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川省級現代農業綜合區

沙川省級現代農業綜合區

沙川省級現代農業綜合區,範圍包括浙江省景寧縣沙灣、英川、鸕鶿和葛山等鄉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沙川省級現代農業綜合區
  • 地點:沙川
  • 組成:茶葉、養殖業、竹類
  • 重點建設:大均、梧桐
園區簡介,重點項目,林區建設,相關資料,

園區簡介

該現代農業綜合區內容為:主要利用高山氣候環境,發展高山蔬菜,高山花卉、旱糧作物、藥材,菸葉,豆類、水乾果、茶葉、養殖業、竹類、林木產品等方面,增加山區農民經濟收入,發展農村經濟。

重點項目

沙川省級現代農業綜合區,重點建設大均、梧桐、標溪中藥材主導產業示範區,沙灣、英川、鸕鶿山茶油主導產業示範區,景西南生態治理和用材林培育示範區,英川食用百合精品園,沙灣山地蔬菜精品園,鸕鶿稻田養魚精品園。

林區建設

地處景寧縣西南的沙灣、英川、鸕鶿、葛山等鄉鎮是該縣生態建設的薄弱地區,加快該區域的生態治理和用材林培育,對於進一步提升該縣生態建設水平和發展區域生態經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景西南生態治理和用材林培育示範區景西南生態治理和用材林培育示範區
開展生態治理和用材林培育示範區建設,是我縣深入實施“一三四八”發展戰略,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實施沙川現代農業綜合園區建設的重大舉措,可提升項目區的森林覆蓋率,增加森林資源總量,增強森林的生態功能,促進我縣生態環境的改善;可在短期內增加資源的有效供給,妥善解決我縣食用菌用材供需矛盾,促進食用菌產業的協調可持續發展,是促進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充分利用林地資源,提高林地生產能力,提供農民就業機會,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實現建設森林景寧、弘揚生態文明、實現強林惠民的林業發展目標的戰略舉措。
示範區各鄉鎮要高度重視開展生態治理和用材林培育示範區建設工作,把開展生態治理和用材林培育示範區建設作為改善區域生態環境,為廣大民眾辦實事,增加民眾收入的發展工程、惠民工程、民心工程,切實抓好落實。

