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汀

沙汀

沙汀(1904年12月19日-1992年12月14日),本名楊朝熙,又名楊子青,四川安縣人,中國現代作家。與巴金張秀熟馬識途艾蕪並稱“蜀中五老”。

1922年,進入四川省立第一師範學校。1926年,師範畢業後曾赴北京等地,求學不成返回四川。1927年夏,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故鄉從事革命活動。由於政局動盪,成都發生二·一六慘案,白色恐怖迫使沙汀於1929年前往上海,並與川籍學友任白戈等創辦“辛墾書店”。1931年,與省一師同班同學艾蕪在上海相遇,共同研究探討小說創作。1932年,出版第一個短篇小說集《法律外的航線》;同年,參加左翼作家聯盟。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回到四川。1938年,與何其芳卞之琳等人奔赴延安,任魯迅藝術學院文學系代主任;同年11月,隨賀龍同志去晉西北和冀中一帶體驗生活,後寫出《隨軍散記》《奇異的旅程》。1940年,回到重慶,這時期他的文學創作達到了高潮,陸續發表《在其香居茶館裡》《磁力》《堪察加小景》等短篇小說;長篇三記《淘金記》《困獸記》《還鄉記》也相繼問世。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沙汀擔任全國和四川省文學界的領導工作,繼續創作出版短篇小說散文集《過渡》。1976年“文化大革命”結束,粉碎“四人幫”後,重新執筆,創作出中篇小說《青棡坡》《木魚山》《紅石灘》。

暮年回到四川成都,1992年12月14日病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朝熙
  • 別名:沙汀(筆名)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四川安縣
  • 出生日期:1904年12月19日
  • 逝世日期:1992年12月14日
  • 畢業院校:四川省立第一師範學校(現成都大學)
  • 職業:作家
  • 代表作品:《還鄉記》《淘金記》
人物經歷,個人生活,主要作品,出版圖書,創作特點,作品主題,藝術特徵,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1904年,出生於四川安縣。7歲開蒙讀私塾。少年時期經常出入於四川西北的城鎮鄉間,諳熟地方軍閥和豪紳們的腐敗情形。
沙汀
沙汀全家合影(左二為沙汀)
1922年進入四川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求學期間接受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思想並廣泛愛好新文藝。1926年,畢業後曾赴南京、北京,求學不成返回四川。
1927年夏,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故鄉從事革命活動。不久,成都發生二一六慘案,他隱蔽一段時間後,1929年流亡到上海,與省一師同班同學艾蕪(湯道耕)相遇,共同走上文學道路。1931年,寫出第一篇小說《俄國煤油》後,曾與艾蕪聯名寫信給魯迅求教小說的題材問題。
1932年,出版短篇小說集《法律外的航線》,隨即加入“左聯”,成為“左翼文學新人”之一。以後陸續發表《丁跛公》《在祠堂里》《代理縣長》等作品,表現真正熟知的四川農村社會。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即回川。1938年秋,與何其芳卞之琳共赴延安,任魯迅藝術學院文學系代主任。
1939年春天,隨同賀龍師長來到了河北,不久寫出了報告文學《記賀龍》,文章描繪了八路軍的英武神勇,鼓舞了全國民眾的抗日決心。至此,沙汀的創作上到了一個巔峰期,不久創作出了他的長篇力作三部曲《淘金記》《困獸記》《還鄉記》。
沙汀
1987年,巴金和沙汀在成都。圖據《新文學史料》。
1940年,回重慶發表短篇代表作《在其香居茶館裡》,此作對國統區鄉鎮統治者之間圍繞兵役的勾心鬥角,做了辛辣的諷刺。這時的作品還有《磁力》《聯保主任的逍遣》《老煙的故事》《堪察加小景》等。
1941年,皖南事變後避居故鄉山區,寫出《淘金記》《困獸記》《還鄉記》3部長篇以及其他作品,其中《淘金記》寫大後方地主劣紳為發國難財爭奪金礦而引起的內訌。這一時期的短篇有《范老老師》《呼嚎》《醫生》等,表現人民爭民主、反內戰的新主題。
沙汀
沙汀自傳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沙汀擔任全國和四川省文學界的領導工作,同時繼續創作,寫了《盧家秀》《你追我趕》《老鄔》等,轉而歌頌新型的農民。並著力於籌建川西文聯、西南文聯。195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同年調任北京中國作協創作委員會副主任。1955年,回川後任四川文聯主席兼任《草地》主編。
1956年—1966年,創作出現了窘困,一些作品受農村“左”的指導思想影響,背離生活本質的真實,甚至連獨創的文學語言系統也被亂,混雜著枯燥的報章語言和幹部腔;他對自己的境況並非毫無自覺,曾不只一次地在日記中傾訴過“苦悶”和“煩惱”。
1962年,文藝政策和文藝思想調整期間,他還強烈地意識到應該去寫多年醞釀的、確有把握的題材,但當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十次全體會議強調以階級鬥爭為綱以後,他又把自己業已成熟的計畫丟在一邊,到農村中去“尋找”“階級鬥爭新動向”,寫那些虛假、淺薄的作品。
“文化大革命”期間,沙汀被誣衊為“三十年代的黑干將”“全省文藝黑線的大頭目”“‘三家店’成員”等,遭受了多次批鬥、抄家與監禁,但他於寫作文學回憶錄的同時進行創作,寫出了《青棡坡》《木魚山》《紅石灘》等中篇小說。
1976年“文化大革命”結束,粉碎“四人幫”後重新執筆,連續發表中篇小說《青棡坡》《木魚山》《紅石灘》。1978年,奉調北京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率領作家及研究人員赴各地考察、研究,直到1980年才辭去文研所所長職務。1979年,當選為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20世紀80年代,撰寫《回憶錄》。暮年回到四川成都,1992年12月14日病逝。

