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基昌,國防科技大學信息系統與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技術二級。曾任國防科技大學信息系統與管理學院院長,2000年7月晉升專業技術少將軍銜,後轉文職。我國系統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及軍事運籌學領域專家,全軍軍事運籌學學會理事長,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全國優秀教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沙基昌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職稱:國防科技大學信息系統與管理學院教授
人物簡歷,初露鋒芒,聚焦採辦,數學建模,獲得獎項,
人物簡歷
長期致力於武器裝備(包括指揮信息系統)的採辦研究,特別是以武器裝備在作戰中的效能為主線開展裝備論證、評價與最佳化設計等工作,在軍隊與國防建設巨觀決策分析的理論、方法、技術及套用研究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
初露鋒芒
1962年奪得了上海市中學生數學競賽第一名後,沙基昌考上了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由於大學期間的優異成績,他有幸成為文化大革命前得以跳級的少數幾個學生之一。1966年在航天部從事畢業設計時負責擬制了“××飛彈最大射程國家定型鑑定方案”。將一個飛彈型號的定型方案交給還在做畢業設計的學生去完成,體現了領導對其的充分信任。將一個隨機變數作為常態分配處理是通常的做法,但是沙基昌在鑑定方案中提出最大射程不服從常態分配的觀點和理由,這一理論結論得到時任航天部一院副院長的數學家盧慶駿先生的首肯和讚賞。
1978年組建國防科技大學之際,沙基昌毅然舉家南遷,從北京來到長沙,重新投入國防建設事業。當時正值第一台銀河巨型計算機攻關之際,沙基昌為其標準子程式創造性地提出了“游標算法”,與切比謝夫多項式相結合,有效地減少了計算所需周期。標準子程式是巨型機中運用頻率最高的數學子程式之一,這一結果為提高巨型機實際數學運算速度起到了重要作用。
1982-1984年沙基昌被派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深造,在數學系當訪問學者。1986年軍隊面臨百萬大裁軍、軍官服役條例實施和軍隊院校調整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亟需對這樣的改革進行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系統分析。時任總政治部幹部部部長的李繼耐部長將任務交給了國防科技大學。沙基昌等參加了這項任務,提出了軍隊幹部隊伍四維動態結構、穩態結構模型和層次控制、層次分析等思想,在定量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關於對軍官服役條例有關政策的論證情況和建議》等10餘份研究報告,為《軍官服役條例》的論證和軍隊百萬裁軍等重大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被總政治部幹部部採用。運用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方法研究和解決政治工作領域的問題,在當時還是個創舉。
聚焦採辦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後半期起,沙基昌的主要研究方向集中於裝備採辦,特別是基礎理論研究和武器裝備論證。
當時武器裝備論證中關心的是主要戰術技術指標,這些指標便於測試。但從作戰使用角度看,主要關心的應是作戰效果。評價作戰效果以前有困難,但計算機與仿真技術的發展恰恰為作戰效果的評定提供了可能。沙基昌敏銳地看到了這一點,在國內率先提出了“戰術技術指標、作戰效果、全壽命費用和風險”綜合分析的武器裝備論證模式,促進了武器裝備論證規範的演變,逐漸將作戰效果列為必不可少的內容,對武器裝備的分析、論證、評價有深遠的影響。提出基於仿真的武器裝備作戰效能評估方法,主持研製面向武器裝備論證的柔性建模仿真開發平台。有關理論方法在實際套用中取得良好的效果。航天總公司運用該成果,在某型飛彈作戰效能分析中,發現了影響飛彈效能的若干關鍵因素和設計的不足,找到了改進的方向。該理論還為空軍裝備體系建設發展戰略研究提供了體系結構評價技術。
