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變錄》是“戲劇東城”第三屆全國話劇展演季演出劇目,由內蒙古自治區話劇院原創。
該劇表現了草原人民不畏懼困難險阻,始終奮戰在防沙治沙一線,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將黃沙變為綠洲的故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沙變錄
- 類型:話劇
- 導演:李軼博
- 編劇:王東旭、鐘鳴
- 舞美:曹林、劉鵬
- 燈光:馬路
劇情介紹,主創團隊,創作故事及特色,
劇情介紹
《沙變錄》的故事發生在曾經被沙漠侵襲的乾旱草原,治沙隊長哈斯朝魯挺身而出,勸解並帶領眾人科學治沙,“蒙古馬”的精神激發了大家治沙的信念。他們在沙地上打井之時,一場突如其來的事故讓巴圖夫婦命喪流沙。哈斯朝魯和妻子烏雲其其格收養了巴圖的孩子巴特爾。二十年後哈斯朝魯積勞成疾病倒了。老伴請求他安心靜養,孩子們也表示一定要替父親完成造林目標。兒女們使用新技術擴大了種植面積。新老基層治沙人在劇中個完成使命交接,大漠兒女們最終成長為新時代的合格的治沙人。
主創團隊
該劇由中國戲曲學院導演系副教授李軼博擔任導演,並組織了編劇等主創團隊,編劇王東旭、鐘鳴,舞美設計中國舞台美術學會會長曹林和青年設計師劉鵬,燈光設計由中國戲曲學院舞美系系主任馬路擔任。
創作故事及特色
導演李軼博介紹說:“為了排好這部戲,我們主創團隊曾多次到實地採風,而且在創作上前後經過了幾年的磨合。希望觀眾能夠從中了解內蒙古人民幾十年抗沙治沙的決心和艱苦奮鬥的不懈精神。”
話劇《沙變錄》編劇之一、來自黑龍江省京劇院的國家一級導演、編劇王東旭介紹說:“《沙變錄》在本輪復排過程加入了蒙古族歌舞、服裝道具和布景,進行了深入的蒙古族元素調研,然後再把它們變成舞台化的造型搬上舞台,同時在台詞中加入了大量蒙古族諺語,這些諺語裡面包含了深刻的含義,濃縮了蒙古族文化的精髓。這部戲主要是要突出主人公的“蒙古馬”精神,以及突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