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棗膠,中藥名。為胡頹子科植物沙棗胡頹子科植物沙棗Elaeagnus angustifolia L.的莖枝滲出的膠汁。沙棗分布於華北、西北及遼寧等地。具有接骨續筋,活血止痛之功效。常用於骨折。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沙棗膠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桃金孃目
- 科:胡頹子科
- 屬:胡頹子屬
- 種:沙棗
- 分布區域:沙棗:華北、西北、遼寧
- 用量:外用:適量,調敷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莖枝滲出的膠汁。
性味
味澀、微苦,性平。
歸經
歸腎經。
功效
接骨續筋,活血止痛。
主治
用於骨折。
相關配伍
治骨折:茜草9g,曼陀羅子12g,沙棗膠21g,硫酸鎂30g,明礬9g。共為細末,加蛋清調敷患處。(《新疆中草藥手冊》)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調敷。
採集加工
將莖枝滲出的汁液,取下曬乾備用。
形態特徵
沙棗又名銀柳、銀柳胡頹子、桂香柳、香柳。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5-10m。枝幹受傷後流出透明褐色膠汁。常具亮棕紅色硬利,幼枝密被銀白色鱗片,老枝鱗片脫落,栗褐色,光滑;皮孔明顯,點狀橫裂。單葉互生,薄紙質;葉柄長0.5-1cm;葉片橢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2.5-8.5cm,寬0.5-2cm,先端尖,基部楔形,全緣,上面幼時被具銀白色鱗片,後部分脫落,下面銀白色,有光澤,密被白色鱗片;側脈不明顯。花1-3朵生於葉腋,兩性,稀單性;花被筒呈鐘狀或漏斗狀,先端4裂,外面銀白色,裡面黃色,有香味;花盤先端無毛;雄蕊幾無花絲;花柱長於雄蕊,先端環狀彎曲。果實橢圓形,長約1.5cm,粉紅色,被銀白色鱗片。花期5-6月,果期9月。
生長環境
生於沙漠地區,耐旱、耐寒,並在沙地、鹽漬化土地和村邊、田邊廣泛栽培。分布於華北、西北及遼寧等地。
相關論述
1、《內蒙古中草藥》:“強壯,調經活血,續筋骨,治骨折。”
2、《新疆中草藥物冊》:“治骨折。沙棗膠23克,茜草10克,曼陀羅子15克,硫酸鎂30克,明礬10克。共為細末,每10克加蛋清一個,調敷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