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文主義詞源
詞的來源有個故事,傳說
拿破崙手下的一名士兵
尼古拉·沙文(
Nicolas Chauvin),他由於獲得軍功章對拿破崙感恩戴德,對拿破崙以
軍事力量征服其他民族的政策盲目狂熱崇拜,遂自以為優越而鄙視其他國家、民族。今亦用於指狂熱自大,極端本位主義者。
“沙文主義”這個名詞則首先出現在法國的一部戲劇“三色帽徽”中,以諷刺的口吻描寫沙文的這種情緒。後來這個詞被廣泛套用,如
大國沙文主義、民族沙文主義等。
沙文主義者一般都是過於對自己所在的國家、團體、民族感到驕傲,因此看不起其他的國家、民族和團體,是一種有
偏見的情緒。
極端民族主義
在19世紀時,歐洲各國興起
民族主義,提倡擁有共同文化、語言及歷史的民族建立屬於他們的國家,於是多個民族發動了獨立運動,成功擺脫外族的管治,建立統一及獨立的國家。例子有
比利時脫離荷蘭的統治,在1831年取得
獨立;
普魯士(
德意志邦國)先後打敗
丹麥、
奧地利帝國及法國於1871年建立統一的國家。
但是,到了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歐洲列強為了增進本民族的利益,不惜付出任何代價;試圖加強自己在歐洲及全世界的影響力,從而令這種擁護自己民族的情緒變質,成為一種危險的愛國主義。
大國沙文主義
大國沙文主義即大國主義。是國際關係中較大的國家對待較小的國家所表現出來的沙文主義傾向。主要特徵為:不尊重對方的獨立平等地位,而是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人,甚至粗暴干涉對方的
內政,侵犯對方的利益,
損害對方的
主權。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蘇聯
赫魯雪夫執政時期對我國內政加以干涉,不顧我國
政治體制的原則,強行地推行自己的意志,這也是我國同
蘇聯關係惡化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