鑒於可靠性安全性對武器裝備作戰效能發揮的重要性,特別是對於載人宇航的重要性,沙基昌對可靠性安全性設計、分析技術也給予了關注和投入。提出了可靠性安全性原型仿真方法與技術,實現了可處理多達2萬個節點的大型複雜系統可靠性安全性仿真,使可靠性安全性研究由事後分析評定走向事前預計設計。這對於保證高質量的可靠性安全性有重要意義。在我國載人飛船的設計中運用該成果發現了控制系統中兩種潛在的故障模式,為改進飛船系統的可靠性安全性設計,確保飛船安全飛行起到了重要作用。
武器裝備作戰效能的分析離不開定量方法,Lanchester方程就是使用最為廣泛的一種定量分析作戰模型。Lanchester方程是以英國航空工程師Lanchester命名的,發表至今已90餘年,但對其的研究至今不斷。沙基昌在對Lanchester方程的研究中發現,多兵種直瞄武器交戰的Lanchester方程中涉及武器裝備的作戰運用(即火力分配)及其作戰指數兩方面的問題。而以往的研究者要么在已知作戰指數的情況下研究最優火力分配,要么在已知火力分配的情況下研究作戰指數。沙基昌經深入研究發現,完全可以將這兩種研究結合起來,既不需要事先假定作戰指數,也不需要事先假定火力分配,從多兵種直瞄武器交戰的Lanchester方程出發就可以直接獲得合理的作戰指數(即對對方總作戰指數的毀傷能力),以及最優火力分配(即最大程度地毀傷對方的總作戰指數)。於是提出了“規範交戰模式”等一系列概念,並證明了其存在與唯一性定理,奠定了“數理戰術學”的基礎。該成果可與對策論中“兩人零和矩陣對策必有混合策略解”的定理和數理經濟學中“一般經濟均衡存在定理”相媲美,這兩個定理分別奠定了對策論和數理經濟學的基礎。
數學建模
回國後不久,沙基昌就被命任為系統工程與數學系軍事運籌學教研室主任。他發現,當時國內高校的數學教學,無論內容還是體系,都顯得十分陳舊,注重向學生灌輸數學知識,卻忽視了培養學生運用數學工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沙基昌借鑑國外高等教育的成功經驗,積極向校系領導建議:為工科學生開設數學模型課程。這樣既可以找到數學同社會需要的融合點,又可以激發和培養學生運用數學工具解決實際問題的興趣和能力,還可以通過參加數學模型競賽來提高學生的計算機套用、外語、科技論文寫作水平和團結協作精神。他的這一想法得到領導的支持。接著,沙基昌與幾位同事迅速翻譯出一套套用數學模型叢書,制定出數學模型課程教學計畫和大綱。1992年,數學模型課程在國防科技大學正式開課。
1993年10月,由沙基昌擔任指導委員會主任,國防科技大學組成6個代表隊參加首屆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結果以4個隊獲一等獎的成績名列參賽高校前茅。4個月後的1994年春節期間,該校2個隊參加第10屆國際大學生數模競賽,又一舉奪得一、二等獎各一項。到舉辦的第16屆國際大學生數模競賽,該校在10多次全國和國際大學生數模競賽中共獲特等獎、一等獎27項,在國內參賽高校中始終保持領先地位。更重要的是,數學模型課程的開設以及組織數模競賽,有效地促進了數學教學改革,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該系“數學模型課程建設與數學教學改革”1997年獲軍隊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讓數學在軍事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一直是沙基昌追求的目標。經過多年的潛心研究,他主持編寫出我軍第一本《數理戰術學初探》一書,該書將最優作戰理論與作戰指數理論推進到一個新的角度,對如何處理好作戰指數與最優火力分配提出了一套公理化方法,創造了構造規範交戰模式的算法,為在戰術研究中運用現代數學方法開闢了一條嶄新的道路。
獲得獎項
沙基昌一方面大力加強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在他的積極倡導下,學院建立起了我軍為數不多的軍事運籌學碩士點,創建了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著力為“科技強軍”培養高素質指揮與管理人才;另一方面,針對國防和軍隊建設中的實際問題,率領科研人員在軍事運籌學和指揮自動化技術領域發起了一次次集團衝鋒。他先後主持和參加了二十多項科研項目,獲部委級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二等獎8項;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30多篇,出版著作、譯著8部;獲部委(省)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指導博士生56名,碩士生74名,其中三篇論文獲省級優秀博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