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灣北村

沙灣北村

沙灣北村,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沙灣鎮下轄行政村,中國傳統村落,地處番禺區中部的西端,珠江三角洲的複合平原南端,接近珠江口。北有市橋水道,南有沙灣水道,西有紫坭河,四面環水,總面積2.42平方千米。

沙灣北村是沙灣古鎮的核心區域,歷史悠久,名人輩出,文化底蘊深厚。沙灣北村古建築群分布較為集中,均坐北朝南、布局規整、排列整齊。經修繕後,古建築保護情況較好,現存的古建築主要有留耕堂、光裕堂、珠海何公祠、衍慶堂等。沙灣文化是以傳統歷史文化和民間文化為主體的水鄉文化,具有豐富的物質文化資源和非物質文化資源,是以珠江三角洲為核心的民間廣府文化的傑出代表。

2013年8月26日,沙灣北村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文化部、財政部公布為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沙灣北村
  • 村落屬性:行政村
  • 所屬政區:廣州市番禺區沙灣鎮
  • 村域面積:2.42平方千米
  • 形成年代:元代以前
  • 保護級別: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
  • 批准時間:2013年8月26日
  • 批准單位: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財政部
  • 主要產品:農業、飼養業、旅遊業、村輕工業
  • 主要景點:留耕堂、光裕堂、珠海何公祠、衍慶堂等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村落格局,空間布局,建築特色,經濟社會,人口,經濟,主要景點,何少霞故居,惠岩何公祠,衍慶堂,留耕堂,佑啟堂,熾昌堂,仁讓公局,歷史文化,地名由來,傳統民俗,歷史人物,榮譽稱號,旅遊信息,交通,導覽,

歷史沿革

南宋紹定六年(1233年),何德明納價入常平司,承買得番禺沙灣官荒田地、園場等處,率其子定居於此,為沙灣何姓始祖。以後,凳翻艱其四子十孫別立十四房派,首開何姓宗族。
此後由於中原戰亂,後來的王、黎、李等姓移民先後入遷、定居繁衍,以後各姓子孫日蕃並互為婚媾,到元初永囑組始成聚居群落。
明代,各大姓先後建立宗族,聚而成鄉,將人居群落分設坊里以聯鄉保甲。時番禺縣五司之一的“沙灣巡檢司”(簡稱“沙灣司”)設司署於此,明清時沙灣鄉一直是番禺縣內最大的一個自然村。恥鞏陵
清康熙五年(1666年),朝廷為防止漁民接濟鄭成功,勒令濱海漁民內遷五十里,之前幾百年的村莊毀於一旦;雍正七年(1729年),沙灣何族由紳耆何叔渾主持,創辦每十年一次的聯壽大會(俗稱“飲錦”)。會上,集全族60歲以上男性達數百人,於祖祠留耕堂舉行盛筵,並加獎賞,以敦睦孝道。
1953年,原沙灣鄉分成5個行政村(東村、西村、南村、北村、涌口),村名曾叫北區、北村、沙北大隊、北村大隊、北鄉,現名“沙灣北村”。沙灣鎮政府曾設於沙灣北村,1988年後遷離。
2015年9月29日,沙灣北村共建參事會成立。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沙灣北村位於廣州市番禺區中部的西端,珠江三角洲的複合平原南端,接近珠江口,北有市橋水道,南有沙灣水道,西有紫坭河,四面環水,總面積2.42平方千米。
沙灣北村

地形地貌

沙灣北村以平原、丘陵為主。沙灣地帶古時是一片小島,處於河涌交錯、水陸便利的大沙田區域,從唐宋到元明時期,在海水的衝擊下慢慢連成一片小島,直至民國時期差不多成為完整的月牙形島,之後北面逐漸著陸,背靠文屋山,西面靠近青蘿嶂山邊的坡地上,古鎮沿著山腳橫向展開,鎮上西高東低,南部偏東有大量沙田,各姓族人定居後逐步將灘涂圍墾為圍田區,延至沙灣水道,形成了背山面水的亞熱帶綠洲及沿海風情的嶺南水鄉。
沙灣北村
沙灣北村

