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鴻

沙鴻,浙江畫院副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浙江省文聯委員,浙江省美協主席團委員,浙江省中國人物畫研究會副會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沙鴻
  • 國籍:中國
  • 職業:美術師
  • 性別:男
簡介,個人評價,沙鴻作品,專注情感,藝術不是職業,培養學生,

簡介

沙鴻(1956.7—)1956年生於浙江杭州。1982年2月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獲文學士學位。後任浙江省文化廳社文處幹部、
省民眾藝術館美術室主任。現為浙江畫院副院長、研究館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浙江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浙江省美術家協會主席團委員、浙江中國人物畫研究會理事、浙江省美術評論會會員。作品曾入選第六屆、第七屆、第八屆和第九界全國美術展覽,獲文化部第八屆全國群星獎優秀獎和浙江省群星推薦銀獎,獲第二屆中國美術金彩獎國畫銀獎,入選中國江南工筆畫精品展、中國南宋風情畫展、中國茶文化藝術展等赴法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來展出。連環畫《紅楓樹下》入選第六屆全國美展,中國畫《南宋城臨安鬧市圖》、漫畫《有銜階級》入選第七屆全國美展。論文有《中國現代民間繪畫初探》,作品《花季》榮獲2004年首屆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畫精品展銀獎。

個人評價

沙鴻的作品傳承了“浙派人物畫”貼近生活、深入寫實和發揚中國畫優秀傳統的特點。本次畫展以酣暢淋漓的筆墨、
嚴謹的造型、變化豐富的構成了兩齣鮮活生動的“筆墨故事”。前浙江畫院院長張華勝先生說,池沙鴻是一位十分關注生活、熱愛生活的畫家,他曾為了這次創作跑到陝北延安等地採風;也曾十來年傾注心血輔導一位高位癱瘓的殘疾女孩學畫,鼓勵她與病魔作鬥爭。因此,我們要用一個“愛”字去解讀他的作品,因為有愛,他的作品才充滿了吸引大家的無窮魅力。這么多的畫家,很難給池沙鴻下一個很完整的定義。因為他說自己不是一個職業畫家,說不要把畫畫看得太重;因為他當過農民、當過工人;因為他興趣廣泛,喜歡旅遊、唱歌甚至是電腦遊戲;因為他沒有座右銘,最簡單的願望就是做個好人。
作品展

沙鴻作品

為喜慶建國60周年,浙江畫院、浙江省美術家協會、浙江省中國人物畫研究會和杭州恆廬美術館共同推出“筆墨敘事·池沙鴻新作展”。展出池沙鴻最近創作的中國畫作品73幅。池沙鴻現為浙江畫院副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浙江省文聯委員,浙江省美協主席團委員,浙江省中國人物畫研究會副會長,浙江省美術評論研究會理事。作品有以陝甘寧邊區和晉察冀邊區軍民生活為題材的“邊區故事”和以京劇藝人在舞台前後的生活為題材的“梨園故事”兩個系列。別開生面地表現了前輩們為建立新中國艱苦奮鬥的側面和中國傳統文化的側面。作品傳承了“浙派人物畫”貼近生活、深入寫實和發揚中國畫優秀傳統的特點。以酣暢淋漓的筆墨、嚴謹的造型、變化豐富的構成敘述了許多離我們既遙遠又很近的感人故事,也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的一份真情。編輯本段生平體驗
生活

專注情感

人人都在生活,搞藝術的人能在生活中體驗出一些東西,然後或表現或借題發揮,做出讓人欣賞、讓人感動、讓人長時間回味、讓人由此感受到歷史的東西。由於受在出版社工作的父親和父親同事們的影響,池沙鴻從小就愛好畫畫。18歲的時候,池沙鴻畫的第一幅油畫《對蝦豐收》就入選了浙江省美術作品展覽,並開始在《富春江畫報》等報刊上發表插圖和連環畫。對於自己當初學畫畫的經歷,池沙鴻說:“我當初學畫畫的時候是從素描、速寫、水彩開始,都是以寫生為主。後來接觸到傳統的中國畫,都是以臨摹開始,很少寫生。但是後來發現這樣不行,因為藝術創作始終是來自情感的、來自生活的、來自自然的,絕非純技術的事情。習畫之初就應該擁抱自然、走進社會、深入生活,關注自己的情感和感受。”生活是藝術創作的源泉。一個畫家如果沒有豐富的閱歷和生活積累,很容易在創作中流失被挖掘到的情感和現實的動機。“去體驗生活有一种放飛的感覺,陌生的東西很容易讓自己的感動,牽引自己全身心的記錄。”池沙鴻說,畫家體驗生活的結果實際體現在捕捉到多少“入畫”的東西。這個“入畫”還應該是與自己的特殊作畫模式、情感表達方式是渾然一體的。許多特殊的情感和體驗來得很不容易,有的會稍縱即逝。當時記錄下來,過後是很受益的。也許今天的感覺成不了畫,但是有了其他的積累以後,就可以成畫了。池沙鴻作品
對於體驗生活的方式,池沙鴻認為沒有一種定式。“陸儼少到四川基本可以說是因為生活所迫,屬於被動狀態,但他在巴蜀山水中感悟了山水的真實,發現和演化出很有個性的雲和水的線條,成就了他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而黃胄則是很有意識地把新疆作為自己的生活基地,是一種主動的狀態。”無論是被動狀態還是主動狀態,都是一種形式。很難證明他們僅有這樣的經歷就能成就他們的藝術。因為他們其他形式的生活體驗積累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最終在這一段經歷中使他們完成了自己整體創作的成熟。體驗生活就必須捕捉到真實的東西,真實的東西自然包括真實的細節。池沙鴻說:“畫家不是到一個地方才算體驗生活的開始。一上路就有很多東西需要注意,甚至沒有上路就在身邊,不能忽略。如果創作時對某種事物、人物、動作的真實性心中沒底,不妨再去體驗體驗。”

