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地油栗產於恩施市沙地鄉,系恩施市林特局通過品比試驗和生產試驗,從板栗地方種中決選而成的板栗良種。
沙地油栗樹冠緊湊,樹勢強壯,樹姿半開張,圓頭形,中果枝,葉大呈倒卵形,葉面有光澤,總苞橢圓形,中等大小,苞皮薄,成熟時呈十字開裂,出實率大於45%,實果平均單果重11克,果面粽紅色、油亮、外形美觀,澀皮易剝,果肉香甜可口,營養豐富。據中國農科院原子能所測試,內含蛋白質8.9%、糖18.8%、8脂肪%、澱粉64.3%,含硒、鋅、鐵、鈣等20餘種微量元素。該品種適合在海拔1400米以下的微酸性黃壤和砂質壤土種植,每畝種植55-110株為宜。
沙地油栗於19世紀年代在恩施市沙地鄉大池村被發現,而且當時在該村進行了小規模開發。19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經恩施市林科所開發研究,選育成地方優良品種,恩施市科委將其定名為“沙地油栗”,並通過中國農科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測試,其品質優良。1998年以來,沙地鄉政府依靠科技、合理規劃,對沙地油栗進行了產業化規模開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沙地油栗
- 產於:恩施市沙地鄉
- 選育部門:恩施市林特局
- 特點:樹冠緊湊,樹勢強壯,樹姿半開張
簡介,概述,
簡介
沙地油栗樹冠緊湊,樹勢強壯,樹姿半開張,圓頭形,中果枝,葉大呈倒卵形,葉面有光澤,總苞橢圓形,中等大小,苞皮薄,成熟時呈十字開裂,出實率大於45%,實果平均單果重11克,果面粽紅色、油亮、外形美觀,澀皮易剝,果肉香甜可口,營養豐富。據中國農科院原子能所測試,內含蛋白質8.9%、糖18.8%、8脂肪%、澱粉64.3%,含硒、鋅、鐵、鈣等20餘種微量元素。該品種適合在海拔1400米以下的微酸性黃壤和砂質壤土種植,每畝種植55-110株為宜。
概述
沙地油栗於19世紀年代在恩施市沙地鄉大池村被發現,而且當時在該村進行了小規模開發。19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經恩施市林科所開發研究,選育成地方優良品種,恩施市科委將其定名為“沙地油栗”,並通過中國農科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測試,其品質優良。1998年以來,沙地鄉政府依靠科技、合理規劃,對沙地油栗進行了產業化規模開發。一是與湖北民院聯姻,在板栗的儲藏保鮮、病蟲防治、系列產品開發等方面取得了實質效果;二是辦好了大池村和長腳坡林場兩個沙地油栗生產基地,面積達1萬畝;三是為“沙地油栗”正名。1999年,經州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該品種屬地方優良品種,並正式定名為“沙地油栗”。2000年9月下旬,在湖北民院和恩施市政府主辦、沙地鄉政府和湖北民院園藝系承辦的“恩施市板栗生產學術研討會”期間,來自全國種地的30多位知名乾果專家對沙地油栗進行品評和學術交流,對基地進行了實地考察,認為“沙地油栗富含硒、鋅、鈣等微量元素,屬地方優良品種,可在長江中下游或南方大部分地區示範推廣種植”。自此,沙地油栗踏上了快速、高效、科技含量高、規模開發的產業化建設軌道。目前,沙地鄉已發展沙地油栗3.2萬畝,年產量達11萬公斤。
沙地鄉經過近幾年的努力,油栗面積已達到2.8萬畝,有1萬畝進入初、非產期,年產量在300萬斤以上。