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蓢鎮

沙蓢鎮,中山市轄鎮。在市境中部。面積16.5平方公里,人口8187。轄1個居民委員會,4個村民委員會,23個自然村。鎮政府駐沙蓢,故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沙蓢鎮
  • 位置:廣東省中山市
  • 面積:16.5 km
  • 人口數量:8187人
約於清中葉淤成蓢滘沙、中流沙、沙腰沙。道光初年屬龍眼都。光緒初年屬隆鎮。宣統二年(1910年)屬二區(1930年二區改稱西鄉區,次年復稱二區)。1949年前屬二區谿角鄉。清末曾以隆都的“隆”字為號,分別設定隆盛、隆熙(圩)、隆平、隆昌、隆裕等5個關卡。1953年6月屬十一區。1957年夏屬沙蓢鄉(含今坦背鎮)。1958年屬沙溪公社稱沙蓢營,1959年劃歸港口公社時稱大隊,1960年部分併入中山農場;1961年下半年港口改為區時,分出稱公社。1963年全部併入中山農場。1970年中山農場與原縣勞改場(即鯽魚沙)合併,復稱沙蓢公社。1983年稱區。1986年12月改稱鎮。地屬中高沙田區,平均海拔1.2米。耕地1.53萬畝;主產稻穀和甘蔗,次為塘魚、蔬菜、荔枝、桔、橙和香大蕉。有名產“三月紅”荔枝和“胭脂紅”番石榴及草菇。建有電動排灌站25座,裝機容量817千瓦,43個內閘,200多個節制閘;開挖與疏通大小排灌河500多條,實現旱澇保收。有工商企業229家,中學1所,國小4所,衛生院(站)6間。市屬農機四廠、沙蓢農場、良種繁殖場設此。
鎮區沙蓢,在石岐西北5.4公里處。面積1.8平方公里,人口2143。約於清嘉慶末年有本市黃圃、阜圩等地疍置民受僱於三水縣西南鎮仕紳而遷此築圍墾耕。清末至民國初在此設隆熙卡,俗稱隆熙(又名隆圩)。1953年從原沙腰和蓢滘兩沙洲名中各取首字命名為沙蓢。1954年省在此設大型拖拉機站(1959年廢)後,漸成工、農副產品交易集散地。1961年為中山農場場部駐地,1970年場、社分家後為公社駐地。1986年7月經市人民政府批准為沙蓢圩。1987年10月經省政府批准,定為珠江三角洲經濟開放區重點工業衛星鎮。有工商企業89家,其中鎮辦17家。主要有壓鑄、建材、印刷、日用品等行業。主要產品有洗衣機零部件、紅磚、印刷品、絲花等。1986年鎮辦工業產值212萬元,占工農業總產值的24%。駐有銀行、財政、稅務、工商、郵電、派出所等機構。聚落在蓢滘涌南、北兩岸和廣珠公路東、西兩旁呈線、塊狀混合分布;舊建築多為磚木結構平房,新建築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樓房。廣珠公路橫貫鎮內3.7公里;蓢滘、石特、分流、沙尾等涌流經鎮內22個自然村,總長20.1公里,其中蓢滘涌通石岐,可航行50噸位船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