氣候

沙灣北村所在番禺區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氣溫受偏南季候風影響,暖濕多雨,光照夜紙盼敬充足,無霜期長。

村落格局

空間布局

沙灣肌理的骨架最初是以何氏留耕堂為中心的向心擴散生長,向外轉變為梳式,各個裡坊都以家祠為核心,但隨著貿易的需求,往來聯繫增多,里坊之間相溝通的道路就越來越重要。何氏由西南向東北發展,連線到李氏地盤,從此以東西為軸線的線性發展,主軸就是古安寧街也就是安寧西街和安寧東街。
沙灣北村東至中心國小,南至安寧中、西二街,西至西安里躍龍巷,北至象賢中學;以居民炒汗點而言,轄地為承芳里大街、鶴鳴里大街、敦厚里、亞中坊大街、官巷裡大街、大夫第街、車陂街、竹山后街、安宅里大街、廬江周道大街、西安里直街和槐花路,共1路14條街124條巷,另拆建而未改名的巷37條。其耕地則東與東村接壤,北與福涌村的涌邊、石涌接壤,西與西村接壤,南面便是安寧市,與南村為鄰。北村以沙灣的安寧市為市場。市場店鋪林立,為沙灣東、南、西、北和沙坑5大村的共同市場。此外,村內街道中亦有零星雜貨店、食物店等,夜市十分興旺,5村村民也往來無間。
車陂街地處沙灣的中心地帶,東西走向,歷史上的沙灣經濟繁榮,有歸應煉察“三街六市”的美譽,其中“三街”(車陂街、元善街、新街)尤以富裕聞名。而車陂街位於三街之首,是古代大戶人家的聚居之地。車陂街的古建築群保留較為完整,經修建復貌,三稔廳、何炳林紀念館已修復對外開放。

建築特色

沙灣北村保留臭精元了大量明、清、民國時期的古建築,古建築群分布較為集中,均坐北朝南,布局規整,排列整齊,規模宏大,是珠三角中心廣府文化的傑出代表。全村現存以留耕堂為典型代表的古祠堂約100座,還有一筒竹、三間兩廊、鑊耳屋、高樓、西式住宅、自由式民居等建築。車陂街地處沙灣古鎮的中心地帶,東西走向,古建築群保留較為完整。
沙灣北村
安寧西街

經濟社會

人口

截至2019年,沙灣北村戶籍人口784人,常住人口3970人,其中城鎮居民人口1950人、460戶;農民人口2020人、745戶。主要民族為漢族。

經濟

沙灣北村主要產業有:農業、飼養業、旅遊業、村輕工業。
據2020年6月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官網顯示,沙灣北村集體年收入1000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1.33萬元。

主要景點

何少霞故居

何少霞故居建於晚清時期,總面闊10.20米、總進深10.30米,占地面積105.06平方米,主要建築特色為典型的“三間兩廊”、“通堂大閣”式二層傳統民居,廣東音樂家何少霞於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出生並世居於此。
沙灣北村
何少霞故居立面

惠岩何公祠

惠岩何公祠位於沙灣北村亞中坊車陂街12號。該祠建於清代,是供奉沙灣何氏二十二世祖何惠岩的祠堂。公祠在解放後曾做過“翩翩照相館”,2003年納入沙灣古鎮開發管理,2005年重修。坐西北向東南,三間兩進,左側建襯祠,總面闊10.30米,總進深18米,占地387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190平方米。
沙灣北村
惠岩何公祠立面

衍慶堂

衍慶堂始建於明代,重建於清嘉慶年間(1796年—1820年),於2005年整體修繕並重建已毀的頭門。全祠背北向南,三間三進,總面闊14.2米、總進深36米,占地面積511.2平方米。
沙灣北村
衍慶堂鳥瞰

