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沙涌馬家槍
- 批准時間:2018年10月17日
- 非遺級別:市級
- 非遺類型: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
- 申報地區:廣東省中山市南區街道
- 保護單位:中山市南區宣傳文體服務中心
歷史淵源,運動特色,槍法內容,習練方法,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狀況,傳承譜系,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馬家槍名稱首見於明代軍事著作戚繼光的《紀效新書》:“是以行於朵拜悼世者,卒皆沙家馬家之法,蓋沙家竿子、馬家長槍各有奇妙,而有長短之異”,是明代陸合槍體系中的重要流派之一。
關於沙涌馬家槍的起源,相傳由漢代伏波將軍馬援所創。馬氏族人經河北、陝西一路傳入廣東,後沙涌馬家槍法在馬氏後裔中代代相傳,其中一支流傳於廣 東省中山市南區沙涌村一帶。據沙涌馬家槍第四代(馬氏家族第24代)傳人馬演南保存的民國廿壹年編中的《扶風郡馬氏宗譜》記載:“吾祖自伏波公後延至宋……子夜自南雄保昌珠璣巷流派入廣,兄弟散居南順新各邑”,同時,該冊子中還收錄了《沙涌馬家槍譜——三十招勢技法》。
沙櫃紙奔涌村地處中山市南部,地勢平坦,自南宋馬南寶遷居建村已有八百多年歷史,素有習武強身護疆的傳統。據馬氏族人憶述,1790年出生的馬氏族人馬儀勝五歲開始習練沙涌馬家槍、馬家拳等傳統武術。清末,馬儀勝等人參加義和團,利用自身掌握的沙涌馬家槍等武術優勢,領導鄉民,抵禦八國聯軍入侵。
運動特色
槍法內容
沙涌馬樂殼放嘗家槍,為明代陸合槍(明軍的標準槍法)體系中的重要流派,馬家後代常用的兵法兵器。馬家槍在陸合槍法的基礎上糅合了棍法,加以擊打,兼槍帶台祖訂棒,期在兩腕,“棍為神骨而槍為皮肉” 。沙涌馬家槍的特點譽備地厚是槍身長而重,槍腰剛勁有力,槍頭輕巧,動作緊密迅速,重點在於手法的運用。
1.沙涌馬家槍槍法理論
沙涌馬家槍其用在手,足以助身,,身以助臂,臂以助腕,以成全體,身如輕風隨雲,手如青蛇渡水。
沙涌馬家槍以馬家拳為基本功,槍法主要以攔、拿扎為主,此外還有點崩、挑、撥、纏、舞花等法。還有比較花式的槍法,如帶槍、圈槍、穿梭槍、劈槍、崩槍、拉槍、架槍、撲槍、點槍等。
沙涌馬家槍法一般要注意“持槍要穩要活,穩而不死,活而不滑”。
持槍講究頂平、肩平、腳平、槍平四平。根不離腰,尖槍尖、腳尖三淚寒尖相對。
扎槍要直出直入,須平正靈活迅速,力從腰腱發勁從槍尖出,其勢如潛龍出入。
扎槍又分為上平、中平和下平,以中槍為法,並有“中平槍、槍中王,當中一點最難擋”的說法。從武術招式上講,槍長短能兼用,不論虛實都可盡其銳利,進不可擋,速不能及。
沙涌馬家槍的常用槍法:以攔、拿、扎中部刺槍,勾槍、剔槍格擋上部來槍,提槍、擄槍格擋下部來槍。
沙涌馬家槍的槍法風格強調用槍不能單純依靠擺姿勢,提倡靈活多變,由於沙涌馬家槍的槍法是其神骨,棍法是其皮肉,因而經常把槍法和棍法混合在一起,名目繁多,槍法少,棍法多,槍法技術體系以二十四槍勢為主。
2.馬家槍傳統十四槍勢
據戚繼光的《紀效新書》和吳殳的《手臂錄》中載,馬家槍二十四槍勢包括有:四夷賓服勢、指南針勢、十面埋伏勢、蒼龍擺尾勢、青龍獻爪勢、滴水勢、騎龍勢、美人認針勢、抱琵琶勢、太公釣魚勢、鐵牛耕地勢、闖鴻門勢、鋪地錦勢、白猿拖刀勢、推山塞海勢、鷂子撲鵪鶉勢、鐵幡竿勢、靈貓捕鼠勢、伏虎勢、邊攔勢、跨劍勢、朝天勢、泰山壓卵勢、夜叉探海勢。馬家槍的二十四勢中,上平槍、中平槍、下平槍,可合成為一個姿勢, 在槍技中青龍獻爪勢、蒼龍擺尾勢、滴水勢、騎龍勢等十一種槍技為槍法的常用招勢,其他的槍勢如鐵牛耕地勢、地蛇槍勢、白猿拖刀勢等為偶爾使用。
