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前世起源
湖北省荊州市沙市第五中學的始創立於
龍山書院。龍山書院為於明朝嘉靖年間(公元1522年—1566年), 初在江陵城東射圃, 後在張居正捧日樓台, 年久廢圯。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 龍山書院改辦商業學堂, 將原設高初兩等國小堂遷至沙市大賽巷, 定名為“江陵縣立沙市高初兩等國小堂”,招收學生百餘人。
更名遷址
1945年,更名為“沙市民生鎮中心國民學校”。1949年7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沙市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接管了3所公立國小,將民生鎮中心國民學校改民為“沙市市立第一國小”,1954年更名為“沙市市大賽巷國小”。1956年8月,為適應教育事業發展需要,利用大賽巷國小的校址,創辦沙市市第五中學。1961年9月,沙市市第五中學遷址到北京路110號,與⼩學部脫鉤,⼩學部恢復“沙市市⼤賽巷⼩學”名稱。因美佳華商業廣場建設需要“荊州市沙市第五中學”於2006年2月整體搬遷到江漢北路112號。
合併發展
1965年,原交通中學有3個班併入,增加到15個班。2008年7月,原荊州市沙市第十五中學與荊州市沙市第五中學整體合併。2010年,原荊州市沙市區岑河鎮岑河中學高中部併入。
發展規模
教學設施
學校有教學大樓三棟,11723平方米;行政辦公、實驗大樓各一棟9085平方米;學生公寓兩棟6153平方米;學生食堂一棟2264平方米;多功能報告廳840平方米。
建有微機教室、錄播教室、3D 列印室、多功能報告廳。校園區域網路配置微機200 余台。理、化、生實驗室均按國家一類標準配備,是荊州市合格實驗室。圖書室擁有藏書 60000 余冊,各種期刊、雜誌近 200 余種。
師資力量
學校管理團隊優秀,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270人,專任教師中,研究生學歷12人,本科學歷237人。有特級教師1人;正高級教師2人,高級教師100人。獲國家級表彰達 29 人次,獲省級表彰達56 人次,有 80 多名教師被吸收為省、市教育學會專業 委員會會員。
體育設施
學校建有標準的功能齊全的塑膠田徑運動場,擁有四百米環形跑道,不僅能滿足該校田徑運動會的要求,同時還能承辦大型學生運動會的田徑賽事。校內還建有4個標準籃球場,1個足球場、3個排球場、15個桌球台,安裝了十餘套多功能健身器材,體育器材齊全,符合省和國家規定的示範學校配備標準。建有標準的塑膠田徑運動場、籃球場、足球場、排球場、桌球台,安裝了十餘套多功能健身器材,體育器材達到示範學校配備標準。
生活設施
安裝了標準化考室、校園安全防護、學生公寓、學生食堂“明廚亮灶”等四套視頻監控系統,構建起全天候、全覆蓋的校園安全監察防護網。學生食堂實行社會化運作,是省級命名的“放心食堂”。學生宿舍實行公寓化管理,安排有專職生活管理員,24小時值班制度,實行封閉管理。
環境特點
學校校園環境優美,文化氛圍濃厚。建有詩聯書畫園、植物園、櫻花園、春梅園、橘園、觀賞魚池等多處景點;興建了詩聯書畫園以及文化長廊,孔子、魯迅等歷史文化名人雕像。整個校園教學、生活、運動三大區域相對獨立又渾然一體。基本實現了環境園林化,食堂標準化、宿舍公寓化、設備現代化的目標。
文化傳統
教學文化
近百年的校史,記載著教育工作者奮鬥的光輝歷程,在“走和諧育人之路,領教育風氣之先”的辦學理念指引下,學校以“為學,明德,求實,拓新”為校訓,逐步形成了“勤奮、守紀、團結、奮進”的良好校風,“嚴謹治教、教學相長、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教風和“科學、嚴謹、博學、進取”的學風。
學校校徽
荊州市沙市五中校徽由圓形、書本、花蕾、陽光組成,主色調為藍白。中間打開的書本,寫意得的風格象徵青春和活力;整個圖案恰似一朵沐浴在陽光下的花蕾,寓意著沙市五中奮發向上的不懈追求與光輝燦爛的未來;中間年份,凸顯沙市五中前身龍山書院1956年來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教學質量
榮譽成就
學校先後被評為教師網路學習先進單位、荊州市“課內比教學,課外訪萬家”先進學校、湖北省優秀家長學校、教學常規管理先進學校、社區教育先進學校、全國德育科研先進單位。
學校教育成果豐碩。學校堅持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近年來,連續獲得 “全國德育科研先進單位”、“湖北省優秀家長學校”、“荊州市文明單位”、“沙市區明星學校”、“荊州市高考先進學校”、“荊州市衛生先進單位”、“沙市區先進基層黨組織”、沙市區“德育常規管理優秀學校”、“教學常規管理先進學校”、“日常行為規範優秀學校”、“社區教育先進學校”、“綜合治理紅旗單位”等殊榮,成為荊楚大地上一顆耀眼的明星。
優秀考績
學校教學質量領先,正質量大戶邁向質量強戶。在高考中,先後有5名考生摘取市級高考桂冠,7名考生被北大、清華、上海交大、中國科技大等名校錄取。高考錄取率逐年攀升,學校連續幾年被市教育局表彰為“高中教學質量優勝學校”。
學校領導
學校管理團隊優秀。學校現有中層以上管理幹部30人,其中45歲以下24人,占80%。從年齡上保持老中青三結合,以中青年為主體的結構,幹部學歷達標達100%。班子成員作風正派、廉潔、求真、務實,有強烈的進取心和責任感,在校內形成較強的凝聚力。現任校長、黨支部書記李運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