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清泉 (1916—1998) 回族, 江蘇鎮江人。
沙清泉祖籍鎮江,生於上海,但他的大半輩子卻是在河南度過的,骨灰也撒在了滾滾東流的黃河中。 沙清泉先生是我國新興木刻版畫運動的推行者和實踐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沙清泉
- 民族:回族
- 出生地: 江蘇鎮江
- 出生日期:1916
- 逝世日期:1998
資料,簡介,
資料
早在上個世紀30年代,先生即投身於魯迅先生所創導的新興木刻版畫運動,參加抗戰七君子李公朴創辦的木刻研究班和鄒韜奮先生倡導的上海職業界抗敵救亡工作。以刀為筆,以刀帶槍,創作了大量宣傳抗敵救亡、呼籲團結抗戰的木刻版畫作品,是中華全國木刻界抗敵協會(後更名為中國木刻研究會)的創始人之一。先生先後在河南新鄭、禹縣、魯山、葉縣、洛陽;陝西興平、西安、漢中、韓城;河北石家莊頸雅懂仔等地舉辦抗戰救亡版畫展。1944年,其抗戰代表作《天災?人禍!》《逃亡》《保衛祖國的巨人》等參加世界反法西斯巡迴展,曾在美、英、蘇、印等國巡迴展出。沙清泉先生早期抗日救亡、反法西斯的作品可以說是中國版畫界抗日救亡的一面旗幟。
新中國成立後,沙清泉先生自河北調至河南省文聯從事美術編輯和創作工作。期間創作了大批反映新中國改天換地、人民當家做主的優秀作品,受到廣泛好評。1956年先生遭受錯誤路線的衝擊,被停止工作,下放勞動。然而先生在長期受到非正常待遇的同時,仍然對生活充滿希望,對人民充滿著無限的熱愛,從未放下他視為生命,對社會帶來光明、希望、快樂和幸福的刻刀,他刀耕不輟,大量優秀的作品就是在這種環境中誕生的。正如我們看到的《小菊》《女焊工》《假日》《晚歸》《師徒》《糧倉》《春燕》《探春》《銅牆鐵壁》《晨曦》等作品,先生熱愛生活、寧靜淡泊、玉潔冰清、鐵骨柔腸之個性若在眼前。上個世紀70年代末,藝術與我們偉大的民族一起迎來了自己的春天。沙清泉先生更是煥發了藝術青春,以手中的刻刀奏響著歌唱祖國、歌唱改革開放的華美樂章。《煙雨昆明湖》所表現的靜謐祥和;《山鄉晨曲》所表現的春江水暖的歡快;《少林寺山門《嵩岳北魏磚塔》《蒼岩古剎》所表現的盎然生機、古剎新貌使人神往;《雞公山報曉峰》《初冬新綠》《春綠太行》《千年虬龍》《鬧春》《昂首闊步》《黃河春潮》《太行牧歌》,無不向人們訴說著祖國天翻地覆的變化,給人愉悅、催人奮進。這是一個老藝術家對藝術、對民族、對國家的真摯情懷。1991年,中國美術家協會授予沙清泉先生“三四十年代有貢獻的戶棵碑老版畫家”獎章。
沙清泉先生去世灶檔寒後,其家屬將先生畢生創作的藝術作品和創作原版計200多幅捐贈給了他的家鄉——江蘇鎮江博物館。2010年前後,先生的六位子女,又將他們手中珍藏的部分作品計170多幅捐贈給了河南省美術館,填補了河南美術史的一項空白。
簡介
青年時代的沙清泉在上海用一把修腳刀當木刻刀開始了他的刀刻人生。淞滬戰役後,他跟部隊撤往後方,途中失散,隻身一人隨難民潮顛沛流離到了河南。一路上打短工、要飯維持生計,就這樣,他仍未忘記自己是個戰士,棲身在馬棚、羊圈裡時,也常常拿出從不離身的刻刀,撿一塊木片或磚頭刻畫出一幅幅激勵人民鼓舞抗爭的作品。1944年,他的作品被世界反法西斯聯盟選出,代表中國到蘇、美、英、印等多個國家巡展,為中國趨店抗日軍民贏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理解和支持。
抗日戰爭勝利後,沙清泉留在河南並建立了家庭。新中國成立後,有關方面邀請他到北京在中國最高藝術殿堂任職,他再次選擇留在河南。1950年,河南省文聯在開封成立,沙清泉調入省文聯任美術創作員和美術編輯,成為河南省文聯第一代文藝工作者。
上世紀90年代,版畫因費時費力且效益不佳而日漸衰微,年過七旬的沙清泉經常騎著腳踏車四處奔波,採風創作,用他的話祝備晚說:要是早些年能這樣該多好。他把自己刻印出的版畫作品,像當年抗戰時流亡途中那樣,用細細的線繩掛在中學、大學校園裡的樹間展覽並親自當解說員。
沙清泉的女兒沙柳說,父親晚年只要有創作寫生的機會就不會放棄。有一次為了跟幾個年輕畫家到豫西一個煤礦體驗生活,夜裡和醫生鑽窗戶到醫療室內拔了僅剩的8顆牙,第二天嘴裡含著紗布就出發了。
曾與馬達在上海創辦木刻研究班。1938年中國木刻界抗敵協會成立, 選 為理事,嗣後兩屆均為理事,並為陝西木刻指導員。曾出版拓印木刻《刀痕》一、二集 及選集。抗戰時,多幅創作選送英、印船設定、美、蘇展出。木刻《天災?人禍!》選入《抗戰八年 木刻選集》;《松鼠與狼》1981年參加香港舉辦魯迅先生百年誕辰展。部分作品在美《華僑 日報》、《北美日報》發表。八、九十年代被婆拔槳再邀到全國大、中小城市展出廿次,1994年南京 出版《刀痕》畫集。中國美術館、河南省文史館等處收藏多幅作品。榮獲中國新興版畫獎 。曾任河南省版畫學會副會長、鄭州市版畫研究會名譽會長、省中山書畫院副院長等職,河 南省文史館館員。??
上世紀90年代,版畫因費時費力且效益不佳而日漸衰微,年過七旬的沙清泉經常騎著腳踏車四處奔波,採風創作,用他的話說:要是早些年能這樣該多好。他把自己刻印出的版畫作品,像當年抗戰時流亡途中那樣,用細細的線繩掛在中學、大學校園裡的樹間展覽並親自當解說員。
沙清泉的女兒沙柳說,父親晚年只要有創作寫生的機會就不會放棄。有一次為了跟幾個年輕畫家到豫西一個煤礦體驗生活,夜裡和醫生鑽窗戶到醫療室內拔了僅剩的8顆牙,第二天嘴裡含著紗布就出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