3.沙涌馬家槍三十招勢技法
中山市南區沙涌村的馬氏始祖直北公馬端得馬援將軍真傳,傳後世三十招勢技法:一槍定江山(推豎懸槍),二槍攔敵惡(攔械入槍) ,三槍拿鎖械(槍翻圈轉) ,四槍封殺喉(中平刺槍),五槍虛進退(虛步割槍) ,六槍翻壓勢(翻壓爾槍) ,七槍崩挑敵(上揚挑槍) ,八槍托後殺(後擢殺槍)九槍虎口剌(上刺胸頸槍),十槍飛花落(十字花槍),十槍點梅花(前舞花旋槍) ,十二槍出龍蛇(花下刺槍),十三槍揮慟天(擎天舞槍),十四槍壓大地(步劈槍),十五槍輪後撤(絞舞花旋槍) ,十六槍揚龍騰(舞花踢槍),十七槍掃千軍(左右橫掃槍),十八槍出蛟龍(圈點防衛槍),十九槍撥尋蛇(追步撥打槍) ,二十槍持騰空劈殺(抗扣殺槍),二十槍伏臥龍(仆步拍槍),二十二槍龍出海(圈點攔扎槍),二十三槍入蘭山(馬下刺槍) ,二十四槍翻劈打,十五槍花蓋頂(頸上舞花槍)二十六槍持鎖轉(護身花槍)二十七循笑店槍回身殺(身下馬槍),二十八槍胯下殺(掃轉胯下槍)二十九槍拋雲轉(摔地拋槍) ,三十槍持歸故里(持槍收勢)。
4.沙涌馬家槍陣法
沙涌馬家槍陣法是將沙涌馬家槍技法,結合馬家軍作戰所形成的陣法,於沙涌村馬氏後人中流傳著十個陣法: 一字長蛇陣、二龍出水陣、三山連鎖陣、四門斗底陣、五點梅花陣、六面關山陣、七星北斗陣、八門金鎖陣、九宮八卦陣、十面埋伏陣。
習練方法
1.基本功:練習工馬步、轉腰、踢腿、壓腿、伸展動作;
2.腿法:正踢腿、側踢腿、側踹腿、外擺腿、里合腿、騰空飛腳、旋子、旋風腿、騰空擺蓮、掃螳腿、腿法擊響拍打訓練、騰空轉體、側空翻、前後空翻、翻滾、平衡動作定型等單一 整體動作;
3.下盤功:工馬步扎馬;
4.槍法基本功:攔、拿、扎、崩、劈、掃、頂、點、舞法、拋、壓、架等槍法,並配合步法以及組合動作訓練。
沙涌馬家槍的習練過程需循序漸進,習練器械由輕的木質到重的實木或鐵質鋼桿,以練習重力。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沙涌馬家槍源遠流長,傳人眾多,除了強身健體的實用價值和保家衛國的防禦功能,還有其獨特的文化價值。沙涌馬家槍傳承以來,以馬氏族人為主要傳承群體,從未中斷。
傳承狀況
馬家槍雖已復興,但是進入現代社會,卻又面臨著新的傳承問題,沙涌馬家槍的存續狀況依然不容樂觀,隨著時代的變遷,武術的防身功能淡化,只有少數人願意利用業餘時間將其當做興趣愛好來習練;年輕一代學武的興趣大減,沙涌馬家槍依然面臨後繼乏人的困境。
傳承譜系
沙涌馬家槍主要以家族內的家族傳承和拜師學藝的師徒傳承方式進行傳承。在過去,習練沙涌馬家槍的多為沙涌村的馬氏族人,後來也面向社會招徒授藝。以下為可追溯到的傳承譜系:
代別 | 姓名 | 性別 | 出生年份 | 文化程度 | 傳承方式 | 學藝時間 |
---|---|---|---|---|---|---|
第一代(馬氏家族第21代) | 馬儀勝 | 男 | 1790年 | 私塾初小 | 家傳 | 1795年 |
第一代(馬氏家族第21代) | 馬陸勝 | 男 | 不詳 | 不詳 | 家傳 | 不詳 |
第二代(馬氏家族第22代) | 馬雄 | 男 | 1868年 | 私整初小 | 家傳 | 1872年 |
第三代(馬氏家族第23代) | 馬富平 | 男 | 1914年 | 私塾初小 | 家傳 | 1918年 |
第三代(馬氏家族第23代) | 馬富祥 | 男 | 1912年 | 私塾初小 | 家傳 | 1916年 |
第三代(馬氏家族第23代) | 馬富文 | 男 | 1916年 | 私塾初小 | 家傳 | 1920年 |