留耕堂

留耕堂是沙灣何氏家族的始祖祠堂,始建於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其後屢建屢毀。現存的留耕堂為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擴建而成,面積為3334平方米。留耕堂是番禺區現存年代最久遠、布局最嚴謹、規模最宏大、造工最精巧,保存最完好的粵中宗祠的經典之作,有“嶺南綜合藝術之宮”的美譽,是沙灣的標誌性建築。
沙灣北村
留耕堂鳥瞰

佑啟堂

佑啟堂位於沙灣鎮北村車陂街12號。從建築風格上看,該祠建於清代,2003年納入沙灣古鎮開發管理,2005年重修。坐西北向東南,三間兩進,總面闊11.5米,總進深20.3米,占地233.45平方米。
沙灣北村
佑啟堂鳥瞰

熾昌堂

熾昌堂位於沙灣北村車陂街8號。從建築風格上看,該祠始建於清代,2003年納入沙灣古鎮開發管理,2005年重修。坐西北向東南,三間兩進,總面闊10.9米,總進深19.3米,占地210.37平方米。
沙灣北村
熾昌堂鳥瞰

仁讓公局

仁讓公局位於沙灣北村公局巷2號,始建於清代嘉慶十四年(1809年),為鄉中何、王、黎、李四大姓氏聯合建造的鄉村級自治性質機構。民國後,公局改名為“鄉公所”,一直沿用至建國初期。土地改革時,鄉內分為東、南、西、北等四個農民協會,鄉公所隨之解散。以後一度為沙灣郵電局使用。後為一塑膠廠所用,塑膠廠停產後空置。該建築於2003年鎮政府撥款重修,現用於沙灣社區居委會辦公地點。建築坐北向南,三間三進,總面闊10.75米,總進深30.4米,建築面積326.80平方米。
沙灣北村
仁讓公局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沙灣北村因地處古海灣半月形沙灘之畔而取名沙灣。明清兩朝,因避“沙灣巡檢司”之諱,曾用名青蘿鄉、本善鄉。民國時期取消巡檢司之制,遂復名沙灣鄉。沙灣北村位於沙灣的北部,故名北村。村名曾叫北區、北村、沙北大隊、北村大隊、北鄉,現名“沙灣北村”。

傳統民俗

魚燈
魚燈是沙灣北村一種古老的文化藝術,起源於大戶人家門前的燈籠。在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之夜,由鄉中兒童肩扛手提,在古街古巷間列隊巡遊,這是當地民俗節慶活動。
祭祀崇禮
祭祀是主要宗族活動,有20世紀90年代以來每年的清明時節,各姓後人分別擇定日子、張榜公布,組織同姓宗親隊伍前往始祖墓地,舉行名為“拜太公”的掃墓活動,期間有鉤沉族史、弘揚祖德和孝道傳統的宣講,活動結束前均舉行聯誼晚宴。
沙灣北村
沙灣北村婚俗
喪葬
沙灣北村地區歷來重視殯喪和墓葬。凡親屬去世,都會發出訃告,通告親友,搭起喪棚,設定靈堂。出喪時,要按沿襲下來的街道路線出殯。送葬時,男子直送到下葬之處。
飄色
沙灣飄色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民眾基礎。傳統的沙灣飄色造型別致、製作精巧,連線“飄”和“屏”的“色梗”尤其精妙。沙灣飄色在色彩艷麗,造型大方、裝置奇妙、講究力學、內容含蓄的特點。在“飄色”遊行時,每兩板飄色之間配有一台八音鑼鼓櫃,形成聲、色、藝組合表演的流動立體舞台。

