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打旺葉腫病

沙打旺葉腫病,植株受害以葉片為主,有時也侵染葉柄和莖桿等部位。最初葉片上出現無明顯邊緣的褪綠斑,以後逐漸在病斑上出現帶紅褐色的小點,即病原菌的子囊殼,隨子囊殼的成熟顏色由紅褐色轉成灰褐色,至深褐色,後期隨病斑擴大致使大部分乃至全葉乾枯,變厚呈腫起狀,外觀比較粗糙。在比較高寒的內蒙錫林浩特曾發現病斑呈灰色,無腫厚及外觀粗糙現象,是氣候條件差異所致。

基本介紹

  • 中醫病名:沙打旺葉腫病
  • 多發群體:葉片
  • 常見症狀:最初葉片上出現無明顯邊緣的褪綠斑,以後逐漸在病斑上出現帶紅褐色的小點
  • 分布:內蒙古自治區、陝西、甘肅東部
病原特徵,分布與危害,

病原特徵

黃芪疔座霉(Polystigma astragali(Lasch)Holhn),異名:黃芪囊孢殼菌(Physalospora astragali(Lasch)Sacc.)。子囊殼埋生於假子座中,壁薄,膜質,直徑可達250微米,假子座生於葉片組織內,肉質,平鋪狀,黃褐色至紅褐色。子囊棒狀,無色,大小 75-150微米×10-17.5微米,內含8個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單胞,無色至淡黃綠色,橢圓形,大小11-22.5微米×7.5-11微米.側絲無色,比子囊稍長。

分布與危害

本病在內蒙古自治區、陝西、甘肅東部有發生,在黃土高原邊緣地帶的內蒙清水河縣、準格爾旗及呼和浩特郊區等地,也是沙打旺的一種嚴重病害區,發病率可高達80-90%,而且有時與黑斑病混合發生,為害加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