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頭村(廣東省深圳市鹽田區鹽田街道鹽田社區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16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沙頭村是廣東省深圳市鹽田區鹽田街道鹽田社區下轄村,位於鹽田街道東北部,距街道辦事處約3千米。相鄰自然村有鹽田墟鎮、漁村、山邊村、華僑新村。據村民口述,清末民初,客家人由汕頭遷至沙頭海灣區域,在大水坑、叢樹林、麻竹塘、渡仔頭(今疊翠島)、竹仔瀝等地開荒墾地,以種水稻為主,打漁為輔,陸續定居下來,繁衍生息。因此地近海,被海水衝擊成一個很大的沙灘,村民的房子都建在沙灘上,故取名沙頭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沙頭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深圳市鹽田區鹽田街道鹽田社區
  • 地理位置:鹽田街道東北部
清朝,屬新安縣1914年,屬寶安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屬寶安縣東和鄉;1958年,屬南天門公社鹽田大隊;1979年,屬深圳市羅湖區鹽田公社;1983年,屬沙頭角管理區鹽田街道;1990年,屬羅湖區鹽田街道;1998年,屬鹽田區鹽田街道鹽田社區。
世居村民主要為何姓,另有張姓、李姓、鐘姓、韓姓等。
2015年末,戶籍人口143人,其中男性86人,女性57人;80歲以上5人,最年長者90歲(男);實際在村人口143人非戶籍外來人口約1100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約80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約30人,主要分布在英國、荷蘭等國。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傳統經濟以漁業、農業為主,農業主要種植水稻、鳳梨、甘蔗、番薯、花生等。1993年,村民集資成立深圳市鴻泰股份公司,2015年營業收入1440萬元,人均分紅1.34萬元。現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村集體經濟分紅、工商業收入、房屋租金和工資性收入等。茶果、年糕、粽子、月餅等是當地客家傳統食品。此外,村民還自製豆腐和釀製糯米酒。
惠深沿海高速S30線、北山道、鹽梅路經過該村。1960年通電、通自來水、實現村道水泥硬底化,1978年通電話,20世紀90年代末通網際網路。有籃球場、海邊公園、老人活動中心等,供村民休閒娛樂。此外還設有老人圖書室,藏書1000多冊。
疍家節、舞麒麟是該村主要民俗活動,村民還會製作魚燈及麒麟道具。
該村流行唱客家山歌,內容廣泛,語言樸素生動,歌詞善用比興,韻腳齊整,基本上是4句和5句的七字型,第一、二、四句押韻,大多一字一音,偶爾一字多音。根據內容不同,一首山歌可分多個小節。演唱形式有獨唱、對唱等。題材以漁農生活為主,反映出濃郁的深港兩地區域特徵。曲調抒情奔放、細膩纏綿。以前,山歌藝人多以口口相傳為主。近年來,逐漸有人整理記譜填詞,以現代教學方式進行傳承。客家山歌被列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主要流行於廣東梅州、河源、惠州、深圳(龍崗、鹽田)。如《情歌對唱》,男:久聞妹子山歌靚,今日相逢愛開聲,彩蝶戀花情誼好,阿哥心想同妹行;女:花還未開蝶就來,笑你阿哥好痴呆,半路相逢人唔識,花不逢春不亂開。
清同治五年(1866年)義大利傳教士佛倫特里繪製的《新安縣全圖》有沙頭村。
1937年9月1日和1962年9月1日,該村兩次遭受12級強颱風襲擊(詳見海山街道暗徑村)。
1942年3月,一場瘟疫肆虐該村,死亡近百人
2010年,該村已被列人城市更新規劃,拆除重建面積5.5萬平方米,主要更新居民住宅、商業設施等。2015年底,舊改尚未完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