歷史人物

何柳堂(1874年—1933年),琵琶演奏家、作曲家,廣東音樂典雅派開創者之一,繼承發展何氏家庭音樂傳統。代表作有:《賽龍奪錦》《迥文錦》《七星伴月》《醉翁撈月》等。其中《賽龍奪錦》影響力從廣東遍及全國。
何與年(1880年—1962年),何柳堂堂弟,廣東音樂多產作家。自幼受祖父音樂陶冶,隨何柳堂學琵琶,後又精通“三弦”、“揚琴”等樂器,對粵曲唱腔素有研完。傳世作品《晚霞織錦》《長空鶴淚》《華胄英雄》《侯門彈鋏》等30多首,經唱腔整理的樂曲珍品10餘首,對粵劇改革貢獻卓越。
何少霞(1894年—1942年),出生於書香之家。教育良好,受“五四運動”洗禮,思想較為開放。他不但精研廣東音樂,且嫻熟琵琶、三弦以及各種樂器的演奏、製作及創作。何少霞是廣東最廣東音樂及粵曲的重要作家之一。主要作品有《白頭吟》和《夜深沉》。

榮譽稱號

2013年8月26日,沙灣北村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公布為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
2021年7月,廣州市“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羊城行動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了“廣州粵菜師傅名村”,沙灣北村入選其中。
2022年1月10日,入選為第三批廣東省文化和旅遊特色村。

旅遊信息

交通

自駕
廣州方向:廣州南環高速—東新高速(沙灣出口)—市良路(往沙灣方向走4.5千米)—大巷涌路—沙灣古鎮。
深圳方向:廣深高速(廣州方向)—京港澳高速(虎門、中山、珠海方向)—莞佛高速(順德、三水方向)—南二環高速(欖核出口)—往市橋方向直走過北斗大橋(5千米)—市良路(沙灣方向)—大巷涌路—沙灣古鎮。
東莞方向:京港澳高速(虎門、中山、珠海方向)—莞佛高速(順德、三水方向)—南二環高速(欖核出口)—往市橋方向直走過北斗大橋(5千米)—市良路(沙灣方向)—大巷涌路—沙灣古鎮。
佛山方向:廣佛高速—廣州南環高速—東新高速(沙灣出口)—市良路(往沙灣方向走4.5千米)—大巷涌路—沙灣古鎮。
珠海方向:廣澳高速—中江高速(順德、南海方向)—廣珠西線(番禺、南沙方向)—南二環高速(欖核出口)—往市橋方向直走過北斗大橋(5千米)—市良路(沙灣方向)—大巷涌路—沙灣古鎮。
中山方向:中江高速— 廣珠西線(番禺、南沙方向)—南二環高速(欖核出口)—往市橋方向直走過北斗大橋(5千米)—市良路(沙灣方向)—大巷涌路—沙灣古鎮。
江門方向:中江高速(中山方向)— 廣珠西線(番禺、南沙方向)—南二環高速(欖核出口)—往市橋方向直走過北斗大橋(5千米)—市良路(沙灣方向)—大巷涌路—沙灣古鎮。
公共汽車
在番禺市橋乘坐番6、番7、番12、番67(途經市橋捷運站)、番68公車至文體中心(或留耕堂站)下車步行至沙灣古鎮。