藝術不是職業

藝術不是一種職業,而是生命表達的需要。藝術最終追求的目的不是技巧,而是抒發思想情感,流露個性特徵。它是真誠的、自然的,卻又是經過潤色的。雖然已經在藝術領域、在中國畫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但是池沙鴻一直不認為自己是一個職業畫家。因為他認為,藝術本不是一種職業,何談職業畫家。沙鴻最喜歡畫的就是人物,特別是農村的少女和孩童。他的人物畫有著鮮明的地域特點,充滿著濃郁的生活氣息,樸拙中透著典雅,強悍中透著親情。人物造型健康樸實、矯健生動,觀之讓人產生溫馨的親切感。特別是他畫的孩童系列,憨態可掬、活潑天真,將過年時兒童的那種興奮、幸福的感受表現得淋漓盡致。池沙鴻畫的小孩,都是在他自己那個時代的小孩。池沙鴻說,這是一種回憶,這是一種人情味的懷念。“畫農村題材是因為自己當過農民,對農村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狀態有過切身的體會和感悟。”池沙鴻不僅在農村生活過,而且也做過很長時間的農村美術工作。當時從美院畢業以後不久,池沙鴻被調到省民眾藝術館工作,那個時期對他以後的藝術道路影響非常深遠。他深深地感覺到,人民民眾需要藝術,藝術也需要民眾。所以池沙鴻的人物畫基本都是反映現實,反映普通人的。“古代仕女現在也畫,畢竟那是中國畫人物造型的傳統,可以用來學習、調劑。但是到了今天,還老是去畫古代的仕女,就沒多大意思了。”作為一個“非職業”畫家,池沙鴻認為,藝術品市場應該發展,因為市場可以推動藝術的發展。藝術不是高高在上的東西,也不應該是高高在上的東西,它應該回到民眾當中,回到社會當中去。“但方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我們可以辦商業性的展覽,也可以辦公益性的展覽,針對不同的人群,針對不同的需要,多方面發展,但最終的目的是為了推動藝術的發展”。池沙鴻說,現在有很多畫家只注重繪畫的商品價值,脫離了對藝術本身的追求和對社會的責任,這是不值得提倡的。

培養學生

畫畫的人容易在寫生中被描摹的對象俘虜,又容易在臨摹中被前人的程式俘虜。所以有人離開了描摹對象,手中的畫筆便一籌莫展。所以有人筆墨功力深厚,卻沒有自己的個性。這都是缺少創作、技巧至上的結果。目前,浙江畫院以藝術創作為目標,也為社會培養一些學生。池沙鴻一直認為,藝術的教學不僅僅是把技巧教給學生,藝術最重要的往往也不是技巧,而是對藝術的理解和創造,是由衷而發的。所謂由衷而發就是指畫家對表現對象有真情實感,然後通過自己的藝術語言加以表達和宣洩出來。它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精神體驗,是情真意切的筆墨衝動。沙鴻說:“我們最看重的就是他們的創造能力。在和學生的交流和探討中,我自己也發現了他們的很多優點,這實際上是一個互相學習、互相促進的過程。這個學習和促進的核心就是創造力。”繪畫技術在融進感覺,升華為感悟中的組成部分時,才能真正地發揮作用。雖然很看重創造能力,但是池沙鴻說技巧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你有很好的思想,你有很好的創造能力,但是你沒有很高的筆墨水平,沒有很多技術手段,也是不行的。因為你有了感覺卻表現不出來。所以,我主要是把對藝術的理解傳達給學生,激發他們創造的潛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