相關資料

《關於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園區和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的意見》
景政發〔2010〕33號
各鄉鎮人民政府、管理區,縣政府直屬各單位:
為推進我縣農業轉型升級,提升主導產業發展水平,加快我縣現代農業建設,根據《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開展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工作的意見》(浙政辦發〔2010〕6號)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強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與保護工作的意見》(浙政辦發〔2010〕7號)精神,結合我縣實際,現就開展現代農業園區和糧食生產功能區(以下簡稱“兩區”)建設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推進“兩區”建設的意義
“兩區”建設是近年來在加快農業現代化發展過程中湧現的一種新的組織形式,是糧食穩產高產高效模式的示範區、先進適用技術的推廣套用區、解決季節性拋荒的帶動區和統一服務的先行區。當前,我縣正處於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關鍵階段,進一步創新發展思路、創新體制機制,積極推進“兩區”建設,對於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現代農業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有利於培育壯大優勢特色產業,為發展現代農業樹立新樣板。通過集聚各種資源,綜合運用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高起點、高標準建設一批規模化、標準化和產業化程度較高的生產示範基地,為農民提供看得見、摸得著的示範樣板,實行典型引路、以點帶面,有利於推動優勢特色產業上規模、上水平,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二)有利於促進我縣農業轉型升級,為發展區域經濟注入新活力。我縣農業“小、散、低”格局既制約著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有效構建,也影響著資源配置效率和農業比較效益。這就要求我縣農業必須走精品精緻、集聚集約的發展之路。通過政府的規劃引領和政策導向,加快“兩區”建設將大大促進產業布局集中和生產要素的集聚,提高農業規模化、集約化水平,更好地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和經濟優勢,為發展民族區域經濟增強新活力。
(三)有利於加快我縣農業結構調整,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確定新方向。從發展現代農業的要求來看,我縣開展“兩區”建設還存在不少問題,主要是主導產業經營規模總體不大、布局分散的問題還比較突出;農業主體素質較低;農科教結合不緊密,農產品品質有待提升;農業基礎依然薄弱;農業資金、資源綜合利用水平不高等。為探索解決這些問題,我縣結合實際,確定了“穩定糧食生產、強化產業富民”的戰略定位,在抓好糧食功能區建設的基礎上,重點發展幾大區域優勢明顯的產業,努力提升產業檔次,促進產業可持續發展。
(四)有利於探索創新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形式,為農業適度規模經營開闢新途徑。“兩區”建設以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種養大戶、家庭農場為主導,充分發揮“兩區”產業要素集聚、產業效益較高的優勢,創新經營管理機制,引導農民合法、自願、有序流轉土地,是推進土地集中經營的有效途徑。
二、明確推進“兩區”建設的總體要求、建設目標
“十二五”時期,我縣推進“兩區”建設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保障糧食安全、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業轉型升級為目標,根據“重在改變低小散,劃定產業功能,突出政策拉動,努力轉型升級”的工作要求,立足景寧實際,圍繞農業主導產業,突出產業區域優勢,確定有機生態農業定位,努力建設產業特色鮮明、設施裝備優良、經營機制完善、經濟效益和示範帶動作用明顯、政策效益覆蓋面最大化的現代農業園區和糧食生產功能區,推動我縣現代精品農業加快發展。
根據總體規劃,“十二五”期間將著重建設以下現代農業綜合區和糧食生產功能區:
(一)現代農業綜合區:
1.鶴澄省級現代農業綜合區。重點建設鶴溪、澄照惠明茶主導產業示範區,張村、周湖食用菌主導產業示範區,東畔、三石、金丘、包鳳生態蔬菜精品園,城北山後特色水果精品園,三石生態畜牧精品園。
2.大東景省級現代農業(林業)綜合區。重點建設東坑、景南毛竹主導產業示範區,林業總場、大白坑實驗林場用材林主導產業示範區,大漈、景南高山蔬菜主導產業示範區,東坑白玉仙茶精品園,景南、東坑深洋花卉精品園,大漈茭魚共育精品園,草魚塘森林休閒觀光園。
3.千峽湖省級現代農業(漁業)綜合區。重點建設千峽湖保水魚主導產業示範區、湖周山茶油主導產業示範區、金鐘雪梨精品園、千峽湖蔬菜精品園。
4.沙川省級現代農業綜合區。重點建設大均、梧桐、標溪中藥材主導產業示範區,沙灣、英川、鸕鶿山茶油主導產業示範區,景西南生態治理和用材林培育示範區,英川食用百合精品園,沙灣山地蔬菜精品園,鸕鶿稻田養魚精品園。
(二)糧食生產功能區。到20l8年全縣建成糧食生產功能區46個,面積30000畝,其中到2014年全縣建成糧食生產功能區28個,面積20000畝。糧食功能區內要求農田設施完善、農田質量提升、生產技術先進、服務體系健全,整體達到畝產噸糧的生產能力。
三、加快推進“兩區”建設的基本要求和政策措施
(一)突出重點,抓住特色,努力實現產業集聚發展。
根據我縣產業區域分布情況,重點圍繞區域特色明顯、產業基礎較好、布局相對集中連片、產品優質安全的糧食、茶葉、食用菌、毛竹、蔬菜、中藥材等產業,加強政策支持引導,通過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和裝備設施建設,實現優勢主導產業市場主體空間集聚,發揮產業的集聚效應,拉長產業鏈,全面提升優勢產業水平。
(二)完善機制,加大力度,加快推進產業要素集聚。