導覽

景區深度游路線
A線:大巷涌、清水井、仁讓公局、何炳林紀念館、車陂街、高瑤巷、佑啟堂(水滸傳)、熾昌堂(中華神木家具)、惠岩巷(何少霞故居)、安宅里(觀音堂)、敦厚里、蘆江周道的一道牆、玉虛宮、留耕堂、西廣場、大馬巷、農耕生活館、文峰塔、書齋、鎮南祠(三雕一塑)、三稔廳、安寧西街。
B線:西廣場、大馬巷、農耕生活館、文峰塔、書齋、鎮南祠(三雕一塑)、安寧西街、三稔廳、清水井、仁讓公局、何炳林紀念館、車陂街、高瑤巷、佑啟堂(水滸傳)、熾昌堂(中華神木家具)、惠岩巷(何少霞故居)、安宅里(觀音堂)、敦厚里、蘆江周道的一道牆、留耕堂、玉虛宮。
景點精選線路
A線:西廣場、留耕堂、玉虛宮、蘆江周道的一道牆、敦厚里、安宅里(觀音堂)、熾昌堂(中華神木家具)、佑啟堂(水滸傳)、車陂街、高瑤巷、仁讓公局、何炳林紀念館、清水井、大巷涌。
B線:西廣場、留耕堂、玉虛宮、大馬巷、農耕生活館、文峰塔、書齋、鎮南祠(三雕一塑)、安寧西街、三稔廳、清水井、仁讓公局、何炳林紀念館。
沙灣北村東至中心國小,南至安寧中、西二街,西至西安里躍龍巷,北至象賢中學;以居民點而言,轄地為承芳里大街、鶴鳴里大街、敦厚里、亞中坊大街、官巷裡大街、大夫第街、車陂街、竹山后街、安宅里大街、廬江周道大街、西安里直街和槐花路,共1路14條街124條巷,另拆建而未改名的巷37條。其耕地則東與東村接壤,北與福涌村的涌邊、石涌接壤,西與西村接壤,南面便是安寧市,與南村為鄰。北村以沙灣的安寧市為市場。市場店鋪林立,為沙灣東、南、西、北和沙坑5大村的共同市場。此外,村內街道中亦有零星雜貨店、食物店等,夜市十分興旺,5村村民也往來無間。
車陂街地處沙灣的中心地帶,東西走向,歷史上的沙灣經濟繁榮,有“三街六市”的美譽,其中“三街”(車陂街、元善街、新街)尤以富裕聞名。而車陂街位於三街之首,是古代大戶人家的聚居之地。車陂街的古建築群保留較為完整,經修建復貌,三稔廳、何炳林紀念館已修復對外開放。

建築特色

沙灣北村保留了大量明、清、民國時期的古建築,古建築群分布較為集中,均坐北朝南,布局規整,排列整齊,規模宏大,是珠三角中心廣府文化的傑出代表。全村現存以留耕堂為典型代表的古祠堂約100座,還有一筒竹、三間兩廊、鑊耳屋、高樓、西式住宅、自由式民居等建築。車陂街地處沙灣古鎮的中心地帶,東西走向,古建築群保留較為完整。
沙灣北村
安寧西街

經濟社會

人口

截至2019年,沙灣北村戶籍人口784人,常住人口3970人,其中城鎮居民人口1950人、460戶;農民人口2020人、745戶。主要民族為漢族。

經濟

沙灣北村主要產業有:農業、飼養業、旅遊業、村輕工業。
據2020年6月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官網顯示,沙灣北村集體年收入1000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1.33萬元。

主要景點

何少霞故居

何少霞故居建於晚清時期,總面闊10.20米、總進深10.30米,占地面積105.06平方米,主要建築特色為典型的“三間兩廊”、“通堂大閣”式二層傳統民居,廣東音樂家何少霞於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出生並世居於此。
沙灣北村
何少霞故居立面

惠岩何公祠

惠岩何公祠位於沙灣北村亞中坊車陂街12號。該祠建於清代,是供奉沙灣何氏二十二世祖何惠岩的祠堂。公祠在解放後曾做過“翩翩照相館”,2003年納入沙灣古鎮開發管理,2005年重修。坐西北向東南,三間兩進,左側建襯祠,總面闊10.30米,總進深18米,占地387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190平方米。
沙灣北村
惠岩何公祠立面

衍慶堂

衍慶堂始建於明代,重建於清嘉慶年間(1796年—1820年),於2005年整體修繕並重建已毀的頭門。全祠背北向南,三間三進,總面闊14.2米、總進深36米,占地面積511.2平方米。
沙灣北村
衍慶堂鳥瞰

留耕堂

留耕堂是沙灣何氏家族的始祖祠堂,始建於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其後屢建屢毀。現存的留耕堂為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擴建而成,面積為3334平方米。留耕堂是番禺區現存年代最久遠、布局最嚴謹、規模最宏大、造工最精巧,保存最完好的粵中宗祠的經典之作,有“嶺南綜合藝術之宮”的美譽,是沙灣的標誌性建築。
沙灣北村
留耕堂鳥瞰