個人生活

沙汀的父親叫楊義質,懦弱書生,篤信禮教。在沙汀自己的零星的記憶里,他父親平時總穿清代袍褂,一副正襟危坐的樣子。1909年,沙汀的父親病逝。從此母親獨立支撐門戶。母親的天地也構成沙汀童年的天地。
沙汀母親姓鄭,名妙貞。鄭家原是一個旺族,母親的叔祖父鄭香園,是安縣的名舉人,曾在甘肅花馬池做過官。
沙汀的奶母姓朱,是永安鄉人,她帶沙汀的時間最久,斷奶後仍然留在他家裡。沙汀是吃朱大娘的奶長大的,小時候經常央朱奶媽陪他上街玩,拉著她去半邊茶鋪聽打金錢板、竹琴,聽《七俠五義》《濟公傳》。
沙汀的舅父是鄭慕周,學名世斌,長得高大,喜活動,從小愛打抱不平,他經常帶沙汀去街上坐茶館,聽社戲,看熱鬧。

主要作品

名稱
時間
體裁
出版社
《法律外的航線》
1932年
短篇小說集
上海辛墾書店
《愛》
1935年
短篇小說集
天馬書店
《土餅》
1937年
短篇小說集
文化生活出版社
《苦難》
1937年
短篇小說集
文化生活出版社
《隨軍散記》(又名《記賀龍》)
1940年
散文
知識出版社
《磁力》
1942年
小說、散文集
三戶書店
《淘金記》
1943年
長篇小說
文化生活出版社
《小城風波》
1944年
短篇小說集
東方書店
《奇異的旅程》(又名《闖關》)
1944年
中篇小說
當今出版社
《困獸記》
1945年
長篇小說
新地出版社
《播種者》
1946年
短篇小說集
華夏出版社
《獸道》
1946年
短篇小說集
群益出版社
《呼嚎》
1947年
短篇小說集
新群出版社
《還鄉記》
1948年
長篇小說
文化生活出版社
《堪察加小景》
1948年
短篇小說集
文化生活出版社
《醫生》
1951年
短篇小說集
海燕書店
《沙汀短篇小說集》
1953年
短篇小說集
人民文學出版社
《沙汀選集》
1959年
短篇小說集
人民文學出版社
《過渡》
1959年
小說散文集
作家出版社
《祖父的故事》
1963年
短篇小說集
上海文藝出版社
《青棡坡》
1978年
中篇小說
人民文學出版社
《過渡集》
1979年
小說、散文集
人民文學出版社
《涓埃集》
1980年
小說、散文集
四川人民出版社
《沙汀選集》(1—4卷)
1982年—1984年
選集
四川人民出版社
《敵後七十五天》
1983年
日記
三聯書店
《木魚山》
1984年
中篇小說
上海文藝出版社
《沙汀》
1984年
小說選集
香港三聯書店
《沙汀作品選》
1985年
選集
四川少兒出版社
《沙汀文集》(1—4卷)(未出齊)
1986年—1988年
文集
上海文藝出版社
《睢水十年》
1987年
