蓼子朴(沙旋復花)

蓼子朴

沙旋復花一般指本詞條

蓼子朴,為旋覆花屬多年生草本植物, 蓼子朴具有較強的繁殖力,它的橫走根狀莖在沙土中蜿蜒,可以進行營養繁殖,瘦果多數,小而具冠毛,隨風飄蕩,極易傳播,遇條件適合,便可發芽,長成新的植株。

主要分布於我國北方從典型草原到荒漠草原帶,在國外,蒙古和原蘇聯中亞地區也有。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亞灌木,地下莖分枝長,橫走,木質,有疏生膜質尖披針形,長達20毫米,寬達4毫米的鱗片狀葉;節間長達4厘米。莖平臥,或斜升,或直立,圓柱形,下部木質,高達45厘米,基部徑達5毫米,基部有密集的長分枝,中部以上有較短的分枝,分枝細,常彎曲,被白色基部常疣狀的長粗毛,後上部常脫毛,有時莖和葉都被毛 (f. villosa),全部有密生的葉;節間長5-20毫米,或在小枝上更短。葉披針狀或長圓狀線形,長5-10毫米,寬1-3毫米,全緣,基部常心形或有小耳,半抱莖,邊緣平或稍反卷,頂端鈍或稍尖,稍肉質,上面無毛,下面有腺及短毛。
頭狀花序徑1-1.5 厘米,單生於枝端。總苞倒卵形,長8-9毫米;總苞片4-5層,線狀卵圓狀至長圓狀披針形,漸尖,乾膜質,基部常稍革質,黃綠色,背面無毛,上部或全部有緣毛,外層漸小。舌狀花較總苞長半倍,舌淺黃色,橢圓狀線形,長約6毫米,頂端有3個細齒;花柱分枝細長,頂端圓形;管狀花花冠長約6毫米,上部狹漏斗狀,頂端有尖裂片;花葯頂端稍尖;花柱分枝頂端鈍。冠毛白色,與管狀花葯等長,有約70個細毛。瘦果長1.5毫米,有多數細溝,被腺和疏粗毛,上端有較長的毛。花期5-8月,果期7-9月。
主根及根頸部位主根均淡黃色,根頸粗0.5cm,主根可深入沙層100cm左右,在70cm土層的主根粗0.3cm。蓼子朴為喜砂的旱生植物,最適的生境為地下水位較高(0.5—4m)輕度鹽漬化的沙地和沙礫質地,也生長於較濕潤的低矮沙丘上、丘.間低地和流動沙丘的邊緣,以及河灘沙地,在河流的砂壤質階地土壤上和條件適宜的路邊沙地,沙礫質地均可能見到蓼子朴生長。
蓼子朴常是作為伴生成分出現於沙生系列和鹽生系列過渡的群落中,如由中亞狼尾草( Pennisetumcentrasianticum) 和賴草(Leymussecalinus)構成的群落,由黑沙蒿(Artemisiaordo–sica) 和苦豆子(Sophoraalopecuroides)、檉柳(Tamarixchinensis)構成的群落以及由黑沙蒿和小紅柳(Salixmicro–stachyavar.Bordensis) 構成的群落等。在很少的情況下,蓼子朴也可成為群落中的優勢成分,如在由北沙柳(Salixpsammo–phila)構成的半固定沙地植被、由黑沙蒿和本種構成的以及由褐沙蒿(Artemisiaintramongolica)構成的固定沙地植被。

生長環境

生長於乾旱草原、半荒漠、和荒漠地區的戈壁灘地、流砂地、固定沙丘、湖河沿岸沖積地、黃土高原的風沙地和丘陵頂部,海拔500-2000米。

分布範圍

在新疆、內蒙古、青海北部和東部、甘肅、陝西、河北、山西北部和遼寧西部都有廣泛的分布。也分布於蘇聯中亞和蒙古。

主要價值

【飼用價值】:蓼子朴青鮮時為駱駝所喜食,乾枯後適口性有所下降,為駱駝所樂食,冬春季節羊僅偶然採食。蓼子朴由於在草場上分布數量不多,在牲畜的飼料平衡上不占重要地位。從蓼子朴所含化學成分看,蛋白質含量偏低,而粗脂肪含量頗高,粗,纖維含量中等,灰分也較高,其中鈣較豐富而磷偏低,胡蘿蔔素含量不低(接近於大豆乾草的)(表92—1)。
從所含必需胺基酸看,蓼子朴接近於禾穀類精飼料和一般禾本科乾草,而較穀類秸稈的高數倍,可以認為它的蛋白質品質是較好的(表92—2)。從以上各方面綜合評價,可以認為蓼子朴屬於低等的飼用植物。
【固沙植物】:蓼子朴是—種較好的固沙植物,沙地草場上的蓼子朴應予保護,以發揮其生態效益。
【藥用價值】:此外,蓼子朴的花及開花前的全草均可藥用,味辛性涼,有解熱、利尿的功能,有的地區將它代旋覆花入藥。
良好的固沙植物,有發育的地下莖;莖常橫臥,為沙土掩蓋後到處生根和直立的分枝,往往成片生長。此種由於耐乾旱、易繁殖的特性,可供固沙的廣泛採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