佑啟堂

佑啟堂位於沙灣鎮北村車陂街12號。從建築風格上看,該祠建於清代,2003年納入沙灣古鎮開發管理,2005年重修。坐西北向東南,三間兩進,總面闊11.5米,總進深20.3米,占地233.45平方米。
沙灣北村
佑啟堂鳥瞰

熾昌堂

熾昌堂位於沙灣北村車陂街8號。從建築風格上看,該祠始建於清代,2003年納入沙灣古鎮開發管理,2005年重修。坐西北向東南,三間兩進,總面闊10.9米,總進深19.3米,占地210.37平方米。
沙灣北村
熾昌堂鳥瞰

仁讓公局

仁讓公局位於沙灣北村公局巷2號,始建於清代嘉慶十四年(1809年),為鄉中何、王、黎、李四大姓氏聯合建造的鄉村級自治性質機構。民國後,公局改名為“鄉公所”,一直沿用至建國初期。土地改革時,鄉內分為東、南、西、北等四個農民協會,鄉公所隨之解散。以後一度為沙灣郵電局使用。後為一塑膠廠所用,塑膠廠停產後空置。該建築於2003年鎮政府撥款重修,現用於沙灣社區居委會辦公地點。建築坐北向南,三間三進,總面闊10.75米,總進深30.4米,建築面積326.80平方米。
沙灣北村
仁讓公局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沙灣北村因地處古海灣半月形沙灘之畔而取名沙灣。明清兩朝,因避“沙灣巡檢司”之諱,曾用名青蘿鄉、本善鄉。民國時期取消巡檢司之制,遂復名沙灣鄉。沙灣北村位於沙灣的北部,故名北村。村名曾叫北區、北村、沙北大隊、北村大隊、北鄉,現名“沙灣北村”。

傳統民俗

魚燈
魚燈是沙灣北村一種古老的文化藝術,起源於大戶人家門前的燈籠。在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之夜,由鄉中兒童肩扛手提,在古街古巷間列隊巡遊,這是當地民俗節慶活動。
祭祀崇禮
祭祀是主要宗族活動,有20世紀90年代以來每年的清明時節,各姓後人分別擇定日子、張榜公布,組織同姓宗親隊伍前往始祖墓地,舉行名為“拜太公”的掃墓活動,期間有鉤沉族史、弘揚祖德和孝道傳統的宣講,活動結束前均舉行聯誼晚宴。
沙灣北村
沙灣北村婚俗
喪葬
沙灣北村地區歷來重視殯喪和墓葬。凡親屬去世,都會發出訃告,通告親友,搭起喪棚,設定靈堂。出喪時,要按沿襲下來的街道路線出殯。送葬時,男子直送到下葬之處。
飄色
沙灣飄色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民眾基礎。傳統的沙灣飄色造型別致、製作精巧,連線“飄”和“屏”的“色梗”尤其精妙。沙灣飄色在色彩艷麗,造型大方、裝置奇妙、講究力學、內容含蓄的特點。在“飄色”遊行時,每兩板飄色之間配有一台八音鑼鼓櫃,形成聲、色、藝組合表演的流動立體舞台。

歷史人物

何柳堂(1874年—1933年),琵琶演奏家、作曲家,廣東音樂典雅派開創者之一,繼承發展何氏家庭音樂傳統。代表作有:《賽龍奪錦》《迥文錦》《七星伴月》《醉翁撈月》等。其中《賽龍奪錦》影響力從廣東遍及全國。
何與年(1880年—1962年),何柳堂堂弟,廣東音樂多產作家。自幼受祖父音樂陶冶,隨何柳堂學琵琶,後又精通“三弦”、“揚琴”等樂器,對粵曲唱腔素有研完。傳世作品《晚霞織錦》《長空鶴淚》《華胄英雄》《侯門彈鋏》等30多首,經唱腔整理的樂曲珍品10餘首,對粵劇改革貢獻卓越。
何少霞(1894年—1942年),出生於書香之家。教育良好,受“五四運動”洗禮,思想較為開放。他不但精研廣東音樂,且嫻熟琵琶、三弦以及各種樂器的演奏、製作及創作。何少霞是廣東最廣東音樂及粵曲的重要作家之一。主要作品有《白頭吟》和《夜深沉》。