回憶錄
三聯書店
《紅石灘》
1987年
中篇小說
湖南文藝出版社
《走出牛棚之後》
1987年
中篇小說集
作家出版社
《雜記與回憶》
1988年
散文集
重慶出版社
參考資料:

出版圖書

  • 沒有更多了
作者名稱:沙汀
作者類型:
作者時間:2017年11月01日
《沙汀文集》收錄了沙汀自一九三一年從事文學創作以來至今存世的全部作品,含作者生前未編集和未發表的作品、書信、日記等。《文集》共十卷十一冊,各卷按中長篇小說(第一、二、三卷)、短篇小說(第四、五卷)、報告文學·散文(第六卷)、文論(第七卷)、書信(第八卷)、日記(第九卷,上下冊)、回憶錄(第十卷...

創作特點

作品主題

沙汀以他所熟悉的四川西北部農村為背景,包括20世紀20年代后土地革命運動到新中國成立這一風雲變幻的偉大時期,鐫刻著鮮明的時代印記。關注四川農村廣大農民的悲苦命運,揭露和諷刺當時農村基層政權和惡霸勢力的腐朽和猖獗,表達了對沉淪於社會底層的知識分子的同情,真實地傳達了人民民眾要求和平、反對內戰的共同呼聲。
在題材的選擇選擇上,沙汀曾求教於魯迅。魯迅主張題材的廣泛性和多樣性,在魯迅的點撥下,沙汀在小說創作中總是選擇自己最熟悉的有意義的材料,經過加工提煉,截取最有意義的生活的一個側面,展示具有時代特點的生活畫卷,體現了現實主義藝術特色。
短篇小說《漢奸》《撤退》等,以1931年“九·一八”事變和1932年“一·二八”上海戰爭為題材,揭露了當時國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反映了民族的危亡;短篇集《土餅》《苦難》《播種者》等,或揭露舊政權兵役制度的內幕,或抨擊基層政權的腐敗黑暗,或控訴發動當局草菅人命的血腥罪行,或嘲弄地主豪紳、流氓地痞的卑劣行徑;《范老老師》《呼嚎》等,傳達了抗日戰爭勝利後,廣大民眾強烈要求和平、反對內戰的共同呼聲;《醫生》《選災》《意外》《酒後》等,表現了解放戰爭後期,土豪劣紳們驚惶不安、地方官吏們色厲內荏的本相,預示了國民黨反動統治已經處於風雨飄搖之中。
長篇小說《淘金記》《困獸記》《還鄉記》在題材上同樣是國統區農村中常見的人和事。《淘金記》通過一個極為普通的淘金的故事,把統治階級內部勾心鬥角的鬥志、保甲制度的腐敗、舊政權的反動本質揭露得淋漓盡致;《困獸記》通過一次小小的演劇活動失敗,表現了發動當局壓制抗日活動的重大主題,同時展現了一群鄉村知識分子在重重苦悶中所作的“困獸猶鬥”的掙扎;《還鄉記》通過普通的“筍子事件”,開掘題材主題,從階級對立的角度,揭露抗戰痼疾,針砭時弊。

