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木蓼

沙木蓼

沙木蓼(學名:Atraphaxis bracteata A. Los.)是蓼科,木蓼屬直立灌木,高可達1.5米。主幹直立粗壯,淡褐色,無毛,肋棱多分枝;枝斜升或成鈍角叉開,頂端具葉或花。托葉鞘圓筒狀,膜質,葉革質,葉片長圓形或橢圓形,邊緣微波狀,下卷,兩面均無毛,葉柄無毛。總狀花序,頂生,苞片披針形,膜質,花梗關節位於上部;花被片綠白色或粉紅色,網脈明顯,瘦果卵形,具三棱形,黑褐色,光亮。6-8月開花結果。

分布於中國內蒙古、寧夏、甘肅、青海及陝西。蒙古也有分布。生長在海拔1000-1500米的流動沙丘低地及半固定沙丘。

沙木蓼花稠而香,為良好的蜜源植物和固沙樹種。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繁殖方式,播種,扦插,栽培技術,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直立灌木,高1-1.5米。主幹粗壯,淡褐色,直立,無毛,具肋棱多分枝;枝延伸,褐色,斜升或成鈍角叉開,平滑無毛,頂端具葉或花。托葉鞘圓筒狀,長6-8毫米,膜質,上部斜形,頂端具2個尖銳牙齒;葉革質,長圓形或橢圓形,當年生枝上者披針形,長1.5-3.5厘米,寬0.8-2厘米,頂端鈍,具小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邊緣微波狀,下卷,兩面均無毛,側脈明顯;葉柄長1.5-3毫米,無毛。
沙木蓼沙木蓼
總狀花序,頂生,長2.5-6厘米;苞片披針形,長約4毫米,上部者鑽形,膜質,具1條褐色中脈,每苞內具2-3花;花梗長約4毫米,關節位於上部;花被片5, 綠白色或粉紅色,內輪花被片卵圓形,不等大,長5-6毫米,直徑7-8毫米,網脈明顯,邊緣波狀,外輪花被片腎狀圓形,長約4毫米,寬約6毫米,果時平展,不反折,具明顯的網脈。瘦果卵形,具三棱形,長約5毫米,黑褐色,光亮。花果期6-8月。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內蒙古(巴彥淖爾盟烏審旗及伊克昭盟展旦召)、寧夏(靈武及中衛)、甘肅(肅南)、青海(海西)及陝西(神木)。蒙古也有分布。生長在海拔1000-1500米的流動沙丘低地及半固定沙丘。
沙木蓼沙木蓼

繁殖方式

播種

種子處理:沙木蓼種子呈三棱形,深揭色,千粒重5.6克。播前用清水浸種1-2天,撈出拌上少量乾沙,即可播種。
沙木蓼沙木蓼
播種地處理:每畝施基肥4000-5000千克,深翻20厘米以上,做成平床,耙平待播。
播種方法:一般採取條播的方式,條距30厘米,畝播量0.75千克,覆土1-1.5厘米,適當填壓保墒,播後灌水,也可播前灌水,但覆土厚度要求2-4厘米,待種子發芽後再將上部覆土去掉一些,這樣既保墒表面又不板結;一般場圃發芽率可達50%左右,畝產苗木75000株。
播期試驗:找出適宜的播種期,對出苗、保茁均是必要的。沙木蓼適宜插期是4月末至5月上旬,這時0-40厘米表層內溫度達18℃左右,能促進種子發芽,種子在圃地停留的時間短,利於抗旱,而且高生長在80厘米以上,比早播10天的高10厘米。
苗期管理:苗高5厘米後,要及時鬆土鋤草,灌水時畝施追肥12.5千克。當年苗高可達70厘米以上,可出圃造林。

扦插

插穗:選取凡粗0.4-1.5厘米、1-2年生的通直枝條均可,最好是1年生枝條。經測定1年生枝條插後20天愈台生根率達90%,2年生枝條插後20天癒合生根率為60%。
沙木蓼沙木蓼
扦插:將選好的枝條截成長20厘米的插穗,浸水1-2天,在備好的育苗地按15×30厘米構株行距垂直插入,插穗上端與地表持平,插後立即灌水。
時間:插穗的選取在前一年冬或當年早春均可,剪好的枝條應注意保持水分。當年采條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為宜,不宜過遲,否則樹液開始流動,插後成活率不高。
插後管理:在插穗生根前,要保持床面濕潤,髮根後可適當延長灌水間隔期;插後70天側根生出,苗高35厘米以上,這時要抓緊培土鋤草,畝追化肥12.5千克。當年苗高可達80厘米以上,地徑0.4厘米左右,秋季或來年春季即可出圃造林。

栽培技術

植苗造林:林地在造林前經拖拉機整耕1次,栽植密度2米×3米,栽深50厘米為宜(此深度土壤濕度較穩定,利於苗術成活與生長)。
沙木蓼沙木蓼
插條造林:采1-2年生枝條,截成40厘米長;穴狀栽植,穴行距2.5米×3米或3米×3米,每穴搪放4根,要垂直插入穴的4個角上,插穗頂端與地面平,一般3月下旬進行。當0-100厘米沙層內平均含水率達4%以上時,扦插造林的成活率可達75%以上,插後每穴澆2千克定根水,成活率能達85%以上。

主要價值

沙木蓼花稠而香,為良好的蜜源植物和固沙樹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