榮譽稱號

2013年8月26日,沙灣北村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公布為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
2021年7月,廣州市“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羊城行動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了“廣州粵菜師傅名村”,沙灣北村入選其中。
2022年1月10日,入選為第三批廣東省文化和旅遊特色村。

旅遊信息

交通

自駕
廣州方向:廣州南環高速—東新高速(沙灣出口)—市良路(往沙灣方向走4.5千米)—大巷涌路—沙灣古鎮。
深圳方向:廣深高速(廣州方向)—京港澳高速(虎門、中山、珠海方向)—莞佛高速(順德、三水方向)—南二環高速(欖核出口)—往市橋方向直走過北斗大橋(5千米)—市良路(沙灣方向)—大巷涌路—沙灣古鎮。
東莞方向:京港澳高速(虎門、中山、珠海方向)—莞佛高速(順德、三水方向)—南二環高速(欖核出口)—往市橋方向直走過北斗大橋(5千米)—市良路(沙灣方向)—大巷涌路—沙灣古鎮。
佛山方向:廣佛高速—廣州南環高速—東新高速(沙灣出口)—市良路(往沙灣方向走4.5千米)—大巷涌路—沙灣古鎮。
珠海方向:廣澳高速—中江高速(順德、南海方向)—廣珠西線(番禺、南沙方向)—南二環高速(欖核出口)—往市橋方向直走過北斗大橋(5千米)—市良路(沙灣方向)—大巷涌路—沙灣古鎮。
中山方向:中江高速— 廣珠西線(番禺、南沙方向)—南二環高速(欖核出口)—往市橋方向直走過北斗大橋(5千米)—市良路(沙灣方向)—大巷涌路—沙灣古鎮。
江門方向:中江高速(中山方向)— 廣珠西線(番禺、南沙方向)—南二環高速(欖核出口)—往市橋方向直走過北斗大橋(5千米)—市良路(沙灣方向)—大巷涌路—沙灣古鎮。
公共汽車
在番禺市橋乘坐番6、番7、番12、番67(途經市橋捷運站)、番68公車至文體中心(或留耕堂站)下車步行至沙灣古鎮。

導覽

景區深度游路線
A線:大巷涌、清水井、仁讓公局、何炳林紀念館、車陂街、高瑤巷、佑啟堂(水滸傳)、熾昌堂(中華神木家具)、惠岩巷(何少霞故居)、安宅里(觀音堂)、敦厚里、蘆江周道的一道牆、玉虛宮、留耕堂、西廣場、大馬巷、農耕生活館、文峰塔、書齋、鎮南祠(三雕一塑)、三稔廳、安寧西街。
B線:西廣場、大馬巷、農耕生活館、文峰塔、書齋、鎮南祠(三雕一塑)、安寧西街、三稔廳、清水井、仁讓公局、何炳林紀念館、車陂街、高瑤巷、佑啟堂(水滸傳)、熾昌堂(中華神木家具)、惠岩巷(何少霞故居)、安宅里(觀音堂)、敦厚里、蘆江周道的一道牆、留耕堂、玉虛宮。
景點精選線路
A線:西廣場、留耕堂、玉虛宮、蘆江周道的一道牆、敦厚里、安宅里(觀音堂)、熾昌堂(中華神木家具)、佑啟堂(水滸傳)、車陂街、高瑤巷、仁讓公局、何炳林紀念館、清水井、大巷涌。
B線:西廣場、留耕堂、玉虛宮、大馬巷、農耕生活館、文峰塔、書齋、鎮南祠(三雕一塑)、安寧西街、三稔廳、清水井、仁讓公局、何炳林紀念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