藝術特徵

人物塑造
沙汀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個性典型、形態鮮明,傾向性與真實性統一。
沙汀小說塑造了四種主體人物形象,即貧苦農民,縣鎮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縣鎮官吏,農村土豪劣紳、地痞流氓。隨著當時時政的發展,也塑造了一些抗日根據地領導幹部、軍人、革命知識分子,青年學生、自由職業者、開明紳士等積極正面人物形象。在這些不同的人物形象中,我們可以看到各自的階級特徵,即所屬階級的共性,同時又可以看到形態鮮明的“活人”,即不同人物的個性。既帶有傾向性,又不將人物作為階級的圖解。將深入社會歷史本質的概括與對生活的真實描繪結合起來,使人物形象個性形態鮮明又有深刻概括意義。
沙汀
沙汀
在反面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絕非千人一面,也不是將他們“漫畫化”,而是如實地寫成現實生活中真實的人物。如同是聯保主任的龍哥、方治國、彭痰,性格形象卻迥然不同:一個做過土匪、性情粗野、殘暴,一個團總出身、是講究謀略的“軟硬人”,另一個則是子承父職,處事老練的“老江湖”;同是農村土豪劣紳,有家裡窮得揭不開鍋,卻仍然是反動政權智囊和神經的白醬丹。有火爆性子、粗鄙下流的邢麼吵吵。有充滿趣味,卻逼得小糧戶上吊的丁鄉約;同是縣長,有性格樂觀的代理縣長賀熙。有因貪污軍糧下獄,個性迂闊的“模範縣長”。有揚言要整頓兵役,實則是罪魁的“新縣長”。
在正面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作者不是脫離實際地進行“拔高”或是加以“神話”,而是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通過各種具體形態的矛盾衝突恰切地勾畫出他們在生活和鬥爭中的身份、地位和作用,注意揭示這些人物的特有的命運,性格和氣質,表現出他們的生活風貌、舉止談吐和真情實感,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如馮大生(《還鄉記》)、范老老師(《范老老師》)、彭春山(《醫生》)、賀龍(《隨軍散記》)、餘明(《闖關》)等。特別是當馮大生久別還鄉得知妻子被占,田產被奪的訊息後,提斧拚命的情景驚心動魄,是那么的真實和合情合理。記述和刻劃的賀龍更是一個充滿生活氣息、人情趣味而又不失高尚情操、胸懷寬廣的無產階級英雄形象。
藝術手法
在藝術手法的運用上,沙汀小說通過不露聲色的客觀描繪和在真實的現實畫面隱含諷刺、暴露,具有沉鬱厚重的諷刺美學風格。
沙汀深受中國古典小說《儒林外史》等作品的影響,也受魯迅和俄國作家果戈理、契訶夫小說的影響,並借鑑他們的藝術經驗,形成了自己的兩個諷刺藝術特色:一是客觀冷靜的諷刺筆法,善用白描手法,抓取人物帶有心理內容的醜態動作、語言,從深處挖掘人物的醜惡性格,將人物置於周圍的社會環境、世態人情中加以審視。二是以川西北農村為文化背景,以故鄉人物為創作原型,挖掘四川農村社會內部平凡的、常見的歷史事件和人物的本質特徵來表現當時整個社會的特點和政治時弊。
沙汀
沙汀艾蕪
