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縣夏茂遊春牛

沙縣夏茂遊春牛

沙縣夏茂遊春牛,福建省三明市沙縣夏茂鎮民俗,三明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沙縣夏茂鎮洪姓客家人每年立春都要舉行“遊春牛”活動。入沙始祖原藉江西的洪茂於南宋嘉太二年(1202年)任沙縣尉。洪茂逝世後第三年,其子洪原攜家眷從沙縣城關遷至夏茂水南開基,後移居夏茂水北七姑台。於是洪姓人便把贛南“遊春牛”這種客家遊藝帶進沙縣夏茂,使這種傳統遊藝活動相傳至今。遊春牛是為了祈盼新的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國泰民安。

2010年7月13日,沙縣夏茂遊春牛入選沙縣第二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0年11月,沙縣夏茂遊春牛入選三明市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沙縣夏茂遊春牛
  • 批准時間:2010年11月
  • 遺產級別:市級
  • 遺產類別:民俗
  • 申報單位:沙縣文化館
歷史淵源,民俗內容,活動時間,春牛製作,活動流程,傳承保護,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迎春牛、遊春牛良俗在福建歷史悠久,旨在重農勸耕。沙縣夏茂鎮遊春牛始於南宋嘉泰年間,源於客家人洪氏。原籍江西的洪茂於南宋嘉泰二年(1202年)任沙縣尉。其子洪原攜家眷從沙縣城關遷至夏茂水南開基後,便把贛南客家遊藝“遊春牛”引進夏茂,沿襲至今。
文革期間,夏茂遊春牛活動被全面禁止。改革開放以後,夏茂鎮恢復遊春牛活動。

民俗內容

活動時間

遊春牛一般在二十四節氣的立春日舉行,但並不是每個立春日都可以遊春牛。只有在出現“雙春”,即一個陰曆年內出現兩個立春的年份才可以遊春牛,整個活動則要在“立春”正點時辰後的兩個小時內完成。

春牛製作

在農耕時代,牛是農家不可或缺的幫手,故而“春牛”的製作格外講究。一年有四季,所以“春牛”身高四尺,身長八尺;一年有十二個月,牛尾通常是一寸二,如遇上閏月,則為一寸三,且牛嘴的張合,牛尾朝向都有講究。他們先用竹片製成耕牛骨架,糊上油紙,塗上色,再在牛頭上扎一紅花以示喜慶和對牛的褒揚。制畢將“春牛”供於祖廟,靜待出遊。

活動流程

立春日清晨,沙縣夏茂接春神、祭春牛儀式在文昌宮舉行,等到儀式結束,遊春牛活動正式開始。
“春牛”出遊排場大,前有花燈鼓、3對四方型燈柱以及10把火炬開道,接著是一扮相滑稽的男傭牽“牛”,“春牛”由4位壯漢抬著行進,一戶農家緊跟其後,男主人肩扛犁耙,女主人手提水壺,小男孩挑著牛草,小女孩提著竹籃,男扮女裝的阿婆扭動著身子跟在最後。農戶之後還有3對壯漢扛著的盛籄,第一對扛的是“五穀仙菩薩”,第二對扛的是米谷、豆瓜、果蔬,第三對扛的是白粿、雞鴨、豬肉等供品;最後是鑼鼓隊鏗鏘壓陣。春牛所到之處,家家戶戶都點燃煙花、爆竹,香火迎接。春牛游完鎮上的大街小巷後,回到文昌宮門前大坪,這時人們用火將春牛點燃,祈盼新的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國泰民安。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遊春牛旨在重農勸勞。一年之計在於春,春耕關係著一年生產、生活的好壞,所以說遊春牛是寓教於樂,勸人在歡度春節中不要忘記備耕和開始春耕。同時,現代遊春牛活動,已成為凝聚親緣族緣的紐帶。
保護措施
2012年,夏茂鎮投資168萬元在文昌宮建設紅色主題公園1座,依託民間藝術團傳承遊春牛等民俗。

社會影響

社會活動
2009年2月4日(牛年立春),夏茂鎮舉辦了傳統而又獨特“迎春牛”活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