第四代(馬氏家族第24代) | 馬演南 | 男 | 1945年 | 國中 | 家傳 | 1949年 |
第五代(馬氏家族第25代) | 馬鈺泉 | 男 | 1978年 | 大專 | 家傳 | 1982年 |
第六代(馬氏家族第26代) | 馬婧容 | 女 | 2007年 | 國小 | 家傳 | 2013年 |
傳承人物
馬演南,生於1945年3月,中山市南區沙涌村人。自幼隨家父馬富平習武,擅長南北拳、馬驟五點梅花槍、虎鶴雙形拳,於1972年被中山體委聘為中山業餘武術教練。
馬鈺泉,生於1978年2月,中山市南區沙涌村人,沙涌馬家槍的第25代傳承人物。自幼跟隨家父馬演南、祖父馬富平、伯公馬富祥、叔公馬富文學習武術,四、五歲開始習練基本功,擅長馬家左右五點梅花槍。
保護措施
2012年,沙涌馬家槍武術館被中山市人民政府定為中山市不可移動文物,此處煥發生氣的是馬家槍和龍獅的訓練隊。
2019年11月,在竹秀園中心國小和良都中學舉行為期一個月的非遺傳承培訓班。這已經是沙涌馬家槍連續兩年走進校園。沙涌馬家槍的第25代傳人馬鈺泉,每周都會在中山市南區兩所學校輪流授課。
社會影響
重要演出
2019年12月7日晚,在2019嶺南民俗文化匯演活動上,沙涌馬家槍表演團隊就與其他來自中山市內外的嶺南民俗傳統民間藝術團隊一起,為現場近500名民眾帶來精彩匯演。
榮譽表彰
2022年,中山非遺項目《沙涌馬家槍》首部英文版公益宣傳片錄製完成,並參加2022年廣東省“高教社杯”高等學校“用英語講大灣區文化”優秀短視頻比賽獲得一等獎。
2.馬家槍傳統十四槍勢
據戚繼光的《紀效新書》和吳殳的《手臂錄》中載,馬家槍二十四槍勢包括有:四夷賓服勢、指南針勢、十面埋伏勢、蒼龍擺尾勢、青龍獻爪勢、滴水勢、騎龍勢、美人認針勢、抱琵琶勢、太公釣魚勢、鐵牛耕地勢、闖鴻門勢、鋪地錦勢、白猿拖刀勢、推山塞海勢、鷂子撲鵪鶉勢、鐵幡竿勢、靈貓捕鼠勢、伏虎勢、邊攔勢、跨劍勢、朝天勢、泰山壓卵勢、夜叉探海勢。馬家槍的二十四勢中,上平槍、中平槍、下平槍,可合成為一個姿勢, 在槍技中青龍獻爪勢、蒼龍擺尾勢、滴水勢、騎龍勢等十一種槍技為槍法的常用招勢,其他的槍勢如鐵牛耕地勢、地蛇槍勢、白猿拖刀勢等為偶爾使用。
3.沙涌馬家槍三十招勢技法
中山市南區沙涌村的馬氏始祖直北公馬端得馬援將軍真傳,傳後世三十招勢技法:一槍定江山(推豎懸槍),二槍攔敵惡(攔械入槍) ,三槍拿鎖械(槍翻圈轉) ,四槍封殺喉(中平刺槍),五槍虛進退(虛步割槍) ,六槍翻壓勢(翻壓爾槍) ,七槍崩挑敵(上揚挑槍) ,八槍托後殺(後擢殺槍)九槍虎口剌(上刺胸頸槍),十槍飛花落(十字花槍),十槍點梅花(前舞花旋槍) ,十二槍出龍蛇(花下刺槍),十三槍揮慟天(擎天舞槍),十四槍壓大地(步劈槍),十五槍輪後撤(絞舞花旋槍) ,十六槍揚龍騰(舞花踢槍),十七槍掃千軍(左右橫掃槍),十八槍出蛟龍(圈點防衛槍),十九槍撥尋蛇(追步撥打槍) ,二十槍持騰空劈殺(抗扣殺槍),二十槍伏臥龍(仆步拍槍),二十二槍龍出海(圈點攔扎槍),二十三槍入蘭山(馬下刺槍) ,二十四槍翻劈打,十五槍花蓋頂(頸上舞花槍)二十六槍持鎖轉(護身花槍)二十七槍回身殺(身下馬槍),二十八槍胯下殺(掃轉胯下槍)二十九槍拋雲轉(摔地拋槍) ,三十槍持歸故里(持槍收勢)。
4.沙涌馬家槍陣法
沙涌馬家槍陣法是將沙涌馬家槍技法,結合馬家軍作戰所形成的陣法,於沙涌村馬氏後人中流傳著十個陣法: 一字長蛇陣、二龍出水陣、三山連鎖陣、四門斗底陣、五點梅花陣、六面關山陣、七星北斗陣、八門金鎖陣、九宮八卦陣、十面埋伏陣。
習練方法
1.基本功:練習工馬步、轉腰、踢腿、壓腿、伸展動作;
2.腿法:正踢腿、側踢腿、側踹腿、外擺腿、里合腿、騰空飛腳、旋子、旋風腿、騰空擺蓮、掃螳腿、腿法擊響拍打訓練、騰空轉體、側空翻、前後空翻、翻滾、平衡動作定型等單一 整體動作;