沙汀的諷刺是真切、冷雋而辛辣的,往往隱藏在一些奇特而精彩的細節描寫之中,隱藏在小說人物的肖像、作派、談風和語言之中,綿里藏針,於不賣弄處針針見血,而自己極少出面直接進行褒貶。如聯保主任在各種“消遣”中處理公務,卻在攤派公債的名義下任意魚肉人民;作品相當自然地描寫了治保主任方治國和邢麼吵吵在茶館眾目睽睽之下相互攻奸揭短,卑劣的行徑和骯髒的內心通過互相揭露暴露無遺,高潮處,米販子帶來的訊息使得一場糾紛立刻變成了一出無謂的笑劇;來勢洶洶的新縣長揚言要整頓兵役,卻終於借一個可笑的理由放了邢麼吵吵得兒子;龍哥在一方面在大庭廣眾中誇耀自己對北斗鎮的“功績”和“貢獻”的同時,另一方面卻在緊張地進行巧取豪奪;何寡婦在大談特談自己治家的能耐時,兒子何人種已落入了惡勢力手中;方治國這個貪官,竟然得到縣長“盡瘁桑梓”的嘉獎匾額。
這些描寫是充滿諷刺喜劇意味的,作者並不重在渲染主人公被扭曲的面形,而是著力諷刺造成這種變形者的社會環境,提示人們不要單純地去注視單個人的醜惡,要更多地對造成這種人性的整個社會、歷史進行深沉的思考,這樣就加深了小說思想的深刻性,提升了作品的藝術性。
語言運用
在語言的運用上,沙汀小說疏朗簡練,生動質樸,含而不露,筆有藏鋒,嚴謹樸實,帶有濃重的川域鄉土色彩。
沙汀善於簡約地、生動地、樸素地把思想形象化,把思想隱藏在不經意間描寫的平常事件中,形成一種“平淡”的藝術境界,寓深刻於平凡。《淘金記》中白醬丹請何人種和林麼長子吃酒的場面,通過談吃酒的對話,隱含著深刻的內容,以及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動。
沙汀小說語言的疏朗簡潔除了表現在文中以外,還表現在開頭和結尾上。作者小說的開頭,往往是簡短明快,直接走進故事。《選災》的開頭:“謝天謝地!篾匠二爸終於翻過那道垣牆,逃出來了!”沒有絮寫選舉如何給農民帶來的災難,篾匠二爸翻牆逃出足以引人思索。小說的結尾同樣乾淨利索,耐人尋味。如《在其香居茶館裡》的結尾,故事還沒有講完,作者筆鋒一轉:“你們是怎樣搞的?你牙齒痛嗎?你的眼睛怎么腫了?……”
作為一個“特色作家”,小說藝術之成功,一定程度上還得益於作家對四川民間語言的純熟運用。作者行文運筆,對四川方言土語刻意提煉,使之成為一種可以訴諸於聽覺的有聲有色的文學語言,而又驅遣自如,使敘事狀人,勾描心理和對話,無不風趣幽默,韻味綿長。如“一鋤頭就想挖一個金娃娃”,“吃大油”,“望天吃飯”,“耍娘屋”,“繃面子”,“把門檻都踏玉了”等等。這些語言,蘊藏著四川人特有的質樸、從容、濃烈、詼諧的氣質。作者似信手拈來,使其作品質地沉實,醇厚老辣,反工為拙,返樸為真的圓熟境地。

人物評價

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最優秀的左翼作家之一。
作家孫曉芬:沙汀的作品以濃烈的四川鄉土氣息獨具一格,在中國現代文壇中與艾蕪齊名,同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新浪網:沙汀以現實主義的方法深刻描繪了四川農村和城鎮的黑暗生活畫面,表現手法嚴謹、簡潔、含蓄深沉,在客觀冷靜的描寫中體現出鮮明傾向。擅長諷刺手法,情節集中,戲劇性強,通過特定環境中人物之間的關係描寫表達出感情。作品語言質樸、幽默、口語化,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
華西都市報》:沙汀是一個有著獨特藝術風格的作家,他的作品主要以四川鄉鎮為故事背景,採用冷峻、客觀、暴露、諷刺手法和含蓄深沉的藝術氣質描寫現實社會。細緻刻畫人物的典型細節,繪出一幅幅富有社會風習的畫面。他擅長描寫四川社會風習,渲染場面氣氛,捕捉人物的典型細節。他的小說以較強的幽默感和濃烈的地方色彩著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