為實現“兩區”內以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種養大戶、家庭農場為主導,相關部門在景政發〔2009〕21號檔案基礎上,出台相關配套政策,加快促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加大農業招商引資力度,鼓勵社會、工商資本參與“兩區”建設,推行項目法人制和招投標制,充分發揮項目資金效應。完善農業科技推廣體系建設,鼓勵產學研結合。扶持新品種、新技術、新設施在園區內試驗和推廣套用。鼓勵科技人員、大學生到園區創業,努力構建先進農業科技的核心區,發揮“兩區”的示範帶動作用。
(三)整合資源,形成合力,集中力量加強“兩區”建設。
農業、林業、水利、 財政、交通、科技、環保等各部門要積極主動最佳化整合產業發展、中低產田改造、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節水灌溉、科技成果轉化、生態環境建設、循環經濟發展等項目資金,統籌用於扶持“兩區”項目建設。同時,還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基礎性作用,積極引導工商資本、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投入“兩區”建設。形成政府引導、農民主體、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機制。要根據“兩區”建設規劃和實施方案,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要求,有計畫、有重點地優選扶持一批項目、儲備一批項目。引入市場競爭機制,相關部門認真做好項目論證和評審工作,明確政府支持和業主投入的重點,分清輕重緩急,統籌安排“兩區”項目建設和政府扶持資金。
(四)標準生產,品牌經營,提高農業的產業化水平。
現代農業園區內主導產業全面推行標準化生產,統一規範種養規程,推廣先進種養模式,加強農業投入品監管。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手段,實施農產品產地準出制度、質量可追溯制度,確保產自園區的農產品優質安全目標。充分發揮我縣現有品牌優勢,加大品牌統一、宣傳力度,做好品牌化經營文章。規範“惠明”牌茶葉公共品牌的使用,推廣“山山”牌在食用菌產業套用,加大對“雪松”牌高山茭白、“胖胖”牌冬筍等品牌建設力度。達到每個園區有一個省級以上名牌農產品稱號,每個產業相對集中使用一個公共商標,實現品牌化經營戰略,標準化生產,提高農業的產業化水平。
(五)凸顯優勢,保障發展,走生態循環可持續發展路子。
立足我縣資源、區位、自然條件等優勢,鼓勵參加農產品無公害產品、綠色產品、有機產品認證和基地建設,園區內農產品無公害認證通過率100%,打響生態、綠色品牌。鼓勵探索、積極推廣種養結合、農牧結合、林牧結合、農漁結合生態立體農業循環的模式,充分利用農業生產中產生的各類廢棄物,減少農業面源污染,鼓勵推廣使用有機肥,減少和控制農藥、化肥的使用,改善生產生活環境,促進生態循環農業又好又快發展。
(六)挖掘潛力,提升效益,積極鼓勵產品精深加工。
最佳化園區內產業布局,創新經營方式,推進園區農業生產、加工、行銷、服務、休閒觀光等協調發展,根據各主導產業與精品園區建設標準與產品特點,積極幫助企業做強做大,增強帶動能力,在景政發〔2010〕14號檔案的基礎上,進一步放寬企業在園區內的生產經營用地政策,鼓勵企業對農產品進行精深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
四、全面落實推進“兩區”建設的各項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縣政府成立“兩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縣農業局,具體負責“兩區”建設工作的指導、協調、監督、考核和政策實施等工作。發改部門要牽頭編制農業主導產業發展規劃,將“兩區”建設列入農業主導產業發展規劃和“十二五”重點項目建設計畫;財政部門要進一步增加投入,統籌安排建設資金;農辦、農業、林業、水利部門要切實加強對“兩區‘建設的指導、管理和服務;水利部門要加強水利灌溉設施的配套建設;農業綜合開發部門要優先扶持“兩區”建設;國土資源部門要落實“兩區”建設及配套服務設施的農業用地政策;科技部門要積極支持“兩區”的科技開發;金融、保險等有關部門要積極支持“兩區”建設;相關鄉鎮(管理區)要把“兩區”創建作為推進農業轉型升級、保增長和促增收的重要舉措來抓,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職責分工,落實保障措施,建立工作例會制。
(二)注重資金整合。各相關部門應積極爭取中央支農資金、省級農業專項資金,重點用在“兩區”建設;在原有農業產業政策基礎上,縣財政將整合資金、資源,加大對“兩區”的投入,同類項目優先考慮“兩區”建設,確保縣財政農業資金主要落實到“兩區”的創建。縣財政及相關部門要根據浙江省糧食生產功能區和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等相關規定,制定實施細則,加強資金使用監管,切實發揮支農資金效用。
(三)加強項目管理。縣農業、林業、水利、財政等部門要進一步建立健全項目管理制度,按浙江省糧食生產功能區和現代農業園區(農、林、漁)建設項目管理辦法等相關規定,制訂具體實施細則,對項目實行申報、立項、跟蹤、驗收一條龍服務。各鄉鎮(管理區)要制訂相應的管理辦法。項目實施單位要按具體實施標準積極實施,驗收申報證明材料必須真實,不得弄虛作假。所有要求獎勵的實施項目必須財務制度健全、會計核算規範。同一建設內容的項目不得重複申報。農業、林業、水利、財政等職能部門要以開拓創新的精神,求真務實的作風,服務農民、支持農業,進一步促進現代農業的發展。
(四)保障技術支持。堅持產學研結合,組建以產業為主線、產品為重點、農技推廣機構為依託的技術創新服務團隊,完善“三位一體”建設,實行農業首席專家、農技指導員、責任農技員分級分項目對口聯繫,加快農業先進適用技術推廣套用。鼓勵引進、集成、運用和示範推廣新品種、新技術,大力推廣生態化、機械化、設施化、標準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技術。鼓勵有條件的園區逐步培育成為國家級和省級農業高科技園區。
(五)健全考核制度。縣考核辦與“兩區”協調領導小組根據“兩區”規劃與建設標準,分解年度工作目標,列入相關部門、鄉鎮年度工作考核內容。縣政府加強督查力度,建立通報制度,定期書面通報各園區建設進程,鼓勵先進,鞭策後進,確保“兩區”建設保質保量按時完成。
(六)確保政策延續。本意見由縣林業局、水利局、農業局會同縣財政局負責解釋。本意見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同時原景政發〔2009〕21號、景政辦發〔2008〕42號、景政辦發〔2008〕43號、景政辦發〔2008〕45號、景政辦發〔2008〕47號、景政辦發〔2009〕90號、景政辦發〔2009〕91號等檔案繼續執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