗經》、《末羅王經》、《摩達國王經》、《旃陀越國王經》、《中陰經》、《觀世青觀經》、《波斯匿王喪母經》、《佛母般泥洹經》、《弟子慢為耆域述經》、《長老寺悅經》、《五苦章甸經》、《分和檀王經》、《弟子事佛吉凶經》、《生無變識經》、《優婆塞五戒經》、《賢者律儀經》。上述二十八經,皆為一卷本。其中《治禪病秘要經》,僧祐在《沮渠安陽侯傳》中說是在河西譯出的。他說京聲“及還河西,即譯出《禪要》(即《禪要秘密治病經》),轉為漢文”但他在同書卷二又註明此經是在“宋孝建二年(公元455年)於竹園寺譯出”。隋朝時期的費長房同意此說。唐智升認為不僅《禪要秘密治病經》是在宋孝建二年澤出的,其他各經亦皆在竹園寺和定林上寺譯出的。如他說:“京聲擬孝武孝建二年乙未於楊都竹園寺及鐘山定林上寺譯《彌勒上生經》等二十八部”。
沮渠京聲在家破國亡、逃亡他鄉之後,尚能振作精神,為譯經事業作出貢獻,實屬難得,堪為後人尊敬。
沮渠羅仇沮渠麴粥
(公元?~397年待考),匈奴族,沮渠·蒙遜之伯父;臨城盧水人(今甘肅張掖)。著名東晉末十六國時期後涼國大臣。
東晉太元十一年(後涼太安元年,公元386年),呂光建後涼政權稱帝後,因西秦國乞伏·乾歸出爾反爾,數度叛離,決定出兵消滅他。東晉隆安元年(後涼龍飛二年,公元397年)農曆2月,呂光派他的庶長子、太原公呂篡攻克金城(今甘肅蘭州),弟弟天水公呂延帶著大將、沮渠部落酋長沮渠·羅仇、沮渠·麴粥兄弟攻克臨洮、武始、河關,後因呂延麻痹輕敵,兵敗被殺,後涼軍被迫撤退。呂光埋怨沮渠·羅仇、沮渠·麴粥護衛不力,以敗軍之罪殺了沮渠·羅仇、沮渠·麴粥二兄弟。
沮渠男成
(公元?~401年待考),匈奴族,沮渠·蒙遜之兄長;臨城盧水人(今甘肅張掖)。著名東晉末十六國時期北涼國大臣。段業建北涼國稱王后,任沮渠·蒙遜為張掖太守、臨池公、尚書左丞;任沮渠·男成為輔國將軍,負責軍國大事。段業與沮渠·蒙遜雖然是君臣關係,但沮渠·蒙遜並不買段業的帳,因為北涼的軍政大權都掌握在沮渠·蒙遜兄弟手中。這樣,段業當然很不滿意,於是他們君臣之間貌合神離,同床異夢。因為沮渠·蒙遜感到奪取北涼政權的時機還不成熟,又怕遭到段業的暗算,於是在(公元401年),沮渠·蒙遜主動要求去安西當太守(今甘肅敦煌東北),以等待時機。段業覺得沮渠·蒙遜離開張掖再好不過,於是十分痛快的答應了他的要求。離開張掖前,沮渠·蒙遜絞盡腦汁地想出一個極其陰險的奪權方案。
農曆5月的一天,沮渠·蒙遜向兄長沮渠·男成告別,並約好時間一同去蘭門山祭祖,然後,派自己的親信許鹹密報段業,說沮渠·男成準備借祭山之機發動叛亂。段業沒有分析,就輕信了沮渠·蒙遜的詭話,派人時刻監視沮渠·男成。過了幾天,沮渠·男成果然向段業稟報說,要與兄弟沮渠·蒙遜到蘭門山祭祖,結果在途中被段業預先埋伏好的士兵捕殺,可憐沮渠·男成成為了弟弟沮渠·蒙遜起事篡權的理由,一個犧牲品。沮渠·男成一死,沮渠·蒙遜立刻泣不成聲的對部下說:“男成對北涼無限忠誠,如果沒有男成,段業能有而今的基業嗎?可段業卻無辜把他殺害,難道諸位就不能為他報仇嗎?況且涼州兵荒馬亂,段業能收拾這個爛攤子嗎?”沮渠·男成平時在沮渠部中非常得人心,諸部將都願意為他報仇。所以,沮渠·蒙遜很快就拉起了一支一萬多人的隊伍,起兵攻打段業,附近的羌、胡也紛紛回響,段業身邊的兵將也大都投降了沮渠·蒙遜。沮渠蒙遜很快就攻下了張掖城,抓住了段業。段業對沮渠·蒙遜哀求說:“我孤身一人,希望你給我留條活路,讓我回家同妻子團聚”。
然而沮渠·蒙遜不容分說,馬上下令讓士兵殺死了段業。段業自開國到被殺共在位四年。
沮渠廣宗
(生卒年待考),匈奴族;臨城盧水人(今甘肅張掖)。著名東晉末十六國時期北涼國大臣、張掖太守。
沮渠政德
(生卒年待考),匈奴族,沮渠·蒙遜之次子;臨城盧水人(今甘肅張掖)。著名東晉末十六國時期北涼國大臣,河西世子。
沮渠成都
(生卒年待考),匈奴族;臨城盧水人(今甘肅張掖)。著名東晉末十六國時期北涼國大臣,前軍將軍。

帝王國君

沮渠蒙遜
(公元386~433年),匈奴族;臨松盧水人(今甘肅張掖)。著名十六國時期北涼國的建立者,北涼太祖武宣王,在位時間從公元401~433年為期三十三年,終年六十六歲。
沮渠牧犍
(公元?~439年),匈奴族,一作茂虔,沮渠蒙遜第三子;臨松盧水人(今甘肅張掖)。著名北涼國第二代君王,北涼哀王,在位時間從公元433~439年為期六年,終年歲數待考。
沮渠無諱
(公元?~444年待考),匈奴族,沮渠蒙遜之子,北涼哀王之弟;臨松盧水人(今甘肅張掖)。著名北涼國第三代君王,在位時間從公元439~444年為期五年,終年歲數待考。
沮渠安周
(公元?~460年),匈奴族,沮渠蒙遜之子,北涼哀王之弟,沮渠無諱之弟;臨松盧水人(今甘肅張掖)。著名北涼國末代君王,在位時間從公元444~460年為期十六年,終年歲數待考。沮渠牧犍在位時,沮渠無諱被任命為樂都太守。
北涼永和七年(公元439年)北魏攻姑臧,沮渠牧犍出降後被殺。當時沮渠無諱據甘肅酒泉自保,沮渠安周乃奉沮渠無諱之命西渡沙漠攻擊鄯善(今新疆若羌)。
公元442年沮渠無諱西行與沮渠安周會師,並占領了鄯善,不久,又出兵占領了高昌(今新疆吐魯番)。
北涼沮渠無諱承平二年(公元444年)末,沮渠無諱病逝,沮渠安周繼立,不改元。南朝宋仍封沮渠安周為河西王。
公元444年,沮渠安周在吐魯番稱高昌國王,他去到高昌城東邊的吐峪溝開山鑿洞,恭身禮佛,因此吐峪溝石窟,在南北朝時期,成為高昌王國最高統治集團全力經營的佛教重地之一。
北涼承平十八年(公元460年),柔然攻高昌,沮渠安周被殺,北涼國就此滅亡。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