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沙藍刺頭
- 拉丁學名:Leontopodium leontopodioides
- 別稱:火絨草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菊目
- 科:菊科
- 屬:火絨草屬
- 種:沙藍刺頭
- 命名者:(Willd.) Beauv.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本種提示,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地下莖粗壯,分枝短,為枯萎的短葉鞘所包裹,有多數簇生的花莖和根出條,無蓮座狀葉叢。花莖直立,高5-45厘米,較細,挺直或有時稍彎曲,被灰白色長柔毛或白色近絹狀毛,不分枝或有時上部有傘房狀或近總狀花序枝,下部有較密、上部有較疏的葉,節間長5-20毫米,上部有時達10厘米。下部葉在花期枯萎宿存。葉直立,在花後有時開展,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2-4.5厘米,寬0.2-0.5厘米,頂端尖或稍尖,有長尖頭,基部稍寬,無鞘,無柄,邊緣平或有時反卷或波狀,上面灰綠色,被柔毛,下面被白色或灰白色密棉毛或有時被絹毛。苞葉少數,較上部葉稍短,常較寬,長圓形或線形,頂端稍尖,基部漸狹兩面或下面被白色或灰白色厚茸毛,與花序等長或較長1.5-2倍,在雄株多少開展成苞葉群,在雌株多少直立,不排列成明顯的苞葉群。頭狀花序大,在雌株徑約7-10毫米,3-7個密集,稀1個或較多,在雌株常有較長的花序梗而排列成傘房狀。總苞半球形,長4-6毫米,被白色棉毛;總苞片約4層,無色或褐色,常狹尖,稍露出毛茸之上。小花雌雄異株,稀同株;雄花花冠長3.5毫米,狹漏斗狀,有小裂片;雌花花冠絲狀,花後生長,長約4.5-5毫米。冠毛白色;雄花冠毛不或稀稍粗厚,有鋸齒或毛狀齒;雌花冠毛細絲狀,有微齒。不育的子房無毛或有乳頭狀突起;瘦果有乳頭狀突起或密粗毛。花果期7-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乾旱草原、黃土坡地、石礫地、山區草地,稀生於濕潤地,極常見。海拔100-3200米。
分布範圍
廣泛分布於新疆東部、青海東部和北部、甘肅、陝西北部、山西、內蒙古南部和北部、河北、遼寧、吉林、黑龍江以及山東半島。也分布於蒙古、朝鮮、日本和蘇聯西伯利亞。
繁殖方法
用播種和分株繁殖。景觀用途:沙藍刺頭為沙生觀賞植物。根可藥用。嫩枝、葉、花序可作馬、駱駝飼料。
本種提示
此種通常雌雄異株。雄株常較低小,有明顯的苞葉群;雌株常較高大,且常有較大的頭狀花序和較長的冠毛,常有散生的苞葉。在雌雄同株的頭狀花序中常有多數雌花和極少雄花。此種與絹茸火絨草 L. smithianum Hand. -Mazz. 有時不易區別。
全草藥用,治療蛋白尿及血尿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