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後所(沙後所鎮所在地)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沙後所,地處遼西走廊位於興城西南十八公里,現為沙後所鎮所在地。明代叫中右千戶所,清代叫沙河所,民國年間改名沙後所。原有城池,遺址猶存。這座小城自古以來就是連線關內外的交通要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沙後所
  • 地點:遼寧西部
  • 總人口 :4.1 萬人 
  • 郵政編碼:125109
由來,概況,軼事,

由來

歷史上遼西走廊是關東進出關的唯一通道,這線上每一點都有戰略意義.
清帝國沿用了前朝舊制--它在很多地方都抄襲了明朝。明朝實行衛所制,數府劃為一個防區設衛,衛下設所。所衛都有城池。寧遠衛到山海衛之間便有沙後所中後所(中後所也就是現在的綏中)前屯衛中前所
有一年,道光皇帝到東北來祭祖,在沙河所住宿。早晨起來在城外觀景,道光問:“這兒為啥叫沙河所呢?"
隨從用手一指沙河說:“就因為這沙河起的名。”
道光抬頭一看,正好一個沙堆在他眼前,隔住了沙河。道光說:“這分明是沙在河後,屯在沙後,應該叫沙後所,怎么能叫沙河所呢?”
大家一聽也只好跟道光叫沙後所了

概況

沙後所鎮位於遼寧西部、興城市西南十五公里,東臨渤海灣,國道 102 線、京哈鐵路、京瀋高速公路、秦沈高速鐵路客運專線貫穿境內。
全鎮總面積 107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 4883 公頃,經濟田面積 2300 公頃,鎮域南部有長達 50 余公里的海岸線,海產品豐富。
全鎮轄 16 個行政村和 1 個社區(綠色為樣本村)。總人口 4.1 萬人,其中農業人口 3 .7 萬人,農村勞動力 2 萬人。民族有滿、漢、回、蒙古、朝鮮等民族,是滿族的聚集地。
電話區號:0429

軼事

據史料記載,大約是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乾隆皇帝東遼時,於八月初一到沙後所。那時“連日陰雨,道路泥濘”,因護從人眾拖得太遠,應眾人所請,駐蹕兩天,“以順人情”。
乾隆皇帝住在沙後所時,曾寫下一首五言詩:
仍駐沙河所,氈廬頗耐居。不期逢踣白,亦欲順清興。
暢對秋雲卷,知將濘道除。幾閒消低事,四庫校全書。
從這首詩的內容可知,乾隆皇帝東巡路上經過沙後所時,遇雨路濘難行,為使拖得很遠的隨行人員趕上來,只好順從隨行人員的請求,身居氈廬,駐蹕兩日。在駐蹕沙後所時還在氈廬里校閱“四庫全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