3.下盤功:工馬步扎馬;
4.槍法基本功:攔、拿、扎、崩、劈、掃、頂、點、舞法、拋、壓、架等槍法,並配合步法以及組合動作訓練。
沙涌馬家槍的習練過程需循序漸進,習練器械由輕的木質到重的實木或鐵質鋼桿,以練習重力。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沙涌馬家槍源遠流長,傳人眾多,除了強身健體的實用價值和保家衛國的防禦功能,還有其獨特的文化價值。沙涌馬家槍傳承以來,以馬氏族人為主要傳承群體,從未中斷。
傳承狀況
馬家槍雖已復興,但是進入現代社會,卻又面臨著新的傳承問題,沙涌馬家槍的存續狀況依然不容樂觀,隨著時代的變遷,武術的防身功能淡化,只有少數人願意利用業餘時間將其當做興趣愛好來習練;年輕一代學武的興趣大減,沙涌馬家槍依然面臨後繼乏人的困境。
傳承譜系
沙涌馬家槍主要以家族內的家族傳承和拜師學藝的師徒傳承方式進行傳承。在過去,習練沙涌馬家槍的多為沙涌村的馬氏族人,後來也面向社會招徒授藝。以下為可追溯到的傳承譜系:
代別 | 姓名 | 性別 | 出生年份 | 文化程度 | 傳承方式 | 學藝時間 |
---|---|---|---|---|---|---|
第一代(馬氏家族第21代) | 馬儀勝 | 男 | 1790年 | 私塾初小 | 家傳 | 1795年 |
第一代(馬氏家族第21代) | 馬陸勝 | 男 | 不詳 | 不詳 | 家傳 | 不詳 |
第二代(馬氏家族第22代) | 馬雄 | 男 | 1868年 | 私整初小 | 家傳 | 1872年 |
第三代(馬氏家族第23代) | 馬富平 | 男 | 1914年 | 私塾初小 | 家傳 | 1918年 |
第三代(馬氏家族第23代) | 馬富祥 | 男 | 1912年 | 私塾初小 | 家傳 | 1916年 |
第三代(馬氏家族第23代) | 馬富文 | 男 | 1916年 | 私塾初小 | 家傳 | 1920年 |
第四代(馬氏家族第24代) | 馬演南 | 男 | 1945年 | 國中 | 家傳 | 1949年 |
第五代(馬氏家族第25代) | 馬鈺泉 | 男 | 1978年 | 大專 | 家傳 | 1982年 |
第六代(馬氏家族第26代) | 馬婧容 | 女 | 2007年 | 國小 | 家傳 | 2013年 |
傳承人物
馬演南,生於1945年3月,中山市南區沙涌村人。自幼隨家父馬富平習武,擅長南北拳、馬驟五點梅花槍、虎鶴雙形拳,於1972年被中山體委聘為中山業餘武術教練。
馬鈺泉,生於1978年2月,中山市南區沙涌村人,沙涌馬家槍的第25代傳承人物。自幼跟隨家父馬演南、祖父馬富平、伯公馬富祥、叔公馬富文學習武術,四、五歲開始習練基本功,擅長馬家左右五點梅花槍。
保護措施
2012年,沙涌馬家槍武術館被中山市人民政府定為中山市不可移動文物,此處煥發生氣的是馬家槍和龍獅的訓練隊。
2019年11月,在竹秀園中心國小和良都中學舉行為期一個月的非遺傳承培訓班。這已經是沙涌馬家槍連續兩年走進校園。沙涌馬家槍的第25代傳人馬鈺泉,每周都會在中山市南區兩所學校輪流授課。
社會影響
重要演出
2019年12月7日晚,在2019嶺南民俗文化匯演活動上,沙涌馬家槍表演團隊就與其他來自中山市內外的嶺南民俗傳統民間藝術團隊一起,為現場近500名民眾帶來精彩匯演。
榮譽表彰
2022年,中山非遺項目《沙涌馬家槍》首部英文版公益宣傳片錄製完成,並參加2022年廣東省“高教社杯”高等學校“用英語講大灣區文化”優秀短視頻比賽獲得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